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指导手册——外周静脉分册.doc(最终稿)_第1页
静脉治疗指导手册——外周静脉分册.doc(最终稿)_第2页
静脉治疗指导手册——外周静脉分册.doc(最终稿)_第3页
静脉治疗指导手册——外周静脉分册.doc(最终稿)_第4页
静脉治疗指导手册——外周静脉分册.doc(最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言一、静态治疗发展概述静脉治疗是指血液和其他药物一起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血。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但是在静脉治疗中也存在注射反应或静脉炎等一定的危险等。作为静脉治疗技术的主要实施者,护士承担了遵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主要任务。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使用护理程序进行患者静脉治疗护理;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积极参与与静脉治疗相关的决策过程;正确使用注入相关的设施和工具;监测治疗反应,实施质量控制。对患者的通知,与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信息沟通,同时向普通人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准确地记录相关护理文件。系统地、完整地收集、分析、总结临床数据,持续提高质量;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积极写论文发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超声、红外等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静脉治疗领域,引入了大量的循证基础,静脉治疗的概念和实践不断改变。另外,政府部门或专门学术团体制定的一些相关法规、规范要求、指导标准等,从技术方面和经营层面进一步加强静脉治疗领域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进步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逐步纳入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护理人员积极倡导按照国际静脉治疗护理概念的步伐进行安全积极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例如,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状态、过敏史、治疗方案、药物特性、血管状况等,选择适当的静脉路径和治疗工具。在手卫生、灭菌技术、感染监控等各个环节,做好质量管理,预防局部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静脉炎等并发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和各医疗机构也在密切关注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并于2009年引进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提倡使用安全静脉输液装置、生物安全柜等安全型产品,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水平。二、静脉治疗护理专业组织美国通过1973年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1985年血管通路协会asociation for vascular access,ava等多种专门机构的建立,发表了实践标准,出版了专门杂志,资格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1999年12月,中国护理学会成立了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静脉输液理论及技术学习班形式,普及静脉治疗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组织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翻译等。2000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先后成立了静脉治疗专门委员会,进行了学术交流特别讲座。随着我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的专业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相继开展静脉治疗或PICC专业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在我国静脉治疗护理领域培养了很多骨干。三、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技术管理相关规范随着注入技术的持续改进,注入工具的持续更新,其难度和风险也在增加。因此,静脉治疗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也受到重视。2000年,卫生部推出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以提供安全输血的技术规范。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制定了护士条例实施,从法律角度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明确护士的义务,规范护理行为等,为从事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的护士资格管理奠定了法制基础。2009年,卫生部陆续宣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Z/T213-2008)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13-2009),以确保医疗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患者治疗安全。同年10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门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009)正式发表,此后该专门委员会参与了为我们护理同事参考的美国静脉注射护理学会准备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翻译。2011年,原卫生部和总候选人建部联合编制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系统地对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血等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础技术、专业技术和必要实践知识和技术等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大多数护理人员进行了更规范、更科学的护理实践。2011年原卫生部还将静脉治疗实践纳入我们第一个护理产业标准制类别,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全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同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加强静脉治疗实践的技术管理,2013年11月14日公布,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它对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血的技术要求、并发症处理原则、职业保护等作了规定;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整体护理概念。扎根于我国学者,反映技术前沿。接近临床现实,完善核心环节的特点,充分保障静脉治疗护理实践取得最佳效果。定性治疗相关诊疗文件记录应遵循以下原则。应根据患者注射治疗及血管通路情况,在患者永久性医疗记录中记录准确、真实、完整的信息。护理记录应包括静脉输液治疗相关评价、护理问题、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等。护理文件记录应反映护理的连续性、质量、安全性。为静脉输液治疗填写诊疗文件,应遵循医疗机构诊疗记录填写指南。四、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未来的努力方向从我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在技术和经营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我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活动朝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组织建设、保护患者权益、从业者资格认证、继续教育管理、遵守操作程序、执行实践标准、科学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继续推进以下工作:改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专业资格标准;加强静脉治疗护士培训基地建设,组织专业教材,提供专业培训。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促进新理论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参考资料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2.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指南及实施规则。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版3.美国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20164.体罚。关于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协议。北京:人民保健出版社,2018年。5.麦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控基本数据集指南(20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第一外周静脉导管穿刺与维护一、周围静脉导管的选择二、周围静脉路径选择三、周围静脉置管和密封管四、申办时间评估五、皮肤消毒六、其他附表: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程序及注意事项第二个质量评估标准一、浅静脉置管针注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二、浅静脉置管针维护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第三个质量监控指标外周静脉导管的计划外拔管率第一外周静脉导管穿刺与维护目的。【】建立静脉通道,注入药物。相关知识一、周围静脉导管的选择周围静脉-留置针选择条件:1.液体药物特性及预计注射治疗时间不到6天,考虑周围静脉路径的可用程度。2.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如近红外、超声),提高在穿刺困难的外周静脉建立路径的成功率。3.外周静脉留置针通常指长 7.5厘米的短导管,在满足处方治疗和患者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直径最大的外周静脉留置针。4.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治疗不应使用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肠外营养、渗透压超过900mosm/L的液体药物。5.对儿童、新生儿及高龄患者,使用22-26G的导管,尽量减少与安置相关的外伤。6.如果需要快速复水,请考虑使用直径较大的导管(16-20G)。血液注射用20-24G导管的选择。8.高压注射时,必须选择用说明书标示的高压材料的留置针并打孔。9.周围静脉留置针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类。要选择密封安全型留置针,防止床上受伤和血液暴露。10.对新生儿、青春期前男性、怀孕和哺乳期女性包含增塑剂(DEHP)的留置针尤其不能用于脂溶性药物注射。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选择:1.考虑1-4周的液体药物特性和预计治疗时间。2.中长导管用于抗菌药物,补液和外周静脉对它有很好的耐受性中长导管治疗不当包括: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肠外营养;渗透压超过900m osm/L的再水化。4.患者有血栓、高凝状态的病史,或四肢静脉血流减少,或末期肾病需要静脉保护时,不要使用中器官。三、周围导管静脉路径选择周围静脉-留置针静脉路径1.要选择前臂的背部和内侧作为穿刺部位,包括中晶脉、头静脉、耳精脉和正中静脉。避免静脉皮瓣、关节部位及瘢痕、炎症、硬结等静脉。2.成人一般不使用下肢静脉,避免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溃疡的危险。3.儿童患者考虑的血管位于手、前臂、腋窝下的上臂,避开手肘区域。婴幼儿可以考虑头皮位置的静脉(但仍不考虑偏好);如果尚未行走,则可以选择脚部血管。4.选择穿孔部位,应避免乳房根治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肢体、放疗侧肢体及脑血管意外后肢体、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师的静脉穿刺。外周静脉长导管路径1.外周的长导管是指长7.5 20厘米的导管,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直径最小、长度最小、管腔最小的导管。2.穿刺部位首选上臂,其次选择上臂,利用耳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和上臂静脉,其中静脉最好。应避免促进疼痛的领域。有开放创伤的地区;肢体感染部位;受损的血管和计划做手术的部位。外周动脉导管路径1.穿刺部位脉搏跳动最明显,外周血液循环评价。2.成人桡动脉是经皮动脉导管插入的最佳途径,包括肱动脉、足动脉。3.儿童患者选择桡动脉、后动脉、背动脉。颈外静脉通道1.当其他血管无法使用时,在紧急诊疗环境和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通过外颈静脉插入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央线导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2.经外颈静脉置入的外周静脉-利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如果预计注射需要96个小时以上,请尽快重新定位,重新部署管子。三、粗细管和密封垫1.在注射药物之前,回收和/或冲洗血液,评估导管功能。2.如果急流要抵抗,就不要从暴力中卷走,以免发生血战。3.冲量,密封流体使用最小量是导管系统内部体积的两倍。使用脉冲冲洗技术冲洗管道、正压密封。5.使用一次冲激装置,如单容量烧瓶或无防腐剂的一次性预充电装置,更适合冲激和密封。6.在进行管子和密封之前,必须对连接表面消毒。四、吸引时间1.成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 96h(根据地区情况及药物性质评价),放置在紧急状态的留置针应尽快更换,留置时间不到48小时,儿童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可根据每日导管功能评价选择性延长使用(2016年美国INS指南建议)。2.临时不需要的外周静脉内留置针每24小时缝合一次,如果计划不使用24小时以上,应尽快拔出。3.委外中长官下周的时间一般为7 49天,应与参考馆产品说明书结合。五、皮肤消毒剂要使用2%葡萄糖氯环己烷乙醇溶液(2个月以下幼儿谨慎使用)、有效碘浓度在0.5%以下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六、其他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使用清洁手套时使用。评估1.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方案、营养状态、过敏史、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2.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态及身体活动,适当的模型吸引针。3.环境和患者准备。溶质。【】静脉输液盘(aner碘(消毒剂)、棉签、输液贴纸、止血带、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折弯盘)、输液器、合适的模型留置针、透明敷料(6cmx7cm)一次性专用清洗装置或注射器、生理盐水、橡胶操作步骤(请参阅表1)表1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程序及注意事项项目操作步骤注意点准备1.洗手,戴口罩2.准备品3.药物构成4.请把东西拿到病人的床边5.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禁止使用针、导管、注射器、输液器和输液附加装置等一人一人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确认两种以上的身份(禁止使用姓名、住院医师、性别、年龄等、床号作为唯一的检查标记),询问过敏史消毒皮肤1.排气,检查输液器是否有气泡2.选择穿刺静脉透明敷料准备4.止血带5.对皮肤消毒2次,直到杀菌液自然干燥药液都流入墨菲的滴管1/2-2/3最好戴干净的手套前穿刺点以上6 10厘米;止血带时间2分钟皮肤消毒范围必须为直径8厘米,闭合留置针穿刺方法1.检查留置针排气是否有气泡2.松开外套管,取出保护针3.再检查一次4.朋克5.管道6.移除核心7.打开松止血带、调速器,观察下降速度8.透明敷料无张力封闭固定9.延长管和导管是“u”型固定桥式固定肝素帽,标志显示左右旋转针芯,使皮肤绷紧,针端朝上,以适当的角度直扎血管,慢慢地把针扎进去,转动血液,降低角度,把针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