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1页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2页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3页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4页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深圳模拟)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角:jio角落头角勾心斗角群雄角逐B . 臭:chu臭氧乳臭臭名昭著遗臭万年C . 横:hng横行 横祸横生枝节横眉怒目D . 累:li拖累 累计连篇累牍 危如累卵2. (2分)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恓(x)惶冠冕汗涔涔前合后偃(yn)B . 罪愆(qin) 蟊贼幺蛾子残羹冷灸C . 孱(chn)头壅塞吓马威盖棺定论D . 籀(li)文通牒急救章恰如其分3. (2分) (2017高一上济南开学考)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拿什么酒招待他?( ) A . 合欢花酿酒B . 万艳同杯C . 千红一窟D . 惠泉酒4.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舞、羽毛球、球类、卡拉OK等文艺活动,并将活动经费发放到各个社区。B . 依据意大利法律,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体育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C . 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环保袋需求的优势。D . 皮影戏的魅力曾使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倾倒和征服,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5. (2分) (2018江苏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态载体的。_;_。_,_。_,_。但他们是用毛笔在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五四斗士们自己也使用毛笔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6. (6分) (2018高一上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选自中国国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由于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B . 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C . 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每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结果都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降低。D . 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B . 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C . 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D .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要逊色很多,但是小麦种植和牛耕技术比后者先进。B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C . 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D . 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7. (12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丽乡村芦芙荭那天早上,他刚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你得给我们帮帮忙。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缺人?他有些不明白。是的。你的老家你知道。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别给我说难。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还都装着那个村子。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事情总算定了下来。竟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为了还原生活,他还特意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在外打拼还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呀。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选自2016年第23期小小说选刊)(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二自然段文字属于倒叙,既交代“他”老家的地理位置和村子的概貌,又呼应标题与开头,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B . “他”和村民听说电视台要到自己家乡拍摄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都很兴奋,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村子。C . “他”家乡村民的艺术素质都较高,不要导演的任何指导就使得电视片拍得异常顺利,赢得总导演的啧啧称赞。D . 作品有意模糊美丽乡村的具体特点,淡化讲故事的技巧,模糊人物身份、肖像和姓名,旨在突出故事的典型性。(2) 小说三处写到“雪”(见文中画线句),各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 “美丽乡村”的村民为何“不能在村里过一个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7高三上闽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 , 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B .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C .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D .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B . “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C . 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D . 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B . 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C . 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D . 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四、 默写 (共1题;共16分)9. (16分) (2018高一下宁夏开学考) 根据语境名篇名句默写 (1) 赤壁赋中,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侧面描写客人的箫声极具感染力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感伤的两句是:_,_。 (2) 诗经氓中用水和低洼的湿地比兴,描写任何事物都该有边际的句子是:“_,_。“ (3) 屈原的离骚中以美女自比,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他们肆意对诗人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 (4) 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_,_”,接着抒发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 (5)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屈原离骚) (6)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_,_”,可谓“一世之雄”。(苏轼赤壁赋)(7) 或取诸怀抱,_;或因寄所托,_。(王羲之兰亭集序) (8) “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0. (8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越调】柳营曲范蠡【元朝】无名氏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1)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B . 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C .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D . “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E . 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2) 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 请根据下面的“演出日程表”拟写一句话短讯,不超过70字。春蕾大剧院“20112012迎春音乐周”演出日程表日期时间节目12月29日2000朝鲜血海歌剧团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2月30日2000加拿大蒙特利尔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12月31日2000阿根廷探戈之火舞团舞剧欲望之焰1月1日2000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新春歌舞晚会”1月2日2000法国波尔多国家芭蕾舞团舞剧胡桃夹子1月3日2000日本小提琴天后宓多里“古典音乐演奏会”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2. (12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完成下列题目。 (1)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提到了女娲娘娘,第五回又出现了警幻仙姑等女神,接下来又写到了一系列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陵十二钗”,其中正册里的十二个女子指是:(请补写出另外六个女子的姓名) 薛宝钗 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_贾迎春 贾惜春_(2) 下面这段判词指的是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