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 .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 (2分)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台风“海燕”以破竹之势来袭,菲律宾沿海地区损失惨重,联合国呼吁各国加大救灾援助力度,帮助灾民渡过难关。B . 跑步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获得益处,而且会诱发其他疾病。C . 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风云多变、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力透纸背。D . 四川旅游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大九寨环线区域旅游发展,力争改变假日期间景区游客重足而立、拥堵滞留的状况。5. (2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公司门外等了好久,小张终于见到公司的总经理了,本想好好地和经理说话,但由于太紧张了,话说得 , 白白浪费了这个好机会。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因为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在乎思路是否清晰,就图个舒服痛快,造成信息内容 , 不利于大家的阅读与思考。当又一个拂晓来临,他钻出防空洞,踩着瓦砾寻找着自己的亲人,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破家具、脏物地堆了一地,曾经干净整洁的居室 , 完全没有了昔日的风采。A . 杂乱无章乱七八糟颠三倒四B . 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乱七八糟C . 颠三倒四乱七八糟杂乱无章D . 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乱七八糟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B . 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C .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D . 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7.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 .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C . 能否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关键。D . 白皮书说,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8.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_,_ 。 _ ,_ ,_, _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琴没有肆意的宣泄琴与诗歌密不可分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9. (6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现代文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所以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 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 . 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 .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 .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 .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 .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 .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是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 . 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 . 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 .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10. (12分) (2017高三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啊,我的父啊徐可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 .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 . 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D . 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2) 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 (3) 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取材于资治通鉴)(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取材于明皇杂录)(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须臾,裁决俱尽俱:全都。B . 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顾:回头。C . 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济:救济。D . 近者稍倦于勤稍:渐渐。(2)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自以才不及崇 / 皆以美于徐公B . 而:爱身保禄而从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 焉: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 君何辱讨焉D . 其: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谓其妻曰(3)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委积:聚积,堆积。B . 夫不肖用事用事:执政,当权。C . 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相与:互相,交相。D . 公当出入为藩辅出入:指出将入相。(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B . 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C . 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D . 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5) 请把材料一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6) 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也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2. (7分) (2020衡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赞公房杜甫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注)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杖锡:柱着锡杖。(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