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计算端阻力稳值_第1页
用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计算端阻力稳值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7中国建设100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计算最终阻力稳定值/小陈龙兼容行金建摘要:本文分析了静力触探试验与桩静载荷试验的异同。基于工程实践,提出了软土地区静力触探参数不同的土体端部阻力稳定性值估算的经验公式,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参考作用。关键词:静力触探桩端阻力简介静力触探测试对粘土、淤泥、砂和少量砾石的土壤具有准确的测试结果、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静力触探试验测量的锥形尖端和侧壁摩擦阻力综合反映了地基土的物理和机械特性,类似于桩的垂直抗压试验。根据当地地区的工程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静态接触参数,估计不同土的桩-主-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的经验公式,作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参考。1桩端阻力稳定值如果桩端进入均匀轴承层的深度h小于特定深度,则极限端阻力随深度线性增加。如果入口深度大于此深度,则极限端阻力默认保持恒定值。此深度称为端阻的临界深度hcp,此恒定极限端阻称为端阻稳定值qpl(参见图1)。2静力触探试验和桩静载荷试验的共同点静力触探试验与对小尺寸桩的现场模型试验一样,对机理的垂直极限压缩试验和许多近似点,由于直径细,影响范围小,测试土端阻力稳定性值的厚度更容易满足。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锥形端阻力与桩端阻力相似。3静力触探试验和桩静载荷试验的区别静力触探和桩的区别也很明显。首先,材质质量和表面粗糙度不同,预制文件是钢筋混凝土文件,表面粗糙。静态探针的探针用钢精密加工,表面光滑。第二种是大小不同的,常用静态探针的探针截面为圆形,直径4 5厘米;预制文件的截面是直径或边长为25 50厘米的圆形和正方形。第三,电荷和渗透速度不同,静态渗透试验的锥头电荷几乎瞬间完成,此后以每分钟50100cm的速度连续渗入土层。文件的垂直压缩静态载荷试验加电荷从0到极限,10小时到数十小时,结束阻力达到极限时,渗透速度也在每分钟几毫米以内。第四,停滞时间不同,静态渗透测试在一个渗透笔划内进行,从一个渗透笔划到下一个渗透笔划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对木桩的测试是在渗入土壤的深度后15到30天,甚至几个月内停滞的。下面根据静态探针和文件的不同点,探讨其声音。a、材料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接触面的土壤相同,粗糙度相同,有效应力基础和工程勘察di Ji Chu Yu gong cheng Kan差异中国建设2008/7101基础和工程勘察di Ji Yu gong cheng cha相同,钢和土之间的剪切强度小于混凝土和土之间的剪切强度。接触面的一侧具有相同的土,另一侧为钢或凝固土,则光滑面的剪切强度小于粗糙面的剪切强度。b,大小影响Menzenbach(1961)1根据88根压力文件数据,文件端阻力英尺英寸效果系数pa表示pa=1/1 110-5(qc)1.3A表达式:在QC-文件端下110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文件横截面变大,文件端阻力变小。c,渗透速度的影响度2也是土中锥形头的示意图。在圆锥体底部选择闭合曲线面时,将任意单位的质量设置为m,圆锥体的力远离单元时静止,圆锥体的z方向运动逐渐接近单元体时,圆锥体的移动速度越高,圆锥体的移动速度越高,单元加速度a就越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z方向上单元体的力f f=ma f的分量计算为与z方向上圆锥体的总阻力相等的闭合弯曲区域的f。因此,渗透速度越高,土体的加速度越大,锥体末端的阻力越大,渗透速度越低,土体的加速度越小,锥体末端的阻力越小。d,停止时间的影响图3是由更均匀的粉质黏土层静态渗透测量的锥形尖端阻力曲线。每次渗透行程结束时,都会出现锥尖阻力等于QC值0的松弛线(图中的水平线),停止约30分钟后探针继续穿透,未粘土的启动锥尖阻力大幅增加,曲线上出现跳跃,随着渗透测试的继续,锥尖阻力曲线恢复连续状态。上述曲线变形显示了一些土在附加载荷下随停止时间增加的强度。土壤入渗后,试验承载力停止时间长得多,随着停止时间的增加,也有桩端阻力增加的因素。e,以上四种效果汇总在下表中。锥尖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影响比较表探针和锥尖阻力预制桩和桩端阻力材料及表面粗糙影响合金钢,光滑表面,低锥尖阻力。混凝土,粗糙表面,桩端阻力高。尺寸的影响探针剖面较小,锥尖电阻略高。桩端截面大,桩端阻力稍低,渗透速度阴影渗透速度快,锥端阻力较高。如果测试渗透率低、文件端阻力低的停止时间的阴影响应测试连续,或者存在短的暂停时间,则时间影响稍晚。在归档后的一周到几周内,测试、文件端阻力增加表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影响可以相互抵消,同时通过测试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静态探针的锥尖阻力和文件端阻力经验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4、计算预制桩端阻力的静力触探参数的经验公式,因为静力触探测试是现场测试,测试值反映了土壤的综合反射、连续渗透测试、土壤总长度的变化,评价土的桩端阻力具有很强的优势。在软土地区,通过对200多个静态渗透试验的预制桩的静态荷载试验进行综合分析而获得的桩端阻力和静态接触锥尖阻力、静态接触侧阻力回归分析,获得其他土的桩端阻力稳定值qpl的试验表达式:砂土:qpl=1.97 QC 0.891(fs/QC 100)0.185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