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B . 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C . 水浒里的英雄好汉是不堪忍受封建官府的压榨而逼上梁山的,毛泽东毛泽东所领导的工农革命战争也是人民不堪忍受国内外反动派的剥削和压迫而起来英勇抗争的。D . 亚洲传统文化中,妇女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逆来顺受的观念,这也是导致许多亚裔妇女成为受害人的原因。2. (2分)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 . 比喻排比B . 对偶比喻C . 排比夸张D . 夸张对偶3.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北大光华学院将于2012年试行“光华自主招生计划”,在北大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增加学院自主选拔项目,并承诺加大向农村地区的照顾力度。B . 回顾兔年,中国科技界喜事不断,“天宫”升空,“神八”对接;展望龙年,大事也不少,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承载着中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三号”奔月计划。C . 我们一贯主张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以和平方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坚决反对与南海问题无关的国家插手南海争议,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多边化。D . 强冷空气继续南下,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将下降7 至9 左右,郊区最低气温将在5 左右。4. (2分) 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绿阴冉冉遍天涯青草池塘独听蛙 秋庭暮雨类轻埃林莺啼到无声处门外无人问落花。A . B . C . D . 5. (2分) 下列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 .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 .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C .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D .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6. (2分) 下列各句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风雨兴焉”中的“焉”相同的是( )A . 犹且从师而问焉B . 圣心备焉C . 或师焉,或不焉D . 蛟龙生焉7. (2分) (2019高一上余姚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顺流而东也A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 穷山之高而止D . 侣鱼虾而友麋鹿8. (3分) (2016高三上如东月考) 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的社会人物,“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B . 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贯穿了老人与海正本小说。这个人物形象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圣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又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积极乐观的未来。C . 阿Q正传充分反映了赵太爷一伙就是愚民政策的代表者、受益者,他们虽然也有阿Q精神,但他们更是愚民的制造者,他们垄断着做人的资格,不承认阿Q是个人,也决不允许阿Q企图争为人的地位。D . 哈姆雷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E . 边城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翠翠的关爱上,希望排解孙女的凄凉迷惘,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8高三上安达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选自周书列传十九)【注】破六汗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侯:箭靶。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1) 下列对文章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B .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C .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D .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B .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 . 践阼,阼是古代庙寝堂前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此指皇帝登临皇位。D .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B . 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邑万户。C . 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D . 宇文贵善于治民。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古歌(汉乐府)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1)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 (8分) (2016高一上赣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 , _。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 , 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 , _。”鲁迅先生用_ , _表示对反动统治者的警告和对后死者的鼓励。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12. (3分) (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_。 (2)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_(人名),他因在猇亭战役中击败_(人名)而名声大震。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3.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20世纪30年代,梁振英的父亲梁忠恩只身离开家乡山东威海闯荡香港,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于1954年8月出生,有一姐一妹,是家中独子。二十岁之前,梁振英与家人住在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小时候,为省一毛钱的电车费,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是走路上学。上中学时,为节省每顿一块五毛钱的饭钱,梁振英总是步行半个小时回家,用十分钟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再匆匆忙忙赶回学校上课。从上幼儿园起,梁振英就已经开始忍受贫困生活的煎熬。但懂事的小振英只是默默承受,从不抱怨。稍大一点儿时,他就开始分担家务活,帮助母亲买菜、择菜。为了贴补家用,帮附近的塑料玩具厂加工塑胶花。当时梁振英才十一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塑胶花。这段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第一堂人生课,不仅培养了他不畏艰辛、自食其力的能力,还让他认识到执著追求的可贵。梁振英从小成绩优异。他从荷李活道警察小学毕业后考入香港著名的中学英皇书院,后又进入当时的香港工业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建筑测量系。取得高级文凭后,梁振英于二十岁那年前往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现为西英格兰大学) 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在留学英国的三年多时间里,梁振英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他每周打工三个晚上,每次六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为了节省车费,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步行十多公里。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当时梁振英是当地香港留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每个星期天他还去教当地的华侨子弟学中文。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学成回港的梁振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起初,他加入老牌测量师行“仲量行”,成为一名测量师。过了五年,梁振英被擢升为这家英资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第一位华人董事。当时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梁振英年薪已高达上千万港元。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梁振英创立了梁振英测量师行。2000年,通过互换股份与英国DTZ及新加坡的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合并,梁振英测量师行易名为戴德梁行。这家布点遍及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房地产服务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2006年,梁振英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首度晋身集团董事局。一年后,梁振英又由戴德梁行北亚区主席升任为亚太区主席。此时,离他事业起步刚好三十年,梁振英已从一无所有的小青年变成了颇具经济实力的香港企业家。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十个专业团体五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身为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成员的梁振英,就开始与内地结缘,并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1984年,中英谈判碰上新界的租约问题。当时,新界的全部土地楼房,不论地区、新旧、用途,地契年期全部在1997年6月27日届满后,由中、英两国共同解决。由于当时内地还没有房地产市场,缺乏经济和合约上的知识,中央想找个香港人咨询意见。有位官员记起一个经常到内地讲课的年轻人梁振英,就请他帮助写意见书。梁振英立即动笔撰写。几个月后,这份意见书中的建议成为中方意见,并成为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关于土地契约的主要内容。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同时,梁振英亦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85年,梁振英出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1993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1996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1997年出任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召集人。此外,他还担任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梁振英不无自豪地回忆道:“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选自2012年第6期名人传记,有改动)(1) 梁振英青少年时代是如何面对贫困生活的?(2) 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 梁振英从寒门学子成长为行政长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梁振英成功原因的理解。14. (20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1) 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 仔细阅读第4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