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诊断与合理用药王诗源诊疗病例记录2014年12月26日950姓名刘某出生地山东济南性别女职业学生年龄15岁民族汉族婚况未婚主诉恶寒发热2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因受凉,出现恶寒发热症状,体温385394,晚上服用布洛芬退热后,体温降至正常,并服用三九感冒冲剂等药物治疗,至夜间12点,体温回升至38度,又服用布洛芬胶囊退热,并加服阿莫西林片,第二天上午体温正常,但鼻塞,咳嗽,头疼等症状仍在,下午体温又升至384,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入我院病区。现症见发热,咳嗽,咳痰,痰白质稀量可,不易咯出,咽干咽痛,纳眠差,二便调。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自述8个月前外伤致肋骨骨折,已愈,否认手术及输液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济南,久居济南,生活及居住条件可,否认疫术疫区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适龄婚育。未婚未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中医望、闻、切诊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入院体格检查T394,P75次/MIN,R23次/MIN,BP102/72MMHG。患者青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检,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透露五官端正,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触觉语颤正常,双侧对称,扣诊清音。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75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合,腹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胃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墨菲氏症(一),移动性(一)。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6G/L、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086109/L,淋巴细胞014109/L。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ECG正常。入院诊断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感冒)本病例临床特点(1)有明显的外感风寒病因(2)患者2天前因受凉,出现恶寒发热症状,体温385394,晚上服用布洛芬退热后,体温降至正常,并服用三九感冒冲剂等药物治疗,至夜间12点,体温回升至38度,又服用布洛芬胶囊退热,并加服阿莫西林片,第二天上午体温正常,但鼻塞,咳嗽,头疼等症状仍在,下午体温又升至384,前来就诊。现症见发热,咳嗽,咳痰,痰白质稀量可,不易咯出,咽干咽痛,纳眠差,二便调。(3)体温394;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6G/L、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086109/L,淋巴细胞014109/L。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感冒(风寒感冒)鉴别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治疗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12G防风10G麻黄12G杏仁15G白芷12G羌活12G薄荷12G炙甘草12G桔梗12G玄参12G麦冬12G射干15G牛蒡子12G赤芍15G丹皮12G三副,水煎服,日一剂患者自述服药后,遍身汗出,体温正常,头身疼痛症解除,咳嗽,鼻塞流涕症状减轻,咽部充血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嘱其多饮热水。讨论感冒,俗称伤风,是感触同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对小儿、老年体弱者威胁最大。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伤寒论太阳病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两个汤证,实质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两类证候。若从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时行感冒而言,则又当隶属于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夫时气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至于感冒之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病位属肺,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类证治裁伤风、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一、证候特征感冒为外感病证,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其病以卫表的症状最为突出。症状表现常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而喷嚏、鼻塞、流涕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咯血,部分患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现传变。二、病因病机1风邪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六气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因而外感之病以风为先导。风邪引起感冒的发病特点,与气候骤变、淋雨受凉、出汗后伤风等有密切关系。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温差增大等,皆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增加。风邪侵袭人体,往往非单独伤人,而在不同的季节,常兼挟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致病。如冬季挟寒、春季挟热、夏季挟暑湿、秋季挟燥、梅雨季节挟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挟寒、挟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此外还有非时之邪伤人。非时之邪,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之气候反常而言,由于四时六气反常,太过或不及而伤人致病。2时行病毒主要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多由四时不正之气,天时疫疠之气流行而造成。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此而言。风邪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发病,其途径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口鼻乃邪气入肺系之途径,邪从口鼻而入,则出现一系列鼻道和肺系的症状。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皮毛得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滋润,从而发挥抵抗外邪的卫表作用。若外邪入侵,皮毛防御功能减弱,则由皮毛而犯肺卫,在临床上就产生一系列肺卫症状。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肺主皮毛,由于肺的宣发功能而使皮毛得到温润,若皮毛受病,则肺卫功能失调;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宣发不行,发为感冒。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的状态下,尤其是体质虚弱之人,腠理疏懈,卫气不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病毒,由口鼻、皮毛而入,则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此迅速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由于病邪自上而入,内舍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方面。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定了人体的发病。另一方面,感冒毕竟是外感新病,以外邪为先导,感邪之轻重与发病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明确“邪”在本病发病中的地位。三、诊断1临床表现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而嘶,头痛,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现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人同时突然发病,迅速蔓延,首发症状常见恶寒、发热,体温在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初起全身症状重而肺系症候并不突出,13日后出现明显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体力恢复较慢。若为散在性,因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不易确诊,但及时掌握疫情,对诊断有帮助。2病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病程较短,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3发病季节四时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4鉴别诊断主要与温病,尤其是与风温早期鉴别。温病每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风温初起,更与风热感冒相似,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该特别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鉴别。一般说来,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而温病则高热、壮热,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神昏、谵妄、惊厥等。各种温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感冒则四时可发。四、鉴别辨证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形体壮实,多无慢性病,诱因多为寒温失调、过度疲劳。证候特点为形实、邪实、证实,属实证,无传染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时行感冒可见于任何年龄,虚人易感,不一定有慢性病,多为时疫流行期,接触患病之人而诱发。证候特点多实证,也有虚实相兼,病情较重,有传染性,病程较长。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平素体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浮弱等症。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4辩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风温病势急骤,多见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五、治疗原则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应用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乃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解表,亦称疏表。感冒由外邪引起,邪束于表,因此,必须解表,由于外邪是以风邪为主,故而应该疏风解表。表证采用解表和营卫之法,邪从汗解,发汗祛邪,振奋卫阳,调和营卫。由于感邪的轻重程度不同,性质有寒热暑湿的差异,故而在上述疏表微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宣肺,即宣通肺气。外邪侵犯皮毛,肺气失于宣肃,肺主卫气的防御功能失常,因此产生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使用宣通肺气之药物,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相对又能协助解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对于挟暑、挟湿之感冒,中医药治疗颇具特色。在疏散解表之中,应注意湿邪中阻、胃肠气滞或暑湿伤表,气机不展的病机所在,而加用化湿、和胃、清暑、理气之法。对于时行感冒,因其常易化热,发生传变,因此清热解毒法是重要而常用的治疗法则。对体虚感冒,因气血虚弱,卫外不固,在治疗上不可专事疏解,发汗之时需注重固表实里,补益气血,正如伤寒论翼说“治伤风不知固表托里之法,偏试风药发驱动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愈期”,这对体虚感冒的治疗提出了指导原则。六、分证论治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风寒感冒可用成药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轻证亦可用生姜10克,红糖适量,煎水服用。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本方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兼以清热解毒;薄荷、荆芥、淡豆豉疏风解表,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止渴。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黄芩、知母、浙贝母、杏仁、瓜蒌壳清肺化痰;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生,寒战高热,全身酸痛,酸软无力,或有化热传变之势,重在清热解毒,方中加大青叶、板蓝根、蚤休、贯众、石膏等。风热感冒可用成药银翘解毒片(丸)、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等。时行感冒用板蓝根冲剂等。3暑湿感冒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本方以香薷发汗解表;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湿。暑热偏盛,加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身重少汗恶风,加清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暑湿感冒或感冒而兼见中焦诸症者,可用成药藿香正气丸(片、水、软胶囊)等。4体虚感冒年老或体质素虚,或病后,产后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容易反复感冒,或感冒后缠绵不愈,其证治与常人感冒不同。气虚感冒素体气虚者易反复感冒,感冒则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汗出,倦怠乏力,气短,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治法为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加减。药物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甚而表证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阴虚感冒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外出,微恶风寒,少汗,身热,手足心热,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解表,方用葳蕤汤加减。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七、转归预后风寒感冒,寒热不退,邪气可化热而见口干欲饮,痰转黄稠,咽痛等症状。反复感冒,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或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感冒未及时控制亦有转化为咳嗽、心悸、水肿等其它疾病者。一般而言,感冒的预后良好,但对老年、婴幼、体弱患者及时行感冒之重症,可以诱发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八、预防与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在气候变化时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触感冒病人以免时邪入侵等,对感冒的预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时行感冒的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大为降低。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不过随着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菊花、金银花等。常用食品如葱、大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九、结语感冒乃临床上常见的外感病,四季皆有,人人可患。虽然本病为轻浅之疾,但多可影响到其他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感冒的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病毒,随季节不同,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病位在肺卫,病机为邪从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属表实之证。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在辨证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之不同。治疗原则是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则多偏重于清热解毒。至于体虚感冒,应在疏散达邪的基础上,注意扶正。一般来说,感冒的预后良好,病程短,不传变。时行感冒,流行快,症状重,尤其对于有传变者,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感冒的预防也很重要,凡具有感冒之前驱症状者,愈早治疗,愈易奏效;对有时行感冒流行趋势之地区、单位,应尽早采取措施,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感冒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02高血脂的合理用药1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用药分析张雅慧高脂血症属于遗传代谢性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致病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升高的一种血脂异常,治疗原则为同时降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于该病在治疗时需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调脂药物,且这些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药师在工作中应学会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第一部分患者病例概况一、入院情况患者,女性,58岁,身高150CM,体重51KG,BMI2267KG/M2。因胸闷、憋气半年,咳嗽咳痰半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无胸痛、肩背部不适,无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无大汗。持续2小时无缓解,行心电图示、,V36STT改变,按“急性冠脉综合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稳定后,回家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今年1月,感冒后咳嗽,开始无咳痰及发热。半月来患者咳嗽加重,伴有黄痰。在家口服感冒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余年,最高220MMHG,平日应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于170/80MMHG左右。糖尿病史15余年,最高27MMOL/L,平日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早16U,晚14UIH及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在78MMOL/L。入院查体T368,P84次/分,R18次/分,BP191/81MMHG。中年女性,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听诊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AVF、V5、V6ST段下移,T波倒置。血脂TC230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6MMOL/L、LDLC864MMOL/L、TG483MMOL/L。临床诊断1混合型高脂血症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42型糖尿病二、主要治疗经过患者入院第3天诉咳嗽、咯痰,听诊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75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18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26109/L。胸部CT示符合支气管炎,双肺炎性改变CT表现,双肺小结节。经验性给予头孢曲松针抗感染治疗。监测血糖谱示血糖波动在651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0。调整降糖方案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16IU、16I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血糖。给予瑞舒伐他汀钙与依折麦布联合降脂。出院时患者血压155/75MMHG,病情平稳,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表1患者住院期间医嘱用药情况药物起始时间停药时间瑞舒伐他汀钙(可定)10MGPOQN2014430201459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POQD2014430201459氯沙坦钾片(科素亚)50MGPOQD2014430201459阿卡波糖片(卡博平)50MGPOTID餐中2014430201459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14IUIHQD2014430201456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16IUIHQD2014430201459头孢曲松针(罗氏芬)2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DRIPQD201452201459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16IUIHQD201456201459依折麦布片(益适纯)10MGPOQN201456201459表2患者出院带药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可定)10MGPOQN依折麦布片(益适纯)10MGPOQN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POQD氯沙坦钾片(科素亚)50MGPOQD阿卡波糖片(卡博平)50MGPOTID餐中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16IUIHBID出院后患者一直服用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两种药物联合调脂治疗,半年后随访患者肝功正常(AST34U/L,ALT18U/L)。血脂TC695MMOL/L,HDLC09,LDLC367MMOL/L,TG231MMOL/L。比此次入院时(TC2300MMOL/L、HDLC186MMOL/L、LDLC864MMOL/L、TG483MMOL/L),有明显降低。第二部分患者用药分析一、对该患者血脂水平及危险程度的分析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血脂水平的分层标准表3,本患者入院时血脂水平(TC2300MMOL/L、HDLC186MMOL/L、LDLC864MMOL/L、TG483MMOL/L)中所有指标均处于升高的状态,且远远高于标准水平。表3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分层TCLDLCHDLCTG合适范围边缘升高升高降低518MMOL/L200MG/DL518619MMOL/L200239MG/DL622MMOL/L240MG/DL337MMOL/L130MG/DL337412MMOL/L130159MG/DL414MMOL/L160MG/DLL04MMOL/L40MG/DL155MMOL/L60MG/DL104MMOL/L170MMOL/L150MG/DL170225MMOL/L150199MG/DL226MMOL/L200MG/DL40MG/DL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大小来决定干预的强度,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因此,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表4)。根据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标准,本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危症),且有年龄女55岁的危险因素,属于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表4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危险分层TC518619MMOL/L200239MG/DL或LDLC337412MMOL/L130159MG/DLTC622MMOL/L240MG/DL或LDLC414MMOL/L160MG/DL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953A4有10213辛伐他汀703495983A4有1352普伐他汀3411550不需要无2017152氟伐他汀9013982C9无62405阿托伐他汀3012983A4有23014瑞舒伐他汀50590CYP2C9、2C19、3A4、2D6有10201320由表8可见,口服氟伐他汀几乎全被吸收。普伐他汀亲水性强,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仅50。除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代谢产物无活性外,其他他汀类药物代谢产物均具活性,其中阿托伐他汀活性代谢物的作用占总抑制作用的70。氟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短,为30分钟,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肌病发生率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少很多;且几乎只在肝脏中代谢,因此其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药物。3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常见的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见血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等,比较罕见的有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等。由于不同试验人群之间所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所以表9数据仅供参考。表9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氨基转移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头痛、头晕其他洛伐他汀常见偶见罕见常见常见视觉模糊、味觉障碍;少见阳痿、失眠;罕见肌炎、肌痛;有报道发生肝炎、胰腺炎、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辛伐他汀常见一过性罕见偶见便秘、消化不良、失眠、头痛等普伐他汀罕见轻度罕见轻度偶见皮疹氟伐他汀常见常见罕见常见偶见肌酸激酶升高阿托伐他汀常见偶见罕见常见视觉模糊、味觉障碍;阳痿、失眠;肝炎、胰腺炎、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瑞舒伐他汀常见罕见罕见常见常见肌痛;罕见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关节痛、肌病;极罕见黄疸、肝炎、多发性神经病注罕见发生率为00101,含001在调血脂药中,他汀类是目前研究最透彻、作用机制最明确的一类药物,其疗效肯定,被广泛、大量地应用于临床。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可能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所以,关于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证、特殊人群用药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4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详见表10。表10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药物慎用禁用洛伐他汀有肝脏病史者活动性肝脏病者辛伐他汀大量饮酒者、有肝病史者对任何成分过敏者;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持续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者;与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药米贝地尔合用;孕妇氟伐他汀大量饮酒者、有肝病史者对本品或其成分过敏者、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持续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者、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及未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大于260MOL/L,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普伐他汀有肝脏疾病史或饮酒史的对本品过敏者、活动性肝炎或肝功能试验持续升高者、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阿托伐他汀对其他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过敏者活动性肝病、原因不明的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患者、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瑞舒伐他汀肾功能损害者;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本人或家族史中有遗传性肌肉疾病者;既往有其他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或贝特类的肌肉毒性史者;乙醇滥用;年龄70岁;可能发生血药浓度升高的情况;同时使用贝特类对本品或其成分过敏者;活动性肝病患者,包括原因不明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3倍的患者;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病患者;同时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及有可能怀孕而未采用适当避孕措施的妇女5他汀类药物的特殊人群用药他汀类药物的特殊人群用药应注意的事项见表11。表11他汀类药物的特殊人群用药药物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洛伐他汀使用有限,长期安全性未确立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不推荐使用,动物试验中有致畸情况普伐他汀18岁以下患者暂不推荐使用同其他人群禁用瑞舒伐他汀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不建议儿科使用无须调整剂量禁用阿托伐他汀由专科医生在儿童中使用,仅限于少数417岁患有严重脂质紊乱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10MG/D在年龄7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推荐剂量禁用辛伐他汀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同其他人群妊娠妇女禁用;服用辛伐他汀的妇女不宜给予母乳氟伐他汀18岁以下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缺乏临床经验同其他人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禁用;未采用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注国外已有在8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评价本品每天剂量在40MG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但尚未建立在中国18岁以下人群中的资料。因此,目前对18岁以下患者暂不推荐使用6他汀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都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进行代谢的,所以与其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比较多,应格外注意,详见表12。表12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诱导剂抑制剂CYP3A4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苯妥英、苯巴比妥、巴比妥类、利福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卡马西平、曲格列酮、金丝桃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奈法唑酮、文拉法辛、氟西汀、舍曲林、环孢素、他克莫司、地尔硫ZAOZI001、维拉帕米、胺碘酮、咪达唑仑、皮质激素、西柚汁、他莫西芬、蛋白酶抑制剂CYP2C9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曲格列酮酮康唑、氟康唑、磺胺苯吡唑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与其他药物存在着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具体见表13。表13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合用药物临床症状香豆素抗凝血药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免疫抑制药(环孢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达那唑、伊曲康唑、吉非罗齐、烟酸等)增加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的危险洛伐他汀考来替泊、考来烯胺降低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普伐他汀考来烯胺降低普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环孢素升高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维生素K拮抗药可导致INR升高贝特类、烟酸增加肌病发生危险抗药、红霉素降低瑞舒伐他汀血浆浓度瑞舒伐他汀口服避孕药增加炔雌醇和炔诺孕酮的血药浓度考来烯胺降低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地高辛增加地高辛的稳态血药浓度红霉素增加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浓度口服避孕药增加炔雌醇和炔诺孕酮的血药浓度阿托伐他汀环孢素、烟酸、红霉素、吡咯类抗真菌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性细胞色素P4503A4抑制剂(如环孢素、米贝地尔、伊曲康唑、酮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和奈法唑酮)、纤维酸类衍生物、烟酸增高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贝特类、烟酸增加肌病的危险辛伐他汀香豆素类衍生物增加香豆类抗凝血药的抗凝效果氟伐他汀离子交换树脂(如考来烯胺)产生临床显著的累加作用苯扎贝特、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增加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利福平降低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免疫抑制药(包括环孢素)、吉非罗齐、烟酸、红霉素增加肌病危险注氟伐他汀和树脂结合(二)贝特类贝特类药物又称为苯氧芳酸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TG,所以,对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是首选。药物主要有氯贝丁酯、苯扎贝特、益多酯、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环丙贝特、利贝特、辛普贝特、氯贝丁酸铝及双贝特等,其中氯贝丁酯因副作用较多已基本淘汰。(三)烟酸及其衍生物此类药物临床应用时间早,疗效确切。烟酸是维生素B族之一,超过维生素疗效的大剂量应用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为广谱调血脂药。主要有烟酸、肌醇烟酸酯、阿昔莫司、戊四烟酯、维生素E、烟酸脂素等。(四)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主要有树脂类、谷固醇及药用炭等。其中谷固醇因疗效欠佳或毒副作用大,实际上已被淘汰。药用炭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临床上应用较少。文献报道,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阴离子碱性树脂,主要药物见表653。表653阴离子碱性树脂类调血脂药药物结构考来烯胺季胺甲基取代的苯乙烯二乙烯苯的共聚物考来替泊二乙基三胺和环氧氯丙烷的共聚物降胆葡胺二乙胺基乙基取代的交联葡聚糖(五)胆固醇吸收抑制药此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为依折麦布,主要通过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起协同作用,且安全性与耐受性与药物单用相当。为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和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仍不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六)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第一个不饱和键距甲烷基端的碳原子数分为两类3和6两个系列,即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的称为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在第6个碳原子,则称为6多不饱和脂肪酸。具体药物及其调血脂作用比较见表654。表654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血脂作用比较分类代表化合物药物调脂作用3型多烯脂肪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LINOLENICACID,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多烯康胶丸、脉乐康、鱼油烯康、益寿宁、血脂平、脉通、心脉乐、亚麻脂等明显6型多烯脂肪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LINOLEICACID,LA)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GAMMALINOLENICACID,GLA)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亚油酸弱(七)其他除以上介绍的各类调血脂药物外,泛硫乙胺、普罗布考、弹性酶、甾体类谷固醇、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羟甲烯龙、氧雄龙、茶多酚及藻酸双酯钠也有一定的调血脂作用。三、该患者调血脂药物应用分析(一)调脂药物的选择与分析该患者TC及TG均处于升高水平(TC622MMOL/L为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极高危),同时患者TG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首先应积极降低LDLC及TC,同时降低TG。该患者入院时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月6日加用依折麦布,这样的联合治疗方案正是以降低TC和LDLC为主的方案。瑞舒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能显著降低TC、LDL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在所有他汀中属于调脂作用最强的药物。依折麦布为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口服后被迅速吸收,且广泛的结合成依折麦布葡萄糖苷酸,作用于小肠细胞的刷状缘,有效地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由于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释放,促进肝脏LDL受体的合成,又加速LDL的代谢。常用剂量为L0MG/D,使LDLC约降低18,与他汀类合用对LDLC、HDLC和TG的作用进一步增强。1他汀类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的依据已有较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10MG/D依折麦布与10MG/D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联合应用,降低LDLC的作用与80MG/D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相当,使降脂达标率由单用他汀的19提高到合用的72。近来FDA批准了一种新的降脂复方片剂LIPTRUZET,成分包括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每天服用一次,规格包括10MG依折麦布与10、20、40或80MG阿托伐他汀的组合。依折麦布与其他他汀类药物合用也有同样效果。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公布了IMPROVEIT研究结果,与单用辛伐他汀(40MG/D)相比,联合应用辛伐他汀(40MG)与依折麦布可以更为显著的降低LDLC水平,并进一步降低急性冠综合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应用非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可以带来临床获益。合用并不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依折麦布与低剂量他汀联合治疗使降脂疗效大大提高,达到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效果,但无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仍不能达标时,加用依折麦布也不失为当前的最佳选择。依折麦布不良反应小,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治疗的患者耐受性好。联合治疗不增加肝脏毒性、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2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时药物的选择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血清TC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征最常见的是TC和TG水平都显著升高。现有证据表明,要达到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首先要考虑降低LDLC。LDLC目标水平依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而定。糖尿病伴心血管病患者为极高危状态。对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他汀类治疗,将LDLC降至207MMOL/L以下或较基线状态降低3040。他汀类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十分明确。LDLC明显升高者他汀类药物是首选治疗。在TG565MMOL/L者易反复发生胰腺炎,不仅会使糖尿病恶化还可能因胰腺炎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此时应首先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迅速降低TG水平。3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的探讨2010年纳入9万例患者13项各类他汀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新发糖尿病相对危险增加9,且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的影响具有“类效应”,而非某一种他汀的特点,该研究还显示大剂量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他汀会使新发糖尿病相对风险增加12。基于上述原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他汀类药物说明中增加关于他汀对偶发性糖尿病及糖化血红蛋白和/或空腹血糖影响的信息。多年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是他汀治疗的主要获益人群之一,无论是伴或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人群,均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国外权威指南一致性推荐,积极使用他汀降低LDLC是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而早期的多项他汀针对高危人群的研究同样证实,与新发糖尿病的微弱风险相比较,在相同治疗的时间里,他汀类药物减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冠脉血运重建的获益是显著而明确的。4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治疗混合型血脂异常(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严重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治疗上使用一种降脂药难以使血脂水平满意达标,常需要联合作用机制不同的降脂药物。联合降脂药物治疗具有如下优点相当一部分患者使用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达标时,联合用药可提高血脂水平的达标率。联合用药充分发挥药物互补协同作用,有利于全面调整血脂异常。避免增大一种药物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以他汀类药物作为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另一种降脂药以全面改善血脂异常,或增强安全性,旨在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LDLC水平达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然后根据TG水平来选择治疗措施,即逐渐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以进一步降低LDLC和使非HDLC达标,然后加用另一种降脂药以降低TG。如LDLC已降至其目标水平,但TG水平565MMOL/L,通常需要小心加用一种烟酸或贝特以尽快降低TG。一般来说,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如果TG水平226MMOL/L但457MMOL/L时,首先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TG水平约降低30,在LDLC达标后再根据血脂指标的变化选择单药治疗或联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HDLC水平首先以生活方式改变病伴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或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高LDLC伴显著低HDLC患者,LDLC仍为达标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HDLC水平首先以生活方式改变为主,必要时合用可升高HDLC的贝特类或烟酸类,特别是存在代谢综合征时。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合用有增加肌病的危险,应特别汪意安全性。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合用以非诺贝特为首选,以小剂量开始,在安全性监测下逐步调整剂量。(二)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血脂异常治疗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冠心病,所以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因此,在患者调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示、AVF、V5、V6ST段下移,T波倒置,曾经因冠心病入院治疗,此次住院主要是因为肺部感染出现胸闷、憋气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在应用头孢曲松积极抗感染,强效利尿剂后心功能很快纠正。出院时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听诊双肺啰音消失。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余年,最高220MMHG,诊断为3级高血压,根据指南给予长效、24小时的平稳降压方案,CCB类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类氯沙坦钾片,患者入院时血压191/81MMHG,出院时血压155/75MMHG。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5余年,最高27MMOL/L,入院前一直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笔芯)早16U,晚14U皮下注射及阿卡波糖口服治疗。住院期间血糖波动在651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0。调整胰岛素降糖方案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早16U,晚16U皮下注射;并继续监测血糖。(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常见的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见血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等,比较罕见的有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依折麦布的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见且轻微,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不良反应有头痛、腹痛、腹泻等较为常见,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多不影响继续治疗;少见咳嗽、疲乏、喉咙痛、病毒感染等;肌肉损害、肝脏反应、过敏反应(如皮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胰腺事件、血小板减少等。二者合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应高度重视。在患者服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ALT、AST和肌酸激酶(CK)等指标,并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同时建议开始合用时宜用小剂量,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地尔硫卓、胺碘酮等药物合用。如出现ALT或AS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或CK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应停药。经监测,治疗期间患者ALT9U/L、AST18U/L,无不适症状,未停药或减量,出院前复查肝功及CK值均正常。(四)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很重要。应告知患者注意以下几点为避免造成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建议患者早晨服用依折麦布,晚上服用瑞舒伐他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慎用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同时避免饮用大量葡萄柚汁及酗酒。注意自我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如出现肌酸、肌痛、无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粗粮),少食油炸食品及盐腌制食品,适当控制主食,即吃“八成饱”;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控制体重。出院后1月门诊复查血脂、血压、血糖、心电图,同时复查肝功、CK、肾功、电解质等相关指标。03基础医学知识(1)人体解剖学张彩第一部分概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其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称为内脏。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的某一局部或某一器官,重点描述人体器官的配布位置关系及结构层次等。为了能正确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有公认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化的语言,即标准解准解剖学姿势、轴和面及方位术语等。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朝前。方位术语1上和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按解剖学姿势,近颅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前和后是指距身体前、后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而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和背侧。3内和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近内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资讯及时共享机制计划
- 2025届黑龙江省五常市部分学校七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方案计划
- 财务年度预算编制方案计划
-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方案计划
- 企业管理模式对战略目标的支持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枢纽换乘设计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届常州市重点中学八下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路径计划
-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手表质押借款协议书
- 《流感中医治疗》课件
- 2025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西南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6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走进康复》
- 《智能电网计量装置》课件
- 2025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中学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 (三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故宫的资料简介(标准版)
- 合同审查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