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距关,毋内诸侯B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 张良出,要项伯2. (2分) 下列句子中的“请”字,和“请问其目”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B . 仪封人请见C .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D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乱易整不武以次进B . 秦王还柱而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C . 夫晋,何厌之有?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 .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4. (2分)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 . 刑人如恐不胜C . 予观乎巴陵胜状D . 喜不自胜5. (2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B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荆轲顾笔武阳,前为谢曰C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 , 倚柱而笑D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6.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 . 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C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D . 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7.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使足民。A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 .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 . 稍稍宾客其父D . 粪土当年万户侯。8. (2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 不拘于时B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9.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忧,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B . 五鼓,即拂晓时分。古人把黄昏至拂晓为五个更(鼓)次,每更相隔两小时。C . 耕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D . 缙绅,原意为将笏插在束腰的大带上。用于对古代的官员或有钱的人的称呼。10. (2分) (2017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两个句子不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B . 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C . 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1. (2分)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或因寄所托因:随着B . 暂得于己暂:一时C . 感慨系之矣系:附着D . 况修短随化修:美好12. (2分) 选出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 .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B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 . 四美具,二难并。D .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欲往投之。13. (2分) (2017高三下北京期中) 下列“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A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5分)14. (15分) (2017徐州模拟) 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A . 岳飞陶渊明屈原杜牧B . 范仲淹黄巢屈原杜牧C . 岳飞黄巢杜甫白居易D . 范仲淹陶渊明杜甫白居易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15. (6分) (2017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 . 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C . 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D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边疆(2) 以下句子中,全都属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阙秦以利晋秦伯说,与郑人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 B . C . D . (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回答。 16. (6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芙蕖 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注释】芙蕖:莲花(1) 对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者先总说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别从“可目”“可口”“可用”“可种”五个方面说明芙蕖的特点。B . 文章围绕芙蕖的“可人”之处落笔,极言芙蕖的种植之利,甚而将其定位在“五谷”“百花”之上。C . 作者为自己不能辟出半亩方塘来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厌弃百花的感情。D . 文章以“可目”为写作重点,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E . 文章多用偶句,遺词造句,十分优美,不仅体现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和谐。(2) 结合莲蓬芙蕖两文的内容,谈谈它们在写莲方面的异同。 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17. (7分) (2016高二上定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病起陆游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1) 本诗颔联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2)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8. (7分) (2018高三下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 , 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 , 归问时裂帛。【注】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裂帛:指写家信。(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诗标题“客游 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B . 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C . 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D . 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E .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2) 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五、 其他 (共1题;共10分)19. (10分) (2017高三天津月考)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2)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3)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20. (1分) 在日前举办的2014年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北京故宫吉祥物(见图片)首度对外亮相,形象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龙“壮壮”体现力量,凤“美美”象征传统文化之美。请结合图片为故宫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与图片内容相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5字以内。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21. (5分) (2017江苏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便对主人说:“您应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对邻居们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为什么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被邀请,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