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_第1页
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_第2页
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_第3页
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_第4页
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1 - 发电机支架断裂分析 梁静强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柳州, 545007) 摘要: 针对某发动机在实际使用和台架性能实验中其发电机支架的固定螺栓发生断裂的现象,本文对发电机支架系统进行了整车路试振动测试实验,同时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找到了发生故障的原因。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支架结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振动 断裂 有限元 模态分析 of o , 45007) In to it we do At we do by we to we to of 前言 支架作为发动机的相关附件在运行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加上发动机本身的振动,因此支架系统工作时受到的外部较大的激励,其本身的刚度与结构合理性对自身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某发动机在实际使用和台架性能实验中,发现其发电机支架的固定螺栓发生断裂,在进一步的对该车型多个随机样车进行现场检测时,发现所有样机在发动机转速为 4000 4500 间时,发电机支架存在强烈的振动。针对此现象,本文借助 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造成这种振动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存在异常的激励源,二是存在不良的结构或系统动态特性,且二者同时存在。 2 支架断裂实验分析 对于该问题的处理,本文首先对该款发动机台架上对发动机的支架进行了振动测试。 2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2 - 验样件准备、传感器布置 将同款型号的发动机连同出故障的同型号支架装配到整车上,然后分别在缸体、支架、发电机、压缩机分别布置一个三向的加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 图 1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图 标轴定义 本文坐标轴按整车坐标系定义: X 轴由车头指向车尾; Y 轴由主驾座指向副驾座; Z 轴由车底指向车顶;如图所示: 图 2 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验工况 本文的分析由于时间急促,仅选择在公司的试车道进行路试,路试的工况为将油门全开,将发动机转速从 1000匀提升到 6000样间隔为 25 转,带宽设为 01024辨率为 1 验结果 测试结果得到发动机转速从 1000匀提升到 6000振动信息,其中各测点的速度振幅如图所示。 2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3 - 图 3 各测点 速度振幅图 由图可见,在 1458779134318速下均有支架振动过大的情况存在。其中,发电机 x 方向和压缩机 x 方向振动较大较典型。 单独对发电机和压缩机的 x 方向分析其 (如图) , 对于发电机 x 方向 见在 42 255370近明显存在共振的现象;对于压缩机的 x 方向,也同样在 42 255370近存在共振现象。 图 4 发电机 x 方向 图 5 压缩机 x 方向 3 支架模态分析 针对以上测试结果,怀疑支架系统刚度不够,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内 2500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4 - 存在着共振点。为了确认并对该支架系统进行改进,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支架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 限元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 件划分网格, 由于支架底板和调节支架为钣金件, 厚度都为 4文划分底板为片体网格,对发电机模型进行简化,使其质量和转动惯量与实物测量数据一致,另外将压缩机用质量点表示,填入实测质量值和转动惯量值。螺栓处通过 接,最终模型如图所示: 算结果 图 6 原支架系统有限元模型 图 7 原支架系统第一阶模态应力及振型图 模型建好后,提交 行正交模态计算,提取前三阶模态如表所示: z) 方向左右晃动 2 方向上下晃动 3 方向上下晃动 表 1 原支架系统模态频率表 其中第一阶模态振型如图 7 所示。图中颜色深浅表示的是模态应力,可见在支架底板的中部应力较大。 2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5 - 4 结果分析及措施改进 由以上的实验和有限元分析来看,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实验现象,由于前两阶固有频率比较低,处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内,因此引起了支架系统的共振。在模态仿真分析中,固定支架第一阶固有频率为 100与实验结果 4 图 5 中的 明支架确实在该频率下存在共振现象。同时,该频率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为4500右,从实验结果 速度振幅图可见,在 4318确实也处在振幅过高的现象,由此可知,螺栓断裂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支架系统刚度不足,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内。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刚度,使支架的第一阶固有频率大于 200 要提高结构的刚度,最简单而方便的办法就是加筋。从图 7 所示的模态振型图上可看出,支架底板的中部应力较大, 应该在此处加加强筋。 又由于该阶模态的振型是 X 方向左右晃动,对于底板来说就是就是按如图 8 所示的交叉方向扭转,说明在该方向上刚度较差,第一阶模态是由于该方向上的刚度小而引起的。为了提高该阶模态频率,可在该方向上加加强筋。 图 8 支架底板模态应力图 方向左右晃动 2 方向上下晃动 3 方向上下晃动 表 2 改进后支架系统模态频率表 对原发电机支架底板进行改进,加上交叉筋,并用改进后的支架底板代替原来的底板,重新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 9 所示,对其重新进行正交模态计算,得到如表 2 所示支架的模态频率。其第一阶模态振型图如图 10 所示,其振型与改进前基本一致。 2009 年 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 6 - 图 9 改进支架系统有限元模型 图 10 改进支架系统第一阶模态应力及振型图 由结果可见,支架系统频率大大提高了,已经离开了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但离发动机的激振频率 200然非常近,一般而言,离激振频率越远,避振效果越好,这些有待今后改进。同时,从模态应力分布来看,原来支架底板中部的红色区域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应力被均匀的分布到了周围区域。 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实验,目前没发现异常磨损和支架断裂的现象。 5 结论 本文通过整车路试振动测试实验,推断发电机支架刚度过低。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进一步确认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支架系统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 吴炎庭,袁卫平,内燃机噪声振动与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