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ppt_第1页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ppt_第2页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ppt_第3页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ppt_第4页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第五版,预防医学第5版,内容,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健康损害,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职业病与职业病管理,预防医学第5版,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1亿工人在职业事故中受伤,20万人死亡,6800万15700万新的职业病例归因于有害接触或工作负担。,国家卫生部报告2005年全国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各类急性职业中毒326起613例,慢性职业中毒报告1379例。2005年与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报告中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2.7万与11.3万。,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健康损害,定义: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种类: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分,类,异常气象(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异常气压(高原作业、宇航员、飞行员)噪声、振动(全身、局部振动)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具有特定物理参数,距离防护、适宜范围,自然界中均存在,特工作场所有明确来源,点损害与参数有关,但不平行,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高温作业概念类型及职业接触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高温作业指工作场所存在高气温或强热辐射,或高气温与高气湿共同存在的异常气象条件。第5版,概念,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类型及职业接触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陶瓷、玻璃等工业的炉窑车间印染、缫丝、深井煤矿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等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预防医学第5版,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生理功能改变,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中,暑,中暑及临床表现,体温升高、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热负荷=散热,11,(3)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2,1)热射病(heatstroke)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是比较高的。,13,2)热痉挛(heatcramp)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丢失过多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是明显的骨骼肌肉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14,3)热衰竭(heatexhaustion)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代偿不足,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生产性噪声概念来源及职业接触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噪声是指使,或不需要声,或工业噪声,中产生的声,强度没有规,烦的声音,律,听起来,范围很广的,有害因素。,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人感到厌烦生产性噪声音的统称。音其频率和是生产过程噪声是影响使人感到厌一种生产性预防医学第5版,概念,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噪声来源及职业接触,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喷射器、气笛等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噪声所致健康损害,听觉系统损害:暂时性听阈位移(TTS)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听觉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变化胃肠功能紊乱生殖内分泌系统改变预防医学第5版,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非电离辐射概念种类及职业接触对机体健康的影响,非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射,频及激光等。,预防医学第5版,一、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非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量10mg/L-苯吸收),产生毒作用,急性中毒:急性呼吸道吸入(短时,高剂量)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嗜睡头晕心率加快头痛震颤意识模糊死亡,三、临床表现,慢性中毒-(长期低剂量)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造血系统白细胞+血小板全血系统中性粒出血倾向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相对白血病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致癌物其它-皮肤脱脂、干燥、皲裂、过敏性湿疹,苯中毒,四、诊断,慢性苯中毒应根据较长时间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按照国家颁布的慢性苯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GBZ68-2002)进行诊断。,五、治疗1.急性苯中毒: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2.慢性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治疗根据造血系统损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六、预防通风排毒,改革工艺,定期监测,控制浓度。,四、硫化氢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是一种无色具有臭蛋样气味的可燃性气体,易溶于水。硫化氢多属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在我国,硫化氢中毒事件在职业性急性中毒事件中排名第二,中毒者数量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2.毒理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也有刺激作用。硫化氢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了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高浓度硫化氢可作用于颈动脉窦及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的呼吸抑制,是呼吸麻痹,造成“电击型死亡”。,五矽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2.肺内粉尘蓄积量: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3.粉尘的联合作用4.个体因素5.个体防护,(二)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1.速发型矽肺(acutesilicosis)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者,称之为速发型矽肺。,(三)、矽肺类型,2.晚发型矽肺(delayedsilicosis)有些接尘者,虽接触较高浓度矽尘,但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发现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矽肺,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病理特点:矽结节形成、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性蛋白沉积、大块维化。1.矽结节形成过程尘细胞聚集、崩解死亡在尘细胞积聚处周围开始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网状纤维形成。成纤维细胞和纤维逐渐向尘细胞团中心侵入,时有各种组织细胞侵润形成以网状纤维为支架的细胞性结节。,(四)、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病理变化,82,呼吸性粉尘,15m非吸入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dust)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83,粉尘作业,打眼,隧道开凿,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来源和职业接触,84,粉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