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安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辉煌历史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凝练为中国精神_的一部分。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叫做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令世人_。这一巨作是如何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近乎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从材料物性的角度分析一是载体的质量上乘,二是原料及绘画手段的独特性。( ),大众则会惊叹,中国古代的绘画色彩是如此鲜艳美丽、绚烂多彩,和脑海里出现的水墨山水、梅兰竹菊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人的色彩观身受老子和庄子的影响。他们认为,_令人眼花缭乱,苍茫的天空并非其本来色彩,而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将引导中国人过早的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我们如果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角度领悟古人,就难以领略双林寺_的彩塑,难以理解游春图和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可或缺叹为观止五光十色精彩绝伦B . 举足轻重叹为观止万紫千红精彩绝伦C . 不可或缺拍手称快万紫千红出神入化D . 举足轻重拍手称快五光十色出神入化(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专业人士看到这幅画,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B . 看到这幅画,专业人士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C . 对于这幅画,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被专业人士看重D . 专业人士着眼于这幅画的技法揣摩、色彩渲染(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B . 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使中国人过早地导致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C . 这两种哲学色彩和色彩观,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D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会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呼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1)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 . 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B .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C . 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D . 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2) 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B . 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C . 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D . 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B . 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C . 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D . 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3. (9分) (2018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教育部201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教育部2013年2月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当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2015年秋季新学期,经教育部审核的书法教材首次走进课堂。全国各地共81家出版社陆续开展书法教材研发,最终11家出版社的教材通过审核。新版书法教材在封面醒目地印着“教育部审定2014”的圆形图标,书名统一为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以上综合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材料二:图表1教师所在学段书法课开设情况统计图表2: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图表3:书法课教师胜任教学情况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底)材料三:记者:在您看来,造成书法教育不能真正进入课堂的原因为何?卢中南(全国政协委员):阻碍书法教育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应试压力,在这种重压之下,不少学校的书法教育依然是个空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2015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是否能够使得书法课不再受到“排挤”,成为引领甚至“倒逼”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的“指挥棒”,的确令人期待。(中国文明网2016年3月9日)记者:请问目前我们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哪些困难?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目前不少学校没有按教育部要求开书法课,主要瓶颈是缺少书法教师。除了补充专职和兼职书法教师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好好培养语文老师,让他们教语文之外还能教好书法。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这几年中国书协、教育部一起做了一个“翰墨薪传工程”,对中小学书法师资进行培训。此外还要改进师范教育,以前就是中央美院培养书法老师,一年不过十几个,现在是200所大学都招。记者:推动书法教育发展,中国书协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设想?苏士澍:书法教育一定要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现在我们打开IPAD或者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练书法,非常便捷。在这方面,未来还要加大投入,创新思维,深入开发我们的汉字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书协参与的书法教师“国培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内培养7000名书法教师,为书法教育全面铺开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准备举办一些展览,通过展览推动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郭振有:我们希望把教育系统和中国书协系统两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培训中小学书法老师、成立中小学书法实验学校等方面,双方能共同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4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及活动开展,要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B . 材料二显示,书法课在该省中小学受到重视,有关要求得到初步落实。C . 材料二显示,该省还没有做到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校全面开设书法课。D . 材料二显示,该省书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与书法课师资不足的矛盾很突出。(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到目前,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B . 对不能为中考高考提分的书法课,从老师到学生都不重视,阻碍着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C .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中考高考中加重传统文化考试的比重,书法纳入中考高考是肯定的。D . 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正在逐步解决中,书法教育的前景令人期待。E . 书法教育已经不是开展不开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开展好,因为它已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3) 请你根据材料,就目前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 (12分)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记何驽博士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随葬品,以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完成这一艰巨而神圣任务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何驽博士和他的队员们。何驽博士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后来,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在湖北荆州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点滴等5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他常给同事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印证较大和深奥的理论,就必须到考古实践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实证,只有到都城遗址去考古,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野外工作条件一般都是比较艰苦的,但这些对何驽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说:“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他在陶寺一住就是四个春秋。作为领队,他经常带着队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总是白天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在灯下读书、思考、写论文,经常熬到夜里十一二点。四年中,他撰写了40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何驽的发现,为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因为没有这一发掘,尧舜禹时代只能是神话传说,而何驽所做的一切,等于为印证陶寺遗址成为“唐尧帝都”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证据,这就让神话传说与考古结论相吻合,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何驽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但谈起四年多的陶寺考古历程,他总是感慨万千。2002年,陶寺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研究项目,而他就是这个项目重点陶寺遗址的牵头人,具体挖掘工作从哪里下手,大家都在看领队。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但工作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心里当时几乎没有谱。他知道应该相信文献,但也绝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东西而裹足不前。他认为,考古工作既要有大胆的设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他从小就养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性格,遇到事情总爱刨根问底。何驽和队员们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建筑遗址,猜测该建筑可能用于观测日出。冬至时,考古队员冯九生专门来到建筑遗址现场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日出时,太阳并不在观测缝中,于是陷入茫然。何驽认为很可能是观测点位置有偏差,该建筑应该是有观测冬至功能的。何驽的观点一时在考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各种说法不一,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何驽所提到的观测缝,是不是有意识做出来的?”“目前学术界很浮躁,想搞点轰动效应的人太多,何驽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闻贪图出名?”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讲,何驽并没有因此懈怠和放弃。之后何驽又邀请15名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亲临现场进行论证,基本确认该遗迹是天文观测遗址。而这前前后后的两年中,何驽的付出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的工作已经超出了考古专业的范围,涉足了天文学等领域,可想而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注重学习、研究、设想、推断,是很难有所作为的。2005年11月10日,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第438期刊登了陶寺发现古观象台的消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波兰的学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予以赞赏。(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中的“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主要是指何驽的考古证实了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B . 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发掘成果,目的是凸显传主的成就,引出下文对传主的事迹的介绍。C . 何驽对陶寺天文观测遗址的考证,证实了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D . 最后一段属于侧面烘托,通过写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刊登陶寺发现古观象台这一消息,进一步表现了何驽考古发现的重大影响和意义。(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何驽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选择考古专业,这与他上中学时就喜欢历史,对文物考古有很大的兴趣分不开。B . 何驽认为大量的考古实证需要到遗址中去发现,只有到考古实践中去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其他途径不可行。C . “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这里直接引用何驽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 . 何驽在陶寺考古期间,白天带领队员们搞发掘,晚上还要写论文、搞研究,他撰写了大量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E . 陶寺遗址的考古队员在建筑遗址观测时发现,冬至那天,太阳并不在观测缝中,由此断定,该建筑遗址并不具有观测冬至的功能,何驽却不这样认为。(3) 作为一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何驽身上表现出了哪些鲜明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之族族:类B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风气C . 炊不暇熟暇:空闲D . 被南越中数州被:披散(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辍耕之垄上B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 以召闹取怒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 其可怪也欤其真无马邪(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乙文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B . 乙文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C . 乙文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D . 乙文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8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夜寒独觉杨万里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注】华胥政: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仙境。(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写小儿啼哭惊扰了自己的美梦,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B . “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C . “老来万事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D . “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出孤寂的氛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E . “尚有布衾寒似铁”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2)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茂名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_,这并不是韩愈所推崇的老师。 (2) 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 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 (5分) (2017高一下南宁期末) 措辞得体的一项是、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词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