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9698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1-03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冲孔
复合
设计
- 资源描述:
-
!【包含文件如下】【冲压课程设计类】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企鹅97666224】.bat
tuzhiug-3D
上模座.dwg
二维装配图.dwg
凸凹模.dwg
凹模.dwg
参考文献.docx
封面和任务书.doc
机械加工工序卡.doc
机械加工工艺卡.doc
正文.doc
目录.doc
目 录
1 绪论 1
1.1 冷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的地位 1
1.2 冷冲压模具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
1.3 冷冲压模具的分类 2
1.3.1按冲压工艺进行分类 2
1.3.2按工序组合程度进行分类 2
1.3.3按上下模的导向方式分类 2
1.3.4按导料或定位形式分类 2
1.4 冲孔落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 3
2 冲孔落料复合模 3
2.1工艺分析 3
2.1.1制件的总体分析 3
2.1.2制件的外形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2.3必要的工艺计算 4
2.3.1排样设计与计算 4
2.3.2确定搭边与搭肩值 4
2.3.3计算送料步距和条料的宽度 4
2.3.4计算材料利用率 5
2.3.5确定零件的排样方案 5
2.4 计算冲压力和初选压力机 6
2.4.1冲裁工序总力的计算 6
2.4.2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计算 7
2.4.3 确定压力中心 8
2.5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8
2.5.1 模具类型的选择 8
2.5.2定位方式的选择 8
2.5.3导向方式的选择 8
2.5.4 卸料方式 8
2.5.5 送料方式 9
2.6 模具工作零部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9
2.6.1冲孔Φ5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9
2.6.2外形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9
2.7 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10
2.7.1落料凹模的设计 10
2.7.2冲孔Φ5凸模的设计 11
2.7.3凸凹模结构设计 11
2.7.4卸料橡皮的自由高度 12
2.7.5垫板的采用与厚度 12
2.8模架及组成零件的设计 13
2.8.1模架的选用 13
2.8.2 模座及组成零件的确定 13
2.9冲压设备的选择 14
3模具的总装图、零件图及工作原理 15
3.1.1 模具的总装图 15
3.1.2 模具的零件图 15
3.1.3工作原理 15
4 总 结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1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且该工件外形简单、形状规则,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适于冲裁加工。另外,经计算最小孔边距c=1.5mm≥1.5t=1.5mm,满足冲裁要求。零件上的尺寸均为标注尺寸公差,为自由尺寸,尺寸精度一般。查《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取IT11来确定尺寸公差,普通冲裁完全满足要求。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模。
方案三:冲孔、落料复合模。
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通用性好,但冲压生产率低,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能完成一道工序。若工件包括多道工序时,还需加设模具,成本相对较高,工件的累计误差大,操作不方便。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可完成多道工序,虽然生产效率高,但零件的冲裁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
方案三:只需一套模具,不受送料误差的影响,复合模模具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尽管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制造成本不高。
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 内容简介:
-
参考文献 【 1 】原红玲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刘朝福主编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3 】阎亚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毛平淮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5】程芳、杜伟主编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6 】王芳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7】杨占尧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姓名: 范瑞超 班 级: 模具 113 学 号: 111304303 指 导 教师: 韩艳艳 日 期: 2013 年 11 月 4 日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设计 内 容: ( 1)原始资料 ( 2)说明书 ( 3)模具装配图 ( 4)模具零件图 原始资料: 机 械 加 工 工 序 卡 工序名称 粗铣六面 工序号 03 零件名称 凹模 零件号 00件重量 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 料 毛 坯 牌 号 硬 度 种 类 重 量 8 件 设 备 夹 具 名 称 辅 助 工 具 名 称 型 号 铣床 虎钳 垫块 安 装 工 步 安装及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 刀 长 度 走 刀 次 数 切 削 深 度 进给量 主 轴 转 速 切 削 速 度 基 本 工 时 二次 2 铣上、下平面 30 面铣刀 游标卡尺 5 00 / 000r/ 二次 1 铣四周面 10 立铣刀 游标卡尺 2 0 / 000r/ 设 计 者 指 导 教 师 共 1 页 第 1 页 机 械 加 工 工 艺 过 程 卡 模具号 零件号 零 件 名 称 00 料 凹 模 号 硬 度 5序号 工 序 名 称 设 备 夹 具 刀 具 量 具 工 时 名 称 型 号 名 称 规 格 名 称 规 格 名 称 规 格 01 下料 02 锻造达尺寸 126856汽锤 直尺 03 粗铣六面达尺寸 12282 式铣 床 虎钳 30 面铣刀 , 10 立铣刀 游标卡尺 04 磨上下表面及一直角面 平面磨 床 磁力夹具、精密平口钳 砂轮 游标卡尺,刀口尺 05 钳工划线去毛刺钻孔 立式钻 床 虎钳 钻 头、铰刀、丝锥 高度尺、游标卡尺 06 热处理(淬火、回火)保证硬度 55处理 炉 硬度仪,游标卡尺 07 磨削上下面及一直角面 平面磨 床 磁力夹具、精密平口 钳 砂轮 游标卡尺,刀口尺 08 线切割外形留余量 切割慢走丝机床 复式支 撑 千分表,游标卡尺 09 钳工研磨各型孔达尺寸要求 游标卡尺 10 检验 游标卡尺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 页 共 18 页 1. 绪论 冷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的地位 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冲压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加工,所以常常称为冷冲压。冷冲压是依靠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方便。它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冲压生产具有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材料利用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航空、汽车、电子、轻工、仪表和家电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当今的制造业中,模具设计制造业 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冷冲模设计制造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中占有半数以上的产值。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强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冲压模具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冷冲压加工工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劳动人民青铜时期就发现了金属具有锤击变形的性能,到了战国时代 (公元前 403 一前 221年 )已经能炼剑淬火。我们的祖先在 2300 年前已掌握了锤击金属制造兵器和各种日用品技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金、银、铜装饰品和日用品的制作中,更是显示出了精巧的工艺技术和高超的艺 术水平。 近代,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金属制品、玩具和小五金等行业就开始使用冲床、压力机等简易机械设备及相应的模具加工产品的毛坯或某些零部件,其中的“刀口模子”专门用于落料、冲孔,“坞工模子”可用于金属拉伸。由于生产力较为低下,技术水平不够当时各厂使用的冲压设备功率都不大,甚至大多还是手扳脚踏。模具加工业以手工为主,故而模具的精度不高,损坏率大。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初,出现水压机冷冲模具。 50 年代公私合营后增添了磨床、铣床和锯床等设备,又配上硬度计、外径内径测定器和块规等较为精密的测量设备,冷冲模具的 精度得以提高。六七十年代,随着产品生产大量使用冲压机床,冷冲模具已从原来单冲落料、单冲孔模具发展为落料、冲孔复合模。同时由于冷冲模架标准件的出现,使模具设计结构形式多样化,精度也由此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热处理技术的进步和检测手段的完善,冷冲模具使用寿命提高 5 7 倍。这一时期还由于成型磨削、电脉冲和线切割机等机床相继使用,又采用硬质合金为模具材料,冷冲模具的制作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设计人员改进制模工艺,具有自动送料、自动理片和接料装置的复合模具大量问世。靠模铣床引进后,用石膏、术模或实物即可翻制出相同形状的模芯 ,使复合托深模具的制作方便了许多,确保了精度。 70 年代以后,使用斜度线切割机加工冷冲模具其凸模 (冲头 )和凹模可先淬火处理再切割装配,取代了原来冷冲模具制作需要热处理一装配一变形修正的繁琐工艺,模具的精度可达到 0 01以说这段时间我国的模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2 页 共 18 页 到了 21 世纪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 术日臻成熟,在现代模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冲压技术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 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而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则已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现状下,近年来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 陆续开始使用 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 行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的辅助分析让这些软件成功 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对于企业来说一些软件和新技术的利用对模具行业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冲压模具的分类 冲压工艺进行分类 ( 1)冲裁模 包括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 2)弯曲模 包括自由弯曲模具、校正弯曲模具、 V 型弯曲模具、 U 型弯曲模具。 ( 3)拉深模 ( 4)成形模成型模具又可分为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校形模具、翻边模、整形模等。 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 1)单工序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 2)复合模 只 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 3)级进模(也称连续模) 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上下模的导向方式分类 ( 1)无导向的开式模具 ( 2)有导向的导板模具 ( 3)导柱模具 导料或定位形式分类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3 页 共 18 页 ( 1)固定导料销模具 ( 2)活动导料销模具 ( 3)导正销模具 ( 4)侧刃定距模具 孔落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 冲孔、落料是冲压基本 工序之一,它是利用冲裁模在压力机作用下,将平板坯料进行冲孔或落料的加工方法。一般情况下,一般精度的工件 高精度的工件采用 精度的高级冲裁模。 只有加强冲裁件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确定冲裁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解决冲裁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制件质量。 冲孔落料件是最典型的冲裁件,其工作过程很简单就冲孔落料,可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具或级进模具,根据计算的结果和选用的标准模架。为了保证 制件的顺利加工和顺利取件,模具必须有足够高度。要改变模具的高度,只有从改变导柱和导套的高度。导柱和导套的高度可根据凸模与凹模工作配合长度决定。 2 冲孔落料复合模 艺分析 数据如图 1示。中小零件大批量生产,材料为 t=1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 t=1有良好的冲压性能;且该工件外形简单、形状规则,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适于冲裁加工。另外,经计算最小孔边距 c=足冲裁要求。零件上的尺寸均为标注尺寸公差,为自由尺寸,尺寸精度一般。查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取 确定尺寸公差,普通冲裁完全满足要求。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4 页 共 18 页 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模。 方案三:冲孔、落料复合模。 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通用性好,但冲压生产率低,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能完成一道工序。若工件包括多道工 序时,还需加设模具,成本相对较高,工件的累计误差大,操作不方便。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可完成多道工序,虽然生产效率高,但零件的冲裁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 方案三:只需一套模具,不受送料误差的影响,复合模模具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尽管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制造 成本不高。 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 要的工艺计算 样方法的确定 该零件是矩形件,采用少废料的排样可以减小冲裁力,简化冲裁模结构,但由于模具单边受力(单边切断时),不但会加剧模具磨损,降低模具寿命,而且也直接影响冲裁件的断面质量。且 考虑到工件壁薄的特点采用有废料排样,这样虽工件的利用率低了些,冲裁件的质量和模具寿命都提高了上来。 根据零件的外形特点及以上分析,采用直排有废料的排样方式。 定搭边与搭肩值 由 L 50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37页表 面为 算送料步距和条料的宽度 (1) 送料步距的计算 由式( 知送料步距 A=D+a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5 页 共 18 页 所以 A=20+2) 条料的宽度计算 条料是由板料裁剪下料而得,为保证送料顺利,裁剪时的公差带规定为上偏差是 0,下偏差是负值 设计为无侧 压装置的送料方式的条料宽度,按下式计算 a C B 条料的宽度 ( 冲裁件垂直于送料方向的最大尺寸 ; a 侧搭边的最小值 ,由表 a= 条料宽度的单向(负向)偏差,见表 c 导料板与最宽条料之间的单面最小间隙,由表 入数据计算,取得条料宽度 72+2 算材料的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 的计算公式为 = 0 100 =B 100 式中 一个步距内零件的实际面积, 一个步距内所需毛坯面积 , 所以 =70 20/ 定零件的排样方案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6 页 共 18 页 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 1- 2 所示。 排样图 算冲压力和初选压力机 裁工序总力的计算 冲裁力的大小随凸模进入材料的深度(凸模行程)而变化,本模具采用普通平刃口模具冲裁,其冲裁力 F 按下式计算: F=b b 冲裁力公式为 F F 冲孔 +F 落料 式中 F 冲裁力 F 冲孔 冲孔冲裁力 F 落 落料冲裁力 ( 1 )冲孔冲裁力 F 冲孔 F 冲孔 L孔 t b 式中 冲孔周长, L 5 t 材料厚度, t 1 b 材料抗拉强度,查冲压设计师速查手册 表 b 450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7 页 共 18 页 所以 F 冲孔 b 1 450 7065N (2) 落料冲裁力 F 落料 F 落料 b 式中 落料件外形周边尺寸 (72+20) 2=184所以 F 落料 b 184 1 450=( 3 )冲裁力 F 带入( 1 )、( 2 )得 F=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计算 按照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1) 落料时的卸料力 F 卸 F 卸 K 卸 F 落 K 卸 卸料系数,查 课本表 得 以 F 卸 N (2) 冲孔时的推件力 F 推 F 推 F 孔 式中 K 推 推料系数 , 查表取 K 推 =n 同时卡在凹模洞孔内的件数 , 取直筒形刃口的凹模刃口形式,由表 得 h=5则 n=h/t=5 个。 所以 F 推 =5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8 页 共 18 页 裁时 , 压力机的压力值必须大于或者等于冲裁各工艺力的总和 , 即大于总的冲压力 , 总的冲压力根据模具结构不同计算公式不同 , 本模具采用刚性卸料装置 , 则由式( 总的冲压力 F 总 为 F 总 = F+ +F 推 =N 为了保证冲压力足够,一般冲裁时压 力机吨位应比计算的冲压力大30左右,即 F 总 = F 总 =N 定压力中心 由于工件沿 Y 和 X 方向均对称 , 所以压力中心为其对称中心 (36,0), 即 冲裁压力中心位置坐标为( 36,0) 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具类型的选择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虽然结构简单 , 操作方便 , 但是鉴于本工件的材质软 , 平直度要求高 , 可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 . 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可以用带肩推杆推出 , 综合考虑工艺 和制件的成型因素故采用正装式复合模。 位方式的选择 采用挡固定料销定位 向方式的选择 用导料销导向条料的方向,导柱导套导向模具的行程方向 料方式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零件的冲压包括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且孔边距较大,鉴于本工件的材质软 , 平直度要求高,采用正装式复合模 , 可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置进行推件,卸料可靠,便于操作。工件留在落料凹模内,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9 页 共 18 页 应在凹模孔设置推件块 , 卡于凸凹模上的废料可由卸料板推出。由于在该模具中压料是由落料凹模与卸料板一起配合工作来实现的,所以卸料板还应具有 压料的作用,应选弹性卸料板来卸下条料废料。 料方式 因是大批量生产,采用手动送料方式,从前往后送料。 模具工作零部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查表 课本 孔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由于工件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制造凸、凹模。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查表 凸、凹模制造公差: 凸 = 凹 =校核: 而 凸 + 凹 =满足 凸 + 凹的条件 查表 : x= = 按式( d 凸 = ( x )-0 凸 = (5 + mm (+ 凹 = ( +形落料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0 页 共 18 页 对于外轮廓的落料,采用配合加工方法。 选用配作法时,凸凹模的外刃尺寸按凹模尺寸配制,即以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当以凹模为基准件时,凹模磨损后,刃口部尺寸都增大,因此均属于 A 类尺寸。 工件图中未标注公差的尺寸,根据公差等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 2准公差数值得: 查表 磨损系数为 X 为 式( : A 凹 =() /40 20 凹 = ( 20 = 72凹 =(= 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与凹模相同,分别是 不必标注公差,但要在技术条件中注明:凸模实际刃口尺寸与落料凹模配制,保证最小双面合理间隙值 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料凹模的结构设计 。 考虑到本例生产批量较大,所以采用刃口强度较高的凹模,直壁式凹模,查表 h=5该凹模的结构简单,宜采用整体式。 查表 k=即 凹模高度 H= 72凹模壁厚 C= 模的外形尺寸的确定: 凹模外形长度 L=( 72+2 凹模外形宽度 B=( 20+2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1 页 共 18 页 凹模整体尺寸标准化,取为 120 8030 孔 5 由于模具需要在凸模外面装推件块,因此设计直柱形状。为了增强凸模的强度与刚度,凸模非工作部分直径应制成逐渐增大的多级形式,根据标准规定选 b 型圆形凸模。凸模长度根据结构上的需要来确定 L=h 凸 模 固 定 板 +h 落 料 凹 模 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的 ,取 h 凸模固定板 = 料 凹 模 =由于板料很薄,此凸模长度较短,刚度和强度足够,所以无需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冲裁时凸模进 入凹模刃口 1所以可以用 L=20 凹模的结构设计。 本模具为复合冲裁模,除了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外,还有一个凸凹体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 . 参照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a) 确定凸凹模安排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的压力中心的数据,使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 查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出安装橡皮的空间高度 6取凸凹模固定板厚度 12凸凹模尺寸 H 计算如下 H=h1+h2+t+h=16+12+1+11=40其中 安装橡皮的空间高度 凸凹模固定板厚度 t 材料的厚度 h 弹性卸料板厚度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2 页 共 18 页 校核凸凹模的强度:查课本表 而实际最小壁厚为 5故符合强度要求。凸凹模的刃口尺寸按落料凹模尺寸配制,并保证双面间隙为 凸凹模上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5公差,应比零件所标的精度高 3 4 级,即为( 5 料橡皮的自由高度 橡皮允许承受的负荷较弹簧大,且安装调试方便,故选用橡皮。 根据工件材料厚度为 1冲裁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为 1再考虑开启时卸料板高出凸模 1则总的工作行程 h 工件 =3考虑模具维修时刃磨留量 2 由课本式( ,橡皮的自由高度 h 自由 =2+ ( 取最大值,则 h 自由 =20模具在组装时橡皮的预压量为 10 15 h 自由 =2 3 h 预 取 3由此可算出模具中安装橡皮的空间高度尺寸 6 板的采用与厚度 在凸凹模固定板与上模座间加一块淬硬的垫板,可避免硬度较低的模座,因局部受凸模较大的冲击压力而出现凹陷,致使凸模松动。 在凸凹模与下模座之间是否采用垫板,以承压面较小的凸模进行计算,落料的凸模承压面的面积 A=41 10+(6+10) 11/2+6 27+ 32/2= 其承压应力为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3 页 共 18 页 = F 总 /A=103/P 查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表 5下模座 30 b =160 P 且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在凸凹模与上模座之间需要加垫板。垫板厚度 h 垫板 取 8 架及组成零件的设计 为了保证工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选用导柱、导套进行导向。由于该零件导向尺寸较小,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所以宜采用后侧导柱模架。 架的选用 选择模架尺寸时要根据凹模的轮廓尺寸考虑,一般在长度上及宽度上都应比凹模大 30 40板厚度一般等于凹模厚度的 1 。考虑到条料送进方向等各因素,在此选用滑动导向后侧导柱模架。 座及组成零件的确定 以凹模周界的尺寸为依据即 200 100 ,查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导柱: A 型导柱 20150 导套: B 型导套 2260 30 上模座: 220 100 40 下模座: 200 100 50 柄: 3250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4 页 共 18 页 则 该模具的闭合高度 H 闭 =H 上 +H 下 +H 上垫板 +L+H+h 垫板 上 上模座厚度, H 下 下模座厚度 ,H 上垫板 上垫板厚度 ,L 凸模高度 ,H 凸凹模高度 ,h 垫板 下垫板厚度 ,h 凸模冲裁后进入凸凹模的深度 ,又 H 上 +H 下 +L+H+h 垫板 0+30+10+40+20+837考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闭合高度可在 135间,所以取其 H 上 垫 板 =15 ,则 H 闭 =150 压设备的选择 对于中小形状的冲裁件,主要选择开式通用压力机。由冲压设计师速查手册表 9择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250 块行程: 75 大闭合高度: 260封闭高度调节量: 55柱间距 : 270深: 200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 370 560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5 页 共 18 页 垫板尺寸(厚度孔径): 50 260模柄尺寸: 3250大倾斜角度: 30 3 模具的总装图、零件图及工作原理 根据以上的设计和分析,可得到模具的总装图和主要零件图(见附图 )。 模具上模部分主要由上模座、垫板、凸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弹性卸料板等组成。下模部分由下模座板、落料凹模、卸料板、冲孔凸模、固定板等组成。卸料方式采用弹性卸料,以橡胶为弹性元件完成。 工作原理:条 料在送进模具时由挡料销限位,导料销导向,使条料精确定位。模具在工作时,上模部分随压力机下行,当上模部分与条料接触时,卸料板起压料作用与凹模一起作用将条料压紧,压力机滑块继续下行,冲孔凸模进入凹模口,同时凸凹模在压力及刃口作用下完成冲裁。压力机滑块回程,上模部分跟着一起上行,在打料杆等一系列推件装置的作用下将制件推出凹模腔内,卸料板在弹簧恢复的作用下也将条料从凸模上拨落下来,完成卸料,卸料装置复位。条料再送进一个步距等待下一次回程冲裁。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6 页 共 18 页 4. 总结 冲压模具课 程设计进行到这里,渐渐地接近尾声,从刚开始面对设计要求的迷茫的,到自己看课本查资料慢慢的了解学习,然后自己动手去做,包括查资料,计算数据,绘制转配图,零件图,直到到总结这个步骤,在这期间的学习和提高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本设计涉及的课程很多,不仅涉及到机械制图、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运用,也涉及到 图、 这些课程和软件的基础下,再加上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奠定了这次课程设计的基础,同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答疑下也为 我的课程设计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老师同学共同探讨下,逐步完成了课程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把大一大二学习的课程利用起来,而且让我的 对各各环节的设计中虽然存在困难,但是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知道设计的重症意义,这次课程设计也让我明白了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的情况,有哪些不足,同时对我的毕业设计也奠定了基础,我想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在以后从事工作的的时候才能培养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所学的课程的检测和提高,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次课程 设计由于水平有限必会存在些不足和缺陷,我会继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第 17 页 共 18 页 致谢 首先感谢 我的指导 老师, 感谢你们 对我的仔细审阅了本文的全部内容并对我的课程设计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老师们渊博的知识,诚恳的为人,使我受益匪浅,在设计的过程中,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