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在主义道家论文关于存在主义道家的人生哲学之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海德格尔和庄子对“人”都有过深入的深思。前者论证了“此在”先行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以“此在”为基础,从“此在”身上追问存在的作用;后者则立足于个人存活中的困境,论证了人生困境的种种表现,以及超越突破的途径和达到“逍遥”的方式。通过比较,本文揭示了两者对人的看法上的差异。 关键词:海德格尔;庄子;人 1006-026X(xx)03-0000-02 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渊源之一,是东亚思想中的道家思想。据莱茵哈德*梅依考证,海德格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熟悉一个由马丁*布伯编造的庄子德译本。这使得海尔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或多或少的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由于这层关系,使得两者在很多理由的看法上都有可比之处。对“人”的深思亦是如此。 海德格尔之所以要追问人之为人的依据,主要是为他追问存在本身理由服务的。海德格尔在晚年接受的电视访谈中强调:“存在理由和对这一理由的展开恰恰以此在为前提,就是说,以人的本质规定为前提。”!他把人的存在规定为此在,我们可以把这一提法看作是“解释学和现象学化了的人本身”。也就是说,此在理由的提出是由存在指引着的。海德格尔认为对存在者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对存在本身的遗忘。“我们用是,或存在着意指什么,我们今天对这个理由有了答案吗没有。所以现在要重新提出存在作用的理由。”由此可见,海德格尔是在追问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他关于“人”的理由。 海德格尔的人,具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存在的优先性,二是向来我属性。作为一个存在者,此在早就以某种方式领会着自己的存在,他的一切活动包含着存在之领会,这就是此在的存在优先性。此在的向来我属性是指,此在早就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对自身的存在有所作为,这是他最本己的可能性。这两个性质说明,世界和此在联在一起,此在的特质之一就是“在世界中存在”。此在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操心而展开,又通过畏而回归于自身。 此在在世界中存活着,与此在共同在世的还有其他人。“此在的世界是共同的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为何会这样这主要是因为本是从根本上说其结构中还包括“共是”的方式,其结果,虽然每个人有他本己的存活能力,但每个人不免依“他人”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存活,海德格尔把这种结构描述为“沉沦”。沉沦表示人之初就是在一个自己不能做选择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被抛状态”。 海德格尔更多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沉沦来标明共同此在。日常此在是由“常人”统治着的。在那里,此在从来就不是其自身而是“常人”,“常人”从此在身上拿走了存在。每个人的决断也非自身的决断,而是“常人”代替他做出的决断。“常人”卸除了此在的责任,此在以“常人”的身份存在,离本失真而沉沦,这是存活的非本真状态。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又进一步把此在的有限性和我属性极端化,提出向死的存在。 此在是面向死亡的存在,死亡揭示了此在的有限性,而这种有限性也正是存在作用的源泉。海德格尔为追索存在的作用,从此在入手,强调了个人的存在对于其他一切存在的优先地位,宣布只有从个人存在出发,才能理解其他一切存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海德格尔的存在和此在具有一定作用上的“因果关系”。 在中国人生哲学中,庄子最早开始了对人的境遇的深思。通过思索,庄子洞察到了阻碍人的生活展开的界限。庄子一书对该界限有着种种描述,概况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自然的、社会的和自我的。 所谓自然之困,是指生与死的困境。庄子认为,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秋水);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所谓“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秋水);同时,“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大宗师)。人也是要加入这个“万化”的行列,是不能跃出这个“始卒若环”的圈子之外的。因而,生与死,或者说死亡,是人生第一个无法跨越的界限。 所谓社会之限,是指天命的困境。庄子认为,人作为“气”的存在形式,毫无例外的摆脱不了“形化”的生死大限。然而,这种大限,具体到某个人,却是在某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以非自然的形式实现的。不仅如此,庄子进一步认为,这些因素不仅是唯一的、规定性的起着作用,而且是必定性的起作用。他将这种非人力所能干预的必定性称之为“命”。他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在庄子看来,这种未被认识的必定性就构成了人生途中阻碍人的精神自由的另一种困境:“楮小着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行有所适,夫不可损益”(主乐)。即在庄子看来,命运的安排,如同衣小不能怀大,绠短不可汲深,都是无法转变的。 所谓自我之限,是指情与欲的困境。庄子认为,哀乐之情是人与生具有而不能除去的,他说,“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知北游)。同样,“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盗趾),即认为利害之欲也是人之所不能免,为人的本性所固有。庄子对于这种*的发生机制,就像他对命的构成一样,感到十分模糊,觉得无法把握。 上述人生之困,虽使庄子感到迷惑,但是,他明确的认为,这种困境,是人的精神得 _飞翔的沉重累赘,因此,应该将其摆脱掉。而这种摆脱人生困境的努力,就形成了庄子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先秦各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皆称之为“圣人”。庄子的圣人,是那种能够超脱生死、天命、*之限的“真人”。“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 爱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大宗师)。庄子中这段对于理想人格“真人”的描述,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神异和超越。“真人”能够“登高不慓,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似乎具有某种奇特的超人的性能;而最重要的是,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等表现,则显示了其对人生困境的超越。 庄子理性人格精神境界的本质内容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天地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这种对“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自由的追求,庄子称之为“逍遥”。这是一种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矛盾的个人自由自在的存在,是对万物根源的“道”的直观体悟。由于“道”无形,故“逍遥”亦无任何约束。 事实上,为了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提出的精神修养策略,也确实是“无欲、去智、体道”。在庄子看来,只有通过“无待”、“三无”、“坐忘”等阶段的修行,才能够做到“忘形去知”、“物我为一”。当达到返归于自然的境界时,也就到达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发现,海德格尔和庄子,在人的理由上,至少有以下几点差异。 第一, 两者讨论“人”的哲学的起因不同。 海德格尔的人,是在追问“是”的过程中引出的。海德格尔对“人”的定义不是从实体论的角度,不是作为一种实体主义,不是who,不是“是什么”,而是从此在论角度,指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4年太原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真题
- 2025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蒙医医院招聘5名合同制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教育系统赴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6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2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人民政府选聘专业化管理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白城市暨洮北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见习岗位和见习人员征集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鞍山市千山区公益性岗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湖南邵阳市大祥区事业单位人才引进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招聘合同制司法警察兼囚车驾驶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战火勋章答题题库及答案
- (零模)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卷)(原卷版)
- 送教上门教师培训课件
- 急性宫外孕课件
- 码头生产调度管理办法
- 工业相机原理 课件 第五章-工业相机的参数和工作模式
- 智能巡查机器人系统设计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公务员第二批
-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