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打响幼儿美术教学的突围大战_第1页
“借形想象”—打响幼儿美术教学的突围大战_第2页
“借形想象”—打响幼儿美术教学的突围大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形想象”打响幼儿美术教学的突围大战 36岁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期,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美术活动这个载体,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下面,笔者分享自己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借形想像”教学法的一点感悟。 一、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情景1:教师在教授幼儿画小鸡时,说:“一个小圆是头,一个大圆是身体,加一个小三角是嘴巴。”情景2:在一次绘画课上,教师将画好的范画张贴在画板上,全体幼儿聚精会神的临摹,教师边巡视边表扬孩子:“画得真像!”情景3:在一次意愿绘画课上,原来绘画水平较高的几个孩子难为情的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在情景1中,孩子学会了画小鸡,但是对小鸡却没有表现力;情景2中教师简单的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作品,削弱了幼儿的表现力,让大家的作品变得千篇一律、形似而神不似;情景3中,孩子们学会的仅仅是事物的形象,画意愿画时,出现出了表现力受限的现象。以上三个情景淋漓尽致的再现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新纲要中,李文馥教授也给出了深刻的阐述: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象征抽象,而儿童绘画发展进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正如皮亚杰论述空间认知发展一样,科学史上的认识顺序是欧几里得几何投影几何拓扑几何;而儿童的空间认识发展顺序则是拓扑几何投影几何欧几里得几何。儿童美术发展过程和空间认知发展过程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必须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回望近50多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于“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这种模仿樊篱如同如来佛的手掌,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去。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是遵循艺术史的起步程序,针对儿童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却是“倒行逆施”。所以说幼儿模仿画教学是一种历史性的误会。这一误会就是大半个世纪。经年累积,被这种历史的误会所“误导”的儿童何止几十个亿!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要敢于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借形想象”因其为幼儿提供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将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二、“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造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晴空万里的空中,白云朵朵,漂浮的云彩一会像羊群,一会像树林,一会像笑脸.其实,这是我们依据不断变化的形象轮廓,想象出了不同的事物,这便是“借形想象”的雏形。而利用“借形想象”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想象,将是打响幼儿美术教学的突围大战。平面添画法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维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维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三个月后,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美国妈妈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他们关注孩子的未来,我们关注孩子的现在。而“借形想象”中的平面添画法,是指让孩子通过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添一个或者几个图形的形式,让孩子的思维不再“具象”,达到培养孩子想象力的目的。例如,在中班上学期的圆形添画课例中,孩子们通过添画,想象出了手表、太阳、娃娃笑脸、眼镜、盘子等20多种不同的事物,特别是佳妮小朋友在“0”的前面和后面通过添加数字,形成了“2014”的样子,还有的小朋友添画出了“奥运五环”的图案,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就是借“0”的形,通过平面添画的形式,进行的美术想象活动。在大班幼儿中,我们又提升了难度,在添画的基础上,再添画情境,例如,孩子添画出“奥运五环”后,以“奥运五环”为主线索,进行想象,通过再添加“奥运会”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立体造型法立体造型法是指通过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拉一拉、团一团等形式,变换成不同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的一种“立体借形想象”。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家长为幼儿搜集易于造型的材料,例如铅丝、细铜丝、软铁丝、扭扭棒、金属线、胶皮线等,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度,易于造型,并可以重复操作使用,便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变化。例如,在一次地区级的创新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我们幼儿园展示了一节优秀教学活动,主题是动物的魔法世界。这是以大班下学期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神奇的世界活动内容为依据,结合了省编幼儿园教师用书中科学放大镜的主题目标,自主开发的以培养幼儿借形想象、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这次活动就是借助好玩易变的铜丝为载体,始终以“魔术的情境”贯穿,符合大班幼儿“喜欢问题情境”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拉一拉、团一团、变一变的操作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借形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本次活动分三个大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2.认识铜丝,了解玩法;3.操作铜丝,创意思维。特别在第二大部分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即随意变、按要求变、变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不论孩子如何变化铜丝,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铜丝,都会让孩子们想象出一种小动物的形象,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种“立体借形想象”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组合创新法“组合创新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让孩子们进行的一种想象。这种“借形想象”教学法,适合在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中开展,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例如,我们借助大班科学活动中多变的图形为载体,为幼儿提供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让幼儿自选其中的图形,进行组合,组合后的图形栩栩如生,例如运动的人、踢球的孩子、房子、花朵等等。另外,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还会鼓励他们进行情境添画,孩子们还会根据最后的图画,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除了“图形借形想象”外,我们还利用立体材料与其他材料组合的形式进行“借形想象”。例如在动物的魔法世界中的最后作品展示环节,就是把孩子们的铜丝造型,再粘贴羽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