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 则物与我皆无尽,而又何羡乎!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 (6分) (2020高三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起知识界热烈反响。广大知识分子重温重要讲 话,再读经典篇章,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鼓舞,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所折服,为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所感染。平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 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普通百姓与党的领导核心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 造美好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平“语”暖人,满含大情怀。“像绣花一样精细”“像石榴籽那样”这些接地气的语言入耳就觉着亲切, 这样的语言是真正说给老百姓听的。听闻习语, , 因为这些话都说到了老百姓心坎上,说出了大家 共同的心愿和向往。平“语”利人,赋予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 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 , 利于人民接受、学习和实践。对老百姓 来说,“平语”使得那些“阳春白雪”“高大上”的治国施政理念,(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源远流长春风化雨讲述提要钩玄B . 博大精深如沐春风阐述提纲挈领C . 博大精深春风化雨阐述提要钩玄D . 源远流长如沐春风讲述提纲挈领(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B . 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普通百姓与党的领导核心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 教导和悉心嘱托。C . 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 谆教导和悉心嘱托。D . 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普通百姓与党的领导核心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 谆教导和悉心嘱托。(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富有新时代气息,受到人民的认可B . 变得非常生活化,容易被人民接受C . 深受人民喜爱,变得非常“接地气”D . 变得非常“接地气”,深受人民喜爱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B . 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C . 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D . 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B .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C . 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D . 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B . 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C . 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D . 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4. (8分) (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节选自赤壁赋)(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正襟危坐危:高B .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C . 挟飞仙以遨游挟:偕同D . 而卒莫消长也卒:终究(2)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何为其然也B . 方其破荆州C . 其皆出于此乎D .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B . 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阐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C . 作者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D . 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4) 下列对绪论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着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同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析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A . 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B . 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C . 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到一般结论。D . 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5. (10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一)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二)孟子曰:“教亦多术也,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互乡:鲁国的乡名,其乡风俗恶劣。与:赞许保:追究(1)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2) 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6.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1) 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至公也A . 到达B . 极、最C . 至于D . 导致(2) 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忍所私以行大义A . 忍耐B . 容忍C . 对狠心D . 抑制(3)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 其谁可而为之君知其难也B . 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C . 而遂杀之后遂无问津者D . 伤人者刑同予者何人(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 .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5) 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_(6) 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晋平公祁黄羊腹(7) 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8分)7. (10分) (2016高三上会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试题。夜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1) 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 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8. (8分) (2017高二上长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晚秋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B .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C . “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D .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E .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2)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20运城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 句子是:“_,_!”(2) 荀子劝学中“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3) 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怅然若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培训课件
- 船舶机舱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与案例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做法
- 民族舞课程课件
- 全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 2025年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操作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三中全会新质生产力解读
- 2025年胸心外科胸部手术术中护理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开学防自然灾害 反毒品安全主题班会 课件
- 《颅骨骨折》课件
- 整体施工劳务服务方案
- DBJT13-119-2010 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视频制作及推广合同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2025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临床研究课题验收报告
- 战略管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南理工大学
- 华电社招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