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0_第1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0_第2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0_第3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0_第4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0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二一五年工作总结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文化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百姓,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繁荣文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使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开拓了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一、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我局及时召开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进行周密部署,为活动整体有序开展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通过活动促进作风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善,扎实推进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二、狠抓落实,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成果1、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异彩丰呈,制定了元宵节系列文艺活动有关文化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启动了“文化下乡”2/5、“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了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成效,并制定下发县文化惠民演出政府给予补贴的实施方案、文化局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送戏下乡”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文件,完成送电影下乡3048场,下乡演出342场,送书下乡1000余册。2、文化场所设施不断完善,继续巩固李元镇、郭道镇和王陶乡的文化成果,重点加强王和镇、景凤乡文化站硬件设施配套,并对各乡镇选取的优秀文化活动室给予重点建设;其次为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156个基层文化活动室安装专线宽带,确保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畅通,实现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另外,我们为我县8个乡镇(李元镇、灵空山镇、王和镇、聪子峪乡、王陶乡、韩洪乡、赤石桥乡、景凤乡、)配备国家援建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共计8套(136件),现已全部安装完毕。3、继续推进“两馆一站”建设,县“两馆一站”继续坚持免费开放,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影剧院)”项目自开工以来,该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产值3600万元。工程已进入到内部装修、功能完善配套阶段。4、“户户通”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为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广播3/5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目标,年初与市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开展县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建设工程业务培训,组织安装队逐户安装,现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598套,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向市局申请下拨850套“户户通”设备,以满足群众需求。5、文化队伍推陈出新,按照省、市要求,我局继续巩固“三区”人才建设成果,从社会公开招募了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青年文化工作志愿者,并于2016年8月12日在河西政府办公区开展县基层文化队伍三区人才之源服务业务技能培训,志愿者现已全部到岗工作,为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基层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完善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面对量多面广的文化市场和日益繁重的行业监督任务,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1、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对文化、进行梳理,编制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防控图,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并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类许可项目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年度审核、年检、换证工作,共涉及834/5个经营业主其中网吧年检17家;图书、音像单位13家;KTV有8家;印刷企业2家;打字复印单位37家;文艺演出团体6家。2、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年初与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了“净网”、“秋风”、“清源”、“护苗”、“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并在中高考期间对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了大检查,日常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6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70家次,有力保障了文化市场规范安全。3、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城中村”小棋牌室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教育,形成了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完成了“秧歌”由省级项目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同时,通过每年举办春节文化活动,秧歌比赛、秧歌进校园、免费秧歌培训、“非遗”培训等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扩大“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2、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展示、利用等。提高全县非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