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学案(1)_第1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1)_第2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1)_第3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1)_第4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长城(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重点句子理解,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识链接:世界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成立了政府间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由公约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1个国家组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在缔约国提出建议的基础上,确立应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范围内加以保护的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将这些国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预习任务: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读熟课文。预习检测A、读拼音,写词语,我最棒。chng go nng ji tn b( ) ( ) ( )du qio zh hu q p( ) ( ) ( )B、我会辨字组词。崇( ) 魄( ) 屯( )宗( ) 魂( ) 吨( )自主、合作、探究:1、播放有关长城的纪录片,展现如织的中外游人游览长城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2、认真读课文、观看课文插图,在文中划出表现长城“长”和“高大坚固”的词、句。并认真品读。3、理解句子: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中的三个动词及“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什么?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来闯关:A、我会填。 本文是按由( )及( )的顺序写的,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二自然段是(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三自然段是展开( );第四自然段描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了解“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回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为仕么会发出感慨。2.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3、背诵课文。学习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任务:熟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预习检测按课文内容填空。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 ),在崇山峻岭之间(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 )。2.( )长城上,( )脚下的方砖,( )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 )。3.多少劳动人民的( )和( ),才凝结成这( )、( )的万里长城。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的感慨?请学生根据课文和插图,勾划出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3.在组内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然后推荐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4.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我来闯关:A.我会填。 修筑长城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以“条石”为例,可以看出工程的艰巨性:( )、( )、( )、( )。所以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用( )和( )凝结成的。B、我会照样子写句子。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 ,它像 。1、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 ,才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18. 颐和园(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等词语。2、我能赏美爱美,增强名族自豪感。3、我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重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体会写作方法。知识链接:1、颐和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预习任务:1、积累一些好词。2、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3、从文中感受美,增强自豪感。自主、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3、走进文中“颐和园”感知品味、用心灵去想象。4、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我来闯关:A、填字成词 神清( )( ) ( )( )辉煌 隐隐( )( )( )( )的柱子 ( )( )的栏杆B、作者一写颐和园的;二写.;三写.。C、读了课文我最喜欢的词句是:_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我也想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朱堤 雕 狮态。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感受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进一步体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重难点: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看拼音写字词。 d din chng lng f x ing g zh zi( ) ( )( ) ( )2、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二、导学释疑。1.默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想想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2、课堂检测。(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 。昆明湖的特点是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2)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 ;桥栏杆上有 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 。这么多的狮子 ,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 。3、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给大家听,感颐和园景色之美。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默读全文,找出作者描写不同地点景物的句子,体会描写方法的不同。2、导学释疑,。(1)长廊的景色:先写长廊的“长”,然后是横槛上五彩的画,最后写长廊两旁美丽的风景。(2)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前向下、向前、向东远看到的美景。(3)昆明湖的景色: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条理。)3、总结游记的写作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3)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四、丰富积累。1、背诵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同桌互背互评。2、写字指导。朱 堤 雕 狮 态3、学生当堂书写。五、布置作业。1、去公园(嵩阳公园、大禹园、武林园等)游览一番,模仿颐和园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小游记。2、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介绍给家人或者朋友。19.秦兵马俑(一课时)学习目标: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课外)A、认读字词,实记。B、自由读课文。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勾画重点词句。C、弄清“俑”的意思。二、交流汇报(课内)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殊死拼搏绝无仅有 鸟瞰 铠甲 惟妙惟肖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三、达标检测A、请你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