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队列研究_第1页
预防医学-队列研究_第2页
预防医学-队列研究_第3页
预防医学-队列研究_第4页
预防医学-队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分析性研究,概念: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有无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预防医学,预防医学,3.1队列研究,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相关概念,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熟悉:队列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估计;队列研究的优缺点。,预防医学,队列研究的概念队列研究的用途队列研究的类型队列研究的特点,一、概述,预防医学,队列研究(cohortstudy)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又称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纵向研究、随访研究、定群研究。,一、概述,(一)概念,预防医学,目标人群未患某研究疾病,代表性样本,Yes,No,Yes,No,暴露组,非暴露组,时间顺序,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结局(疾病),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前瞻性收集暴露情况,预防医学,固定队列FixedCohort,研究开始,研究结束,出现结局,未出现结局,一、概述,预防医学,动态人群DynamicCohort,研究开始,研究结束,出现结局,失访,一、概述,预防医学,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一、概述,预防医学,检验病因假设,探讨某种因素余某种疾病或多种疾病联系;描述疾病自然史。,二、用途,(二)用途,预防医学,三、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CohortStudy)双向性队列研究(MixedCohortStudy),预防医学,继续前瞻地收集资料,各种队列研究方法示意图,三、类型,(基本形式),预防医学,暴露组的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四、研究对象的选择,预防医学,非暴露(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internalcontrols)外对照(externalcontrols)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multiplecontrols),二、设计和实施,预防医学,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二、设计和实施,预防医学,已知p0=0.007,RR=2.5,=0.05,=0.1,计算样本量根据上述条件Z=1.96,Z=1.282,q0=0.993p1=p0RR=0.0175,q1=0.9825代入公式得N=2310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二、设计和实施,预防医学,资料的收集获得途径所需信息,基线资料的收集,随访和结局资料的收集,六、资料的收集,主要暴露因素结局有关的其他信息人口学资料,预防医学,结局(outcomevariable)是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的观察终点。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随访和结局资料的收集,吸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癌,预防医学,随访(follow-up),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随访间隔随访者观察终点(end-point)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失访未达到观察终点而脱离随访观察终止时间研究的随访工作截止的时间,随访和结局资料的收集,预防医学,统计描述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出生地、居住环境等的分布情况统计推断,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资料整理表率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预防医学,暴露组发病率=a/(a+b)对照组发病率=c/(c+d),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预防医学,取值范围01适用条件样本大,固定队列,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率的计算,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预防医学,取值范围0适用条件观察时间长,动态队列,率的计算,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2.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观察期间发病例数/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数*观察时间,预防医学,变化范围0适用条件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无论观察的时间长或短,都不宜直接计算率时意义实际死亡数是理论死亡数的多少倍,率的计算,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3.标化比,以全人口某病的发病(死亡)率乘以某单位人口数,预防医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估计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预防医学,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从0,值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RR=1,暴露与疾病无关;RR1,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RR1,暴露是疾病的保护因素。,Ie:暴露组发病率I0:非暴露组发病率,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1.相对危险度RR(危险比),预防医学,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1/10万人年),预防医学,意义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发病或死亡率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发病概率越大,或,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2.归因危险度AR(Attributablerisk),预防医学,意义RR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RR与AR的区别,(1/10万人年),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预防医学,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或,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预防医学,意义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发病概率越大,PAR=ItI0,It:总人群率I0:非暴露组率,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预防医学,意义总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或,七、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人群病因分值PEF),预防医学,适用于常见病符合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八、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优点,预防医学,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复杂,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有多种病因的疾病不适用此方法,八、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缺点,研究实例,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预防医学,二硫化碳(CS2),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心血管疾病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精神病、多发性神经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可急性中毒,研究实例,预防医学,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和Tolonen教授所做的5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了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暴露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预防医学,一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因素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定义有CS2暴露,在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车间工作至少5年以上,预防医学,二确定研究结局,结局指标心肌梗死血压变化心电图的改变心绞痛发作,预防医学,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暴露组19421967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CS2暴露史的所有工人(343名,全为男性)对照组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人,预防医学,四资料收集,查阅档案记录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度等询问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预防医学,五资料分析,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两组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预防医学,CS2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