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doc

照相机外壳的注塑模设计【10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5627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3-14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照相机 外壳 注塑 设计 10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目录

第1章  塑料模具 2

1.1  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 2

1.2  塑料模具的类型 2

1.2.1  注射模具 2

1.2.2  其他类型的塑料模具 3

第2章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4

2.1  照相机前面板设计 4

2.1.1  数码相机的发展与未来 4

2.1.2  黄金分割点 (golden section ratio) 4

2.1.3  注塑件结构分析.技术分析.注塑成型工艺分析 5

2.1.4  产品资料 6

2.2  注塑成型设备选择 6

2.2.1  概述 6

2.2.2  注塑成型设备的分类 7

2.2.3  选注塑机 8

2.3  浇注系统的设计 10

2.3.1  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 10

2.3.2  主流道设计 11

2.3.3  冷料井的设计 13

2.3.4  分流道的设计 15

2.3.5  浇口的设计 19

2.4  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 21

2.4.1  型腔数目的确定 21

2.4.2  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 22

2.4.3  分型面的设计 24

2.4.4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7

2.4.5  确定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 29

2.5  导向及脱模机构的设计 33

2.5.1  概述 33

2.5.2  脱模机构的设计 33

2.5.3  导向机构的设计 39

2.6  侧向抽心机构的设计 42

2.6.1  确定侧向抽芯机构的类型 42

2.6.2  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 43

2.6.3  抽芯块的设计 44

2.6.4  开模行程和抽芯距的确定 48

2.6.5  斜导柱直径的确定 49

2.6.6  斜导柱长度的确定 50

2.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50

2.7.1  温度调节的必要性 51

2.7.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52

2.7.3  冷却回路的设计 53

2.7.4  确定冷却管道的布局方式 56

2.8  其他模具零件的确定 57

2.8.1  定模导向镶块 57

2.8.2  动模导向镶块 57

2.9  确定模具总体尺寸以及参数校核 58

2.9.1 确定模具总体尺寸,选购标准模架 58

2.9.2  注塑机参数校核 58

第3章 结论 61

参考文献: 62

致    谢 63

第1章  塑料模具

1.1  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

塑料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它对塑料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塑料模具?首先,得从塑料说起,塑料是由从石油生产出来的合成树脂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料等物质组成的,原料为小颗粒状或粉状。如果将这些小颗粒状塑料加热熔化成液体,注入到一个具有所需产品形状的型腔中,待塑料冷却后取出来,就得到了与型腔形状一样的塑件,这个具有型腔的东西称为模具,因为它专门用于制作塑料件,所以通常称为塑料模具。

现代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率的全自动设备只有配上相应的先进模具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塑料制品的品种和产量需求的增大,对塑料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塑料模具不断向前发展。

1.2  塑料模具的类型

塑料的种类很多,其成型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塑料成型方法所要求的模具的原理和结构都不相同,按照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塑料成型模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2.1  注射模具

 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概况

注射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是热塑性塑料制件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除个别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近年来,注塑成型也成功地用来成型很多热固性塑料制件。

注射成型可成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件,它的特点是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密、带有嵌件或侧孔的塑料制件,且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广泛用于塑料制件的生产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注射成型在当今塑料制品成型中占有大约50%的比重,世界上塑料成型模具的产量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但是,由于注射成型的设备及模具制造费用较高,还不适合单件及小批量生产的塑件。

注射成型所用的设备是注射机。目前注射机的种类很多,但实际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是柱塞式注射机和螺杆式注射机。注射机的类型的确定一般参照注射的原料(塑料)的种类。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塑成型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

1.成型前的准备

为了使注射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保证塑件的质量,在成型前应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原料外观的检验和工艺性能的测定、物料的预热和干燥、嵌件的预热、料筒的清洗(柱塞式料筒可使用拆卸清洗法,而螺杆式料筒可采用对空注射法清洗)、脱模剂的选用。

2.注射成型过程

注射成型过程包括加料、加热塑化、加压注射、保压、冷却定型、脱模等工序。但从实质上讲主要是塑化、注射充模和冷却定型这几个基本过程。应该指出的是,若冷却速度过快或模温不均,则塑件会由于冷却不均匀而导致各部分收缩不一致,使塑件产生内应力,因此,冷却速度必须适当,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

3.塑件的后处理

由于塑件不均匀或由于塑料在型腔内的结晶和冷却不均匀,或由于金属嵌件的影响和塑件的二次加工不当等原因,塑件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内应力,从而导致塑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开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对塑件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主要方法是退火和调湿处理。退火处理主要是消除塑件内应力,调湿处理主要是使制品到达吸湿平衡,使塑件的颜色、性能以及尺寸得到稳定。

1.2.2  其他类型的塑料模具

压缩成型模具(又称压塑模),吹塑模具,挤出模具(又称挤出机头),除以上四种塑料模具外,还有压注模具、泡沫塑料成型模具等。



第2章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2.1  照相机前面板设计

2.1.1  数码相机的发展与未来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内容简介:
01第1章塑料模具11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塑料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它对塑料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塑料模具首先,得从塑料说起,塑料是由从石油生产出来的合成树脂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料等物质组成的,原料为小颗粒状或粉状。如果将这些小颗粒状塑料加热熔化成液体,注入到一个具有所需产品形状的型腔中,待塑料冷却后取出来,就得到了与型腔形状一样的塑件,这个具有型腔的东西称为模具,因为它专门用于制作塑料件,所以通常称为塑料模具。现代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率的全自动设备只有配上相应的先进模具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塑料制品的品种和产量需求的增大,对塑料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塑料模具不断向前发展。12塑料模具的类型塑料的种类很多,其成型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塑料成型方法所要求的模具的原理和结构都不相同,按照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塑料成型模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注射模具1211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概况注射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是热塑性塑料制件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除个别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近年来,注塑成型也成功地用来成型很多热固性塑料制件。注射成型可成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件,它的特点是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密、带有嵌件或侧孔的塑料制件,且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广泛用于塑料制件的生产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注射成型在当今塑料制品成型中占有大约50的比重,世界上塑料成型模具的产量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但是,由于注射成型的设备及模具制造费用较高,还不适合单件及小批量生产的塑件。注射成型所用的设备是注射机。目前注射机的种类很多,但实际生产中普2遍采用的是柱塞式注射机和螺杆式注射机。注射机的类型的确定一般参照注射的原料(塑料)的种类。1212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塑成型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1成型前的准备为了使注射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保证塑件的质量,在成型前应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原料外观的检验和工艺性能的测定、物料的预热和干燥、嵌件的预热、料筒的清洗(柱塞式料筒可使用拆卸清洗法,而螺杆式料筒可采用对空注射法清洗)、脱模剂的选用。2注射成型过程注射成型过程包括加料、加热塑化、加压注射、保压、冷却定型、脱模等工序。但从实质上讲主要是塑化、注射充模和冷却定型这几个基本过程。应该指出的是,若冷却速度过快或模温不均,则塑件会由于冷却不均匀而导致各部分收缩不一致,使塑件产生内应力,因此,冷却速度必须适当,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3塑件的后处理由于塑件不均匀或由于塑料在型腔内的结晶和冷却不均匀,或由于金属嵌件的影响和塑件的二次加工不当等原因,塑件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内应力,从而导致塑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开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对塑件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主要方法是退火和调湿处理。退火处理主要是消除塑件内应力,调湿处理主要是使制品到达吸湿平衡,使塑件的颜色、性能以及尺寸得到稳定。122其他类型的塑料模具压缩成型模具(又称压塑模),吹塑模具,挤出模具(又称挤出机头),除以上四种塑料模具外,还有压注模具、泡沫塑料成型模具等。3第2章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21照相机前面板设计211数码相机的发展与未来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1969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下的数码照片,尽管那个时候专用于航天事业的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分辨率还达不到30万像素,仍然使用感光胶片作为记录媒介,但图像信号却能通过卫星系统顺利传送到地面指挥中心,这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以来,这种感光元件在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4色CCD、SUPER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却也已臻于完美。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观设计更趋成熟,操作功能日渐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了不可限量的发展苗头。总体来看,DC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生命的演化永不停滞,而DC产业的发展却也永无尽头。在像素分辨率节节攀升的前提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厂商早已不再把这项指标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唯一手段,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好用、易用,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这早已成为他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最新共识。明天的数码相机市场会像90年代一样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212黄金分割点GOLDENSECTIONRATIO长度约为全长的0618处进行分割就叫作黄金分割这个分割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4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用分数表示为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表示,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宽与长之比满足黄金分割比的矩形物件(如窗户、书本)的外形会使人感到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在中世纪,黄金分割被作为美的象征几乎渗透到了建筑和艺术的各个部分。例如据说人体雕塑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长度,如果满足黄金分割比,就最匀称优美。所以在塑件的设计中采用了黄金分割比,是镜头孔与整个整个机壳上下、左右都成黄金分割比,使其得到完美的体现。213注塑件结构分析技术分析注塑成型工艺分析产品介绍产品名称照相机前壳体如图21所示。5图21照相机前壳体214产品资料体积1169CM3重量1227G长度110MM宽度64MM高度211MM6厚度1MM产品材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密度103107G/CM3收缩率0308注射压力60100MPA本次设计选用密度为105G/CM322注塑成型设备选择221概述注塑机是注塑成型的主要设备,注塑机的技术参数和性能与塑料性质和注塑成型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注塑成型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推动注塑成型技术的进步,为注塑制品的开发和应用创造条件。随着塑料和成型工艺的发展,注塑机无论从产量还是品种上都有很大增长。从世界塑料机械主要生产国,如美、德、日、意来看,注塑机的产量在逐年增长,并在整个塑料机械中占有很大比重。新型工业和塑料的发展和应用对注塑成型机械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向品种多、规格全、高效、高速、高精度、低能耗和低噪音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小型注塑机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就工艺参数而言,塑化能力、注射压力等都有很大提高。有的发展成超高系列,其注射压力已达451MPA(4600KGF/CM2),在这种设备上模腔压力可达98MPA1000KGF/CM2,使注塑制品的废品率几乎为零,可注塑0102MM厚的薄件制品。90年代的注塑机正向节能、精密成型、超精密成型、低噪音和高级自动化方向发展。所谓节能是指注塑机要节省泵的动力,节约电力。精密成型是指生产制品尺寸精度的范围在0010001MM,超精密成型是指生产制品尺寸精度的范围在000100001MM,低噪音是指注机能在平稳无撞击和无振动下工作,在距离机器1M左右的地方的噪音应低于70分贝。高级自动化是指注塑机能远距离操作或无人操作,保证制品的精度、注塑工艺条件的稳定性和再现性。另外,微处理机在注塑机上的应用是注塑机自动控制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注射成型工艺对各种塑料的加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能力较高,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在塑料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注塑机不论在数量上或品种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总数占整个塑料成型设备的2030,从而成为目前塑料机械中增长最快,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之一。7222注塑成型设备的分类近来来,由于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注塑机的种类日益增多,分类方式也较多。因此,现在还没有一种完全标准的方法,目前用得较多的分类方法如下。2221按注塑机加工能力分类注塑机加工能力主要由合模力和注塑量参数表示,国际上通用的表示法是同时采用注塑量和合模力来表示。按其加工能力可分为超小型、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注塑机。2222按设备外形特征分类1卧式注塑机卧式注塑机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的轴线呈水平一线排练。它具有机身低,易于操作和维修,自动化程度高,安装较平稳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2立式注塑机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的轴线呈垂直一线排列。3角式注塑机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的轴线互成垂直排列。2223按注塑机的用途分类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注塑机。专用注塑机又可分为热固性型、排气型、转盘式等注塑机。223选注塑机2231计算注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该产品(外壳)的材料为ABS,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得其密度平均密度为103107G/CM3,取105G/CM3计算,收缩率为0308,取05计算。使用PRO/E软件画出外壳的三维实体图,应用软件自动计算出图形的体积为V塑1875CM3,因此,外壳注塑件的质量为MZV塑105G/CM31169CM31227G。初定选用两个型腔。估算浇注系统和产生的飞边的凝料质量为6G,可计算出浇注系统的体积为V浇M浇/6G/105G/CM35442CM38故V总2V塑V浇21169CM35442CM32882CM3M总V105288230262232注塑机的确定由314可知,外壳注塑件的实际注塑质量为M总3026G,实际注塑体积为V总2882CM3,根据实际情况,注塑机的实际注塑量是理论注塑量的80左右,则理论注塑质量M1M总/803150G/803783G,理论注塑体积为V1V总/803000CM3/803623CM3。注塑模必须安装在与其相适应的注塑机上才能进行生产,因而在设计模具时,必须熟悉所选用注塑机的技术规范。表21SZ40/32机械参数表机型编号SZ100/60螺杆直径MM24理论注塑容积CM340注塑压力MPA150注塑速率GS1螺杆转速RMIN塑化能力KGH1锁模力KN320模板行程MM160拉杆间距MM205模具最大厚度MM180模具最小厚度MM130顶出力KN顶出行程MM9ZMKN1电机功率KW加热功率KW外型尺寸MMM2233塑化量和型腔数的关系塑化量是注塑机每小时能塑化塑料的质量(G/H)。根据注塑机的塑化量,确定多型腔模具的型腔数N。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式21可知因此,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可以实现。式中N型腔个数K利用系数,一般取075085MZ每个塑件的质量,GM1浇注系统及飞边的质量,GM注射机的质量公称注射量,G23浇注系统的设计所谓浇注系统是指注塑模具与注塑机喷嘴接触处到模具型腔之间的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或在此通道内凝结的固体塑料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热流道)两类。本次毕业设计的浇注系统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整个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五个部分的设计。231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2311了解塑料的成型特性设计的浇注系统应适应所用塑料的成型特性要求,每一种不同的塑料都有其所适应的温度和剪切速率。但在实际中,都不希望浇注系统太长、太粗,因ZMKN128176408510为这样可以保证热量和压力损失最小,又能减少材料的浪费。2312布局合理对多型腔的注塑模具,分流道应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局,这样有利于塑料熔体在同一时间内充满各个型腔的深处和角落。2313防止型芯和塑件的变形高速熔融塑料进入型腔时,要尽量避免料流直接冲击型心或嵌件,否则会使注塑压力消耗或使型芯及嵌件变形。2314减小流程及塑料耗量在满足成型和排气良好的前提下,塑料熔体应以最短的流程来充满型腔,这样可以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成型效果,减少塑料用量。2315排气良好浇注系统必须保证充模过程快而不紊,创造良好的排气条件。2316修整方便,保证塑件外观质量浇注系统的位置与形状选择应结合塑件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做到即修整方便,又无损塑件的外观及使用,有时由于进料口处有收缩现象,而塑件在此部位有要求时,应考虑留有修整的加工余量。232主流道设计主流道是指喷嘴口起至分流道入口处止的一段通道,它与注塑机喷嘴在同一轴心线上,熔料在主流道中并不改变方向。在卧式或立式注塑机用的模具中,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在直角式注塑机用的模具中,主流道与分型面相重合。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通常主流道不直接开在定模板上,而是将它单独设计成主流道衬套镶入定模板内。这样便于用优质钢材加工和热处理,而且易于修整和更换。浇口套与型腔交接处的浇道设计的方案选择。方案一,如图22所示。11图22浇口套与型腔交接处的浇道设计的方案一方案二,如图23所示。图23浇口套与型腔交接处的浇道设计的方案二最终选择方案二。方案一对比方案二,方案一容易在浇口套与型腔结合面产生溢料,当其冷却后会凝结在缝隙里,不易被拉料机构拉出。2321浇口套进料口直径的确定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表541可知型号为SZ40/32的注塑机的喷嘴直径为D3MM。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DD051MM(22)12可知DD0513MM051MM35MM4MM。取D35MM。式中D浇口套进料口直径2322球面凹坑半径R)根据塑料模具设计表52,型号为SZ40/32的注塑机的喷嘴球头半径为R10MM。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RR051MM(23)RR051MM10051MM105MM11MM取R105MM2323浇口套与定模板、定位环的配合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第六章“注塑模具设计”可知浇口套与定模板的配合采用H7/M6,浇口套与定位环的配合采用H9/F8。2324选定浇口套根据以上计算可知浇口套进料口直径D35MM;球面凹坑半径R11MM;则查塑料模具设计选定一浇口套,其各个尺寸参数如下D25MM;D135MM;D218MM;L15MM;R105MM;3;L5050MM备注此处的D135MM为浇口套进料口直径,而D为浇口套大端面直径。如图24所示13图24浇口套233冷料井的设计冷料井的作用是贮存因两次注塑间隔而产生的冷料以及熔体流动的前锋冷料,以防止熔体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的质量,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的凝料拉出。冷料井一般设计在主流道的末端,既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当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的末端有时也设冷料井。一般情况下,冷料井的直径宜大于主流道大端的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2331冷料井的分类底部带有推杆的冷料井这类冷料井的底部由一根推杆组成,推杆装于推杆固定板上,常与推杆或推管脱模机构连用。这类冷料井的结构如图25所示14图25冷料井结构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井这类冷料井的底部由一根拉料杆构成,拉料杆装于型心固定板上,因此它不随脱模机构运动,其结构如图26所示15图26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井1主流道;2冷料井;3拉料杆2332冷料井的具体参数的确定1确定冷料井的类型冷料井类型采用图36中第一种形式,既冷料井的形状为圆台形,下面带有拉料杆。2确定冷料井的尺寸根据冷料井的设计原则以及浇口套的参数,可以确定冷料井的参数,因为浇口套的主流道小端直径为D135MM,3,因此,可以计算出主流道直径为D625MM,据此,可以确定冷料井的参数直径D74MM,高度为8MM如图27如图27冷料井234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是指塑料熔体从主流道进入多腔模的16各个型腔或单腔模多处进料的通道,起分流和转向作用。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必不可少,而在单型腔的模具中,有的则可省去分流道。在分流道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的避免熔体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流道的容积。2341分流道的设计要点1分流道的表面不要求很光滑,表面粗糙度一般在125M25M即可,这可以增加对外层塑料熔体流动的阻力,使外层塑料冷却皮层固定,形成绝热层,有利于保温。但表壁不得凹凸不平,以免对分型和脱模不利。2当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末端应开设冷料井,以容纳注射开始时产生的料流“前锋”,保证塑件的质量。3分流道可单独开设在定模板上或动模板上,也可以同时开设在动、定模板上,合模后形成分流道形状。4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度。2342分流道截面形状的确定分流道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半圆形、矩形、梯形和U型等,如图38所示。圆形和正方形截面流道的比表面积最小(流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值成为比表面积),塑料熔体的温度下降少,阻力亦小,流道的效率最高。但是,在生产实际中,这两种形状的加工都比较困难,而且正方形截面不易脱模,所以在生产实际中较常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及圆形。结合外壳注塑件的特征,在本次设计中采用U型分流道,如图29中所示。原因是这种截面的流道在生产实际中较为实用,而且加工也不困难。ABCD图28分流道截面形(A)圆形;(B)半圆型;(C)矩形;(D)梯形17图29U型分流道2343分流道尺寸的确定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式1851MAXSD24式中D分流道直径MMSMAX塑件最大壁厚MM又M2MZ21968G3936G;根据型腔布局的参数可知,两个型腔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143MM,由于在分流道的两侧还要设计两个浇口,因此先估计分流道的长度为2343,则由以上公式(21)可计算出分流道直径D215352344分流道的布置1平衡式布置这是多腔模具中分流道的一种布置方式,是指分流道到各型腔浇口的长度、断面形状、尺寸都相同的布置形式。它要求各对应部位的尺寸相等,这种布置可实现均衡送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使成型的塑件力学性能基本一致。当然,有时候由于塑件外形比较复杂,这种形式的布置会增加分流道的长度。如图210中(A)所示。2非平衡式布置非平衡式布置是指分流道到各型腔浇口长度不相等的布置,这种布置使塑料进入各型腔有先后,不利于均衡送料,但对于多型腔的模具,为不使流道过长,也常采用。为了达到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各浇口的断面尺寸要求不同,必须通过多次试模才能实现。如图210中(B)所示。(A)(B)(A)平衡式布置;(B)非平衡式布置图210分流道的布置3选择分流道的布置方式19由于本次设计是采用一模两腔,对称式布置,因此分流道采用平衡式布置,这样既有利于充模,而且还不会增加流道的长度,比较合理。图211选择的分流道4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形式分流道与浇口通常采用斜面和圆弧连接,这样有利于塑料的流动和填充,防止塑料流动时产生反压力,消耗动能。由于这次设计的分流道的截面形状是采用U形,所以为了方便加工,采用圆弧过度。过度圆弧半径为065MM。如图212所示。图212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形式235浇口的设计浇口是连接流道与形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起着调节控制料流速度、补料时间及防止倒流作用。浇口的形状、尺寸和进料位置等对塑件成型质量影响很大,塑件上的一些缺陷,如缺料、白斑、熔接痕、翘曲等往往是由于浇口设计不合理产生的。正确设计浇口是提高塑件质量的重20要环节。2351浇口设计的原则1浇口尺寸及位置选择应避免熔体破裂而产生喷射和蠕动(蛇行流)。2浇口位置应有利于流动、排气和补料。3浇口位置应使流程最短,料流变向最少,并防止型心变形。4浇口位置及数量应有利于减少熔接痕和增加熔接强度。5浇口位置应尽量开设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部位。2352确定浇口的类型在注塑模设计中常用的浇口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浇口直浇口又称中心浇口,这种浇口的流动阻力小,进料速度快,在单型腔模具中常用来成型大而深的塑件,它适应各种塑料,特别是粘度高、流动性差的塑料,如PC等。如图213所示。图213直接浇口2侧浇口侧浇口又称边缘浇口,其断面一般为矩形,通常开在分型面上,从塑件侧面进料,可按需要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尤其适用于一模多腔。侧浇口的厚度决定着浇口的固定时间,在实践中通常是在容许的范围内首先将侧浇口的厚度加工得薄一些,在试模时再进行修正,以调节浇口的固化时间。侧浇口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制品的多型腔注射模,其优点是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缺点是在制品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对于不同形状的塑件,根据成型的需要,侧浇口可设计成多种变异形式。侧浇口如图214所示。21图214侧浇口3点浇口点浇口又称针点式浇口,是一种尺寸很小的浇口,塑料融体通过它有很高的剪切速率。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壳型塑件。开模时,浇口可自行拉断。但是点浇口截面积较小,冷凝快,不利于补缩,对壁厚较厚的塑件不宜使用。如图215所示。图215点浇口4潜伏式浇口又称剪切浇口,是由点浇口演变而来,点浇口用于三板模,而潜伏式浇口用于两板模,从而简化了模具结构。潜伏式浇口设在塑件内侧或外恻隐蔽部位,不影响塑件的外形美观。在推出塑件时浇口被切断,但需要有较强的推力,对强韧的塑料不宜采用。由于外壳注塑模是采用一模两腔对称式分布的结构,而且外壳注塑件是属22于薄壁小型塑件,宜采用侧浇口,截面形状设计为梯形,与分流道采用圆弧过度,过渡半径为065MM。2353确定浇口的参数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第六章“注塑模具设计”可知侧浇口的尺寸的取值范围一般如下宽度B15MM5MM;厚度H05MM2MM;长度L07MM2MM。根据外壳注塑件的特点,取浇口的尺寸如下B3MM;厚度H1MM;长度L075MM。由于外壳塑件MZ1968G,属于小型塑件,其流动比K不用校核。34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241型腔数目的确定为了使模具与注塑机相匹配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模具设计时应合理确定型腔数目,确定型腔数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确定型腔数目;2按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3按制品的精度要求确定型腔数目;4按经济性要求确定型腔数目。外壳注塑模具的型腔数已在初选注塑机的时候,按照第一种方法已经确定型腔的数目N2。242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2421排列原则1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以便构成平衡式浇注系统,确保塑件质量的均一和稳定。2型腔布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便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3尽量使型腔排列紧凑,以便减小模具的外形尺寸,节约钢材,降低成本。4型腔的圆形排列所占的模板尺寸大,虽有利于浇注系统的平衡,但是加工麻烦,除圆形制品和一些高精度制品外,在一般情况下,常用直线排列和H形排列,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应尽量选择H形排列。如图216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些问题。23图216型腔的排列方式选定排列方式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根据塑件特征和型腔排列原则,以及所确定的型腔数(N2),确定型腔的布局方式为一模两腔,型腔横向对称放置,如图217所示。24图217型腔的排列方案一方案二,根据塑件特征和型腔排列原则,以及所确定的型腔数(N2),确定型腔的布局方式为一模两腔,型腔纵向对称放置,两侧浇口对称式分布,分别从两个型腔的侧面进料。如图218所示。25图218型腔的排列方案二最终原则方案二。方案二对比方案一更容易制造和安装抽型机构。方案二的抽型机构可以在型腔两侧直接设计,而方案一的其中一组抽芯机构必定会出现在型腔的中间部分,从而增加了制造和安装的难度,增加了成本。所以选择方案二。243分型面的设计分型面是指模具上用于取出塑件和(或)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通称为分型面。分型面选择是否合理对于塑件质量、模具制造与使用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它决定了模具的结构类型,是模具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时应根据制品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浇注系统形式、推出方式、排气方式及制造工艺等多种因素,全面考虑,合理选择。2431分型面设计原则1分型面的选择应便于塑件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选择分型面应尽可能使塑件脱模时留在动模。这样便于利用注射机锁模机构中的顶出装置带动塑件脱模机构工作,从而顺利脱模。若塑件留在定模,将增加脱模机构的复杂程度。增加模具设计成本。如图219所示。26(A)(B)图219分型面设计原则一(A)合理;(B)不合理2分型面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并使其产生的溢料边易于消除或修整。如图220所示。(A)(B)图220分型面设计原则二(A)合理;(B)不合理3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而且应尽可能使分型面与料流末端重合,这样才有利于排气。如图221所示。27(A)(B)图221分型面设计原则三(A)合理;(B)不合理4此外,分型面的选择还得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应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应便于模具零件的加工;应考虑注射机的技术规格,总之,选择分型面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权衡利弊,以取得最佳效果。2432确定分型面的位置根据分型面的设计原则,结合外壳注塑件的特征,运用PRO/E的裙边分型方法对模具进行分型,结果如图222所示。28图222本次设计分型面244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凸、凹模的结构设计,应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从便于加工、装配、使用、维修等角度加以考虑。2441凹模的结构设计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零部件,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大类。1整体式整体式型腔是由整块钢材直接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强度、刚度都相对较高,因此,整体式型腔牢固且不易变形。此外,还有无镶拼痕迹的优点。适用于形状简单、机械加工没有困难的模具。如图223所示。图223整体式2组合式当塑件外形比较复杂时,采用整体式凹模加工,其加工过程困难,导致加工工艺性差,若采用组合式凹模可以改善加工工艺性,减少热处理变形,节省29优质钢材。组合式凹模类型多样,包括整体镶拼式和局部镶拼式。如图324所示。1)整体镶拼式在多型腔模具中,为了节约工时和优质钢材,便于加工,常引入整体镶拼式型腔的设计。这种整体镶拼式型腔,一般作成带台肩的镶件,被镶嵌或固定在模板上。2)局部镶拼式局部镶拼式是为了解决型腔某部分加工和热处理困难的问题;容易损坏的部分也经常设计成镶件形式。(A)(B)图224凹模的结构(A)整体嵌入式;(B)局部嵌入式2442确定凹模的类型根据外壳塑件的结构特征,“外壳注塑模具”的凹模采用整体结构,其结构图如图225所示30图225整体结构凹模2443凸模的结构设计凸模是用于成型塑件内表面的零部件,有时也称型芯和成型杆。与凹模相类似,凸模也可以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整体式凸模就是把凸模与模板作成整体,结构牢固,成型质量好,但钢材消耗量大,适用于内表面形状简单的小型凸模。当塑件内表面形状复杂而不便于机械加工,或形状虽然不复杂,但为节省优质钢材,减少切削加工量时,可采用组合式凸模,将凸模及固定板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制造和热处理,然后连接在一起,常用的连接方式有轴肩式连接;螺钉连接,销钉定位;或者螺钉连接,止口定位。同样,如前所述,根据外壳塑件的结构特征,同时考虑到加工的难易程度和模具的成本问题,“外壳注塑模具”的凸模(型芯)采用整体式结构,其结构图如图226所示图226整体式结构凸模314/31KL塑245确定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2451计算成型尺寸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成型尺寸的分类和性质成型零件的尺寸,主要有构成塑件外形尺寸的型腔内径及其高度;构成塑件内形尺寸的型芯外径及其高度;中心距。塑件的外形的公差为负值,塑件的内形的公差为正直,中心距为双向公差。一般情况下,我们称型腔尺寸为增大尺寸,称型芯尺寸为缩小尺寸,称中心距尺寸为常量尺寸。但在实际生产中,塑件的几何图形是多变的,当然对于这些塑件,未必要把它们一一区分出来。2合理选用公差和制造公差塑件本身必须要有合理的公差,模具设计时,则选用塑件所规定的公差作为依据。一般塑件的精度较底,也即公差值较大。在设计模具时,外形尽量取下限尺寸,内形取上限尺寸,但是,以上情况对于薄壁塑件就要慎重考虑,如其壁厚在15MM以下时,壁厚会因被内、外形状尺寸所占,构成过分薄壁塑件,而降低塑件的强度,影响使用。3配合尺寸的确定塑件尺寸向偏小方向设计,且以塑件的大端为准(模具上以小端为准)。型心尺寸向偏大方向设计,以塑件的小端为准(模具以大端为准)。2452凸凹模工作尺寸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凸、凹模的工作尺寸根据塑料的收缩率,凸、凹模零件的制造公差以及磨损量三个因素确定。1确定凹模的工作尺寸凹模是成型零件外形的模具零件,其工作尺寸属包容尺寸,在使用过程中凹模的磨损会使包容尺寸逐渐的增大。所以,为了使得模具的磨损留有修模的余地以及装配的需要,在设计模具时,包容尺寸尽量取下限尺寸,尺寸公差取上偏差。(1)计算凹模的径向尺寸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253227068311504631270270145684/30514/31KL塑1501503864/3/KL塑3/21KH塑093283109092187/5023/1KH塑式中塑L塑件外型公称尺寸;K塑料的平均收缩率;塑件的尺寸公差;模具制造公差,取塑件相应尺寸公差的1/31/6。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外壳”塑件的精度为IT5级,且径向尺寸塑L110MM(长度),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得068。取根据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10,查得ABS的收缩率为0308则平均收缩率为05。因此同理,径向宽度尺寸为塑64MM,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得046。取因此2)计算凹模的深度尺寸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61)26式中塑塑件高度方向的公称尺寸。同理,塑件高度方向的公称尺寸塑211MM,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得028。取。因此33206310202164/35014/KL塑60310150156474/35014/KL塑3/21KH塑09328314/31KL塑2确定凸模的工作尺寸凸模是成型塑件内型的,其工作尺寸属被包容尺寸,在使用过程中凸模的磨损会使被包容尺寸逐渐的减小。同样的道理,为了使得模具留有修模的余地,在设计模具时,被包容尺寸尽量取上限尺寸,尺寸公差取下偏差。(1)确定凸模的径向尺寸(2)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27式中塑L塑件内形径向公称尺寸径向长度尺寸为塑L110MM,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得06。取。因此径向宽度尺寸为塑64MM,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得046。取。因此(2)确定凸模的高度尺寸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公式28式中塑H塑件深度方向的公称尺寸。同上,高度尺寸为塑188MM,查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645,3409092143/250123/1KH塑得028。取。因此2453型腔壁厚尺寸的确定由于注塑成型受温度、压力、塑料特性及塑件形状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据前辈的经验,在生产实践中,型腔壁厚和支撑板厚度通常不经过计算来确定,而是凭在生产、设计中的经验来确定。1型腔壁厚的确定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表A8,可以确定型腔的侧壁厚度型腔宽度L1110MM一侧的壁厚为1S15MM型腔宽度L6381MM一侧的壁厚为10MM2支撑板厚度的确定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表69,可以确定支撑板的厚度H(013015)B(013015)10006130078MM15009MM备注因为生产塑件的模架采用标准模架,这个数值可以作为在选购模架时的参考植,即模架支撑板的厚度不能低于这个数值。25导向及脱模机构的设计251概述导向机构主要用于保证模具在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动、定模两大部分的准确配合;而脱模机构是指在注射成型的每一循环中,塑件必须从模具的型腔和型芯中被脱出,这一完成塑件脱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或顶出机构。252脱模机构的设计注射成型后,使塑件从凸模或者凹模上脱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它由一系列推出零件和辅助零件组成,可具有不同的脱模动作。2521脱模机构的分类由于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千变万化,因此脱模机构具有多种类型,按模具结构,脱模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简单脱模机构在动模一边施加一次顶出力,就可实现塑件脱模的机构称为简单脱模机构。35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顶杆脱模机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脱模机构,顶杆的形式见图327,这些顶杆一般只起顶出作用,有时根据塑件的需要,顶杆还可以参加塑件的成型,这时可将顶杆做成与塑件某一部分相同形状或作为型芯。图227(A)普通顶杆;(B)下端加粗顶杆;(C)嵌入式顶杆;(D)成型顶杆顶杆顶出塑件后,必须回到顶出前的位置,才能进行下一循环的工作。因此,还必须设计复位杆来实现这一动作。复位杆又叫回程杆,目前常见的有三种形式回程杆回程,顶杆兼回程杆回程和弹簧回程。(2)顶管脱模机构这种机构适应于薄壁圆桶形塑件或局部为圆桶形的塑件脱模,其顶出的运动方式与顶杆顶出塑件基本相同,只是顶管的中间有一固定型芯,所以要求顶管的固定形式必须与型芯的固定方法相适应。为了缩短顶管与型芯配合长度以减少摩擦,可将顶管配合孔的后半段直径减小。为了保护型腔和型心表面不被摩擦,顶管外径要略小于塑件的外径,而顶管内径则应略大于塑件相应孔的内径。如图228所示。36图2281顶管固定板;2顶管;3塑件(3)推板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的特点是在塑件表面不留推出痕迹,同时塑件受力均匀,推出平稳,且推出力大,结构较推管脱模机构简单,适用于薄壁容器、壳形塑件及外表面不允许留有推出痕迹的塑件。如图229所示。图2291推板;2塑件;3型芯2二次推出脱模机构当塑件形状特殊或者生产自动化需要,在一次脱模动作后,塑件仍难于从型腔中取出或不能自动脱落时,必须增加一次脱模动作,才能使塑件脱模。有时为避免一次脱模使塑件受力过大,也采用二次脱模,以保证塑件质量,这类脱模机构称为二次推出机构。2522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脱模机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脱模机构的设计和冷却系统应该同时设计,也就是说不要在推出机构37AKFRESLF101TAN221设计完毕后才考虑冷却回路的布置,而应该是两者同时考虑,同时布局,因为冷却系统的冷却方式和冷却位置的确定,对冷却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冷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注塑件的质量和外观。因此,两者的设计和布局应该同时进行,这一点在传统的设计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保证塑件不因顶出而变形损坏及影响外观,这是对脱模机构最基本的要求。在设计时必须正确分析塑件对模具粘附力的大小和作用位置,以便选择合适的脱模方式和恰当的推出位置,使塑件平稳脱出。同时推出位置应尽量选择塑件内表面或隐蔽处,使塑件外表面不留推出痕迹。3为使推出机构简单、可靠,开模时应使塑件留于动模,以利用注塑机移动部分的顶杆或液压缸的活塞推出塑件。4推出机构运动要准确、灵活、可靠、无卡死与干涉现象。机构本身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磨性。2523确定脱模机构的类型根据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以及塑件的特征,选定脱模机构的类型为“顶杆脱模机构”,顶杆的型号选用图227中的(A)型,采用回程杆复位。2524脱模力的计算及推出零件尺寸的确定1脱模力的确定将制品从包紧的型芯上脱出时所需克服的阻力称为脱模力。计算时应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1)由收缩包紧力造成的制品与型芯的摩擦阻力(该值应由实验决定)。(2)由大气压力造成的阻力。(3)由塑件的粘附力造成的脱模阻力。(4)推出机构运动摩擦阻力。以上几项脱模阻力中,(1)和(2)起着决定性作用,(3)和(4)两项可用修正系数的形式包括在脱模力计算公式中。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公式2938COSIN12FK01COSIN301AKFRESLF101TAN22147821005411TAN32650642BAR式中F脱模力,(N)K1无量纲系数;K2无量纲系数,随F和而异;S塑料平均成型收缩率;E塑料的弹性模量,MPA;L制件对型心的包容长度,MM;F制件与型心之间的摩擦因数模具型心的脱模斜度,()塑料的泊松比A盲孔制品型芯在垂直于脱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MM2,通孔制件的A等于零。R圆环形断面时,R为型芯平均半径(MM),矩形断面时,0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附录,可查得ABS的E1500MPA,F031;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表82,可查得K14050,又知S06;根据塑料模具设计表117,确定外壳注塑模具的型芯的内表面的脱模斜度为10又由于外壳注塑件为通孔制件,则A0,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式10054,则脱模力F为81843N2推出零件尺寸的确定在推出机构中最主要的零件是推件板和推杆,推件板的厚度和推杆的直径的确定又是设计的关键。根据塑料注塑模结构与设计的第四章可知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证明,模具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非要同时兼顾。对大尺寸型腔,39412NEFLKD412NEFLKD415204839531FKT刚度不足是主要问题,应按刚度条件计算;对小尺寸型腔,强度不足是主要问题,应按强度条件计算。(1)推杆直径的确定材料45钢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公式210式中D推杆的最小直径,MM;K安全系数,可取K15;L推杆的长度,MM;F脱模力,N;N推杆数目;E钢材的弹性模量;参照选定的标准模架的参数,可以得出推杆的长度约L951MM由前面计算数据可知F81843N,取N4(一个塑件的推杆数目);由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181页可查得E21105MPA,则2584MM取D3MM。配合与型腔的配合采用H9/F9。2)推件板厚度的确定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公式211式中T推件板厚度,MM;K3系数,随R/R植而异;推件板材料的许用应力,MP;4031FKTM395084571F脱模力,N;R推杆作用在推件板上所形成的几何半径,MM;R推件板环行内孔(或型芯)的半径,MM。根据(1)中的数据,可知R3MM,R15MM(RD),查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表84可知K3753,推件板的材料采用经过调质处理的45钢,查机械设计表25,可知经过调质处理的45钢的B640MP,依据此,查机械设计表27,查得95110MP。取100MP。因此备注因为生产塑件的模架采用标准模架,这个数值可以作为在选购模架时的参考植,即模架支撑板的厚度不能低于这个数值。推板结构如图230所41图230253导向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或模内其他零件之间的准确配合,起定位和定向作用。同时,导向机构可以引导动模按顺序合模,防止型芯在合模过程中损坏;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压力。对于采用三板式结构的模具,导柱可承受卸料板和定模型腔板的重载荷作用。对于大型模具的脱模机构,或脱模机构中有细长推杆(推管),脱模机构中需要有导向机构来保持机构运动平稳灵活。2531确定导向机构的类型注塑模具的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类型。导柱导向机构主要用于动、定模之间的开合模导向。锥面定位机构用于动、定模之间的精密对中定位。其中导柱导向机构是注塑模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向机构,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导柱导向机构。2532导柱的设计1材料T8,淬火处理。2直径的确定导柱的直径一般根据模具大小而确定,一般要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表面具有较强的耐磨性。根据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的表81;以及塑料模具设计的附录B,可以确定导柱的直径为12MM。3导柱的长度,MM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附录B,所选定的模架为F1型;可以确定导柱的长度L导柱58MM4导柱的配合精度导柱与导向孔通常采用间隙配合H7/F6、H8/F8或导向孔留有1MM左右的空隙,而与安装孔则采用过度配合H7/M6或H7/K6,配合部分表面粗糙度为RA08M。因此,本次设计中导柱与导向孔采用间隙配合H7/F6,而安装孔采用过度配合H7/K6。5导柱的中心距和数量的确定根据塑料模具设计的附录B,所选定的模架型F1型;根据模架里的尺42寸可确定导柱的中心距L75MM,导柱的数量N4。如图231所示图2312533导套的设计1材料T8A,淬火处理2确定导套的类型及参数(1)类型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和检修方便,导向孔采用镶入导套的形式,采用台肩式导套。(2)导套的各个参数如图23243图232(3)配合精度导套孔的滑动部分按H7/F6间隙配合,导套外径按H7/M6过度配合。(4)安装固定方式利用导套的台肩防止开模时拔出导套,利用上夹板起止动作用。26侧向抽心机构的设计能将活动型芯抽出和复位的机构称为抽芯机构。注塑模中凡与注塑机开模方向一致的分型和抽芯都比较容易实现,因此模具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某些塑料制件,由于使用上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分型。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制件除极少数情况可以进行强制脱模外,一般都要进行侧向抽芯与分型,才能取出制件。261确定侧向抽芯机构的类型侧向抽芯机构按动力源可分为手动、气动、液压和机动四种类型。1手动侧向抽芯机构44在推出制件前或脱模后用手工方法或手工工具将活动型芯或侧向成型镶块取出的方法称为手动抽芯方法。手动抽芯机构的结构简单,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鼓仅适应于小型制件的小批量生产。2液压或者气动侧向抽芯机构以压力油或者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在模具上配置专门的液压缸或气缸,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实现抽芯。此种结构抽扒力大,但成本较高。3机动侧向抽芯机构机动侧向抽芯是利用注塑机的开模力,通过传动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侧向的活动型芯抽出。机动抽芯机构比较复杂,但抽芯不需人工操作,抽扒力较大,具有灵活、方便、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全自动操作、无需另外添置设备等优点,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机动抽芯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斜导柱、弹簧、齿轮齿条等多种抽芯形式。而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最为常用。本次设计采用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机动抽芯机构中的斜导柱抽芯机构。262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2621斜导柱抽芯机构的设计原则1型芯尽可能设置在与分型面相垂直的动模或者定模内,利用开模或推出动作抽出侧型心;2尽可能采用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抽芯机构;3锁紧楔的楔角应大于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照相机外壳的注塑模设计【10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956273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