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涛论文.doc

基于UG的相机壳注塑模设计【2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060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8-03-05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基于 ug 相机 注塑 设计 22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的生产。因此,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相机外壳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注射模设计流程,设计了带侧抽芯的塑料模具,并利用UG与Moldflow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塑件进行了工艺分析,确定了塑件的尺寸及结构。在模具的设计中详细介绍了斜导柱、型芯、型腔等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注射机和模架的选择。



关键词   相机外壳   注射模   侧抽芯   Moldflow   


Title  Injection Mold Design of Camera Cover Based on UG 


Abstract

Mold is important process equi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60%~90% of industrial products need to use mold, the mold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new products 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mold.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d technology are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completes a serie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s the plastic mold with side core pulling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camera cover. The software of UG and Moldflow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old. Plastic parts are analyz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plastic parts are determined.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slanted guide pillar, mould core, cavity and other part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s chosen correctly.



Keywords  camera cover   injection mold   side core pulling   Moldflow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塑料模的功能 2

第二章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3

2.1 拟定制品成型工艺 3

2.2 热塑性塑料ABS的注射成型工艺 3

2.2.1 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3

2.2.2 ABS材料综合性能分析 4

第三章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6

3.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6

3.2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7

第四章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8

4.1 注射量的计算 8

4.2 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8

4.3 选择注射机 9

4.4 有关参数的校核 10

第五章 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 12

5.1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5.1.1 主流道设计 12

5.1.2 分流道的设计 14

5.2 浇口的设计 16

5.2.1浇口设计的技术要求 17

5.2.2浇口尺寸的确定 19

5.3 冷料穴的设计 20

5.4 拉料杆的设计 22

5.5 浇注系统的平衡 22

5.5.1 分流道平衡 22

5.5.2 浇口平衡 23

第六章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4

6.1 模具各个板料尺寸的确定 25

6.1.1 定模座板 25

6.1.2 定模板(型腔板) 25

6.1.3 动模板 25

6.1.4 推件板 25

6.1.5 动模垫板 25

6.1.6 垫块 26

6.1.7 动模座板 26

第七章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7

7.1 导向结构的总体设计 27

7.1.1 导柱的设计 27

7.1.2 导套的设计 28

第八章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30

8.1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0

8.2 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 30

8.3 塑件的推出机构 30

8.4推件板推出机构设计要点 31

8.5 复位机构设计 33

第九章 抽芯机构设计 34

9.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 34

9.2 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 34

9.2.1 斜导柱的倾斜角的确定 35

9.2.2 侧向抽心力的计算 35

9.2.3 斜导柱的弯曲力的计算 36

9.2.4 斜导柱直径的计算 36

9.2.5 斜导柱的长度计算 38

9.2.6 锁紧楔的设计 38

第十章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39

10.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39

10.1.1 凹模的结构设计 39

10.1.2 凸模的结构设计 40

10.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41

10.2.1 影响工作尺寸的因素 41

10.2.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41

10.3 成型零件强度计算 44

10.3.1 型腔侧壁厚度计算 44

第十一章 排气系统的设计 47

11.1 排气设计的要点 47

11.2 排气系统的几种方式 47

12.2.1 冷却水道开设的技术要点 48

12.2.2 冷却回路的布置: 48

第十二章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49

12.1 加热系统设计 49

12.2 冷却系统设计 49

12.3 型芯的冷却 50

12.4 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 50

结束语 52

致 谢 53

参考文献 54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我们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重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及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成本低廉,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模具生产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

  本设计的课题是相机外壳注塑模模具设计,在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所学的注塑模设计、机械设计、UG和Moldflow等软件应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注射模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分析,即注射成型的分析、注射机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校核、模具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全面审核投产制造等。其中模具结构的设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包括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布局、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侧向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拉料杆的形式选择、排气方式设计等。要教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必须要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学习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和怎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这次毕业设计能够为我们以后从事模具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塑料模的功能

近年来,中国塑料模具发展速度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随着中国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各种建材迅速发展,预计在未来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以汽车工业为例,随着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汽车模具潜在市场十分巨大。据介绍,在生产汽车时,各种功能性零部件都要靠模具成型,仅制造一款普通轿车约需200多件内饰件模具,而制造保险杠、仪表盘、油箱、方向盘等所需的大中型塑料模具,从模具行业生产能力看,目前满足率仅约50%。在建筑领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也是大势所趋,预计2010年全国塑料门窗和塑管普及率将达到30%~50%,塑料排水管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都会大大增加对模具的需求量。应该说,塑料模具的应用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专家预测,大型、精密、设计合理的注塑模具将受到市场普遍欢迎。


内容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潘涛学号088810202018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题目基于UG的相机壳注塑模设计指导者评阅者2012年4月淮安第I页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的生产。因此,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相机外壳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注射模设计流程,设计了带侧抽芯的塑料模具,并利用UG与MOLDFLOW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塑件进行了工艺分析,确定了塑件的尺寸及结构。在模具的设计中详细介绍了斜导柱、型芯、型腔等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注射机和模架的选择。关键词相机外壳注射模侧抽芯MOLDFLOW第II页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INJECTIONMOLDDESIGNOFCAMERACOVERBASEDONUGABSTRACTMOLDISIMPORTANTPROCESSEQUIPMENTOFINDUSTRIALPRODUCTION,INTHEMODERNINDUSTRIALPRODUCTION,6090OFINDUSTRIALPRODUCTSNEEDTOUSEMOLD,THEMOLDINDUSTRYHASBECOMETHEFOUNDATIONOFINDUSTRIALDEVELOPM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OFMANYNEWPRODUCTSARELARGELYDEPENDENTONMOLDTHEREFORE,THERESEARCHANDTHEDEVELOPMENTOFMOLDTECHNOLOGYARESIGNIFICANT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THISPAPERCOMPLETESASERIESOFINJECTIONMOLDDESIGNPROCESSANDDESIGNSTHEPLASTICMOLDWITHSIDECOREPULLINGBASEDONTHESTRUCTURALFEATURESANDTECHNICALREQUIREMENTSOFCAMERACOVERTHESOFTWAREOFUGANDMOLDFLOWAREUSEDTOANALYZETHEMOLDPLASTICPARTSAREANALYZEDINTHEDESIGNPROCESS,ATTHESAMETIME,THESIZEANDSTRUCTUREOFTHEPLASTICPARTSAREDETERMINEDTHEDESIGNANDMANUFACTURINGOFSLANTEDGUIDEPILLAR,MOULDCORE,CAVITYANDOTHERPARTSAREINTRODUCEDINDETAIL,ASWELLASTHEINJECTIONMOLDINGMACHINEISCHOSENCORRECTLYKEYWORDSCAMERACOVERINJECTIONMOLDSIDECOREPULLINGMOLDFLOW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II页目录前言1第一章塑料模的功能2第二章塑件成型工艺分析321拟定制品成型工艺322热塑性塑料ABS的注射成型工艺3221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3222ABS材料综合性能分析4第三章拟定模具结构形式63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632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7第四章注塑机型号的确定841注射量的计算84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843选择注射机944有关参数的校核10第五章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1251浇注系统的设计12511主流道设计12512分流道的设计1452浇口的设计16521浇口设计的技术要求17522浇口尺寸的确定1953冷料穴的设计2054拉料杆的设计2255浇注系统的平衡22551分流道平衡22552浇口平衡23第六章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2461模具各个板料尺寸的确定25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IV页611定模座板25612定模板(型腔板)25613动模板25614推件板25615动模垫板25616垫块26617动模座板26第七章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2771导向结构的总体设计27711导柱的设计27712导套的设计28第八章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3081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3082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3083塑件的推出机构3084推件板推出机构设计要点3185复位机构设计33第九章抽芯机构设计349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3492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34921斜导柱的倾斜角的确定35922侧向抽心力的计算35923斜导柱的弯曲力的计算36924斜导柱直径的计算36925斜导柱的长度计算38926锁紧楔的设计38第十章成型零部件的设计3910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391011凹模的结构设计391012凸模的结构设计4010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411021影响工作尺寸的因素41102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41103成型零件强度计算441031型腔侧壁厚度计算44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V页第十一章排气系统的设计47111排气设计的要点47112排气系统的几种方式471221冷却水道开设的技术要点481222冷却回路的布置48第十二章温度调节系统设计49121加热系统设计49122冷却系统设计49123型芯的冷却50124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50结束语52致谢53参考文献54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页前言毕业设计是大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我们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重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及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成本低廉,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模具生产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本设计的课题是相机外壳注塑模模具设计,在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所学的注塑模设计、机械设计、UG和MOLDFLOW等软件应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注射模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分析,即注射成型的分析、注射机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校核、模具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全面审核投产制造等。其中模具结构的设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包括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布局、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侧向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拉料杆的形式选择、排气方式设计等。要教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必须要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学习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和怎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这次毕业设计能够为我们以后从事模具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页第一章塑料模的功能近年来,中国塑料模具发展速度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随着中国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各种建材迅速发展,预计在未来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以汽车工业为例,随着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汽车模具潜在市场十分巨大。据介绍,在生产汽车时,各种功能性零部件都要靠模具成型,仅制造一款普通轿车约需200多件内饰件模具,而制造保险杠、仪表盘、油箱、方向盘等所需的大中型塑料模具,从模具行业生产能力看,目前满足率仅约50。在建筑领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也是大势所趋,预计2010年全国塑料门窗和塑管普及率将达到3050,塑料排水管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都会大大增加对模具的需求量。应该说,塑料模具的应用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专家预测,大型、精密、设计合理的注塑模具将受到市场普遍欢迎。与全国塑料加工业区域分布相类似,珠三角、长三角的塑料制品加工业位居前列,浙江、江苏和广东塑料模具产值在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占到70。现在,这3个省份的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塑模业的无限商机,正积极组织模具产品的开发制造。最近,由杭州娃哈哈集团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研制的多腔防盗瓶盖注塑模具通过浙江省省级鉴定。该模具采用的三次顶出强制脱模技术、平衡式热流道系统、瓶盖模通用模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模具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然而,塑料模具尽管成为时下最为诱人的“奶酪”,但樱桃好吃树难栽。由于塑料零配件形状复杂、设计灵活,对模具材料、设计水平及加工设备均有较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涉足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与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眼前需尽快突破制约模具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一是加大塑料材料与注塑工艺的研发力度;二是塑模企业应向园区发展,加快资源整合;三是模具试模结果检验等工装水平必须尽快跟上,否则塑料模具发展将受到制约。专家指出,面对国外先进技术与高质量制品的挑战,中国塑模企业不仅要加快产业集群化,发挥规模效应,还要注重模具产业链的前端研发、人才建设和产业链后端的检测以及信息服务,尽快缩短技术、管理、工装水平与国际水准的差距。这是塑料模具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页第二章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1拟定制品成型工艺该制品是相机外壳,如图21所示,生产批量大。材料为丙烯腈丁二苯苯乙烯共聚物(ABS),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成型工艺性能好,可以注射成型。工艺性与结构分析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3级塑件内孔以型芯小端为准,塑件外形以型腔大端为准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的公差范围内,当要求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芯上时,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不大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图21塑件22热塑性塑料ABS的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成型工艺过程(1)预烘干装入料斗预塑化注射装置准备注射注射保压冷却脱模塑件送下工序(2)预热、清理模具涂脱模剂合模注射221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1)注射机螺杆式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4页(2)螺杆转速(R/MIN)2040(3)预热和干燥温度(C)8085时间(H)23(4)料筒温度(C)后段150170中段165180前段180200(5)喷嘴温度(C)170180;喷嘴形式自锁式(6)模具温度(C)5080(7)注射压力(MPA)60100(8)成型时间(S)注射05保压2050成型周期3050冷却2040(9)后处理方法红外线、灯烘箱温度(C)70100时间(H)031222ABS材料综合性能分析(1)ABS属于热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一定的耐腐蚀性;(2)相容性、吸湿性、流动性良好,对温度敏感,宜采用点浇口,有效的增大塑料熔体的剪切速率并产生较大的剪切热,流动性增加,利于充填;(3)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热变形温度较高,尺寸稳定性好易于成型加工;(4)成型的压力较高,塑料上的脱模斜度宜稍大;(5)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6)易产生熔接痕,设计时尽量减小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ABS的综合性能如下表所示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5页表21ABS综合性能性能名称数值性能名称数值密度G/CM105弹性模量MPA18X104比容CM/G086098弯曲强度MPA80吸水率(24H)02045硬度HB97R121收缩率0407体积电阻率CM1609熔点C130160击穿电压KV/MM157197热变形温度C70107冲击强度KJ/M无缺口不断缺口48抗拉屈服强度MPA500介电系数60HZ60HZ37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6页第三章拟定模具结构形式3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分型面即打开模具取出塑件或取出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分型面的位置影响着成型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型腔的排气情况也与分型面的开设密切相关。分型面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A不影响塑件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制品;B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C有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D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E便于制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1)多型腔单分型面模具塑件外观质量要求不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用此结构。(2)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用此结构。该塑件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并可以看出分型面的位置、塑件推出机构的痕迹、浇口为点浇口。可初步拟定两型腔双分型面的结构。根据塑件的结构形式,分型面选为双分型面,如图31所示。图31分型面位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7页32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一般来说,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和中大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塑件,形状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塑料相机外壳塑件属于小型塑件,大批量生产。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又是大批大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低一点,设备运转费用小一点,根据塑件的形状,以及塑件材料ABS的综合性能,本设计采用一模两腔的形式。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8页第四章注塑机型号的确定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件的大小及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在确定模具结构型式及初步估算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对模具所需的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拉杆间距、最大、最小模具厚度、推出型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开模距离等进行计算。根据这些参数选择一台和模具相匹配的注塑机,倘若用户已提供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校核,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自己调整或与用户取得商量调整。41注射量的计算通过UG建模分析,可得出塑件质量为115克,塑件体积M1为11833,流3C道凝料M2还是个未知数,可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计算。从上述分析中确定型腔为一模两腔,所以注射量为按体积算Q(41)塑件NQ61162118333786563CM按质量算M16NM1(42)162115368G4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数,根据多型腔模的统计分析,大概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的0205倍。因此可以采用04NA1来进行估算。所以ANA104NA1(43)14NA13086210(其中A11102218)2M2M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9页FAP(44)30862109529318995KN式中,型腔压力P取95MPA。43选择注射机塑件成型所需要的注射量应小于所选注射机的注射容量,可按注射容量、锁模力、模具闭合时的厚度等来确定注射机的型号。根据每一生产周期的注射量和锁模力的计算值,确定选用XSZY250卧式注射机,其参数如表41所示表41XSZY250卧式注射机主要技术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名称单位数值公称注射量3CM250模板尺寸MM598520螺杆(柱塞)直径MM50拉杆空间MM448370注射压力MPA130合模方式增压式注射行程MM160油泵流量L/MIN180,12注射时间S2油泵压力N/MIN650螺杆转数R/MIN25,31,39,58,32,89机器外形尺寸M47101815注射方式螺杆式螺杆驱动功率KW55合模力KN1800加热功率KW983最大成型面积3CM500机器重量T45模板最大行程MM500电动机功率KW185模具最大厚度MM350资料提供单位上海塑机厂模具最小厚度MM200喷嘴球半径MM18喷嘴孔直径MM4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0页21FPAN44有关参数的校核1型腔数量的校核(1)由注射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模具的型腔数N(45)21/360MKMTN84/3602184742所以,所设定的型腔数符合要求,合格。上式中,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M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取18G/ST成型周期,取40S其它的安装尺寸的校核要待模架选定,结构尺寸确定之后方可进行。(2)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量N515(46)12MKNN上式右边5152(符合要求)式中MN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G或CM)(3)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校核型腔数量N(47)上式右边2362(符合要求)式中F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N)A1单个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A2浇注系统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P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MPA)一般是注射压力的802注射机的校核(1)注射压力的校核该注射机的注射压力为130MPA,ABS的注射压力为70100,所以能够满足要求。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1页(2)注射量以及锁模力在上面已经校核,符合要求。模具厚度的校核模具厚度H必须满足HMINMAX(48)该模具厚度为H302035303011090345MM(符合要求)式中HMIN注射机允许的最小模厚,即动、定模板之间的最小开距HMAX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模厚(3)开模行程的校核SMAXSH1H2A510(49)上式右边S100100206226MM(符合要求)式中SMAX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MM)H1推出距离(脱模距离)(MM)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MM)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2页第五章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浇注系统是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射出后达到型腔之前在模具内流经的通道。它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热流道)浇注系统。该模具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其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浇口。51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是指从注射机的喷嘴到模具型腔的浇口这一段塑料流动的信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由主浇道、分流道、冷料穴、浇口等组成。1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了解塑料的成型能和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2)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为此浇注系统流程应尽可能短,截面尺寸应尽可能大,弯折尽量少,表面粗糙度要低。(3)浇注系统应结合型腔布局同时考虑均衡进料,。(4)塑料耗量要少,满足各型腔充满的前提下,浇注系统容积尽量小,以减少塑料耗量。(5)消除冷料,浇注系统应能收集温度较低的“冷料”。(6)浇注系统设计应有利于良好的排气。(7)防止塑件出现缺陷,避免熔体出现充填不足或塑件出现气孔、缩孔、残余应力。(8)便于修整浇口,保证塑件外观质量。(9)较高的生产效率。(10)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避免充填不足现象的发生。511主流道设计1主流道是喷嘴熔融状态的塑料进入模具型腔时的首段信道,它的形状和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3页尺寸直接影响塑料的流动速度及填充时间。主流道一般呈圆锥形,锥度一般为24度,其小端直径应大于喷嘴直径051MM,以便补偿与喷嘴对中的误差。主流道的最佳长度一般为2040MM。根据所选注射机,小端尺寸直径应为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51)4(051)4555MM主流道球面半径应为R喷嘴球面半径(12)(52)18220MM球面配合高度H35取H3(MM)2主流道衬套的设计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套,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如T8A、T10A等,热处理硬度为5357HRC。主流道衬套和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用于中小型模具,大型模具设计成分体式,该模具采用整体式。为了便于加工和缩短主流道长度,衬套和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主流道长度取35,约等于定模板(型腔板)的厚度。(见模架的确定和装配图)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4页图51主流道衬套3主流道凝料有关计算主流道凝料体积为QDL(53)4356821346275MM1346CM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由经验公式3NRQ319645480437在5005000之间。1S1S1S式中,塑件浇道Q主1951346196346R68/2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5页35MM生产实践表明,当注射模具主流道的剪切速率在5005000之间,所成1S1S型的塑件的质量较好。所以本设计的主流道剪切速率符合要求。512分流道的设计1分流道布置形式分流道为主流道和浇口之间的流动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作用,分流道的长度取决于模具型腔的总体布置和浇口位置,分流道的设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压力损失,热量损失和流道凝料。常用的分流道截面有圆形、梯形、U形和六角形等,如图52所示52常用流道截面形状ABS塑料的分流道断面直径的推荐值为4895MM,要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流道的截面积大,表面积小,以减小传热损失,因此,可以用流道的截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其中圆形和正方形的效率最高,但正方形的流道凝料脱模困难,所以一般是制成半圆形流道。2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及凝料脱模,本设计的分流道设置在A分型面上,截面形状采用加工工艺比较好的半圆形截面。半圆形截面对塑料熔体流动阻力不大。本设计有三级分流道第一级半径为6MM的半圆形流道;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6页第二级半径为4MM的半圆形流道;第三级始端直径为5MM终端直径为2MM的锥形流道。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如图53所示图53流道截面图从理论上第二级分流道的截面尺寸要比第一级分流道截面尺寸小10。3分流道的有关计算分流道凝料体积分流道长度第一级72,第二级26,第三级121L2L3L分流道截面积5652,2512S2分流道凝料体积7256524069441Q3M2512266531221223254230793M495335123Q3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根据经验公式337221(54)3NR1S在5005000,剪切速率校核合理1S1其中,Q4953CM式中Q分流道的体积流量(CM3/S),工程中常采用经验公式来计算;RN分流道截面的当量半径(CM);(55)2233064195NAL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7页式中RN假想圆形流道的当量半径(CM);A实际流道的截面面积()2CML实际流道截面积的周边长度(CM)。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低,一般取08UM16UM即可,因此,本设计取15UM。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两方面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本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52浇口的设计浇口,又称进料口,是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窄部分,也是浇注系统中最小部分。它使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以利于迅速充满型腔,同时还起封闭型腔防止熔体倒流的作用,并在成型后使浇口凝料与塑件易于分离。根据塑件的外部特征,外观表面质量要求比较高,要求看不到浇口的痕迹,塑件的外表面是光滑的,因此本设计采用点浇口。点浇口的优点这类浇口由于前后两端存在较大压力差,能有效的增大塑料熔体的剪切速率并产生较大的剪切热,从而导致熔体的表观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加,利于充填,因而对于薄壁塑件成型有利,且去除浇口后残留痕迹小,已取得浇注系统平衡,利于自动化操作,模具结够简单。点浇口的缺点点浇口成型塑件压力损失大,收缩大,塑件易变形,不利于成型流动性差及热敏材料,不利于成型平薄易变形及形状复杂的塑件,同时在定模部分需另加一个分型面,以便浇口凝料脱模。521浇口设计的技术要求1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避免制件上产生喷射等缺陷(避免喷射有两种方法A加大浇口截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8页面尺寸,降低熔体流速;B采用冲击型浇口,改善塑料熔体流动状况。)该模具采用方法A;(2)浇口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3)有利于塑件熔体流动;(4)有利于型腔排气;(5)考虑塑件使用时的载荷状况;(6)减少或避免塑件的熔接痕;(7)考虑分子取向对塑件性能的影响;(8)考虑浇口位置和数目对塑件成型尺寸的影响;(9)防止将型芯或嵌件挤歪变形。2浇口设计的基本要点(1)尽量缩短流动距离浇口位置的安排应保证塑料熔体迅速和均匀地充填模具型腔,尽量缩短熔体的流动距离,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排除模具型腔中的气体,这对大型塑件更为重要。(2)浇口应设在塑件制品断面较厚的部位当塑件的壁厚相差较大时,若将浇口开设在塑件的薄壁处,这时塑料熔体进入型腔后,不但流动阻力大,而且还易冷却,以致影响了熔体的流动距离,难以保证其充满整个型腔。另外从补缩的角度考虑,塑件截面最厚的部位经常是塑料熔体最晚固化的地方,若浇口开设在薄壁处,则厚壁处极易因液态体积收缩得不到收缩而形成表面凹陷或真空泡。因此为保证塑料熔体的充分流动性,也为了有利于压力有效地传递和比较容易进行因液态体积收缩时所需的补料,一般浇口的位置应开设在塑件壁最厚处。(3)必须尽量减少或避免熔接痕由于成型零件或浇口位置的原因,有时塑料充填型腔时造成两股或多股熔体的汇合,汇合之处,在塑件上就形成熔接痕。熔接痕降低塑件的强度,并有损于外观质量,这在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制件时尤为严重。有时为了增加熔体的汇合,汇合之处,在塑件上就形成熔接痕。熔接痕降低塑件的强度,并有损于外观质量,这在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制件时尤其严重。一般采用直接浇口、点浇口、环形浇口等可以避免熔接痕的产生,有时为了增加熔体汇合处的溶接牢度,可以在溶接处外侧设一冷料穴,使前锋冷料引如其内,以提高熔接强度。在选择浇口位置时,还应考虑熔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9页接的方位对塑件质量及强度的不同影响。(4)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除要避免从容易造成气体滞留的方向开设浇口。如果这一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在塑件上不是出现缺料、气泡就是出现焦斑。同时熔体充填时也不顺畅,虽然有时可用排气系统来解决,但在选择浇口位置时应先行加以考虑。(5)考虑分子定向影响充填模具型腔期间,热塑性塑料会在流动方向上2呈现一定的分子取向,这将影响塑件的性能。对某一塑件而言,垂直流向和平行于流向的强度、应力开裂倾向等都是有差别的,一般在垂直于流向的方位上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应力开裂。(6)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蛇形流)塑料熔体的流动主要受塑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浇口的位置和尺寸的支配,良好的流动将保证模具型腔的均匀充填并防止分层。塑料溅射进入型腔可能增加表面缺陷、流线、熔体破裂及气,如果通过一个狭窄的浇口充填一个相对较大的型腔,这种流动影响便可能出现。特别是在使用低粘度塑料熔体时更应注意。通过扩大尺寸或采用冲击型浇口(使料流直接流向型腔壁或粗大型芯),可以防止喷射和蠕动。(7)浇口与塑件连接得部位应成R05的圆角或0545的倒角;浇口和流道连接的部位一般斜度为3045,并以R1R2的圆弧和流道底面相连接。经MOLDFLOW分析最佳浇口位置如图54所示图54浇口位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0页图55气穴分析图522浇口尺寸的确定1由经验公式D(014020)20142AM式中点浇口直径();D塑件在浇口处的壁厚(2);A型腔表面积(48799)。2浇口截面形状如图56所示图56浇口截面在设计模具时,浇口直径先取直径D15,在试模时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2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1页根据点浇口的经验公式90933S(56)34NRQ3180751在10000100000S之间,减切速率符合要求。153冷料穴的设计当注射机未注射塑料之前,喷嘴最前端的熔融塑料的温度较低,形成冷料渣,为了集存这部分冷料渣,在进料口的末端的动模板上开设一个洞穴或者在流道的末端开设洞穴,这个洞穴就是冷料穴。在注射时必须防止冷料渣进入流道或模具型腔内,否则将会堵塞流道和减缓料流速度,进入模具型腔就会造成塑料制品上的冷把或冷斑。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者处于分流道的末端,其作用是收集熔体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具型腔而影响制品质量。冷料穴分两种,一种专门用于收集、贮存冷料,另外一种除贮存冷料外还兼有拉出流道凝料的作用。根据需要,不但在主流道的末端,而且可在各分流道转向的位置,甚至在型腔的末端开设冷料穴。冷料穴应设置在熔体流动方向的转折位置,并迎着上游的熔体流向,冷料穴的长度通常为流道直径D的152倍,如图。有的冷料穴兼有拉料的作用,在圆管形的冷料穴底部装有一根Z形头的拉料杆,称为钩形拉料杆,这是最常用的冷料穴形式。同类形的还有倒锥形和圆环糟形的冷料穴。本设计采用常用的Z形头冷料穴。冷料穴一般位于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其作用就是存放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冷接缝;此外,在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板中拉出。冷料穴的尺寸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的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1主流道冷料穴如图55所示,采用与拉料杆匹配冷料穴的半球形形式,采用Z形头拉料杆,使主流道凝料脱出。2分流道冷料穴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2页在分流道端部加长流道直径D的152倍做分流道的冷料穴。如图57所示。图57分流道冷料穴并不是所有注射模都需要开设冷料穴,有时由于塑料性能或工艺控制较好,很少产生冷料或塑件要求不高时,可不必设置冷料穴。如果初始设计阶段对是否需要开设冷料穴尚无把握,可流适当空间,以便增设。本设计开设冷料穴长度为15D1569MM。54拉料杆的设计拉料杆的作用是勾着浇注系统冷料,使其随同塑件一起留在动模一侧,其分为主流道拉料杆和分流道拉料杆,本设计只设计了主流道拉料杆,拉料杆及其固定方式如图58所示。图58拉料杆固定方式55浇注系统的平衡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己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时应尽量保证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3页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551分流道平衡对于多型腔模具,为了达到各型腔同时充满的目的,可通过调整分流道的长度及截面面积,改变熔融树脂在各分流道中的流量,达到浇注平衡的目的。计算公式如下(57)21QDL式中Q1,Q2熔融树脂分别在流道1和流道2中的流量,CM3/S;D1,D2分流道1和分流道2的直径,CML1,L2分流道1和分流道2的长度,CM。552浇口平衡在多型腔非平衡分流道布置时,由于主流道到各型腔的分流道长度或各型腔所需填充流量不同,也可采用调整各浇口截面尺寸的方法,使熔融树脂同时充满各型腔。浇口平衡简称为BGV(BALANCEDGATEVALUE),只要做到各型腔BGV值相同,基本上能达到平衡填充。对于多型腔相同制品的模具,其浇口平衡计算公式如下BGV(58)LGRS式中SG浇口的截面积,MM2LG浇口的长度,MMLR分流道的长度,MM。该模具,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都相同,显然是平衡式的。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4页第六章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现场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标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标准代号。模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或刚度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时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以上内容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学校作设计时,模架部分要自行设计;在生产由前面型腔的布局以及相互的位置尺寸,再结合标准模架,可选用标准模架315L,其中L取400MM,可符合要求。模架上要有统一的基准,所有零件的基准应从这个基准推出,并在模具上打出相应的基准标记。一般定模座板与定模固定板要用销钉定位;动、定模固定板之间通过导向零件定位;脱出固定板通过导向零件与动模或定模固定板定位;模具通过浇注套定位圈与注射机的中心定位孔定位;动模垫板与动模固定板不需要销钉精确定位;垫块不需要与动模固定板用销钉精确定位;顶出垫板不需与顶出固定板用销钉精确定位。模具上所有的螺钉尽量采用内六角螺钉;模具外表面尽量不要有突出部分;模具外表面应光洁,加涂防锈油。两模板之间应有分模隙,即在装配、调试、维修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分开两块模板。分模隙常见形式如图61所示。图61分模隙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5页61模具各个板料尺寸的确定611定模座板尺寸为350450,厚30MM定模座板通常就是模具与注射机连接处的定模板。612定模板(型腔板)尺寸为300450,厚110MM定模板与型腔做成一体,用于固定型芯(凸模)、导套。为了保证凸模或其它零件固定稳固,固定板应有一定的厚度,并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用CRWMN钢制成,热处理6365HRC;导套孔与导套为H7/M6或H7/K6配和;主流道衬套与固定孔为H7/M6过渡配合;注上面还开有两弹簧顶销孔,以便分模时,斜滑块顺利地留在动模部分,顶销孔与顶销为H8/F8配合。613动模板尺寸为300450,厚35MM上面的型腔为整体式;其导柱固定孔与导柱为H7/M6过渡配合;614推件板尺寸为300450,厚20MM其导柱孔与导柱为H7/G6间隙配合;615动模垫板动模垫板(又称支承板)(180250,厚32MM)。垫板是盖在固定板上面或垫在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6页固定板下面的平板,它的作用是防止型腔、型芯、导柱或顶杆等脱出固定板,并承受型腔、型芯或顶杆等的压力,因此它要具有较高的平行度和硬度。一般采用45钢,经热处理235HB或50钢、40CR、40MNB等调质235HB,或结构钢Q235Q275。还起到了支承板的作用,其要承受成型压力导致的模板弯曲应力。616垫块尺寸为56400,厚100MM1主要作用在动模座板与动模垫板之间形成推出机构的动作空间,或是调节模具的总厚度,以适应注射机的模具安装厚度要求。2结构型式可以是平行垫块、也可以是拐角垫块。(该模具采用平行垫块)3垫块材料选用一般用中碳钢制造,也可用Q235A、50钢制造,或用HT200,球墨铸铁等。4垫块的高度计算H垫块H限钉H顶垫H顶固S顶(61)02520251080(MM)所以,取标准值90MM式中顶出行程的富裕量,一般为510MM,以免顶出板顶到动模垫板。5垫块装配模具组装时,应注意左右两垫块高度一致,否则由于负荷不均匀会造成动模板损坏。617动模座板尺寸为350450,厚30MM其注射机顶杆孔为90MM;其上的推板导柱孔与导柱采用H7/M6配合。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7页第七章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导向零件的作用模具在进行装配和调模试机时,保证动、定模之间一定的方向和位置,导向零件要承受一定的侧向力,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当采用标准模架时,因模架本身带有导向装置,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要按模架规格选用即可。若需采用精密导向定位装置,则须由设计人员根据模具结构进行具体设计。71导向结构的总体设计1导向零件应合理地均匀分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的部位,其中心至模具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防止压入导柱和导套后变形。2该模具采用2根导柱,其布置为等直径导柱不对称布置。3该模具导柱安装在动模固定板上,导套安装在定模固定板上。4为了保证分型面很好的接触,导柱和导套在分型面处应制有承屑板,即可削去一个面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5各导柱、导套及导向孔的轴线应保证平行。6在合模时,应保证导向零件首先接触,避免凸模先进入型腔,导致模具损坏。7当动定模板采用合并加工时,可确保同轴度要求。711导柱的设计1该模具采用带头导柱,且不加油槽。2导柱的长度必须比凸模端面高度高出至少68MM。3为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导柱的端部常做成圆锥形或球形的先导部分。4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尺寸来确定,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该导柱直径由标准模架知为32。5导柱的安装形式,导柱固定部分与模板按H7/M6配合。导柱滑动部分按H7/F7或H8/F9的间隙配合。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8页6导柱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M。7导柱应具有坚硬而耐磨的表面,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多采用低碳钢经渗碳淬火处理或碳素工具钢T8A、T10A经淬火处理,硬度为55HRC以上或45钢经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硬度55HRC以上。导柱如图71所示图71导柱712导套的设计1结构形式采用带头导套(型),导套的固定孔与导柱的固定孔可以同时钻,再分别扩孔。2导套的端面应倒圆角,导柱孔最好做成通孔,利于排出孔内剩余空气。3导套孔的滑动部分按H8/F7或H7/F7的间隙配合,表面粗糙度为RA04M。导套外径按H7/M6或H7/K6配合镶入模板。4导套材料可用淬火钢或铜(青铜合金)等耐磨材料制造,但其硬度应低于导柱的硬度,这样可以改善摩擦,以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9页图72导套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0页第八章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81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制件推出(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推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品的推出是不可忽视的。在设计推出脱模机构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推出机构应尽量设置在动模一侧;2保证塑件不因推出而变形损坏;3机构简单动作可靠;4良好的塑件外观;5合模时的准确复位;6突出结构与注塑机的机构及附属的制品取除经济够如机械手的动作要匹配。82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1推杆推出推杆推出是一种基本的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品推出方式。常用的推杆形式有圆形、矩形、“D”形。2推件板推出对于轮廓封闭且周长较长的制品,采用推件板推出结构。推件板推出部分的形状根据制品形状而定。3气压推出对于大型深型腔制品,经常采用或辅助采用气压推出方式。本套模具的推出机构形式较为普通,采用推件板推出。作用面积大,推出力大而均匀,运动平稳,且塑件上无推出痕迹。推件板在推出塑件的同时,斜钉也顺着内侧分型的方向滑动推出塑件,以完成侧向分型与脱模。83塑件的推出机构在注射成型每一循环中,塑件必须由模具型腔中脱出,脱出塑件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或推出机构。机构的组成由推杆、推杆固定板、推板、复位杆、拉料杆、回程弹簧组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1页成,其中,拉料杆的作用是勾着浇注系统冷料,使其随同塑件一起留在动模一侧;推杆用来顶制品;推杆固定板用来固定推杆,拉料杆;利用回程弹簧起复位导向作用。1推杆的形式(带肩推杆)2推杆应设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3推杆应均匀布置;4推杆应设在塑件强度、刚度较大处;5推杆直径与模板上的推杆孔采用H8/F7或H8/F8的间隙配合;6通常推杆装入模具后,其端面应与型腔底面平齐,或高出型腔底面005010MM;7推杆与推杆固定板,通常采用单边05MM的间隙(由于该套模具各塑件的6根推杆分布比较紧凑,故采用单边025MM的间隙),这样可以降低加工要求,又能在多推杆的情况下,不因由于各板上的推杆孔加工误差引起的轴线不一致而发生卡死现象;8推杆的材料常用T8、T10碳素工具钢,热处理要求硬度HRC50,工作端配合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84推件板推出机构设计要点推件板推出机构是由一块与型芯按一定配合精度相配合的模板和推杆(亦可起复位杆作用)所组成。随着推出机构开始工作,推杆推动推件板,推件板从塑件的端面将其从型芯上推出。因此,推件板推出机构的特点是推出力大,且推出力的作用面积大而均匀,运动平稳,塑件上没有推出的痕迹。推件板推出机构适用于薄壁容器、壳形塑件以及表面不允许有推出痕迹的塑料制件,但对于非圆截面的塑件,推件板与型芯的配合部分加工比较困难。(1)推件板推出机构的形式图81是推件板推出机构的几种结构形式。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2页ABCD图81推件板推出机构的结构形式1推板2推杆固定板3推杆4推件板5注射机顶杆A所示为推杆与推件板用螺纹相连接的形式,在推出过程中,可以防止推件板从导柱上脱落下来;B所示为推杆与推件板无固定连接的形式,为了防止推件板从导柱上脱落下来,固定在动模部分的导柱要足够长,并且要控制好推出行程。必要时可以像图C那样在模具内或外侧加设定距装置;C所示为注射机上的顶杆直接作用在推件板上的形式,适用于两侧有顶杆的注射机,此种模具结构简单,不需要设计推杆及其固定板,但是推件板的长度尺寸要适当增大以满足两侧顶杆的间距,并适当加厚推件板以增加刚性;D所示为推件板镶入动模板内的形式,推杆端部用螺纹与推件板相连接,并且与动模板作导向配合。推出机构工作时,推件板除了与型芯作配合外,还依靠推杆进行支承与导向。这种推出机构结构紧凑,推件板在推出过程中也不会掉下。(2)推件板设计的注意事项1)减小推件板和型芯摩擦2)为了减少推出过程中推件板和型芯的摩擦,可采用在推件板和型芯间留有020025MM的间隙,本设计的推出机构如图82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3页图82推出机构85复位机构设计复位杆又叫回程杆,利用复位弹簧使推杆及推板复位并起导向作用。模板与复位杆配合的孔的极限偏差取H7。本设计由于有侧向抽芯,并且采用推件板推出机构,复位时推件板与定模板接触,推动推杆后移完成复位,所以就不需要另加复位机构。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4页第九章抽芯机构设计9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当注射成型侧壁带有孔、凹穴、凸台等的塑料制件时,模具上成型该处的零件就必须制成可侧向移动的零件,以便在脱模之前先抽掉侧向成型零件,否则就无法脱模,带动侧向成型零件作侧向移动(抽拔与复位)的整个机构称为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对于成型侧向凸台的情况(包括垂直分型的瓣合模),常称为侧向分型,对于成型侧孔或侧凹的情况,往往成为侧向抽芯。但是,在一般的设计中,侧向分型与侧向抽芯常常混为一谈,不加分辨,统称为侧向分型抽芯,甚至只称侧向抽芯。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一般可分为机动、液压或气动以及手动等三大类。1、机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2、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3、手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92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斜导柱抽机芯构由与模具开模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导柱和滑块组成,并有保证抽动芯作稳妥可靠的滑块定位装置和锁紧装置。斜导柱的设计注意事项1、型心尽可能的设计在与分型面相垂直的动或定模内,利用开模或推出动作抽出侧型芯;2、尽可能采用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抽机芯构;3、锁紧楔的楔角应大于斜导柱倾角,通常大,否则,斜导柱23无法带动滑块;4、滑块完成抽芯动作后,留在滑槽内的滑块长度不应小于滑块全长的;235、尽可能不使顶杆和活动型芯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重合,防止滑块和顶出机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5页构复位时的互相干涉;6、滑块设在定模的情况下,为保证塑件留在动模上,开设前必须先抽出侧向型芯,因此。用定距拉紧装置。921斜导柱的倾斜角的确定倾斜角的大小关系到斜导住所承受的弯曲力和实际达到的抽拔力,也关系到斜导住的工作长度、抽心距和开模行程。为保证一定的抽拔力及斜导住的强度,取小于,一般在之间取,本设计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UG的相机壳注塑模设计【2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93060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