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地鸡毛的意象解读【摘要】 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运用了“豆腐”、“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蚂蚁”和“鸡毛”等有特征性的意象,呈现了一个在现实生存环境的支配下逐渐丧失个性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揭示了现代知识精英价值失落后的庸常人生。【关键词】一地鸡毛;意象;价值失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与底层叙述的结合无疑更显示出写实的重量和深度,现实主义的确不能仅仅当做一种描写现实,接近真实的创作手法,他还应该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立场,既要对现实的黑暗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要出示一种诸如社会平等公平和公正的理想价值和人文关怀,相比之下,“新写实”小说对底层人物琐碎平庸的生活现实“原生态”般的描写和体验,以及现实批判立场的缺失和主体批判意识的缺席1,更加吸引我的关注。在刘震云一地鸡毛的小说中意象丰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展开叙述,为我们赤裸裸的展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人类生活的压抑和痛苦。下面我就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进行分析,来进入到小林的真实生活中。一、豆腐:“精英”与“平民”的双重尴尬作品开篇就预设了知识分子的尴尬:“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馊了”。作者以一块豆腐馊了,这种日常生活中是最平常不过了的事情,却所引起了小林家的一场家庭大战。事情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块豆腐变馊,变馊绝不仅是专指一种物质现象,更是被作者转化为了一种精神现象他深刻而逼真的反映了现代知识精英在生存环境中卑微而无奈的生活处境2。从社会环境学角度分析: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奋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的机关,都不在他们眼里,哪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曾经的理想也无非变成了现在的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业,什么事业理想,都成为年轻时候的笑谈。 小林夫妇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平民,过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作为精英他们不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普通平民一样,但是过着普通人生活的他们,却觉得世间的不公平,为什么精英还要面临着这些问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曾经拥有过远大抱负的小林本人,每天早上六点必须起身去排队买豆腐,然后便急匆匆的赶往工作单位,小林必须接孩子,哄老婆,安抚小保姆,在喋喋不休的令人心烦的家庭大战中去寻求和谐与安宁的平衡支点。小林夫妇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困惑下生存。一地鸡毛通过讲述一个既平凡活又琐碎的生活故事,旨在冷静地剖析人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思想变异,作品隐喻了在庸常生活中人就像豆腐一样,环境会发生质变。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别看个头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聚光,那时她言语不多,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头发长长的,她很安静,轻松,甚至还常带一点淡淡的诗意。哪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经常会夜里偷水的家庭主妇呢?这段话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所处的困境,他们理想破灭后的无奈。一地鸡毛以形象叙述的艺术手法传达出了人生经验:人的价值与理想的最终实现,并不取决于人的自身愿望,而是取决于人生活的环境因素。“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生活环境和生活追求对于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是那么崇高和神圣了。他们首先被作者还原为普通的市井小民,当然,这其中包含有对于现代教育弊端的极大失望,但归根结底还是表达了对于现实环境的极度失望。主人公终于觉醒并懂得了事物发展规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林,一切还是从馊豆腐开始吧!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诙谐幽默的形象比喻,暗示着作为知识分子的小林夫妇就像那斤馊豆腐一样,必须完成他们脱胎换骨去经还俗的身份转变环境促使他们精神与人格变得萎靡不振发馊了的豆腐与异化了的人,以其化学反应方式上的同质结构,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绝对科学的人生道理:“人”也是一种物质,而一切物质都将因环境因素而起变化,所谓“完美”的人格或人性,其实都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虚无幻想3。小说的结尾处写道: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小林一边摇头回忆梦境,一边又爬起来去排队买豆腐,就是在梦境中小林也在想着买豆腐,每天反复的做这几件事,真的已经从“精英”变成了“平民”,已经被异化了。作为精英,他们过着平民的生活,而作为平民,却有着精英的名称,这就是小林夫妇面临的一种尴尬生活。小林夫妇由对理想的憧憬转到面对现实,他们渐渐遗忘了崇高,滑向庸俗的生活,导致他们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就是无形的权力运作。二、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权力”的运作精英知识分子在世俗生活中的蜕变集中体现在一些意象上,如: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小林老婆的单位离家远,小林老婆决定调动工作,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找熟人,托关系,终于有人肯帮忙,小林夫妇因为不懂的其中的玄机而自毁其路。他们为了自身生存利益只好去向权利低头,给领导送礼便是他们放弃自己的崇高的第一步,在这方面,小林妻子比小林显得更有经验,她说:“现在在社会上办事,光动嘴皮子如何行?我考虑咱得给他上供,现在苍蝇没有不见血的,你不出血,他不给你来真的?还是得出血。”他们为了能达到目的,决定给调工作的头头送礼,他们在超市左挑右选,选来选去,终于选定了一箱可口可乐,文中是这样表述的:他们兴高采烈的背着买来的一大箱可口可乐,走到管事头头的楼下,从楼上正下来一个人,正是前三门单位管人事的头头。小林忙向他打招呼,到让正下楼的头头大吃一惊,等看清是小林,便知道是调动工作的事。头头说:“我知道,那个工作的事,我这里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下边接收单位不好办,你们如能找到哪个处室可以接收,让他们再来找我不就行了?今天晚上我出去还有点事,车子在下边等着,恕不能接待你们了!”小林和小林夫妇心里都凉了半截,这不等于回绝了?等头头走到楼外,小林才意识到自己肩上还扛着一箱可口可乐,忙向外喊:“王叔叔,我还给您带了一箱饮料!”头头在外回答:我这里还缺你几桶饮料?扛回去自己喝吧!”送礼遭到拒绝使小林的人格受到污辱而情绪发怒。乍一看上去小林夫妇太不懂得社会上的“规矩”了,调动工作这样天大的事一箱可口可乐是不行的,但是他们每月少的可怜的两三百元的工资加上其他的开销,能去送礼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细节恰恰证明了知识的“贬值”,权利的“升值”。炭火意象强化了知识分子生存的困境。本来去幼儿园的女儿已经习惯了,但这两天突然反常,但是他们也一直找不到原因,小林老婆只好在接孩子时调查原因,结果原来毛病出现在小林和老婆元旦没给阿姨们送东西。于是就和老婆商量补救措施,看送一些什么合适,真要说送什么两人又犯愁了,小林说:“要不问问孩子?”将孩子叫过来一问,没想到孩子竟然知道,答:“炭火!”为什么要送炭火呢,于是第二天小林老婆一调查,果然孩子说对了,现在是冬天,北京实兴吃涮羊肉,大家便给老师送“炭火”。小林说:“这还不好办,别人送炭火,咱也送炭火!”但真等到要送炭火时,炭火已经脱销了,小林感到发愁,最后,终于在郊区一个旮旯小店里买到了高价炭火,第二天女儿回复了常态。没有送礼而使女儿感到委屈,在这样小小的年纪里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这看似是不可理喻,但是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真实的现象: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这种启蒙精神已经不是那么多纯洁,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营私舞弊的工具;而权力意识也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4“微波炉”的意象揭示了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运用中的蜕变。查水表的瘸老头背着一个沉重的、眼下时兴的微波炉送给小林,小林先是大吃一惊,后来得知文件就在自己办公室,所以夫妇二人便欣然的接受了他的礼物并心安理得毫无愧色的想着:“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万次的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波炉算什么!”从受制于“权力”到学会运用“权力”,小林夫妇思想与人格的质变过程,这不仅是知识分子走向堕落的开始,同时更加清晰的描画出他们从崇尚知识到崇尚权力的心灵轨迹在世俗文化的“权利意志”面前,5知识在此已经蜕变成一个摆设而已。三、蚂蚁、鸡毛:个人理想的磨损与丧失庸常生活将人的理想、意志渐渐消磨掉,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逐渐世俗化。小说的结尾写到:小林半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了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起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鸡毛与皮屑就是那些琐碎而无聊的日常生活的折射,使每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欲罢不能,在销蚀性磨损中,失去了一切有棱角的特质。蚂蚁这一意象与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一隐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确切不过的说诉说着个人的遭遇异化与客体化的深层痛苦与恐惧,以及人生存的压力,是对客体环境的抗议与无力驾驭自我的否定与批判。有力的暗示着蚂蚁之间的隐喻关系以及在文化蚂蚁上的关联:千人一面,万人同声的人群就是无感情、无意识、无个性、无自我的蚂蚁,或是说,蚂蚁正是丧失自我堕入千人一面的庸众状态后焦虑与反抗的意象,表述的正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哲学问题。6鸡毛与皮屑这一与蚂蚁相关意象在生活中的对应物,就是单位与家中变得千头万绪让人搞不清楚的鸡毛蒜皮,豆腐、蜂窝煤与大白菜,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谄媚与陷害,夫妻邻里之间的失和与媾和,拉关系,走后门等等他对个人的自由生存构成威胁,但又渗透到个人能生存的所有空间与个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隐喻,“鸡毛与皮屑”这一意象意在突出他与个人生存的亲切感与无所不在的性质,她的柔软与琐碎则突出了它的混乱,深陷消磨的特征7。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梦境中所说的躺在上边睡觉很美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就不能不被理解为作者的反讽。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成功的运用意象,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困境。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锲而不舍的描摹,认真的记录事实以求再现的“真实感”,进而去深刻地阐释“人”受“环境”而非“意志”的控制与支配,最终导致了人在生存环境中的迷失自我。8人的存在也只能按照操作和管理角度的方式,正是对自然的支配或统治,从而遮蔽了人本身的真实性存在;自我持存所支配、统治、破坏的正是人的生命,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根本无法摆脱支配、被统治的困境及由此给社会带来的“物化状态”。9从“小人物”中看到了社会的“大变化”,让我们深感社会的悲哀与无奈,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验到现实的残酷。在理性与现实的冲突纠葛中,理性的“自由人”的不断远去。10参考文献:1江飞:现实批判:底层叙述的重要立场,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84页。2、3、4、5、8宋剑华:论一地鸡毛刘震云小说中的“生存”与“本能”,当代百论2010年第11期,第101页、102页、103页、104页、100页。6孙先科 黄勇:“鸡毛与蚂蚁”的隐喻:个人的磨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南京审计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娄底双峰县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选调真题
-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计划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附中数学八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明确职责与任务分配计划
- 2024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面对失败的心态与反思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学校2025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业务连续性与战略风险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名校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提升销售团队的领导力与激励效果
- 煤矿智能开采技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背100题题库带解析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第四章 第二节招聘
- 高等数学(下)练习题库
- 演出经纪人考试题库1000道含答案(达标题)
- 中海物业新员工入职培训
-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挂名法定负责人免责协议
- 谷红注射液-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