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剽掠 寒霄 丘峦崩催雨雪霏霏B . 危樯污垢春意阑珊石破天惊C . 枕藉袅娜革灭怠尽悬梁刺骨D . 渌水烽遂钟鼓撰玉踌躇满志2. (2分) 选出划线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A . 洎牧以谗诛B . 举以予人C . 至丹以荆卿为计D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 (2分) (2016高一上湖南期中)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厌之有?A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C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 而今安在哉4.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杀人,臣活之箕踞以骂曰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籍吏民吾得兄事之共其乏困范增数目项王函封之A . B . C . D . 5. (2分)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B .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C .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译: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大王的心意合拍呢?D .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译: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将来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6. (2分) 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B . 小狗包弟一文思路清晰,行文自然;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C . 包身工一文,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来揭露丑恶现实的一篇小说。D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气势雄浑。7. (6分) (2018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8. (6分) (2017高一下应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 .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C .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D .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2) 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 . 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C . 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D .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B .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C .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D .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9. (9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慈善捐赠是一种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中有分工协作和契约精神两个原则。慈善捐赠的发展由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即建构起以三方关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如: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三方,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和受益人三方,捐赠人、募捐人和受益人三方。这种分离意味着:一方面,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协作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更趋平等。目前来看,分工协作的原则显然还没有真正得到慈善事业有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着诸多乱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契约精神”的缺失。由于缺失契约精神,有关部门可以任意变更捐赠领域或受捐对象,慈善组织可以随意背弃诚信谋取私利,捐赠方可以随时违背捐赠承诺等。正是这些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摘编自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2016年3月2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图一 图二2017年11月2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据悉,这份报告通过对2016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公开捐赠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共收集到较为完整、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捐赠数据70.23万条。分析显示,该年度我国全年接收国内款物捐赠共计近1392.94亿元,相比上年增加近284.37亿元,相当于人均捐赠100.74元。从捐赠主体看,企业捐赠仍为第一大捐赠来源,捐赠总额首次突破9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五成。据不完全统计,上年我国捐赠过亿的慈善家共35人(夫妻和家族按单一主体计入榜单),比2015年增加13人,捐赠总额达到近80亿元;普通民众10万元以下个人捐赠总额跃升至2016年的9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慈善捐赠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捐赠渠道看,2016年我国网络募捐得到了较快发展。移动端成为主流,手机捐赠占总额的七成以上。2016年,民政部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织在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其中,腾讯公益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平台三家平台全年共筹得捐赠款近13亿元,比2015年增加近38%。从网络捐赠关注的领域来看,备受关注的依次是医疗救助类、教育助学类、减灾救灾类和环境保护类。分析认为,自2016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多项具体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多个行业重大问题得到回应,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国慈善事业目前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慈善组织将要面临的诸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慈善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等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予以解决和应对。(摘编自新华网)(1) 根据材料,下列关于中国慈善捐助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慈善捐赠中无论分工还是协作,都意味着一种对陌生他者即捐赠受益人的伦理关怀。B . 2016年我国慈善捐赠最关注三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所受的关注高于其他公共事业。C . 企业捐赠是2016年我国慈善捐赠的最大来源,其中民营企业捐赠总额超过450亿元。D . 2016年,全国有三家公益平台共筹捐赠款近13亿元,表明了网络捐赠渠道更有效率。(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说明了慈善捐赠理念中的两个原则及其现状,材料二借助统计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赠的成绩与特点。B . 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慈善捐款大幅增加,人均捐款100.74元。从这份报告形成的过程看,这个数据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说服力。C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我国慈善事业仍存在诸多乱象或问题,这能提醒我们不断思考和完善慈善事业。D . 与图一的内容相比,2016年网络捐赠重点关注的领域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捐赠主体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认识不同。(3) 对于慈善捐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二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据此,有关部门应该怎样解决相关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 (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1) 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2)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20高一上蚌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B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C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D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B . 三晋,此处指赵、韩、魏三国的合称,现在统指山西。C . 竖子,此处为对人的蔑称,与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意思一致。D . 孙子即孙子兵法,兵家经典,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孙膑。(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B . 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C . 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D . 文末太史公的话语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4)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6高一上湖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沁园春长沙中,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毛泽东发问:“_,_?”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荆轲刺泰王的“易水送别”一幕,通过描写众宾客听到荆轲高歌、为羽声后的反应“_,_”,营造了同仇敌忾的气势。苏轼评价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五、 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