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18_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18_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18_第3页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18_第4页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考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皈依/岿然恫吓/彤云粘贴/粘连*B绚丽/驯熟憧憬/僮仆雇佣/佣金C悭吝/纤维伶俜/娉婷封禅/禅让D曲笔/祛除晌午/粮饷蔓延/瓜蔓Agu/ku,dng/tng,zhn;Bxun/xn,chng/tng,yng/yng;Cqin/xin,png,shn;Dq,shng/xing,mn/wn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乘客的“最美司机”,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最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将“最美”视为道德浮夸,是杞人忧天的猜想而已。“最美”是带有尊敬和向往的昵称,“最美”们也未曾在掌声和鲜花中迷失自我,而是一如既往,用一己的正能量去辐射他人。多些“最美”的赞誉,并不会稀释我们身边的感动。*A炙手可热B杞人忧天C一如既往D稀释【“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此处用错对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B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D人类心目中的摩天大楼巴别塔从未泯灭,千百年来,人类繁衍换代,被定义为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也从图腾变成现实。【A成分残缺。“传出”缺少中心宾语,应在“不倒”后面加上“的新闻”。B项,句式杂糅。“政务传播的渠道进行传播”有误。宜把“进行传播”删除,或者改为“政务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D项,语意不明。应该说“152米以上,被定义为摩天大楼的高楼”。】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传统村落纷纷消逝如云烟,会人为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寻根无着。即便某一传统村落至今保存完好,但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今天的村落也已经不同于昨天。这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刷所致,亦是现代人急功近利、忽略与抛弃传统文化的结果。而在漫长的社会发育中,传统村落肯定会遭受外力破坏,体貌必然会发生改变。从自然规律看,谁也无法阻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传统村落的消逝似乎无法避免。ABC*D【这5个句子的思路是先分析传统古村落消逝、改变的原因,最后点明消逝所带来的后果。原因部分,说的是“自然”,说的是社会、人为。】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刘观传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选自明史【参考译文】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率师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命刘观参赞军事。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又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其奏章絮叨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连带涉及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刘观这才认罪,皇帝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客死在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事下狱:坐:因犯罪B以弹章示之示:给看C寻释寻:不久*D风宪安得肃肃:庄重【整饬;清正严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荐擢监察御史以佐为右都御史*B坐事为皇太子谴责以是为舆论所鄙C帝厌其繁琐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D永乐末已有之时未有官妓之禁【A连词,因为/介词,把;B都表被动;C代词,代指弋谦所言之事/他的;D代词,代指贪污的风气/助词“的”】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B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C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D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到职不久,又拜任户部右侍郎。B永乐四年,山西发生旱灾,成祖命刘观起草紧急公文,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拿出弹劾的奏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A不是“任职不久”,是尚未赴任B“永乐四年”错误,“明年冬”应是永乐五年;“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驰传往:紧急前往(当地)。C逮捕的是刘观父子,直到出示密奏才认罪。】9(10分)(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4分)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3分)(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1)成祖皇帝在北京听说这件事,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当就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太子。(以:认为(1分);遽折辱:就(立即)打击侮辱(1分);谕:告谕(1分);句意1分。共4分)刘观才承认服罪(认罪),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引伏:认罪(1分);下:打入,押往。(1分);句意1分,共3分)(2)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1分)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或引用原文“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广东新丰,在惠州北。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3分)(2)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4分)【(1)1拟人。(1分)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1分),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热烈气氛、喜悦之情,只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2用典。(1分)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1分)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1分)。如果答到表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苏轼对惠州的热爱之情,亦可得1分。3双关。(1分)“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1分)“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注: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1分)其他手法,如反问、白描等,如能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2)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2分)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