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内药物分析应用,1,ADME早期成药性评价与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Productivitytrendduring2009and2010.Theclinicalrateofsuccessisdepictedaspercentagesurvivingateachclinicalphasebasedonattritionobservedduring2009and2010.,IshKhanna,Drugdiscoveryinpharmaceuticalindustry:productivitychallengesandtrends,DrugDiscoveryTodayVolume17,Issues19?2020121088-1102,/10.1016/j.drudis.2012.05.007,Highcosthighfailure,新药发现、开发的风险,2,NDA:newdrugapplication,IND:investigationalnewdrug,Shiftingparadigmindrugfailuresduringthepasttwodecades.Theclinicalphase(I-III)failureofdrugsisdividedbasedonreasonsoffailureintheyears1991(a)and2000(b).Abbreviation:DMPK:drug.,IshKhanna,Drugdiscoveryinpharmaceuticalindustry:productivitychallengesandtrends,DrugDiscoveryTodayVolume17,Issues19?2020121088-1102,/10.1016/j.drudis.2012.05.007,DMPK在新药开发中的重要性,新药在临床被淘汰的原因比较,3,早期成药性评价,早期药效成药性评价早期毒理成药性评价早期ADME成药性评价合适的半衰期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口服)靶部位浓度较高较小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酶、转运体),4,5,AbsorptionBarriers,未被吸收(nonabsorption)外排(activeefflux)肠道代谢(intestinalmetabolism),肝脏代谢(hepaticmetabolism)胆汁排泄(biliaryexcretion),药物损失(drugloss),F: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fa:从小肠肠腔吸收的药物量fg:小肠代谢后剩余的药物量fh:肝脏代谢后剩余的药物量,6,小肠转运的体外模型,TranswellSystem,将待考察物加入AP侧,孵育后测定BL侧药物,计算PappAPBL将待考察物加入BL侧,孵育后测定AP侧药物,计算PappBLAP计算PappBLAP/PappAPBL考察给予转运体抑制剂时(Papp/inhibitor),透过性大小的判断依据:Papp(cm/s),1010-6,吸收良好,普萘洛尔PappAB为510-6cm/s荧光黄PappAB110-6cm/s,对照,dQ/dt表示单位时间内接收室中药物出现的量;A为膜面积(1.13cm2);C0为给药室药物初始浓度。,selectedhumantransportproteinsfordrugsandendogenoussubstances,Membranetransportersindrugdevelopment.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2010,9:215-236.,8,创新药物研究中对药物转运体研究的要求,9,USFDA创新药物研究中要求考察的CYP,CYP1A2CYP3A4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10,实例1,11,实例2,12,XY-1,XY-1在血浆中的稳定性(37),大鼠iv20.0mg/kgXY-1后全血中药物的平均浓度-时间曲线,实例3,13,TCDMN,TCDMN对肿瘤细胞毒性的IC50很小,但口服给药无活性,?,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及组织中均测不到原型药物TCDMN,但是能测到TCDML,实例3,14,TCDMN在大鼠肝微粒体(A)、空肠组织提取物(B)及血浆(C)中的水解及其产物(TCDML)生成的时间曲线,15,TCDMN与大鼠肝微粒体、S9、肠道蛋白及血浆孵育后,TCDMN的减少及TCDML的生成(mmol/mgprotein/min)比较,数据以meanSE,n=3,iv是否可行?,16,大鼠静注17.5mg/kgTCDMN4小时后,各组织中水解产物TCDML的浓度(meanSD,n=5),大鼠静注17.5mg/kgTCDMN后血浆中TCDML平均浓度-时间曲线,图中数据以meanSE表示,n=3.,ivTCDMN后肿瘤组织中原型药物浓度很低抑瘤率仍不高,17,1.从制剂着手进行改进,2.与水解酶抑制剂合用,ivTCDMN后肿瘤组织中原型药物浓度很低抑瘤率仍不高,放弃,18,实例4,鸡尾酒探针底物法结果,19,JS-001对人肝微粒体主要CYP酶亚型抑制的IC50及Ki(mol/L),预测依据(FDA指南),20,JS-001对重组人CYP酶的抑制作用,实例5,21,AS-0010在培养21天的单层Caco-2细胞转运,22,AS-0010在MDCK-mock及MDCK-MDR1中的积聚及Verapamil(100mol/L)及elacridar(20mol/L)对积聚的影响,AS-0010在LLC-PK1及LLC-PK1-BCRP中的积聚及cyclosporinA(100mol/L)及elacridar(20mol/L)对积聚的影响,实例6-SWK-002,23,雄性大鼠口服SWK-002制剂及制剂后血浆中SWK-00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雄性大鼠静脉注射SWK-0025mg/kg后血浆中SWK-00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实例7,24,大鼠口服XHT-0X50mg/kg)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meanSD,n=4),大鼠灌胃50mg/kgXHT-0X后组织中药物浓度,25,XWT-0X(10M)及阳性抑制剂对CYP亚型的抑制(meanSD,n=3),实例8-YP-128,26,YP128在大鼠血浆中37(A)的稳定性,化合物(100mol/L)在混合的正常人肝微粒体(1.0mgprotein/mL)中孵育60min后的I相代谢消除率(mean),化合物(100mol/L)在混合的正常人肝微粒体(1.0mgprotein/mL)中孵育4h后的II相代谢消除率(mean),27,大鼠灌胃67mg/kgYP128后平均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大鼠灌胃67mg/kgYP128后组织中YP128的浓度,28,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创新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1,2,非创新药物动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3,特殊注射剂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29,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0一三年四月,30,研究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的研究方法,揭示新药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新药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和提供药物对靶器官的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提供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有关信息为药物结构改造和设计提供结构与动力学关系的信息,31,研究的基本原则,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试验目的明确分析方法可靠试验设计合理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2,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1,试验药品应提供受试药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使用的受试药物及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使用的一致研制单位应提供质检报告,33,试验动物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的动物。常用动物种属有小鼠、大鼠、兔、豚鼠、犬、小型猪和猴等。选择动物的原则如下: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一致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试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如犬、小型猪或猴等)。其它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物经口给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2,药动学实验前先进行体外筛选,选择与人代谢情况比较接近的动物进行体内药动学实验,代谢稳定性研究,34,代谢稳定性研究,35,36,3剂量选择,试验剂量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设置至少三个剂量组,其高剂量最好接近最大耐受剂量,中、小剂量根据动物有效剂量的上下限范围选取。主要考察在所试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是属于线性还是非线性,以所得结果有利于解释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发现,并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信息,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给药途径,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3,37,研究项目内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排泄(物质平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的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药代动力学与毒代动力学,38,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受试动物数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每个时间点有不少于6个数据为限计算所需动物数。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取样。如由多只动物的数据共同构成一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相应增加动物数,以反映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建议受试动物采用雌雄各半,如发现动力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增加动物数以便认识试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性别差异。单一性别用药,可选择与临床用药一致的性别,39,给药前需采血作为为空白样品给药后的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时间点的设计应兼顾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或峰浓度附近)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平衡相在峰浓度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正式试验前,选择2-3只动物进行预试验以确定合理的采血点,采样点的确定,口服给药:一般在给药前应禁食12小时以上,以排除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在试验中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统一给药后禁食时间,以避免由此带来的数据波动及食物的影响,40,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将试验中测得的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别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求得受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静脉注射给药,应提供t1/2(消除半衰期)、Vd(表观分布容积)、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L或CL/f(清除率)等参数值;血管外给药,除提供上述参数外,尚应提供Cmax和Tmax等参数,以反映药物吸收的规律。提供一些统计矩参数,如:MRT、AUC(0-t)和AUC(0-)等,对于描述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描述也有意义,一般需要AUC(0-t)80%AUC(0-),41,应提供的数据,单次给药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列表)及曲线和其平均值、标准差。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平均值、标准差。对受试物单次给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讨论和评价。多次给药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首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及曲线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3次稳态谷浓度数据及平均值、标准差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血药浓度达稳态后末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和曲线,及其平均值、标准差和曲线比较首次与末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有关参数各个(和各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及标准差,42,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菊花提取物后后血浆中Luteolin及Apigenin的浓度-时间曲线,中国药学杂志,2011,46(3):214-218.,43,2药物的吸收,对于经口给药的新药,应进行整体动物试验,尽可能同时进行血管内给药的试验,提供绝对生物利用度如有必要,可进行体外吸收模型(如Caco-2细胞模型)、在体或离体肠道吸收试验以阐述药物吸收特性对于其它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及某些改变剂型的药物,应根据立题目的,尽可能提供绝对生物利用度,44,3药物的分布,选用大鼠或小鼠做组织分布试验较为方便选择一个剂量(一般有效剂量)给药后,至少测定药物在心、肝、脾、肺、肾、胃肠道、生殖腺、脑、体脂、骨骼肌等组织的浓度,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主要分布组织特别注意药物浓度高、蓄积时间长的组织和器官,以及在药效或毒性靶器官的分布(如对造血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应考察在骨髓的分布)参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选择至少3个时间点分别代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的药物分布若某组织的药物浓度较高,应增加观测点,进一步研究该组织中药物消除的情况每个时间点,至少应有5个动物的数据,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分布研究中,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分布研究也十分必要,45,做组织分布试验,必须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同位素标记物的组织分布试验,应提供标记药物的放化纯度、标记率(比活性)、标记位置、给药剂量等参数;提供放射性测定所采用的详细方法,如分析仪器、本底计数、计数效率、校正因子、样品制备过程等;提供采用放射性示踪生物学试验的详细过程,以及对生物样品测定时对放射性衰变所进行的校正方程等尽可能提供给药后不同时相的整体放射自显影图像,46,4药物的排泄,尿和粪的药物排泄:一般采用小鼠或大鼠,将动物放入代谢笼内,选定一个有效剂量给药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尿或粪的全部样品,测定药物浓度粪样品按一定比例制成匀浆,记录总体积,取部分样品进行药物含量测定计算药物经此途径排泄的速率及排泄量,直至收集到的样品测定不到药物为止每个时间点至少有5只动物的试验数据,注意:收集过程中需考虑是否采用一定措施以免药物或代谢物降解,47,应采集给药前尿及粪样,并参考预试验的结果,设计给药后收集样品的时间点,包括药物从尿或粪中开始排泄、排泄高峰及排泄基本结束的全过程胆汁排泄:一般用大鼠在乙醚麻醉下作胆管插管引流,待动物清醒后给药,并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胆汁(总时长一般不超过三天),进行药物测定,记录药物自粪、尿、胆汁排出的速度及总排出量(占总给药量的百分比),提供物质平衡的数据,48,排泄研究实例-1,Glycine,ATPCoA,Kidney,如何在尿液中发现p-FBA,p-FHA?,49,排泄研究,Cumulativeexcretionofp-FHAandbothmetabolitesinurineafterivadministrationoffluorapacin(12.5mg/kg)inrats(n=6,meanmeanS.E.),Meancumulativeexcretionofmetabolitesequivalentsinbileafterivadministrationoffluorapacin(12.5mg/kg)inrats(n=6,meanmeanS.E.),排泄研究实例-2,50,应用LC-MS检测到的粪便+尿液总排泄率50%,是否有简便、快捷的方法考察排泄率?,51,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试验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平衡透析法、超过滤法、分配平衡法、凝胶过滤法、光谱法等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试验室条件,可选择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至少3个浓度(包括有效浓度)的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每个浓度至少重复试验三次,以了解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否有浓度依赖性。,52,一般情况下,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通过脂膜向组织扩散,被肾小管滤过或被肝脏代谢,因此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会明显影响药物分布与消除的动力学过程并降低药物在靶部位的作用强度建议根据药理毒理研究所采用的动物种属,进行动物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试验,以预测和解释动物与人在药效和毒性反应方面的相关性对蛋白结合率高于90%以上的药物,建议开展体外药物竞争结合试验,即选择临床上有可能合并使用的高蛋白结合率药物,考察对所研究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影响,53,6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于创新性的药物,尚需了解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情况,包括转化类型、主要转化途径及其可能涉及的代谢酶对于新的前体药物,除对其代谢途径和主要活性代谢物结构进行研究外,尚应对原形药和活性代谢物进行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主要在体内以代谢消除为主的药物(原形药排泄50%),生物转化研究则可分为两个阶段:临床前可先采用色谱方法或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分析和分离可能存在的代谢产物,并用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初步推测其结构;如果II期临床研究提示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开发前景,在申报生产前进一步研究并阐明主要代谢产物的可能代谢途径、结构及代谢酶。但当多种迹象提示可能存在有较强活性的代谢产物时,应尽早开展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以确定开展代谢产物动力学试验的必要性,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主要代谢酶的确定鸡尾酒探针底物法体外筛选吉非替尼对主要CYP酶的抑制作用吉非替尼对CYP2D6底物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对吉非替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54,抗肿瘤药吉非替尼的代谢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吉非替尼,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55,1.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主要代谢酶的确定,14C-吉非替尼与人肝微粒体及重组CYP3A4孵育后的代表性HPLC图谱,生成数个一相代谢产物CYP3A4为参与吉非替尼代谢的主要CYP酶,结论,56,2.鸡尾酒探针底物法体外筛选吉非替尼对主要CYP酶的抑制作用,吉非替尼对人肝微粒体主要CYP酶活性的影响,注:表中数据为未加吉非替尼时的酶活性的百分比,临床应用中,吉非替尼在人体的血药浓度小于11.2mol/L,为患者以250mg/d进行治疗时稳态浓度的10倍引起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不大,57,3.吉非替尼对CYP2D6底物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肿瘤患者单独及与吉非替尼合用美托洛尔(CYP2D6底物)时,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论:吉非替尼与CYP2D6底物药物合用时,对合用药物未产生显著的药代动力学影响,58,4-1CYP3A4诱导剂对吉非替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单用及与利福平(CYP3A4诱导剂)合用时,健康志愿者口服500mg吉非替尼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单用及与利福平合用时,健康志愿者口服500mg吉非替尼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59,4-2CYP3A4抑制剂对吉非替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吉非替尼单用及与伊曲康唑合用时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吉非替尼单用及与伊曲康唑合用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60,关于药物制剂的药代研究,剂型特征、具体制剂所使用的辅料、制备工艺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剂研究时,必须结合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利用或避开药物的某些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酸碱度、粒度、晶型、渗透性以及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等,剂型因素包括剂型、辅料和制备工艺以及不同剂型制剂的给药途径等新的给药系统在不断发展,如脂质体、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局部定位给药系统、脉冲给药系统等。研究者可根据不同的用药需要,结合药物及其制剂的特点,制订合理、可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对于新的复方制剂,应通过复方与单药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其相互作用,以考察组方的合理性,61,关于多次给药的药代研究,对于临床需长期给药且有蓄积倾向的药物,应考虑进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试验时,一般可选用一个剂量(有效剂量)。根据单次给药药代试验结果求得的消除半衰期(t1/2)并参考药效学数据,确定药物剂量、给药间隔和给药天数,62,多次给药后的特定组织分布,以下情况可考虑进行多次给药后的特定组织的药物浓度研究:药物/代谢物在组织中的半衰期明显超过其血浆消除半衰期,并超过毒性研究给药间隔的两倍在短期毒性研究、单次给药的组织分布研究或其它药理学研究中观察到未预料的,而且对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定位靶向释放的药物,63,关于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时,除了体内研究外,还可配合体外研究,如观察动物和人肝等组织匀浆、细胞悬液、微粒体或灌流器官对药物的代谢作用体外研究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点比较方便,节省动物,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分析代谢模式、代谢酶对药物作用的动力学参数、药物及其代谢物与蛋白、DNA等靶分子的亲和力等,64,关于改变酸根、晶型的药物,对于改变酸根、晶型的药物,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改变的具体情况和立题依据,考虑是否应进行与改变前药物比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考察其生物利用度的变化,65,关于手性药物的药代研究,对映异构体具有几乎相同的物理性质(旋光性除外)和化学性质(在手性环境中除外),通常需要特殊的手性技术对它们进行鉴定、表征、分离和测定,但生物系统常常很容易区分它们(手性环境)手性可能导致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理学、毒理学效应的量或质的区别消旋体及2个对映体可看成不同的3个化学实体,66,为评价单一对映体或对映体混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者应在药物开发前期,建立适用于体内样品对映体选择性分析的定量方法,估计对映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以及各自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如果外消旋体已经上市,研究者希望开发单一对映体,则应测定该对映体转化为另一对映体的程度是否显著,以及该对映体单独用药是否与其作为外消旋体组分时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一致为检测对映异构体在体内的相互转化和处置,应获得单一对映体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并与其后在临床I期试验中获得的药代动力学曲线相比较,67,生物等效性研究,68,基本概念-1,生物等效性(BE):是指药学等效制剂或可替换药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服用相同剂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常意义的BE研究是指用BA研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研究在药代动力学方法确实不可行时,也可以考虑以临床综合疗效、药效学指标或体外试验指标等进行比较性研究,但需充分证实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69,BA和BE均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BA强调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和确定用药方案(如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的重要依据之一BE重点在于以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是保证含同一药物活性成分的不同制剂体内行为一致性的依据,是判断后研发产品是否可替换已上市药品使用的依据,70,BA和BE研究在药品研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在新药研究阶段,为了确定新药处方、工艺合理性,通常需要比较改变上述因素后制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生物利用度;开发了新剂型,要对拟上市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以确定剂型的合理性,通过与原剂型比较的BA研究来确定新剂型的给药剂量,也可通过BE研究来证实新剂型与原剂型是否等效;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可通过BE研究来验证同一药物的不同时期产品的前后一致性,如:早期和晚期的临床试验用药品,临床试验用药品(尤其是用于确定剂量的试验药)和拟上市药品等。在仿制生产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时,可通过BE研究来证明仿制产品与原创药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是否可与原创药替换使用。药品批准上市后,如处方组成成分、比例以及工艺等出现一定程度的变更时,研究者需要根据产品变化的程度来确定是否进行BE研究,以考察变更后和变更前产品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研发的新制剂,需要进行BA研究,了解变更前后生物利用度的变化,71,基本概念-2,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他们是药学等效的。药学等效不一定意味着生物等效,因为辅料的不同或生产工艺差异等可能会导致药物溶出或吸收行为的改变治疗等效性(Therapeutic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有相同活性成分,且临床上显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两制剂具有治疗等效性。如果两制剂中所用辅料本身并不会导致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证实两制剂治疗等效性最合适的办法。如果药物吸收速度与临床疗效无关,吸收程度相同但吸收速度不同的药物也可能达到治疗等效。而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只是活性成分化学形式不同(如某一化合物的盐、酯等)或剂型不同(如片剂和胶囊剂)的药物制剂也可能治疗等效,72,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案设计(动物),实验动物:通常为Beagle犬,6只(或适当增加)给药次数:通常单次给药?实验设计: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方案,获得受试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参比制剂比较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给药间隔:至少10个半衰期如果是缓释制剂,还要考察其药动学特征是否符合缓释制剂要求参考指南(SFDA)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73,74,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体内和体外研究方法体内方法(按方法的优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临床比较试验方法体外研究方法一般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性,因为体外并不能完全代替体内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能提供充分依据,也可以采用体外的方法来证实生物等效性,75,生物等效性研究需报告的参数,药物浓度-时间曲线(Concentration-Timecurve,C-T)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收到体循环中的动态过程。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t1/2、CL、Vd、FAUCTAUCR100统计比较上述参数,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对于多次给药的BA和BE研究,提供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三次谷浓度数据(Cmin),达稳态后的AUCss、Css-max、Css-min、Tss-max、t1/2、F等参数。当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剂量相等时,F值按下式计算:FAUCssTAUCssR100(式中AUCssT和AUCssR分别为T(test)和R(reference)稳态条件下的AUC),76,等效判断,普遍采用主要药代参数经对数转换后以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用双单侧t检验和计算90置信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价和判断药物间的生物等效性等效判断标准,经对数转换后的受试制剂的AUC0t在参比制剂的80-125范围,受试制剂的Cmax在参比制剂的70-143范围。根据双单侧检验的统计量,同时求得(12)%置信区间,如在规定范围内,即可有12的概率判断两药生物等效必要时,应对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如无差异,可以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77,由其他给药途径改为注射途径的药物,由口服等其他给药途径改为注射给药时,由于药物暴露、组织分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装配式建筑应用前景报告
- 电商社群营销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前沿探索试题及答案
- 物理多维思考题及答案2025年
-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分析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简单推理的数学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知识更新与学习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字体验学习试题及答案
- 学会透视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山东高考纯文试题及答案
- 大病历模板-住院病历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18657.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 GB/T 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和小说阅读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人卫九版内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课件
-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 模板
- 金融监管学-金融监管学课件
- 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9《y-w》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