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系统的结构,2,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理解(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B,这些共同构,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就是顺着这种渠道进行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食物链(网)(营养结构),营养结构,4,1、(2008年重庆高考题)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C,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A,5,2.生态系统的成分,6,7,特例与误区分析,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腐生生物,8,3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通过捕食关系建立食物联系,现以一条食物链为例进行分析:,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只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D,10,(1)通常所说的食物链为捕食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为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捕食者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3)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4)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5)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11,4食物网(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可能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这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12,(2009广东卷)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C,13,(2009年海淀区模拟)如下图所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C,14,(2010徐州模拟)如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2)该食物网含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属于_消费者(3)兔与鼠的关系是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4)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全部死亡,则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为_。,7,三、四、五、六,次级、三级、四级、五级,竞争,竞争和捕食,下降、下降,(1)此图若添加_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5,下图的南极生态系统中,包括_条食物链,_生物属于三级消费者,_生物占有两个营养级。假设大鱼全部死亡,则磷虾数目将_。,虎鲸、企鹅、海豹,虎鲸、海豹,5,增多,16,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复杂食物网中某生物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a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b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生物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17,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1)起点:(2)总能量:(3)渠道:(4)能量形式的变化:(5)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分流情况总结如下:,从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18,19,3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2)能量去路被该营养级生物因呼吸作用分解消耗一部分,其中ATP用于生命活动,热能从生物群落中散失到大气中。对于生物群落而言,热能是群落的能量输出。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未利用能量(现存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也可归为)。,20,(2)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传递效率=,4.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1,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少。,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23,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24,二、生态金字塔,(1)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情况,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25,26,(2)特殊实例及分析数量金字塔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小时,会出现倒置现象。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个体数比例关系可形成如图所示的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也有特殊形状,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是说流经生产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经浮游动物的要少。,27,A,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乙乙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丙中有自养型生物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28,2、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D,29,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30,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双选),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增加25kg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BC,31,5、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物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食物链关系如下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D,32,AG/75千克B3G/125千克C6G/125千克DG/550千克,6、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A,33,7、已知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y100a90ax,34,2010年下学期,C,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5,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B,10、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i,36,1.对物质循环的理解(1)参与循环的物质:不是指由C、H、O、N、P、S等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也不是单质,而是C、H、O、N、P、S等元素。(2)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3)循环的过程:无机环境生物群落。,37,2.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物质可被反复利用:物质循环,既然称为“循环”就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38,39,3.实例碳循环,40,(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或硝化细菌等的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通过的渠道进行的,传递的形式为(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6)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高,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CO2,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生产者和分解者,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1,捕食,枯枝烂叶,遗体和粪便,呼吸作用,分解作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42,4.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43,44,伴随着物质循环过程,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而出现生物富集现象,而营养级越高,富集物浓度越高,这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不同。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确认,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判断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种试题先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45,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A,46,2、如右图所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计划
- 2025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课题创新计划
- 3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活动安排计划
- 2025年企业战略管理师竞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笔试模拟题及答案集合
- 2025年外贸企业校园招聘笔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计划
- 幼儿园保健医安全保障职责
- 2025年乡村应急管理员面试题集经典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 美业电脑改课件
- 海天注塑机全参数DOC资料全
- Test Plan Template:测试计划模板
-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ppt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汇总及答案详解
- 中班语言《大狮子和小老鼠》课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资助业务工作培训
- 《足球运动发展史》PPT课件
- IPQAM调制器操作说明书(共3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