om生物: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ppt_第1页
om生物: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ppt_第2页
om生物: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ppt_第3页
om生物: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ppt_第4页
om生物: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种群和群落,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比较慢的动物,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一、种群特征,调查方法:,注意:a、随机取样;b、样方大小适中(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地方,最小面积为100cm100cm);c、样方数量不宜太少;d、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时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注意:a、调查时没有过多个体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b、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N(46889)57只hm2,N(4238)12133只,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很多,老年个体数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型: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很少,老年个体数很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5、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二、种群数量特征,(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1、“S”型曲线中K/2时的增长速度最大,为最佳捕捞、砍伐时间,若超过K/2,增长速率下降,但个体数仍然增多。,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都是“S”型曲线,包括外来物种入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停止,种群数量在K/2值时,种群,增长最快,种群数量小于K/2值时种群,增长逐渐加快,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种群,增长逐渐减慢,K,时间,时间,t0t1t2,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K/2,(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人类活动等,(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一)群落的概念,(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三、群落的结构,捕食,(三)种间关系,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生物A,生物B,竞争,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体表寄生,体内寄生,人体中的疟原虫,寄生,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互利共生,切叶蚁与真菌,地衣,补充: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叫种内斗争,因为捕食必须是两物种之间的关系。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四、群落的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