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良性肿瘤_第1页
肝脏良性肿瘤_第2页
肝脏良性肿瘤_第3页
肝脏良性肿瘤_第4页
肝脏良性肿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脏良性肿瘤,任光国,肝脏良性肿瘤,1。肝血管瘤2。肝细胞腺瘤3。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型肝炎假瘤。其他罕见肿瘤(1)脂肪瘤(2)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血管内皮瘤(4)胆管囊腺瘤,1.肝血管瘤(1)。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分为4种类型:厚壁型海绵状血管瘤。细胞壁中有许多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血管腔非常小且薄壁。壁上有一些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血管腔非常大。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瘤和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血管瘤病理由充满血液的血窦组成。2.腔内常见的新鲜或器质性血栓。3、偶尔见钙化。4.厚壁型和薄壁型。5.血液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应。1,肝血管瘤,(3),典型特征1,向心性增强,“快进慢出”型增强。2.在多回波序列T2WI上,肿瘤信号强度随着TE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在重T2WI上,病灶呈亮白色和高信号-球征 4种增强类型:1。动脉期,瘤体呈C形、环形和结节状强化,呈快进慢出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增强均匀,强度与主动脉相似,门静脉延迟稍高,直径小于1.5cm3,动脉期瘤体不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瘤周可见结节状强化,充填物为慢厚壁血管瘤。昨晚很晚。4.瘤体的动态扫描通常是无增强的和罕见的,主要见于硬化性血管瘤。(1)肝血管瘤,(4)影像学表现:1)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2.强化后,是向心和“快进慢出”型强化。磁共振成像结果:1。长T1长T2信号,中央瘢痕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2.多发性回声T2WI,肿瘤信号强度随TE时间增加。3.在重T2WI(TE120-150)上,病灶显示亮白色和高信号,称为“球形征”;4.强化后,可以看到向心“快进慢出”型强化。b超显示1。强回声;2.同质性和清晰的边缘。成像的首选是1。b超。2.对于非典型病例,首选磁共振多回波T2WI和重T2WI。1.肝血管瘤,(6)。鉴别诊断1。肝细胞癌(1)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甲胎蛋白增加。(2)加固后为“快进快出”型;包膜常见;T2WI显示不均匀高信号,无“灯泡征”。2.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中央瘢痕在T2WI上呈高信号,无“球形征”。(2)增强扫描延迟增强;它在中心得到加强,并像弹簧一样向外围推进。中央瘢痕延迟增强。动脉期可见扭曲增厚的血管。SPIO注射后T2WI信号明显下降;注射Gd-BOPTA或Mn-DpDp后,观察到连续强化。(1)肝血管瘤,(6)鉴别诊断,(3)肝细胞腺瘤,(1) T2WI信号稍高,脂肪抑制或反相图像信号减弱;(2)动脉期相对均匀,延迟期多为等密度;注射钆喷酸铋或锰DPDP后,观察到连续强化。肝血管瘤(7)临床特征常见于1岁和30-50岁的女性。2、许多无症状和意外的发现。3.左右肝叶的受累没有显著差异。4.不同尺寸,单个和多个。定义:肝细胞腺瘤,也称为肝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在肝脏良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它由肝细胞索和扩张的血窦组成。它没有胆管结构,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它类似正常肝细胞,含有大量糖原和脂质。(2)病理学:1。大多数病例是单发的,大多数病例位于肝右叶。2.信封可以看到30%。它是由挤压在肿瘤周围的肝细胞中脂肪泡的增加引起的。3.它由肝细胞索和没有胆管结构的扩张窦组成。4.肿瘤细胞分化良好,类似正常肝细胞,含有大量糖原和脂质。5.血供丰富,血流方向向心。6.脂肪变性者(3)典型特征:1)含有脂肪成分,在磁共振逆相检查或脂肪抑制图像中信号减弱。2.信封经常是可见的。3.动脉期明显强化,肝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4)影像学表现:CT表现:1。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密度;2、出血-25%3、脂肪(7%-10%)4、可见胶囊31%-66%;5.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密度相等或稍低。b超表现:1。边界清楚,形状规则,稍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2.丰富门静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4)影像学表现:磁共振表现:1。T1WI和T2WI信号强度稍高;2.脂肪抑制图像信号减少;3.化学位移反相图像也显示信号减少;4.动脉期显示明显增强,而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显示等信号。5.SPIO注射后信号略有下降或不下降;6.注射后钆喷酸葡胺和锰DPDP继续增强。成像首选:磁共振成像:反相检查或脂肪抑制图像。(5)鉴别诊断:1)肝细胞癌(HCC)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史,伴有甲胎蛋白升高;(2)增强后为“快进快出”型;(3)磁共振特异性造影剂的鉴别是可行的。2.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口服避孕药无关,常伴有出血、恶性转化等并发症。T2WI可能有高信号的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可能有延迟增强。磁共振反相检查或脂肪抑制图像无信号减弱。无胶囊。SPIO注射后T2WI信号明显下降。(5)鉴别诊断:3)血管瘤T2WI明显高信号,重T2WI上有“球征”。(2)向心,“快进慢出”式强化。磁共振反相检查和脂肪抑制图像显示无信号减少。可以识别磁共振成像特异性造影剂。(6)临床表现:1 .大多数处于生育期的女性。2.它与口服避孕药和性激素治疗密切相关。3、自发性出血和恶性倾向。4.治疗中通常提倡手术切除。定义:FNH病灶结节性增生是仅次于血管瘤的肝脏第二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它由正常肝细胞、枯否细胞、血管和胆管组成。肝小叶结构无正常排列,与胆管树不相通。(2)病理学:1。他们大多数是单身,没有胶囊。2.它由正常肝细胞、枯否细胞、血管和胆管组成。3.肝小叶结构无正常排列,与胆管树不相通。4.中央疤痕;血供丰富,出血、坏死和钙化罕见。5.离心供血;一条或多条供血动脉从聚焦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6.血液引流途径血液直接引流至病灶周围肝组织的中心静脉或肝静脉。从肿瘤内的血窦直接引流至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扩张肝窦。嘿。3,局灶性结节增生,(3)典型特征:1,中央星状瘢痕,疾病延迟增强。2.增强为“快进慢出”型: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或延迟期密度相等或较低。3.在病变处或周围可以看到扩大的供血动脉。(4)影像学表现:CT表现:1。密度相等或稍低,密度均匀,边界清晰;2.钙化、坏死和出血是罕见的。3.1/3的中心可见低密度瘢痕组织,显示延迟增强。4.增强为“快进慢出”型: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密度相等或较低。5.在病灶内或周围可以看到增大的供血动脉或引流肝静脉。嘿。3,局灶性结节增生,(4)影像学表现:磁共振表现:1,T1WI显示等或稍低信号肿块,T2WI显示等或稍高信号肿块;2.增强也是“快进慢出”类型;3.中央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延迟。4.SPIO注射后,信号明显减弱。5.在注入钆-博普塔或锰-DPDP后,观察到连续强化。b超表现:1。强回声或iso(5)鉴别诊断:1)肝细胞癌(HCC)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升高;(2)加固后为“快进快出”型;T1WI和T2WI可见低信号包膜。中央瘢痕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无明显强化。可以识别磁共振特异性造影剂。2.纤维板分层肝细胞癌(1)男女发病率相等,以青少年多见。(2)中央瘢痕粗大,可见点状钙化。强化为“快进快出”型,中央瘢痕不强化。可以识别磁共振成像特异性造影剂。(5)鉴别诊断:(3)肝细胞腺瘤(1)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常伴有出血和恶性转化等并发症。无中央瘢痕;磁共振反相检查或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中的信号减弱;信封可见;SPIO注射后T2WI信号略有下降或不下降。4.血管瘤T2WI明显高信号,重T2WI上有“球形征”;(2)向心、“快进慢出”式强化;中央瘢痕T2WI信号较亮,无延迟增强。可以识别磁共振成像特异性造影剂。(6)临床特征:1 .大多数30-50岁的妇女;它不是真正的肿瘤,但可能是肝细胞对血管发育不良或损伤的增殖反应。2.一般来说,没有症状,可以表现为腹部肿块。3、少数自发性破裂和出血。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样病变,其特征为:炎性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肉芽肿形成,局部肝组织中各种炎性因子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其典型表现为闭塞性静脉炎。(2)病理1,慢性炎症和胆汁淤积。2、胆管壁变形和坏死。3.胆管周围脓肿或黄色肉芽肿的形成。有三种类型:1。黄色肉芽肿型,主要由组织细胞组成。2.浆细胞肉芽肿主要由浆细胞组成。3.玻璃样硬化型,主要是纤维素增生。(3)典型特征:坏死、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脐的形状类似于葫芦,脐的缺口可见。无增强或略有增强。(4) CT表现:1。低密度。2.密度均匀或不均匀。3.动脉期无强化(凝固性坏死)、薄环形强化(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隔膜强化(纤维隔膜)或无明显强化。大多数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仍有中度强化。1、T2WI表现为低中心信号和高周边信号。2.脐口可见葫芦状变化。b超显示没有特征。(5)成像的首选是1。多相螺旋CT扫描。2.MRIT2WI能反映病变内部的病理变化。(6)鉴别诊断1。肝细胞癌(HCC)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升高;(2)质量增强模式的特点是“快进快出”。2.肝转移瘤有原发肿瘤史,常为多发性;(2)增强扫描显示环状强化。(6)鉴别诊断(3)胆管癌(1)肝左叶常见;肝内胆管扩张、结石等。肿块呈延迟强化。4、肝脓肿临床高热、寒战;(2)液化坏死明显;(3)增强后呈现“双环征”。(7)临床特征1。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有肝炎假瘤。2、单个或多个。3.肝右叶更常见。4、一般无临床症状和意外发现。(1)定义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间叶肿瘤,来源于能够在肝窦周围积聚脂质的肝细胞。(2)病理学。它完全由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2.周围可能有一层完整的薄纤维组织包膜或没有包膜。(3)典型特征1。脂肪密度或信号质量。2.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减弱。3.增强扫描没有增强效果。,5,脂肪瘤,(4) CT表现1,明确的脂肪密度肿块;2.均匀密度或可见细分;3.增强扫描没有增强效果。核磁共振显示1、T1WI和T2WI高信号。2.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减弱。3.增强扫描没有增强效果。b超显示1。现实是同质的和高回声的,其次是声音阴影;2.清晰的边界。(5)脂肪瘤(5)鉴别诊断(1)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1)楔形或不规则,边缘不清。(2)无占位效应;(3)有正常血管通过;强化后均匀强化。2.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不同含量的脂肪组织、异常血管和平滑肌组织组成;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血管影和软组织影。(3)免疫组化HMB45,(5)脂肪瘤,(5)鉴别诊断,(3)脂肪肉瘤,(1)罕见;CT上的密度高于正常脂肪;需要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4.血管瘤B超表现类似脂肪瘤;CT和MRI易于鉴别。5.肝癌脂肪变性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升高;(2)质量增强模式的特点是“快进快出”。(6)临床特征1。病因不明。2.40岁以上的女性更常见。3.大多数位于肝右叶。4.大多数是无症状的,是偶然发现的,少数能止血。5.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定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质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髓外造血细胞在一些HAML仍然可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病理学1。大多数位于肝右叶,仅有单一病变。2.它是错构瘤样病变,但不含胆管上皮。3.它由三部分组成: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4.HMB45和肌动蛋白的联合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典型特征1。它由三部分组成: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2.影像表现因其成分而异。3.核磁共振平片可以看到血流空泡影,而增强扫描可以看到强化的大血管。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影像学表现1。脂肪瘤1型主要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组成。CT平扫密度与脂肪相似,可见软组织密度;磁共振平扫,短T1长T2脂肪信号呈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脂肪成分未增强,但软组织结构明显增强。2.型平滑肌瘤主要由平滑肌成分组成,脂肪成分10%;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密度稍低,内部密度不均匀;磁共振平扫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和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有明显增强。3.型血管瘤由大量畸形血管和平滑肌细胞组成,脂肪含量较少;平片显示低密度,伴有条状血管钙化。磁共振显示长T1,稍长T2信号,钙化显示低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轻度弱化。延迟相位显示低密度或信号。(5)鉴别诊断1。脂肪瘤无其他成分的均匀脂肪密度团块;增强扫描无增强。2.脂肪肉瘤(1)发病率低;(2)体积较大,边缘不光滑;(3)内部脂肪密度高且不均匀;增强扫描软组织成分略有增强。(5)鉴别诊断(3)肝细胞癌(1)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升高;(2)脂肪变性难以鉴别;(3)加固后为“快进快出”型;信封很常见。4.血管瘤T2WI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T2WI表现为“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