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1/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1.gif)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1/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2.gif)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1/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3.gif)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1/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4.gif)
![[高中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1/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6eedfdc7-0339-47dc-841c-eb68ac70f41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8枣庄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B . 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C . 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D . 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B . 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C . 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D . 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B .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C .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D .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2. (18分) (2019高三下天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受伤的骨头任林举当了大半辈子乡镇书记,担了大半辈子土、抬了大半辈子石头的吴金印,到后来才发现,骨头有时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年轻时,他经常挑着两桶水走在山路上,或担着两箩头土走在乱石滩上。那时,他健步如飞,体态轻盈,身体和意志从来没有须臾的游离。扁担和肩膀的相接处不断传来均匀的吱呀声,他认定那是扁担的呻吟或者对所承重量的抱怨。肩上的皮肉有时红肿、有时酸痛,无非是和扁担一样,以自己的方式提一些不必理会的抗议,但这些都与骨头没有太大的关系。骨头一直保持着沉默。然而,当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生们对着灯光屏讨论吴金印刚刚拍出的骨片时,每个人都惊愕不已。他们断定,吴金印的骨骼曾经出现过多处断裂。也就是说,他的骨头曾经在过去的某些时间里发出过可怕的脆响或闷响。医生们分析,他的骨头如果不是发生了癌变,就一定受过大伤,或多次在外力的冲击、重压下发生折断肩胛骨和几处肋骨最为明显。对此,吴金印也感到有些迷茫。是啊,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骨头,从哪个时间开始,竟然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也发出令人担忧的变化和声音呢?30岁?40岁?还是50岁?他躺在病床上,在记忆中那些密如荆条的疼痛里搜寻,搜寻着一个与断裂有关的声音。是从县里开会后连夜往乡里赶,途中坠下山崖的那次吗?那时,他刚去山区不久,村庄与村庄之间还没有像样的路。人们行走的羊肠小路,不是在河滩匍匐,就是在山间高悬。虽然在这样的山路上摸黑行走,随时都得提心吊胆,但不管怎么“提”怎么“吊”,也保不准突然来一个“万一”。当那个突然的“万一”来临时,吴金印还是在失足的瞬间失去了清晰的意识,只觉得眼前一黑,倏忽一下,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就宣告完成,一切都是片刻的事情。当他再次攀着荆条和树枝重回小路时,他已不再记得曾经有过什么声音,山石滚落的声音、树木折断的声音、肌肉撕裂的声音抑或骨头断裂的声音空空的山谷里,一片寂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他拖着绵软无力的身子,走回了住处。无处不在的疼痛让他躺了两天,第三天他咬咬牙,爬起来,照样下田劳动。他相信,只要骨头依然保持着沉默,他就不会倒下。是在小店河造桥时,抬石头跌倒的那次吧?吴金印清楚地记得,那是一块十分独特的石头,牛犊般大小,和所有的障碍一样,挑衅般横卧在那里,与行人的目光对峙着。石头的质地细密坚硬,似乎可以让每道遇到它的目光都发出铮铮鸣响。他走到巨石旁边时,群众也跟他走到了巨石旁边。于是,四副绳套、四条木杠、八个人就把千斤的重量放在了肩上。吴金印负重走在右侧的最前面,在人们的呼喊声中,以自己的步幅和频率引领着这个负重群体的节奏这一次,重力仿佛穿过薄薄的肌肉直接作用在骨骼上,他都能感到骨头的弯曲和颤抖,但隐隐的疼痛却不是来自骨骼,而是来自骨骼里面的肺腑。至于,骨头们有没有像绳索、木杠一样发出细微的嘶嘶声,吴金印并没有留意。汹涌的汗水和人们的呼喊打断了他对自身的聆听。此时,他要做的正是忽略和忘记,他的意识里只有距离,离开起点和到达终点的距离。突然,他感觉双脚一软,大地倏然倾斜。那一瞬间,他已分不清传递、集中到自己身上的重量是众人肩上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还是大地的重量;他也分不清那些混乱而沉闷的声音是人们扑倒的声音、石头落地的声音,还是来自于身体内部的声音。十万颗金星在眼前迸射,旋即熄灭。巨大的黑暗,显影为一段记忆的空白。当吴金印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只感觉到了右侧脚踝的剧痛。大面积的肿胀和瘀青,让他和围观的人们只看到和相信了那处“皮肉”之伤医生的推断基于专业和科学,看来已不容置疑,但吴金印身上的多处骨伤,究竟缘何来、发生于何时何地,他本人也已经无法在记忆的地图上准确定位。再认真审视一下那奇怪的骨像吧!在两块光滑的骨头之间,那些粗糙的、疙疙瘩瘩的隆起物,究竟是一些怎样的存在?除了物质成分,是否含有大比例的精神要素?一个人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才能结出这样的骨像?那些从生命深处、从骨髓里渗出的东西,除了在断骨的衔接处固化为更加坚硬的骨,是否还有一些渗透到血液之中?或许,那些都是骨头们在漫长的进程里,与他头脑中的观念、意志以及外部形形色色的压力与各种重负争论、对话所积攒下的话语吧!(选自此念此心,人民文学2017年第7期,有删节)(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段连用三个“大半辈子”,简洁地概述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特点,下文的“30岁、40岁、50岁”正与此呼应。B . 年轻时“体态轻盈,身体和意志从来没有须臾的游离”,意味着现在他的身体和意志相游离,失去了意志力。C . 文中借吴金印回忆而描述的他两次受伤的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件是夜间发生的,一件是白天发生的。D . 那些从生命深处、从骨髓里渗出的一些渗透到血液之中的东西是指吴金印头脑中的观念、意志等精神要素。E . 医生们的“惊愕、断定、分析、推断”,从侧面角度来写主人公受伤的次数之多和程度之深,更能突出人物。(2) 首段写“骨头有时是能够发出声音的”,从全文看骨头会发出哪些声音? (3) 文章将现实的病情与往昔受伤之事结合起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4) 题目“受伤的骨头”如换成“受伤的人”好不好?为什么? 3. (18分) (2017高一下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1945年,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叶笃正的弟子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老师讲的同时学生会经常打断老师,提出疑问。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开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1949年,叶笃正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虽有高额的年薪,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20世纪50年代中期,叶笃正在研究中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东吹,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过去,人们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始终只把它当作一个动力学因素,只考虑它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开创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在冬天是一个冷源,其影响几乎波及半个地球。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现。从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高原气象学建立了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大气环流。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从观察事实和理论分析出发,系统地开展了对东亚大气环流演变的研究。在研究中,叶笃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书,书中指出,大气环流的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并且,在形成这个整体的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扰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书被公认为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1958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国际上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突变性;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压与东亚天气的关系,是对阻塞高压形成做出满意解释的第一位气象学家,而国外在15年后的1976年才注意到阻塞高压与北美异常天气的联系。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某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提醒大家,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在这一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能均摊。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在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1981年他在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进行合作研究时,提出了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有关大气圈和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在一个讨论会上,当讨论到人类活动如何使气候恶化时,一位科学家提出,不要只看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有序”的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气候向良性方向变化,甚至可以起到改造局部气候变化的作用。叶笃正立即抓住“有序”这两个字说,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命题,并立即组织发表了有关有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可能起到良性效果的论文。对此,有科学家表示,叶笃正的观点是具有潜在的科学生命力的。人类应该如何从宏观尺度上布局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等,这是具有生命力的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会如叶笃正预期的那样,诞生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论”的新学科分支。(选自王学健叶笃正:风起云飞展浩荡有删改)【链接材料】材料一: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百度百科材料二:“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回忆说,直到87岁高龄时,他还不顾条件艰苦,亲自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察看新建的气象观测站。新华网材料三:叶笃正曾说:“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敢和我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我的学生超过我,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学生超不过老师,那就没有发展了。”人民日报(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了叶笃正在美国留学师从罗斯贝、回国搞大气物理研究并取得卓著的研究成果等事迹,文章脉络十分清晰。B . 20世纪中叶,叶笃正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一改以往人们在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时,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C . 从文中的介绍来看,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独创的,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表现出作者作传叙事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D . 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是叶笃正1981年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共同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E . 叶笃正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在国内不顾条件艰苦,深入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的大气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2) 叶笃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当某国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时,叶笃正的说法为什么能够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赞同?请简要分析。 (4) 叶笃正对科学前沿问题有一种敏感,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的科学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6高二上厦门开学考)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下列各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选自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觉今是而昨非是:正确B . 恨晨光之熹微恨:怨恨C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近于D . 感吾生之行休行:即将(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悟已往之不谏B . 善万物之得时C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下列对选文句子的解释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这样写,显得真实而动人。B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写院里的小路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说明作者归家的季节是秋天,所以院子里只剩下松和菊。C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D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7高二上长安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商隐无题中“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2) 在逍遥游中的“_,_”两句,尽管表明宋荣子能明辨荣辱,不为非议所左右,但还不是庄子所说的真正的逍遥。 (3) 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两句写出了行人攀登蜀道时步履艰难,神情惶恐,以至手抚胸脯叹息的情景。 (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5)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9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孝宗干道八年(1172),陆游47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九年,奉调摄知嘉州,期间创作此诗。(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怀抱报国丹心的爱国志士群体。B . “南山晓雪玉嶙峋”,雪光与刀光相辉映,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增色,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C . 本诗题为“金错刀行”,是一首咏物诗,它旨在铺陈描绘宝刀的锋芒铮亮、珍贵难得,也是借宝刀来述怀言志。D .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最后两句却先用“呜呼”提唱,以九字反诘句作结,读来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2)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7. (3分) (2017高二下汪清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 ,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情。没有稳定,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改革的措施就难以落实,_。保持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意识,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_ , 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化。8. (5分) 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介绍这个标志图案的构图及图案的象征意义。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6高三上株洲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省人民医院,晚上十点以后,只要光源许可,为不打扰同病房的病人,医师只打开手电筒检查病人。“开灯当然要方便些,我们怕吵醒其他病人,很多老人家晚上醒来就睡不着了。”某医生说。“医护人员对此都特别注意,夜班护士每天都会为病人拉好窗帘,关好走廊灯,为避免夜间病人绊倒,她们会细心地收拢好摇床手柄。虽然医院晚夜班急诊、抢救的病人多,但我们都会尽可能地保持安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0.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长沙市沃尔玛、家乐福几家门店销售“改期”食品行为,当地工商局给予了没收违法所得、收缴货物、罚款等处罚。这板子打得不免太轻了。B . 近年来,我国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 , 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已经开始了,且方向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逐渐热闹起来。C . 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做事粗心大意,犯点小错误也是不足为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智能厨房设备集成安装服务合同
- 2025版酒店客房智能灯光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版房屋租赁委托与租赁市场动态分析协议
- 2025第五章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合同管理规范
- 二零二五年电动机维修配件供应与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环保项目经理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区承包经营申请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科研实验室场地租赁及设施配套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离婚协议中子女监护权变更协议
- 陕09N1 供暖工程标准图集
- 钢筋配筋全套表格
- 王睿-PKPD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 GB/T 9254.2-2021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2部分:抗扰度要求
-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中医治未病课件培训课件
- 2023年湖北农谷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急性心梗后机械并发症课件整理
- DB11-T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清最新版
- 药理学课件(全)
- 疯狂说英语句型系列120集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