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12_第1页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12_第2页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12_第3页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12_第4页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概念与种类,一、数据的概念与特点数据是带有单位的数,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数或测量所得到的描述事物特征的数量依据。如:学生身高、校园面积、数学成绩、教师总数等数据变量和常量之分,具有变异性和规律性,二、数据的种类根据研究对象的属性、范围、标准和角度,变量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1、按变量的测量水平分,可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称名变量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如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在试题分析中,用“1”表示答对,用“0”表示打错等。注:称名变量只起分类标记的作用,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只为计数做准备,不能进行量化分析和四则运算。,等级变量,又称顺序(xu)变量,是指在对事物的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如学习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计分;学习成绩和各种比赛的排列名次等。注:等级变量既无绝对零点,也无相等的单位,因此不同组的等级变量各等级量数间不能进行四则运算。,等距变量,是指对观测标识(zhi)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相等单位的变量。不仅划分了事物的类别,编排了顺序,度量是还具有相等的单位。注:参照点是相对的,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比如温度,有相同的单位摄氏度;但没有绝对零点,0并不代表没有温度。温度可以加减但不能乘除,可以说20比10多10,但不能说20比10多一倍;考试分数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绝对参照,又有相等单位的变量。比率变量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按数据的获得方式分,可分成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的方式得到的数据,如学校数,教师数,学生数等。特点在于数据是以整数形式出现。测量数据需要借组一定的测量工具来获得,如身高、体重等。特点在于数据的连续性。,3、按数据分布形式分,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一般整数形式出现;连续变量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取值无限多的变量。一般规定:一个连续变量的取值是指,大于或等于该数值的实下限而小于该数值的实上限的那些连续变化的数值。如连续变量15的实限,是指大于或等于14.5而小于15.5的所有数值。左闭右开区间,确定实限的方法:连续变量取值的表述形式加上它的最末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值,为实上限;减去它最末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值,为实下限。如:连续变量19.6最末一个数的单位值是0.1,一半是0.05,所以19.6的上限是19.6+0.05=19.65,下限是19.6-0.05=19.55,从而19.6的实际代表范围是19.55,19.65).求连续变量10和10.00的实限?,第二节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与程序,一统计资料整理的作用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搜集的大量反映个体特征的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包括资料审核、分组、汇总、计算、制表、制图等。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质量。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在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整理的原则: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二、统计资料整理的程序,整理的基本步骤,设计方案,审核订正,分组(基础),汇总(中心内容),编制统计图表(表现形式),数据,完整性审核,准确性审核,单位缺失项目缺失,口径、方法、计量单位等等,审核种类,审核内容,审核方法,与调查方案比较,逻辑审核平衡校验经验判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利润,分组后,25,33,42,1区分事物的类型,作用:,分组前,1、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和总体内在特征,按照一定标志把数据进行归类,将性质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标志是指统计总体内各单位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单位的属性或特征。,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以事物质量属性为表现的标志,如性别、民族、职务,以事物数量属性为表现的标志,如年龄、身高、工资,分组标志的选择关键:服从研究任务需要,反映总体本质特征(1)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2)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3)要因时、因地制宜,统计分组的程序与原则,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体系,总体单位归类,科学性:组间差异大,组内差异小。,完备性和互斥性:每个单位均能且只能归到某个组中。,对大学生月生活费支出情况进行分组研究:按家庭收入水平分组;按城乡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年龄分组。,?,统计分组的程序与原则,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体系,总体单位归类,科学性:组间差异大,组内差异小。,完备性和互斥性:每个单位均能且只能归到某个组中。,父母亲下岗情况:单亲下岗;双亲下岗;双亲在岗。,城乡区别离退休是否健在,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分组的形式,按一个分类标志进行分组,按多个分类标志进行分组,简单分组体系,对教师的分类,按性别分类,男性,女性,按职称分类,按年龄分类,高级,中级,初级,青年,中年,共计7组2+3+2,复合分组体系,对教师的分类,按性别分类,按职称分类,按年龄分类,男,女,高级,中级,初级,青年,中年,共计12组232,逐级汇总,手工汇总,汇总的技术,集中汇总,机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汇总,第三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是把统计指标和被说明的统计事项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给人以一目了然、清晰简洁的印象。p18作用:(1)能使统计资料条理化;(2)比用叙述的方式表现统计资料更简明易懂,节省篇幅;(3)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利于计算;(4)便于检查统计数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统计表的分类,统计表p18,简单表,统计资料未经任何分组,分组表,复合表,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分组,统计表的结构,行标题,表头,列标题,数字资料,附加,1.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2.数据计量单位相同时,可放在表的右上角标明,不同时应放在每个指标后或单列出一列标明3.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其他线用细线4.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5.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6.对于暂缺数据用“”表示,不存在数据用“”表示7.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编制统计表的规则,二、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表是指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P201、简单次数分布表2、累积次数分布表,几个概念:全距:也叫极差,一组观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距离。R=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分组的数目称为组数。确定组数应考虑数据个数和研究问题的精确度。常分10-15组,当数据较多时(N300),可用公式2/5K=1.87(N-1)或k=1+3.322lgN估算,组限:各组数据变化范围的界限,即各组数据在起点范围上的起点和终点。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为上限。注:常把最高组的上限和最低组的下限稍作延伸,使组限整齐组的精确上限和组的精确下限如3539是组限的表示形式,其实际代表的范围要由组的精确限来定。3539的实际范围是34.5,39.5),组距:各组数据的组内间距。用符号i表示i=全距/组数(一般取整数)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组距愈大、组数愈少;组距缩小,组数就增多。组中值:位于各组数据分布中点位置的数值,是各组数据的代表。组中值=组的精确下限+组距/2=组的精确上限限-组距/2=(组的精确上限+组的精确下限)/2如3539一组的组中值=34.5+5/2=39.5-5/2=(35+39)/2=37规划标记、记录次数,某年级83名女生身高资料,身高人数(CM)(人)152115421552156415711582159216012161716281634,身高人数(CM)(人)1643165816651673168716911705171217231741总计83,变量值x,次数f,身高人数比重(CM)(人)(%)150-15533.61155-1601113.25160-1653440.96165-1702428.92170以上1113.25总计83100,某年级83名女生身高资料,次数f,频率f/f,某年级83名女生身高资料,身高人数(CM)(人)150-1553155-16011160-16534165-17024170以上11总计83,上限U,下限L,组距d=U-L如:160.5-149.5=6,组中值xx=(U+L)/2如:(165+170)/2=167.5,开口组d=邻组d估计上组限为175估计组中值为172.5,下面以9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例,说明次数的编制步骤。90名学生的成绩是:58796676758356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