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遗址博物馆研究综述 摘 要:近年来,遗址博物馆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遗址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对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对我国遗址博物馆研究文献的梳理,将中国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产生、发展与高峰三个时期。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 大遗址保护 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随着大遗址保护热潮的持续发展,遗址博物馆成为大遗址保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遗址博物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梳理,根据不同时期内我国遗址博物馆的发展特点与进程,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遗址博物馆的产生(19491977) 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产生。这一时期中国的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65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博物馆建设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兴建各种各样的博物馆。1953年,北京猿人陈列馆成立。1958年4月1日的半坡遗址博物馆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该馆建立在西安半坡遗址之上,主要展示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半坡遗址房址、骨器、陶器、陶窑等日常生活用品,展现新石器时代早期半坡人的生存环境。 第二阶段:1966年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遗址博物馆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为较少有新的遗址博物馆建成,学者也未发表关于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文章。 目前国内见到的最早的对于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是1957年发表在博物馆译丛的印度遗址博物馆。文章明确了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并详细的介绍了印度的遗址博物馆状况。 二、遗址博物馆研究的发展(19782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正式对外开放,开启了我国遗址博物馆发展的新时代。直至2005年中国大遗址保护全面启动之前,我国的遗址博物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遗址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学者也开始对遗址博物馆进行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址博物馆的概念界定 在遗址博物馆研究的最初阶段,学术界普遍的关注点是遗址博物馆如何科学的定义。当时对遗址博物馆有五种不同的叫法,分别是遗址性博物馆、史前遗址性博物馆、考古遗迹博物馆、考古遗址类博物馆、遗址博物馆。 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定义,1989年孙霄先生提出“遗址博物馆是用以保护和研究人类历史所遗留的非移动性文化遗产和自然界的遗迹。其中包括城堡、村落、住室、作坊、寺庙、陵团以及有纪念性的旧址和古生物化石现场等。并以收藏和陈列遗址出土物为主,使之对公民进行科学、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的宣传教育机构。” 1994年,郭向东先生发文指出“人们为保护这些人类或自然遗存而在遗存产生和被发现的原始地方建立的博物馆”就是遗址博物馆。李秀珍则认为“遗址性博物馆主要是保存、陈列、研究古人遗留下来的某一特定内容的遗址、遗迹及遗址出土文物的文化教育机构” 。张文生认为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古遗迹,并按照博物馆的规范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就是遗址博物馆。 “在考古发掘现场或是古代建筑及遗址遗迹的原地建立起来的主要藏品和展品是非移动性的博物馆” 是李润泉、孙霄先生在1989年时发表的对遗址博物馆定义的看法。张学海认为依据重大考古发现,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就是遗址博物馆。吴永琪认为在遗迹基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的专门性博物馆就是遗址博物馆。白岩认为在自然或者人类活动形成的遗迹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都属于遗址博物馆。 通过对遗址博物馆概念的梳理,发现学术界对遗址博物馆的概念主要分为两大种观点。一种认为遗址博物馆为广义的遗址博物馆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的遗迹,在此基础上而建立的博物馆。代表人物有白岩、孙霄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遗址博物馆就是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博物馆。代表人物张文生等人。 2、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我国最早对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对遗址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1985年张文立先生最早提出需要对遗址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他指出博物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遗址博物馆更为年?p,如何对遗址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对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对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应该解决其性质、方法、任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随后在其发表的关于遗址博物馆学研究的建议一文中提出了遗址博物馆的五大特点,即拥有遗址、文物在遗址现场陈列、博物馆陈列以遗址为主题、研究人员多元化和对文物的保管和保护更大程度上是对遗址的保管和保护。鉴于这些特点,遗址博物馆应该加强理论建设。八十年代末,孙霄先生提出遗址博物馆的性质是“保护、研究、利用”。遗址博物馆也需要加强研究、藏品管理、陈列、宣教等方面的建设。 1995年,张礼智出版了遗址博物馆研究兼述陕西遗址博物馆书,他在书中对遗址博物馆的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明晰了遗址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并对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分类和类别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该书是目前国内所见第一本关于遗址类博物馆的专著。 1999年陕西秦俑博物馆发表遗址博物馆学概论一书,他们深刻地意识到,遗址类博物馆是博物馆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更具有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因此,在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把遗址博物馆学作为博物馆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分支学科来研究,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了。这门分支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它的存在及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对此类博物馆的需要,可能性就在于它潜在的特殊规律性。 3、遗址博物馆与周边环境研究 1990年,甘肃省博物馆张行先生提出,要对遗址博物馆进行保护。这里的保护不仅指对遗址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保护遗址的周边环境。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1999年,杨谨先生开始关注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环境,他通过对遗址类博物馆特性的深入描述,科学的论证了遗址博物馆建筑的独特性及建筑与遗址,建筑与环境,环境与遗址的有机结合整体性。2000年,白岩先生开始关注遗址博物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认为遗址博物馆的弱点主要在于遗址本身的保护比较复杂,其中就包括对环境的保护。 三、遗址博物馆研究的高峰(2005年以后) 2005年,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大遗址保护,大遗址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是大遗址的保护展示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的遗址博物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遗址博物馆研究的专著也相继出版。2011年,单霁翔发表实现考古信息展示的遗址博物馆,他在文中对遗址类博物馆的相关定义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并着重介绍了此类博物馆实践的范例,详细的介绍了几座目前国内较有特色的遗址类博物馆。艾进则在中国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开发模式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书中,对海内外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提出了关于现代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未来的发展新模式。 根据知网、万方学位论文库的检索,从2005年到2016年已经发表的学位论文中,有53篇以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其中19篇研究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14篇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9篇研究遗址博物馆的物理环境,5篇研究遗址博物馆的管理,4篇研究遗址博物馆的旅游开发,2篇研究遗址博物馆的工程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遗址保护相关措施的出台,以及各种以大遗址保护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不断召开,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定程度上来讲,遗址公园是遗址博物馆的延伸。 四、结语 综上,将我国的遗址博物馆发展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中国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开始出现,但是对遗址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具有滞后性。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开始了对遗址博物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概念界定、综合研究和遗址博物馆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相对于第一阶段已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三阶段,随着保护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址博物馆。但对其关注主要集中于博物馆建筑设计和陈展设计。与此同时,遗址博物馆成为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遗址类博物馆的研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遗址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二是对遗址博物馆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是关注遗址博物馆的个性特征。四是对遗址博物馆的观众研究。 参考文献: 1 今日新闻,1958年4月4日。 2 西安半坡博物馆编,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581998)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3 西安半坡博物馆编,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581998)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4 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5 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6 张文立:遗址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探讨J.文博,1985年。 7 张文立:关于遗址博物馆学研究的建议J.中国博物馆,1988年。 8 孙霄:试论遗址博物馆的个性特征J.中国博物馆,1989年第4期。 9 张礼智:遗址博物馆研究兼述陕西遗址博物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碎石加工合同范本
- 出租回租合同范本
- 颗粒炉子销售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日期更改
- 小店转让早餐合同范本
-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怎么写【范例10篇】
- 会计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简短(汇编10篇)
- 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
- 校园文化建设章程模板
- 2025年北京安管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监察员笔试高频题彩票执法
- 2025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事业编制人员招聘37人(第二批次)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校服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生物制药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临床试验监管政策报告
- 2025年全国质量月数智驱动筑基强链创新质量生态宣传
- 2025海航航空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招聘2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电路维修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炼铜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压力袜(弹性袜)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 DG-T 076-2024 采茶机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