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作者方面而言,宇宙间的物象和人世间的事象都可以是引起人们感动的重要因素。B .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只会产生与作者完全一样的感动。C . 子贡从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是对原意的曲解和否定。D . 读者只要“背离作者原意”去读诗,就能到达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能感悟到生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用较大篇幅论证阅读诗歌时有限的形象能引起更多的联想。B . 文章采用类比的论证手法,来阐明西方“读者反应论”和中国传统诗学间的相似性。C . 文章举王国维对李璟和晏殊词另类解读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诗可以兴”的观点。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论证了中国诗歌在创作和阅读时都重视“兴”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感动层次看,只有那些能激发读者更多联想和“兴”的感发的诗才是好诗。B . 读者读诗感动层次越高,他们达到的鉴赏层次就越高,阅读鉴赏能力也越强。C . 读者读诗感动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离不开对作品原意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欣赏。D . 能否解读出一首诗的丰富含意,跟读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2. (10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淦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相关链接: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萧红对笔下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展现人类的愚昧。B . 在中国作家中,像萧红这样兼具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恐怕是惟一的。C . 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对“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D . 萧红一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这既不同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也与喜欢制作牧歌情调的右派作家有根本的不同。E . 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作家的身份和她的作品,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 . 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B . 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C . 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D . 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3) 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12分) (2019高一下抚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刘国芳六楼又下楼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也不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仍然笑。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女人说:“好好的呀。”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捡到好东西呀?”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瘦保安说:“六楼扔的?”女人说:“是。”两人说话的时候,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人数钱的时候,瘦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做人要有底线。”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六楼说:“一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装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同时也对小说主旨起到了一定的突出作用。B . 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初显了人物性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 . “六楼又下来了”,表明了六楼偶尔会把刚过期的东西丢掉,暗示了六楼的奢侈腐化。D . 从艺术效果看,小说结尾的安排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深化了小说主题。(2) 小说以“垃圾”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请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女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立报可。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 , 则人惊以为异。时镇守内臣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及巡按御史欧阳澄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 , 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帝立,以右副都御使镇守浙江。景泰元年命兼理两浙盐课。闽贼吴金八等流劫青田诸县,輗与原贞讨平之。贼首罗丕、廖宁八复自闽抵浙。輗防遏有功,进秩一等。明年改督南京粮储。五年复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选自明史,有删节)【注】綦:通“极”。(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B .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C .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D .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时候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内外诸司,指朝廷内外的各个衙门。司是官署,官吏办公的机关。B . 鸡黍一词出自论语微子中的“止之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用鸡黍指待客的饭菜。C . 衣冠之藏,这里指衣冠冢。衣冠冢是以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D . 进秩一等的意思是将官阶晋升为一等。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阶、品级。(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轩輗勇于作为,敢于进言。他任御史巡行福建时,铲除邪恶势力,到浙江后又弹劾几十名不称职的官员;对朝廷各个衙门擅自指派御史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B . 轩輗反对奢侈,自身勤俭。他任浙江按察使时,对前任按察使奢侈过度的不良风气大力纠正;他不但自己生活勤俭,还与下属做出生活勤俭的具体规定。C . 轩輗做事求实,深受信任。在不法之徒侵占宋代皇室墓地一事上,他认为赵伯泰的说法有道理,皇上下诏惩治了豪民;向皇上陈奏四事,都被皇帝接受。D . 轩輗平乱有功,为官清廉。他与孙原贞讨伐平定了在青田等县流窜劫掠的强盗;他从浙江任职期满回朝,行李只有一只竹箱,受到了皇上的赏赐和提拔。(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6高二下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 , 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纳税:缴纳丝税。征苗:征收青苗税。(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B . 颔联的“犹”字和“尚”字两个副词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C . 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D . 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E . 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2) 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7高二下高密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在齐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3) 住在“桃花源”中的百姓虽然过着“与外人间隔”的日子,但从“_,_”两句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和谐、幸福。五、 语言表达 (共5题;共14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鼓舞。B . 现实中许多单位都有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从管理学角度看,这些人大多因为实际能力不足才得不到上司重视,从而产生抱怨。C . 每个人都向往着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大家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同。D . 房子和古董不同,并非越老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房子犹如美人迟暮 , 门庭冷落成为必然。8. (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我国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和制度性交易的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B . 中美合作则共贏,对抗必双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中方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美方也应适应中国的发展。C .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纂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总体有了提升,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然堪忧。D . 摩拜单车运营近20个月,已在全球12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平均每天为3000万人次提供骑行服务:全球摩拜单车用户累计骑行里程已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