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_第1页
物联网导论-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_第2页
物联网导论-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_第3页
物联网导论-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_第4页
物联网导论-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作者:刘云浩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第1章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把物联网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2,内容回顾,2.1几种身份识别技术2.2条形码2.3RFID的历史和现状(了解)2.4RFID技术分析,3,本章内容,4,身份识别技术有哪些?,虹膜识别应用最方便、最精确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条纹等细节特征。特点非接触性:从无需用户接触设备。唯一性:目前还没有发现虹膜特征重复的案例。稳定性:虹膜定型后终身不变。防伪性:不能在对视觉无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手术改变。缺点?,5,虹膜识别,贵!,6,虹膜识别设备,指纹识别指纹具有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的特点。优点:操作方便、准确、价格适中,民用市场广泛。技术采集指纹:光电、热敏、射频原理的采集设备。图像处理:提取特征,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缺点?,7,指纹识别,指纹膜,容易伪造。,8,指纹识别,语音识别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优点:适合车载等环境。缺点:对方言和口音识别率不高。语音文字。音律个性特征,个人鉴定。DNA鉴定生物技术,常用于亲子鉴定。利于血液、毛发、唾液、骨头等。,9,语音识别,笔迹学的特点1,性格分析:个人:性格成因、兴趣能力、婚恋观、职业倾向、人际关系、体质状况、潜意识等。多人:爱情婚恋匹配、企业人事顾问等。2,方式简便。笔迹易保存,适用于古人笔迹。3,速度较快。无需面对面的交谈和问卷,二十分钟左右。4,保密。避免被试不合作而带来的掩饰。,10,笔迹识性格,应用领域刑事侦破、人才招聘、职业选择、学生升学、心理咨询等领域。各国的研究状况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5080的公司采用笔迹分析招聘;美国、英国;0.57.8的公司采用笔迹分析招聘;近年来,被西方(美国)心理学界,认为是伪科学。,11,笔迹识性格,特征法(西方)原理:先归纳笔迹特征心理特征,经过大量的统计调查,建立一本字典。分析时对号入座。1、压力,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2、速度,人的理解力的快慢。3、笔画结构,对外部世界的态度。4、大小,自我意识的反映。5、连笔,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12,笔迹识性格,相似的线条,但是间距不同,特征法的原理比如,“撇”真撇:“性格开朗,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心胸宽广,热烈向往未来,乐观”。直撇:“理智、冷静、专注、生活趣味少,爱好不广泛,个性受到压抑;责任感重,孤僻内向,常牺牲娱乐而献身于工作,为人枯燥”。,13,笔迹识性格,触觉理论原理:笔迹书写的制约性模式与人类生活的制约性模式具有惊人的一致性。1,只重视笔迹线条的压力和速度。2,反映书写者最稳定的性格特征,闭眼书写不变。3,不受语言限制,中英文通用。,14,笔迹识性格,笔迹学家徐庆元,横轴,点,200个/秒纵轴,蓝色-压力,红色-速度,15,压力偏重,速度慢,压力变化大,压力中等,压力过于一致,速度慢,压力轻,稳定,速度快,连贯,16,主动触觉的个性心理特征,17,刚性,18,柔性,19,圆滑,曹操墓,安阳高陵公元220年,曹操安葬于邺城(安阳市北18公里处)。如何认识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20,认识曹操,21,曹操的相貌:2013曹操后人聚沈阳,浓眉大眼惊人相似,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22,曹操的笔迹,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23,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2.1自动识别技术2.2条形码2.3RFID的历史和现状(了解)2.4RFID技术分析,24,本章内容,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黑、白条块组成的标记。一维条形码简单,信息量约几十位数据;二维条形码复杂,信息量可达几千字符。,25,条形码技术,一维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包括: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终止符、静区(后)。,26,条形码技术:一维条形码,激光扫描仪:激光二极管发出一束光线,照射到一个旋转的棱镜,反射后的光线穿过阅读窗照射到条码表面,光线经过条或空的反射后返回阅读器,由一个镜子进行采集、聚焦,通过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将通过扫描期或终端上的译码软件进行译码。,27,一维条形码:译码原理,28,29,一维条形码:典型一维条形码制比较,二维码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常用二维码AztecCode、PDF147、DataMatrix、QRCode、Code16K等。,条形码技术:二维条形码,Code16K,DataMatrix,PDF147,AztecCode,QRCode,用微信扫一扫吧,31,条形码技术:二维条形码,InternetofThings二维QR编码实例,条形码软件BarTender网站,32,生成二维码的网站和软件,一维条形码,特点:贮存数据不多,主要依靠计算机中的关联数据库;内容为英文、数字、简单符号;保密性能不高;损污后可读性差。二维条形码,特点:贮存数据量大,一般可容纳1KB以上字符;可直接显示英文、中文、数字、符号、图形;保密性高(可加密);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33,一维与二维条形码的比较,2.1自动识别技术2.2条形码2.3RFID的历史和现状(了解)2.4RFID技术分析,34,本章内容,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1990年代兴起,首先在欧洲市场上得以使用,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需接触便可完成识别。,35,RFID的历史与现状,36,RFID的历史与现状(1),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37,RFID的历史与现状(2),电子商品防窃系统,38,RFID的历史与现状(3),2.1自动识别技术2.2条形码2.3RFID的历史和现状(了解)2.4RFID技术分析,39,本章内容,RFID系统三大组件:阅读器、天线和标签。,40,RFID技术分析,阅读器天线以及智能终端集成在一起。通过USB接口同主机相连,通过天线同RFID标签通信。,41,RFID技术分析:阅读器,天线用于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阅读器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天线(多卡)。,42,RFID技术分析:天线,标签由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内部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ID,用来标识目标对象。识别原理:标签进入RFID阅读器扫描场以后,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电子编码(被动式标签)或者自有电源,主动发送信号(主动式标签)。,RFID技术分析:标签,体积小,形状多样: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要配合纸张的尺寸和印刷品质。环境适应性:RFID对水、油等有抗污性,黑暗环境中能够被读取。可重复使用:可反复读写(10万次)。穿透性强:即使被纸张和塑料等材质包裹,也可以通讯。数据安全性: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可以保证标签发送的数据准确性。,44,RFID标签与条形码相比的优点,频率是RFID系统的重要参数决定工作原理、距离、成本、天线形状和应用领域。RFID典型的工作频率低频:125KHz、133KHz高频:13.56MHz、27.12MHz、433MHz超高频:860-960MHz、2.45GHz、5.8GHz等。,45,RFID技术分析:频率,低频,高频,超高频,低频(LF)俗称ID卡典型频率125kHz,133kHz。波长约2500m。通信范围一般小于1米。信号能够穿过任意非金属的材料。一般为无源标签,只读卡。工作能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场中获得。典型应用读卡快,适合人流量大的场合,门禁卡。,46,RFID频率:低频,47,RFID频率:低频,高频(HF)俗称IC卡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波长约22米。通信距离一般也小于1米。一般为无源标签,采用电感耦合的方式从阅读器辐射场获取能量。读写10万次,容量8KBit,有32位唯一ID。典型应用存储一些数据:食堂饭卡,会员卡,公交IC卡。,48,RFID频率:高频,49,RFID频率:高频,超高频(UHF)典型的工作频率为:433MHz,860-960MHz(波长约30cm),2.45GHz,5.8GHz。通信距离为4-10米。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