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课文理解 (1) 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么? (2)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3) 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4) 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的评价是什么? (5)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包身工的社会意义。 (6) 给包身工下定义。 (7) 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8) 文章在叙述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试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2. (15分) (2017高一上本溪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材料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过度包装,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B . 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C . 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饼时,关注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是产品的包装。D . 以上三则材料都谈论了月饼的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 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和惩罚。B . 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勤俭节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C . 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活气息。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D . 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E . 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还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3) 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 3. (15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莲蓬韩开春汉乐府诗里有首著名的民歌叫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见莲是江南一道独特的风景,采莲是江南夏日一种常见的劳动或者游戏。但采的莲花还是莲蓬,似乎颇费思量,我更倾向于后者,理由是莲花虽然好看,可惹人占有之思,但这种超尘脱俗的花毕竟更适合远观而却不适合近亵,不像莲篷,直接就与人的口腹之欲联系起来采了可以吃,当然应该是首选。实际上,说到底莲花与莲蓬只是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和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不同,莲蓬是和莲花一起出现的,群芳谱荷花中说得明白:“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莲的“实”即莲子,藏于莲蓬之中。起初,莲蓬只是莲花的花心,娇小嫩黄,隐藏于美丽的花瓣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心逐渐长大,花瓣逐渐脱落,莲蓬也就开始显山露水,正式跳脱出来,从莲花的配角升为主角。农历七八月间,满湖满荡的莲蓬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于万顷碧水之上的田田荷叶间边唱歌,一边来莲,场面壮观且热烈。上面说到的那首汉乐府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劳动场面,有人便据此认为江南就是当时采莲姑娘劳动时唱的歌,我信。这也从倒面证明,汉乐府和诗三百一样,大多来自于民间,劳动是诗歌亦或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莲花的颜色分红、白、粉等色,这是有道理的。莲能食用的部分无非是水上的果实莲蓬和水下的地下茎莲藕两种,从花的颜色上就能知道这株莲是莲蓬好还是莲藕好。开白花的莲藕丰硕肥满,入口甘甜,开红花的则莲蓬硕大,籽粒饱满。从这个意义上说,莲花的颜色好像就是个标志,所谓“红花莲子 也,汪曾祺先生在鉴赏家一文中写了一对伯牙子期式的知已,有一天,果贩叶三给画家送去一大把莲蓬画家一高兴,就画了一幅墨荷,好多莲蓬,画好后,画家征求叶三的意见,叶三说:“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画家因此感慨题诗 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这一细节说明先生十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把文章写得这样活色生香。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先生的文章,除了他文字本身的原因外,还有他的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一点让人觉得他在可敬之外,更多了一层亲切。莲蓬的模样活像老家屋檐下倒挂着的马蜂窝,连里面包舍的内容都像,每个小格子里都藏着一个小东西。只不过莲篷里藏着的是一枚枚包裹着青绿外皮的莲子,老熟了也不会自己走出巢穴,不像马蜂窝,一间一间设计精巧的小屋子里藏着的是白白的蜂蛹,时间一到,这些肥白的蜂蛹便会变成一只只黄黑相间的“细腰美人”,施施然从小房子里探出身子,抖抖翅膀飞将起来。在乡下孩子的眼里,莲蓬是和马蜂窝有着同样诱惑力的,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是蜂窝中白白的蜂蛹用油炸了是极其可口的小吃,有着浓郁的肉香,香且脆;而莲蓬里包藏着的莲子也非常好吃,剥去外皮,一枚白白的莲子入口,也是满嘴的清香。只是要想吃到香脆的蜂蛹,必得冒很大的风险,弄不好就要被蜂群蜇个青头紫脸,火烧火燎地疼痛,所以,在采取行动之前,你必得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吃得了那样的苦头而采莲蓬却不须那样的冒险,只会游水就行,游到莲蓬跟前用镰刀轻轻一割就能把它带上岸来。不会游泳也没关系,还可划一小船或者大些的洗澡盆或者杀猪桶,同样可以接近莲蓬。顶不济还可在镰刀的长柄上再绑上更长的竹杆,站在岸边也能达到目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的结果,当然是莲蓬占了上风,更受欢迎,除了极个别极富冒险精神的调皮猴子外,大多数的乡下孩子还是更乐于去享受没有风险的莲子的清香。辛弃疾在一首词里写“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确实是夏天水乡孩于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莲子除了生吃,更多的还是熟食,而且,除了小孩子,也确实很少看到大人经愛剥新鲜的莲子吃。是缺少闲情逸致,还是觉得那样不够雅观?个中缘由我不太清楚。不过,生吃新鲜的莲子实在是别有一番风味,满口的清香,能让人感觉到清水的味道老熟的莲子,可以就在稀饭里和大来一同煮。可去烦躁、清心火、安神养心,若是酷热的夏日中午能有一碗冰镇的冰糖莲子羹吃,怕是连神仙都不想做了。不过,无论是生吃还是熟食,多数人都是要把莲子中间的 “心”去掉的,因为莲很苦,心很苦,但去掉并不代表就是扔掉,用莲心泡茶喝,是夏日许多人的嗜好,它可爍湿泻火,但去掉并不代表就是扔掉,用莲心泡茶喝,是夏日许多人的嗜好,它可爍湿泻火,有利尿调肾之功效 。(选白散文2011年第10期)(1) 文章加下划线的字,读音、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角(jio) 亦或B . 模样(m)竹杆C . 相间(jin) 缘由D . 油炸(zh)烦躁(2) 第段画线句子说“这一细节说明先生是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这里的“懂生活爱生活”指的是什么? (3) 赏析文章第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4)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作者认为采莲时采的是莲蓬而非莲花的理由是莲花超凡脱俗的品质令人敬畏。B . 群芳谱荷花说莲花和莲子是一起生长的,这一点在作者的解说中也可以看出。C . 莲花的颜色可以辦识莲藕、莲蓬的品质,汪曾祺的文章鉴赏家中的内容就是实证。D . 作者在外形上将莲蓬比作老家屋檐下倒挂着的马蜂窝,流露出淡淡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E . 作者认为生吃新鲜莲子别有一番风味,但少有大人吃,大概是缺少闲情逸致又觉得不雅观之故。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16分) (2020高一下淮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的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教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记曲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B .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C .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D .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 . “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C . “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D . 礼记曲礼:“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听到父亲叫,不等说“诺”就要起身。(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B . 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 . 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 . 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 (8分) (2017高二下横峰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B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C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D .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B . “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为后者。C . “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D . “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B . 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C . 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D . 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挑出,将序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述学习的语录:_论述治国之道的语录: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7. (9分) (2018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_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 这首词的词牌是( ) A . 踏莎行B . 水调歌头C . 苏幕遮D . 八声甘州(2) 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B .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C .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D .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3) 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六、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8. (2分) (2016高一下市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柳永雨霖铃中描写恋人依依不舍离别场景的两句是“_,_”。李煜虞美人中,“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局面和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语句是“_,_”。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9. (7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完成下列题目。 (1)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提到了女娲娘娘,第五回又出现了警幻仙姑等女神,接下来又写到了一系列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陵十二钗”,其中正册里的十二个女子指是:(请补写出另外六个女子的姓名) 薛宝钗 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_贾迎春 贾惜春_(2) 下面这段判词指的是其中的_。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结合小说情节,说说她作为一个女子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才”,举一点即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