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_第1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_第2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_第3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_第4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语文统一调研测验(一)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70分)1. (4分) (2017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蔡孝子传【宋】范浚蔡定,字元应,越之会稽人。家世微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力使定学,身劳苦资之,以故定处簧校,稍稍有称。郡狱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诖误,例在劾中。革年七十余矣,法当免系,鞠胥任泽削其籍年命入之罪,罪且与狱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独决。定窃痛念父当耆年,以非辜圄狴,誓将身赎。数诣府号诉,请代坐狱,弗许;请効命于戎行,弗许;请隶伍符为兵人,弗许。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天乎!将使定坐视父缠徽纆乎?父耄耋,不应连系;佣书罪,不应与狱吏等。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图死矣,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则虽委身重泉,于登天为不殊。”于是预自志铭其墓,又为状若诣府者,结置袂间,皆叙陈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以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没河死。府帅闻之,惊曰:“真孝子也。”立命出革,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兰溪范浚曰:呜呼大孝!吾不得而见也,孝若定者,亦今世之所鲜闻也。世之人视亲,若视其妻子之心切焉,者,无也。彼惟庸爱在妻子,而斯须之爱在亲。亲有劳苦,不宵一勤,其手足代之,其肯杀身以出父于囚牢中乎?今之为人子者,有觞酒豆肉,持羞其亲,则已色然自得,谓为难能之孝,况若定之捐躯活父,其为孝又可究乎?予得定所为志铭与状,感其言情哀至,至为泣下。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冀他日万一获私於良史,氏云。【注】黉校:学校。木工所用的绳墨。(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劳苦资之资:资助,给予B . 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庶:希望C . 案具,府奏上之案:案件D . 况若定之捐躯活父捐:舍弃、抛弃(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罪且与狱吏等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 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客喜而笑,洗盏更酌C . 冀其父之必免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 . 况若定之捐躯活父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4) 蔡定为了使其父亲免罪,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 (6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禹不从。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军还击 , 禹军溃乱。异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有删改)(1)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赤眉引军还击还击:回来攻击B . 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自伐:亲自讨伐C .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多:称赞D . 乃诏异军栒邑军:驻军(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 . 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 . 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潜往闭城,偃旗鼓A . B . C . D . 3. (9分) (2019高三上临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曰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冶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竿龠盂,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榖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浴。”(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节)【注】持盈:保持昌盛富强。定倾:转危为安。节事:节制行事。于贰言:惑乱视听的言语,异议。盂委管竿龠:把越国国库的钥匙都交给吴王。委:交出。(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时不作 , 弗为人客作:兴起B . 今君王未盈而溢溢:水漫出来C . 人之所卒也卒:终,结束D . 请士女女于士女:以女嫁人(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不胜,栖于会稽室西连于中闺B . 随之以国家之重器醉则更相枕以卧C . 因时之所宜而定之不如因善遇之D . 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从勾践即位三年便欲进攻吴国,虽有范蠡两次进谏,仍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五湖,不得不退守会稽山写起的。B . 文中写范蠡为勾践谋划复兴国家之道,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他主张顺应自然,掌握规律,发展生产,终于使越国逐渐繁荣昌盛起来。C . 范蠡主张的“与天”“与人”“与地”思想并不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形势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D . 本文以记言为主。在此前提下,却能要言不烦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越王勾践纳谏的始末,表现其知错能改、折节下士的可贵品质。(4) 用/给文章划线的部分断句。 节 事 者 与 地 唯 地 能 包 万 物 以 为 一 其 事 不 失 生 万 物 容 畜 禽 兽 然 后 受 其 名 而 兼 其 利 美 恶 皆 成 以 养 其 生(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不榖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浴。4. (7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品行B . 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C . 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D . 何曰:“幸甚!”幸甚:很好(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 .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以亏人自利也D .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B . 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C . 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D . 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5.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 , 因锡名思安,字贞臣。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其厚薄而还。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余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而还。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练兵御寇,边境肃然。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 , 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以为相州刺史。思安自谓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选自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唐宾马踬而坠踬:绊倒。B . 又拒孙儒,迫濠州迫:逼迫。C . 则知飞将数奇奇:命运不好。D . 但日循晏安晏:安乐。(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B .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C .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D .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思安英勇善战,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担任踏白将。B . 李思安渡过长淮,经过天长、高邮二座城邑,又抗拒孙儒,无不立下奇功。C . 梁太祖曾经感叹道:李思安临敌果断勇敢,没有人能超过他,但每当我挑选人才,准备任用他的时候,总会传来他失败的消息。D . 在相州任刺史时,李思安自认为应当统领士兵,而不应屈居于此,所以心中很不愉快。(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5) 请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思安“勇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6. (11分) (2020高三上商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 , 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 , 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 , 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B .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C .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D .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B . 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C . 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D . 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B . 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C . 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D . 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7. (11分) (2017高二上本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举隆庆五年进士。知浙江山阴县,敏而有惠。万历三年,征为工科给事中。会御史傅应祯获罪,贞明入狱调护,坐贬太平府知事。十三年,累迁尚宝司丞。初,贞明为给事中,上水利、军班二议,谓:“北人未习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害未除,正由水利未兴也。盖水聚之则为害,散之则为利。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其议军班则言:“东南民素柔脆,莫任远戍。今数千里勾军,离其骨肉。而军非土著,志不久安,辄赂卫官求归。宜仿匠班例,军户应出军者,岁征其钱,而召募土著以足之便。”及贞明被谪,至潞河,终以前议可行,乃著潞水客谈以毕其说。及是贞明还朝,御史苏瓒力言其说可行,帝乃进贞明少卿,赐之敕,令往会抚按诸巨勘议。贞明乃躬历京东州县,相原隰,度土宜,周览水泉分合,条列事宜以上。其年九月,遂命贞明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使,有司挠者劾治。贞明先诣永平,又遍历诸河,穷源竟委,将大行疏浚。而奄人、勋戚之占闲田为业者,恐水田兴而己失其利也,争言不便,为蜚语闻于帝。帝惑之。御史王之栋,畿辅人也,遂言水田必不可行。帝乃召见时行等,谕令停役。时行等请罢开河,专事垦田。帝卒罢之,而欲追罪建议者,用阁臣言而止。寻乞假归。十八年卒。贞明识敏才练,慨然有经世志。京东水田实百世利,事初兴而即为浮议所挠,论者惜之。(节选自明史徐贞明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B . 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C . 今诫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D . 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亦除矣(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明朝时多为一帝一号,故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B . “水利”指水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减少和防止灾害等事宜。C . “垦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开垦荒地,取得饷粮,兼顾戍边。D . “畿辅”是我国古代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指称,专指京城周围附近的地区。(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贞明仕宦未久,因同情言官遭贬。他进士出身,先做县令,后来到工部任职,对军政、水利问题发表议论,因入狱探望罪官傅应桢,遭到贬职。B . 徐贞明建言力行,为治水操劳一生。他提出的治理方案是以疏通河道为主,并且亲自考察相关的地理环境,其建议一度得到了皇帝和一些大臣的支持。C . 徐贞明关心国事,欲改革征兵制度。他认为征调东南一带的人到北方当兵不妥,因为南方人体质较差,加之远离故乡、亲人,大都无心在北方戍边。D . 徐贞明胸怀大志,受阻挠一世遗憾。他聪敏干练,欲兴水利除水患获千秋万代之利,却因宦官、贵戚等利益集团的流言中伤,而被罢官免职,徒留遗憾。(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宜仿匠班例,军户应出军者,岁征其钱,而召募土著以足之使。帝卒罢之,而欲追罪建议者,用阁臣言而止。8.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颐,字惟贞,余干人。隆庆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初,擢御史。同官胡渚、景嵩、韩必显,给事中雒遵相继获谴,抗疏申救,不听。清军湖广、广西,请免土民远戍,只充傍近卫所军,制可。忤张居正,出为湖州知府。迁苏松兵备副使、湖广按察使。郧阳兵变,知府沈缺且得罪,颐为白其冤,而密歼首乱者。以母丧归。起故官,莅陕西,进河南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进右副都御史。以定乱兵进兵部右侍郎。蒙古贼长昂桀骜,颐与总兵王保擒其心腹小郎儿等七人,贼遂誓。已,别部伯牙入寇,督将士败之罗文峪,进左侍郎。久之,进右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马堂驻天津,王忠驻昌平,王虎驻保定,张晔驻通州。颐疏言:“燕京王气所钟,去陵寝近,开凿必损灵气。”又言:“畿辅地荒岁俭,而敕使诛求,不遗纤屑,恐临清激变之惨,复见辇毂下。”已,辽东税使高淮诬劾山海同知罗大器,颐复言:“内监外僚,初无统摄。辽阳矿税,何预蓟门?若皆效淮所为,有司将无遗类。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皆不报。颐在镇十年,威望大著。中使惮颐廉正,畿民少安。二十九年,以工部右侍郎代刘东星管理河道。议上筑决口,下疏故道,为经久计。甫两月,以劳卒。赠兵部尚书。颐仕宦三十余年,敝车赢马,布衣蔬食。初为御史,首请祀胡居仁于文庙,寝未行。见居仁裔孙希祖幼且贫,字以女,养之于家。(选自明史李颐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B . 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C . 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D . 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文中指后者。B . 兵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 . 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