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A3.3 电动执行机构箱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27页 9200字数+论文说明书+11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1工位压杆部件3.dwg
1工位程序.doc
1工位靠块部件2.dwg
2SA3.3 电动执行机构箱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论文.doc
2工位压板1.dwg
2工位程序.doc
一工位夹具装配图.dwg
二工位夹具装配图.dwg
刀具卡.xls
小底板.dwg
底板.dwg
底板2.dwg
数控加工工艺卡.xls
数控加工工艺卡1.xls
数控加工工艺卡2.xls
数控加工工艺卡3.xls
数控加工工艺卡4.xls
箱体图.dwg
靠块.dwg
目 录
序言……………………………………………………………1
Ⅰ:课题简介………………………………………………………2
Ⅱ:设计的内容……………………………………………………6
⒈零件的分析…………………………………………………6
⒉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6
⒊加工余量的确定及工序尺寸的计算:……………………9
⒋刀具的选择:…………………………………………… 10
⒌切削用量及主轴转速的确定:……………………………11
Ⅲ:专用夹具的设计………………………………………………22
⒈设计的基本要求……………………………………………22
⒉夹具的的设计方案…………………………………………24
Ⅳ:设计主要图纸…………………………………………………26
Ⅴ:毕业设计的体会………………………………………………26
参考文献………………………………………………………27
序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有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意义。
在机械设计制造厂中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设计,制造相应的工艺装备是最重要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由于工艺和工装指导并服务于产品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因此,该项设计工作是工厂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企业实现优质、高产、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和有效途径,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工作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深入的综合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在我们五年的大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所学有限,希望老师指导
Ⅰ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电动执行机构是对闭环控制系统中最终控制元件(阀门)的运动控制的一种装置,使用于多圈调节阀门,其派生产品可用于部分回转(角行程)直行程类调节阀门,它可以准确地控制其按控制指令对系统工况的介质的压力,温度,和流量进行调节,因而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比不可少的驱动装置,可广泛用于电站,石化,冶金,公用事业等
本课题所加工零件为2SA3.3电动执行机构箱体的数控加工工艺,其精度高,箱体的精度也直接影响电动执行机构的精度,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箱体结构复杂,且精度要求高,所以加工难度大如行为精度不达要求,则会直接影响到蜗轮,蜗杆的配合,减少使用寿命,也可能出现漏油等问题
零件的分析
电动执行机构的箱体如图所视,该箱体是有控制面,电机面,上端面,下端面,主轴孔等重要部位组成
(二)加工中心简介
XHA765卧式加工中心是一种带有二个交换工作台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字控制式机床。该机床采用日本FANUC SERIES O-MC系统,具有对X、Y、Z和B轴及M轴的数控,其中X、Y、Z轴具有三轴联动功能,B轴为分度控制,M轴用作刀库旋转的控制,机床与数控系统之间的逻辑控制是通过内装O-MC系统中的可编程器PMC-MODEL M实现。显示部分采用14”彩色CRT显示器。具有图形显示及软操作键功能,该机配有FANUC全键式机床操作面板,操作灵活,维修方便。
本机床的X、Y、Z坐标采用日本FANUC公司生产的数字化交流伺服电机(20S/1500)及相应的交流伺服单元控制,位置反馈元件为2500脉冲转的冒充编码器,从而组成了一个具有螺距误差补偿的半闭环控制系统
本机床具有B坐标分度控制功能,B工作台的最小分度单位为1,采用日本FANUC 5X型数字化交流伺服电机及相应的交流伺服单元控制,位置反馈元件为2000脉冲/转的脉冲编码器由数控系统控制旋转运动,靠鼠牙盘机械定位。
本机床还配有一个60把刀具容量的链式刀库,采用日本FANUC 5S型数字化交流伺服电机及相应的交流伺服单元控制。位置反馈元件为2000脉冲/装的脉冲编码器,通过O-MC系统的内装PMC-MODEEL M进行固定刀位式双向近程找刀,还刀控制。
本机床的主轴由FANUC-12型主轴电机及相应的主轴伺服单元控制,具有自动换档无级换档变速及主轴定向功能。
本机床还配有定时定量导轨润滑,刀具冷却,工件喷淋清晰及排削装置,这些装置均由PMC-MODEL M控制并具有自动和手动操作功能,具有自动和手动操作功能。
本机床的操作部件位于电柜侧面的数控系统操作面板和机床操作面板,主要操作集中在这里进行,此外还配有ATC、APC操作面板及手轮操作盒,可以非别对刀库、机械手、交换工作台以及X、Y、Z轴和主轴松紧刀装置作手动控制。
本机床的电源总容量为45KVA,由三相380V 50HZ交流电源供电。
、数控装置的主要功能
1、五坐标控制:其中X、Y、Z三轴可以联动。
2、外部全键式、彩色14”CRT显示器及机床操作面板。
3、零件程序存储和编辑:容量为320米纸带长度,200个零件程序。
4、输入代码:EIA/ISO。
5、公/英制转换:G20/G21。
6、插补功能:G00快速定位。G01直线,G02、G03多象限圆弧插补及R直接编程。
7、编程功能:小数点编程
F4位进给率直接编程
绝对/相对编程(G90/G91)
用户宏程序B
菜单方式编程
坐标系旋转
级坐标方式编程
8、补偿功能:偏移存储器容量200个
刀具长度补偿(G43,G44,G49)
刀具偏置(G45-G48)
刀具半径补偿C(G40、G41、G42)
反向间隙补偿
9、倍率修调;切削进给率 0-150%
快速进给率 Fo;25%;50%;100%
手动进给率 0-1260mm/分
主轴速度 50%-120%
拐角进给率自动修调(参数设定)
10、显示功能:通用显示
运行时间及加工零件数显示
图形显示
11、M?S?T功能:S四位
T二位
M二位
12、返回参考点功能:棚格方式
手动返回
自动返回G28、G27、G29
第二参考点G30
13、存储型行程限位;1,2
14、坐标系设定:工件坐标系设定(G54-G59).
自动坐标系设定G92
局部坐标系设定G52
15、外部数据输入:故障报警和操作信息显示
17、自动升降速控制
18、操作功:编辑方式(EDIT)
自动方式(AUTO)
手动数据输入(MDI)方式
手轮进给(HANDLE)
手动连续进给(JOG)
手轮示教(TEACH IN HANDLE)
手轮示教(TEACH IN JOG)
19、RS-232接口
20、后台编程
21、程序再启动
三、主轴控制
本机床的主轴由FANUC-12型交流主轴电机驱动,电机额定功率位11KW,最高转速4500转/分。
1、 主轴换档控制
本机床的主轴箱内设有二级机械变速档,各档的速度范围为:
低速档:20-599转/分
高速档:600-3130转/分
主轴速度可用4位S直接编制并自动进行机械换档判别。变速时电机处于微动状态,输出转距自动变小,PMC通过电磁阀YV128和YV12A实现机械换档动作,并通过接近开关SQ12B、SQ12A来判别换档动作的完成。
2、 主轴的正、反转和停止控制
(1) 手动(JOG)方式
手动操作主轴的起、停之间应先用MDI方式输入要求的S代码,然后通过机床操作面板上主轴(SPINDLE)部分的JOG键选择主轴手动操作方式(点亮此键的指示灯),然后用“CW” “CCW”或“STOP”键作主轴正转,反转或停止。此时相应的键指示灯自动点亮。
主轴手动(JOG)方式键的选择不受其他操作方式键限制,也即在任何操作方式中均有效。但在自动(ATTO)或手动数据输入(MDI)方式下按下主轴停止键(STOP)时,系统即进入进给保持状态
(2) 自动工作方式(AUTO或MDI)的启动或停止操作
M03 主轴正转
M13 主轴正转、冷却泵
M04 主轴反转
M14 主轴反转、冷却泵停
主轴速度由S码指定并可通过机床操作面板上的“SPDL DEC”“SPDL 100%”,“SPDL Ⅳ 设计主要图纸:
⒈加工零件图
⒉夹具装配图
⒊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⒋程序说明卡片
Ⅵ 毕业设计体会:
毕业设计是我们五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和运用,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一次检验,通过这次检验,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五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期间也作过课程设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过系统的训练,但各个学科见的联系较少。本次设计,让我们对五年的知识有了总体的运用,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各科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的认识。
机械专业虽然是一门很成熟的专业,,然而对我们来说,我们懂得的知识还很有限,要这方便有所提高,我们还需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以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而毕业设计也给了我们自信,让我们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由于首次接触这类课题的设计和设计资料的不足,时间的紧迫,可能在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管在指导老师的全力指导下错误还是再所难免,请老师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 《机床设计手册》 编写组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2.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简明手册》 范云涨 陈兆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3.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王绍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4
4. 《机械设计工艺手册》 孟少农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5. 《机械加工工艺图集》 粱丙文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2
6. 《毕业设计指导书》 李恒权 朱明臣 王德云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
7. 《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上海柴油机厂工艺设备研究所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
8. 《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学习指导及习题》 董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9
9.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陈洪涛 教材书
10. 《机械制造技术》 李华 教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