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溴乙烷的制造实验的目的1 .学习用酒精制造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 .进一步巩固分液漏斗的使用和蒸馏操作。实验原理主反应: NaBr H2SO4 HBr NaHSO4CH3CH2OH HBrCH3CH2Br H2O副反应:实验试剂乙醇(95 % ) 4.8g 6.2毫升(0.10摩尔)溴化钠(无水)8.2g (0.08mol )浓硫酸(d=1.84 ) 11毫升(0.2摩尔)饱和亚硫酸氢钠实验顺序向1,50m 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mL水,一边继续冷却和震动,一边慢慢加入11mL浓硫酸。 室温冷却后,再加入6.2 ml 95 %乙醇,冷却搅拌的同时,加入8.2g研究过的氯化钠和2粒沸石。 将烧瓶用75根曲管连接到直行冷却管上,在冷却管的下端连接引管。 溴乙烷沸点低,容易挥发。 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和饱和亚硫酸氢钠3mL,放入水浴冷却,导管末端刚浸入接收器的水溶液中。用石棉网用弱火加热蒸馏瓶,瓶子的液体开始发泡,油开始蒸发。 约30分钟后,慢慢增强火焰,直到不再流出油滴。3、将馏出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有机层后,放入干燥的小玉米瓶,将玉米瓶浸在冰水中冷却,一边向烧瓶中滴加硫酸一边振动,除去醚、乙醇和水等杂质,直到溴乙烷变得透明4、设置蒸馏装置,加入几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640的馏分,收集产品时要用冰水冷却。5、实验结束后,测定得到的产品的质量和体积,用电子天平测定质量,用量筒测定体积后,向老师检查,把最后得到的产品放入指定的回收装置中。6 .把实验台收拾干净,离开实验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被称为NaBr 8.24滴下1.2ml浓硫酸除去室温17沸程27.5至33.5最后得到产品(溴乙烷) 4.37生产力计算:%=100%=100%=72.83%注意事项1、采购秩序不能弄错。2、蒸馏前,如果不尽可能取降水除去,使用浓硫酸会产生热,生成物挥发损失。3、用硫酸形成层时,请勿将溴乙烷作为酸层丢弃。4 .蒸馏溴乙烷需要将收集装置放置在冰水环境中。5、实验结束后,不能将溴乙烷放入指定的收集容器中,放入水槽中。实验误差分析溴乙烷沸点低,在制造溴乙烷的过程中必然导致损失。 本实验中溴乙烷产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在制作混合物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溴乙烷的损失。 主要是在大气中挥发的物质和附着在冷却管内壁的溴乙烷。2、在用分液漏斗分液的过程中,也有溴乙烷的损失。3、在用硫酸去除过程中,有溴乙烷的损失。4 .由于操作不成熟,即使溴乙烷(去除的溴乙烷)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溴乙烷也部分损失。5、在蒸馏过程中,有溴乙烷的损失。考虑考题1、制造溴乙烷时,反应混合种不加水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如果不向反应混合种加水,脱水和生成的溴化氢会被Br2氧化,最终产品(溴化乙烷)的收率会降低。2 .粗制品中可能含有什么杂质? 如何去除呢?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培训北京课件
- 防返贫监测工作培训大纲
- 影城储备主管工作述职汇报
- 护士年中工作总结
- 经营会工作汇报
- 消防安全培训会动员讲话课件
- 颅脑损伤与护理
- 幼儿园大组学期工作总结
- 消防安全培训三天课件
- 卷材防水技术交底
- 2025年北京市单位劳动合同样本
- 5.2 轴对称(课件)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
- 广播稿的写法课件
- 保密法课件教学课件
-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附答案)
-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课件
- DB11∕T 1135-2024 供热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 健康养老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四川乐山市市中区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