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的美学思想,.,2,一、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学,.,3,孔子“仁”学的两大基石,一)从神本走向人本社会性总体人的发现,春秋时代:“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4,二)“克己复礼”与“有教无类”对传统宗法及礼教的继承与超越,论语颜渊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君臣臣”是超越血缘的纯粹政治关系,“父父子子”则是个体家庭的亲情关系。,.,5,意义,孔子勾画出的是以个体家庭为基础、以政治关系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它是后来的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先导,而“尊祖”、“敬宗”则是敬奉祖宗彝训、团结宗子宗亲、强化宗族规范的血缘宗法统治,是西周的社会形态。二者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发展史上,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孔子不是作为西周血缘与政治合一的宗法制度的维护者,而是站在历史潮头,超越血缘宗法,为未来封建宗法制度提出政治总纲和伦理总纲的第一人。,.,6,“仁者,人也”对孔子人论之把握,1)“仁者,爱人”孔子人性论的主要内涵,“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7,子曰:“仁者,人也。”,郑玄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偶”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偶是说以人之道相交接。段玉裁注说文“仁”字说:“人耦(偶),犹言尔我亲密之辞。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由此说明,“仁”的基本要求便是相亲相爱,以人之道来对待人。,.,8,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做人之道,“志于道”,朱熹解释为:“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论语言及“道”者,不下数十处,其含义主要有三种:真理,如“吾道一以贯之”。方法,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伦日用”所应遵循的原则,或社会的规范。“志于道”的“道”,即取第三种意义。,.,9,“吾与点也”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0,“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12,“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13,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14,(1)“兴于诗”。包咸说:“兴,起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起点,即把学诗作为起点;二是起发,孔颖达疏引郑司农云,“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朱熹集注兼取二义:“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成人之路,(2)“立于礼”。“成人”教育不仅从审美教育入手,以感发其乐学之心,而且将“游”贯串于学习的全过程,借“游之于杂艺以发其欢欣之趣玩乐之心”,乃至本是道德伦理的灌输、行为规范的教习一类严肃枯燥的内容的“立于礼”,也变得可欣可乐了。朱熹解释“立于礼”谓:“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15,(3)“成于乐”,更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导了。包咸说:“乐者,所以成性。”即“乐教”乃是塑造君子人格、使社会总体人性得以完满实现的最高阶段、最终方式。在中国上古时代,重视“乐教”有着悠久的传统。,.,16,小结,孔子的人论,植根于中国深厚的礼乐文化,充满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它的主题是在弘扬理性,表述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和人道的自觉,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对人道的自觉和自信,显示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的人论,植根于中国深厚的礼乐文化,充满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它的主题是在弘扬理性,表述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和人道的自觉,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对人道的自觉和自信,显示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17,孔子论艺术的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注释】(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3)群:合群。(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5)迩(r):近。,.,18,“兴”,“兴”孔安国:“引譬连类。”朱熹:“感发志意。”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9,注释,(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2)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3)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20,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21,意义,第一,非常强调启发诱导的作用,反对赤裸裸的教训和说理,主张教训和说理要包含在所“引”的“譬”中,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第二,孔子所说的“引譬连类”的“类”,指的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原则,其核心是他所说的“仁”;“引譬连类”的目的不只在使人从理智上知道什么是“仁”,更重要的是感发人的心灵,使人自觉地乐于行“仁”。,.,22,“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论语集解)朱熹:“考见得失。”(四书章句集注)孔子的“观”:1,观诗的客观内容;2,观诗人的主观意志。,.,2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注释:“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里要说,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说这个标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叫,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还要加一个“非礼勿思”。实质也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仁”要比这五个“礼”所规定的范围要广。个人理解:诗经绝大部分写男女情爱之事,但是内容都是纯真无邪的,没有淫邪的成分。,.,2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5,“郑声淫”(卫灵公)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也。”(乐记),.,26,意义,“观”使中国美学注重审美和艺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不把审美和艺术看作是同社会无关的东西,能够从社会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审美和艺术的发展变化,并且把艺术看作是一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精神状态的表现,重视艺术与社会的精神和心理的重要关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27,“群”,就是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孔安国:“群居相切磋。”(论语集解)朱熹:“和而不流”(四书集注)孔子所谓的“群”,指的是人生活于为氏族血缘所决定的社会伦理关系之中,人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28,孔子所说的“群”是同他所说的“仁”密不可分。真正的“群”应建立在人们的互爱互助的基础之上。故曰:“君子群而不党。”“群”之途径:使“仁”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在情感心理上把个体陶冶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人们和谐交往、能自觉行“仁”的人。,.,29,孔子曾对他的儿子伯鱼说:“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孔子个人人格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30,“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也”;朱熹注:“怨而不怒”。孔子认为合理的“怨”有三种:1)违反“仁”道者的“怨”;子曰:“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治长)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宪问)肯定“君子亦有恶”。(阳货),.,31,2)对不良政治的“怨”。子曰:“择其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3)“君子”在仁道无由得行,遭到挫折和打击时,也可以“怨”。如孔子得知颜渊死后,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注解:八佾:佾音y,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32,对于“怨”的理解,孔子绝不是一概地否定人的爱和恨的情感表现,而只是要求这种情感的表现应符合“仁”的要求,从而不越出“礼”的规范。由于孔子容许人的情感中可以包括“怨”这种社会内容和意义,这就使得他对诗的作用的认识具有了更深刻的价值。诗的“怨”要打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其情感的表现就必须是真实无伪的。,.,33,四者的联系,1)不应把“兴”仅仅看作是同“观”、“群”、“怨”并列的诗的四种作用之一,实际上,“兴”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个作用的特征的概括;2)“群”在孔子那里虽然被当作诗具有的作用之一来看待,实际上它的意义也在于潜在地强调了艺术具有的表现情感从而感染人群的作用;“观”、“怨”也都伴随着情感的表现。,.,34,总体把握,“兴观群怨”的美学思想特征:重视艺术的情感特征。孔子注重通过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周口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眉山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中国银行2025滁州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无锡市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定西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预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得分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智慧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 孕产妇情绪管理课件
- 海外直播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零售与电商行业:电商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分析
- 2025年N1叉车司机模拟考试1000题及答案
- 家具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 当前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安全生产
- 2025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 社区组织建设课件
- 多发性骨折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避孕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投资策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