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竞争与管制(一二):经济学基础-美国发展史_第1页
电信竞争与管制(一二):经济学基础-美国发展史_第2页
电信竞争与管制(一二):经济学基础-美国发展史_第3页
电信竞争与管制(一二):经济学基础-美国发展史_第4页
电信竞争与管制(一二):经济学基础-美国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信竞争与管制(本科任选),2016年秋季学期阚凯力kankaili,“故事会”,学习目的:道势术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势:我国及世界电信业现状术:怎么办学习方法:理解,联系实际探索、质疑、开拓,课程主要内容,经济学基础:需求与供给电信业发展史与现状:美国、中国热点问题讨论,参考书:对电信业的思考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美国电信政策(初稿)课程考核:期末考试(独立思考)提问加分,第一讲经济学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1),参与者: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企业(生产者)市场:二个循环产品(服务)市场:企业消费者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企业,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2),消费者:CSUP(物美价廉)购买产品(服务)目标:消费者剩余(CS)最大化CS0:不购买企业:RC提供产品(服务)目标:利润()最大化0:不生产二者利益矛盾,但又互相依赖,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消费者:追求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企业:追求利润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价格形成(曲线交点),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化,收入的影响: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上升)成本(效率)的影响: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二者同时发生: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恒等式,CS=(UP)(RC)CSUCUC:社会生产力(企业决定)CS:社会福利(消费者利益与企业利益之和)生产力一定时,CS与:永恒的矛盾价格的实质:生产力一定时,消费者与企业对社会福利的分割(PR),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宏观调控者政府目标:社会福利“执政为民”:“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问题:政府代表谁的利益?(消费者、企业、“兼顾”、),CSUC,政府目标:提高社会福利(CS)所以必须提高生产力(UC)U(产品效用):企业决定C(成本):企业决定生产力水平:企业决定所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关键在企业,政府监管,企业追求利润:(UC)CS提高生产力(提高UC):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盘剥消费者(减少CS):不利于提高生产力和社会福利结论:政府监管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如何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可能竞争:打破垄断、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天然垄断:加强监管、禁止暴利(公用事业、非盈利性企事业)企业优胜劣汰: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社会(消费者)没有贡献(成为包袱),失去存在理由,必须淘汰国有企业不能例外(不能以国家行政力量扶植):不得利益“兼顾”,国资委是什么?,目标:国有(垄断)企业“保值增值”与消费者利益对立(“三个不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资源配置:官僚(权贵)资本主义的温床既得利益集团总代表:体制改革的拦路虎结论:国资委不是“上帝”(政府),而是“恶魔”,必须立即撤销!,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可控变量:产(销)量通过控制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垄断企业才有可能利润:=R-C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推导,电信业经济学特点(1),严重供过于求:卖空气!出路:基础设施(透明管道)北邮学生远离电信业,电信业经济学特点(2),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VC=0,MC=0航空班机的决策:空座位,还是降价?“数码相机”:成本、定价?,电信业经济学特点(3),比特经济学:不同业务中比特价值不同原因?业务分析话音、短信:刚性需求,高价、低成本宽带业务(视频):弹性需求,低价、高成本结论:宽带数据业务必定亏损,第二讲美国电信发展史,美国电信业的历史阶段,18771893专利保护下的垄断18931913全面自由竞争19131984政府管制下的垄断19841996长途业务竞争、本地业务垄断割据1996全面竞争(?),1、专利保护下的垄断时期,(18771893),专利保护下垄断的形成,1876A.Bell取得电话专利权1877贝尔电话公司成立1878贝尔公司诉讼西联电报公司侵犯专利权西联公司退出电话业务贝尔公司保证不进入电报领域贝尔公司在专利保护下的垄断地位形成,贝尔公司在专利垄断下的发展,电话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187811,000部电话,3个交换局1882266,431部电话贝尔公司取得丰厚的垄断利润1882西电公司成为贝尔公司的设备制造子公司1885贝尔公司成立长途电话公司AT&T,贝尔公司后期的经营目标,两种选择:以现有投资牟取最大利润(董事会)在合理利润条件下争取最大市场(T.Vail),2、自由竞争时期,(18931913),自由竞争的形成与发展,1893贝尔电话专利到期,大量电话公司进入竞争竞争由农村开始,后进入城市本地电话公司达到6000家贝尔公司遭受惨重损失1899AT&T兼并贝尔电话公司1902AT&T1,317,178部电话(55%),其他公司1,053,866部电话(45%),AT&T在竞争后期的发展,1900后开始兼并其他电话公司网间接续(互联互通):利用长途入网权交叉补贴:市话低于成本运行,长途对市话补贴1907T.Vail:Onepolicy,onesystem,universalservice1910AT&T兼并西联公司1913全国仅剩1500家电话公司,3/4倒闭或被兼并,3、政府管制下的垄断时期,(19131984),垄断体制的形成,1913司法部对AT&T的第一次反垄断起诉1913AT&T提出Kingsbury承诺:停止兼并其它电话公司,在符合技术标准的条件下提供长途接续退出西联公司股权,永不进入电报业承担“普遍服务义务”(UniversalService)政府管制下的垄断格局形成1910-1920各州成立公用事业委员会(PUC)1934电信法通过,以普遍服务为目标成立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始对AT&T进行反垄断调查(二次大战中断),垄断格局的基本结构,技术:有线(明线)传输人工(步进)交换业务:单一电话业务长途电话业务:AT&T垄断本地电话业务:冻结1912年各自的经营区域,AT&T的24个本地电话公司(BOC)与1,452家其它电话公司分区垄断结果:形成了实质上的AT&T独家垄断,垄断时期的政府管制,主要目的:普遍服务主要内容:资费管制FCC审批长途资费PUC审批本地资费资费原则:设置资金利润率上下限目的:防止利用垄断牟取暴利效果:促进发展,提高质量企业扩大成本与投资,垄断时期美国电信业的发展(1982),AT&T的“全程全网”政策,全程全网(“FromAtoZ”):AT&T网络由端到端联结所有用户AT&T提供所有端到端服务AT&T拥有端到端全部电信设备(包括终端)AT&T通过西电公司提供端到端全部设备(包括其它电信公司)到50年代AT&T对全国电信业形成高度垄断,“全程全网”的打破(一),1、AT&T对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垄断被打破1949政府对AT&T提出第二次反垄断诉讼,要求分出西电公司1956AT&T要求保留西电公司(原因?),承诺:西电公司产品只供AT&T自己使用开放贝尔实验室专利不经营数据业务1956美国政府接受AT&T条件(FJ)结果:其它电信设备厂家开始进入电信市场,“全程全网”的打破(二),2.终端设备所有权被打破1956Hush-a-phone裁决(法院)1969Carterfone裁决(FCC):在不影响网络运行的条件下,允许非AT&T设备入网1975FCC建立用户终端设备入网登记制度结果:大量非AT&T所有的终端设备入网(电话机、传真机、用户小交换机),长途与市话的结算原则,为了“普遍服务”,市话资费低于成本市话主要成本与业务量无关长途成本与业务量密切相关长途资费大大高于成本,含市话接入费,间接补贴普遍服务结果:业务量大的用户补贴业务量小的用户导致长途专用网的发展,“全程全网”的打破(三),3、长途大用户(专用网)的竞争战后微波和卫星技术可提供比AT&T更经济的长途电路,而AT&T不愿采用1959FCC批准在890MHz以上建立微波专用网1964MCI成立1969FCC批准MCI提供长途专用网业务(“特殊”公众业务)业务竞争由长途专用网开始结果:AT&T损失大量大用户长途业务AT&T被迫下调大用户长途资费,公众长途业务的资费原则,不同地区的长途成本区别:(话务量的万有引力公式)用户密度大,业务量大的地区:成本低用户密度小,业务量小的地区:成本高长途资费原则(平均资费):不考虑成本区别,距离相同资费相同结果:平均资费导致公众长途业务竞争,“全程全网”的打破(四),4.竞争进入公众长途业务1974MCI申请提供公众长途业务1975FCC驳回MCI的申请1977法院裁决MCI有权提供长途公众业务1978AT&T声明拒绝为MCI提供本地网接入,法院裁决AT&T必须为MCI提供本地网接入,AT&T开始以入网号方式为MCI提供本地网接入结果:AT&T开始损失大量厚利地区长途公众业务,AT&T的解体,1974美国政府对AT&T提出第三次反垄断诉讼,要求AT&T与24个本地子公司及西电公司分离1981AT&T同意与本地子公司分离,但要求:保留西电公司进入计算机行业进入数据处理业务1982法院接受AT&T要求,1984年1月1日起AT&T解体(MFJ),4、长途竞争、本地垄断时期,(19841996),长途竞争、本地垄断的基本结构,解体前:AT&T长话部直接经营长途业务23个子公司(全资控股22个)经营本地业务解体后:AT&T经营长途业务,与西电公司组成新的AT&T原AT&T本地子公司组成7个小贝尔,经营本地业务长途业务竞争:AT&T,MCI,Sprint本地业务垄断:7个小贝尔,其他本地电话公司,长途与本地业务的划分,1982年共18,000个本地交换局(AT&T7,000个)美国划分为160个LATA(本地接入传输区)长途业务(LATA之间):由长途公司经营本地业务(LATA内):终端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业务由本地公司经营LATA内的短长途(中继)业务由长途公司和本地公司共同经营(实际上由本地公司经营),长途竞争、本地垄断时期的政府管制,本地网平等接入(1986年9月1日前实现)长途公司对本地公司交接续费向资费上限管制过渡电信公司不得经营信息、影视业务,资费上限管制,一定时期内固定资费上限,不限制利润率资费上限随通货膨胀和新技术对成本的降低定期调整目的:鼓励电信企业降低成本迫使电信企业采用新技术问题:调整系数如何确定,资费上限管制的影响,电信企业转向追求最大利润额电信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开展新业务电信企业成本核算与定价的演变:分摊成本:从回收投资出发,不考虑竞争的影响增量成本和边际成本:在竞争条件下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利用规模经济性优势长期预期增量成本:在竞争对手可采用低成本新技术时,决定新业务的开展结果:大用户与新业务资费降低,竞争力提高,本地网接续费,目的:体现本地网对长途业务的贡献(资金、劳务)为了普遍服务,长途业务补贴本地业务矛盾根源:长话资费含本地资费(?)本地资费偏低(历史原因、“普遍服务”)效果:本地电话公司的二种用户:零售,批发本地电话公司可利用垄断地位收高额接续费长途公司业务收入的40交接续费直接导致长途公司对本地网的旁路,本地旁路业务的兴起,本地旁路业务:旁路本地网(尤其是用户线),直接向用户提供电信业务(TCG、MFS等)手段:以光缆、微波、卫星等把各大用户直接连接到长途网(旁路本地网)结果:长途公司避免了本地网接续费大用户得到低价长途服务旁路公司挖走业务量最大,成本最低的用户本地公司损失利润最高的用户与业务(数据业务)长途业务和大用户对普遍服务的贡献大大缩小本地业务的竞争使全面竞争不可避免,5、“全面竞争”时期,(1996?),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全面自由竞争”:长途公司可以经营本地业务本地公司可以经营长途业务(有条件)电缆电视公司可以经营电信业务任何公司都可以经营上述各种业务电信公司必须为任何竞争者提供接续目标:电信业引入全面竞争手段:用进入长途业务引诱小贝尔放弃本地垄断鼓励电缆电视公司参与本地网竞争,美国1996电信法的问题,小贝尔不肯为进入长途业务而放弃本地垄断普遍服务仍由长途业务补贴市话垄断公司市话接入成本无法计算(倒挂)电缆电视网络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