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鼠标上盖外壳的注塑模具设计-[机械毕业设计论文A320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6页)
编号:97149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8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1-04
上传人:木***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电脑
鼠标
外壳
注塑
模具设计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a3202
- 资源描述:
-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26页,7600字左右.
任务书
开题报告
PPT答辩稿。
UG模具图
模具图【9张】.dwg
A1-模具装配图.dwg
A1-A板.dwg
A1-B板.dwg
A1-凹模.dwg
A1-底板.dwg
A1-顶针底板.dwg
A1-顶针面板.dwg
A1-鼠标上盖.dwg
A1-凸模.dwg












- 内容简介:
-
机电工程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兹发给 2008 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 1 班学生 谢箭滔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 一、毕业设计(论文) 鼠标上盖注塑模具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目标 1、产品外型设计 :以产品外型素描、外貌图片或图形文件形式之一,提供产品设计方案 ; 2、 所设计产品 (或部件 )尽量贴近市场需要 ,设计实用 ,价廉 ,质量过关 ,外形美观之产品 ; 3、制品总装结构及零件的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尺寸、尺寸公差及配合、电器件或液压件安装尺寸等 ; 4、制品结构零件的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设计:包括制品的工艺分析、工艺计算、成型机选择、模具结构设计 、说明书的撰写 等。 三、进度安排 时间 ( 周次 ) 工作内容 预定目标及检查方式 2010年 12月 6日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0年 12月 7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撰 写 完成开题报告的编写工作 ,内容齐全 2010年 12月 7日 1月 8 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一稿 完成设计任务的基本任务(模具总体结构 方案 的确定 ,模架选定、 三大系统 确定、模仁与主要零件草图,完成说明书初稿, ) 2011 年 1 月 9日 2月 21 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二稿 在第一稿的前提下,对结构方案进行修正,完成模具总装图与零件图的绘制,完成说明修改稿的撰写。 2011年 2月 22日 - 5 月 21 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三稿 在二稿前提下, 继续完成设计任务的细节修正,基本定稿 2011年 5月 31日前 完成毕计 任务 提交设计任务相关材料 2010 年 6 月 毕业设计答辩 四、 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 2010 年 12 月 6 日 发出,论文应于 2011 年 6 月 1 日 前完成, 然后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进行答辩。 五、本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完成的内容 按规范要求完成与选题相关的 3000 字以上正文一份,以及至少相当于 2 张 图量的任务。完成质量要求如下: 1. 独立完成课题要求的全部工作,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2. 设计(研究)方案合理、可行,在某些方面应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收集信息丰富,处理信息能力强; 3. 正确地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能较好地联系生产实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 能密切联系专业理论及应用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 ,毕业设计成果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现实意义,或能体现较强的动手能力; 5. 在整体设计中有组织、管理、施工能力; 6. 对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问题,表述概念应清楚无误; 7. 说明书结构规范,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笔流畅。 其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要求 有 : 1) 模具总装图 2) 样品零件图 3) 所有模具零件图 (非标件) 其中所涉及到的说明书要求: 1) 设计过程 2) 相关尺寸公差计算 3) 相关模具结构 4) 相关数据 校核 六、备注 1. 本任务书一式 三 份,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2. 学生须将此任务书按装订要求进行装订。 专业教研室负责人: 审核 2010 年 月 日 指 导 教 师: 廖晓明 签发 2010年 12 月 2 日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鼠标上盖注塑模计设 计 院 ( 系 ) :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班 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 1 班 学生 姓名: 谢箭滔 学 号 : 2008301106 指导教师: 廖晓明 二 一 年 十二 月 十一 日 2 一、课题简介 : 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属于设计类型的题目,设计对象是日常熟悉可见的鼠标,要求设计的模具为注塑模具,根据塑料成型的原理与工艺特点、塑料制作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的绘图软件的操作,并结合实践的经验进行设计 。 二、选题依据(来源)及其意义: 本栏填写: 1、为什么选这个题。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 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模具工业是随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工业。目前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都广泛地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 通过对鼠标上盖注塑模具的设计,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从事本专业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同时有一定的初步开发模具能力。另外加深了对 机械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整体的设计能力 。 2、选题是否企业、公司的课题或项目,是与 他人完成 ,还是独立 完成 ;或是校内课题 或 实验室建设项目,或是参与教师的课题 本次课题是来自校内毕业设计课题,由我校老师出课题,通过同学讨论和 老师指导 下独立 完成。 3 三 、 本课题的实施 方案 1、 前期:明确设计要求并对产品进行分析,与指导老师沟通,通过对身边同学对产品的造型与其他问题进行调查,通过网络、书籍收集该产品设计的有关资料,综合产品的实用经济性确定设计思路。 2、过程步骤: 根据设定的思路对产品进行三维造型, 要求产品贴近大众消费要求,模 具能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并易于加工; 通过三维实体对模具各部分结构进行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初步确定模具设计方案; 对模具设计方案进行最终确定,其中包括模架的选用、型腔的数量及排布、分型面的确定、流道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推出系统的设计还有注塑机的选用等; 根据模具设计方案用 制 2D 模具装配图,用 3D 造型,绘制产品的相关零件图;编写零件加工工艺,制作模具零件清单 撰写设计说明书并阐述设计思路与流程。 3、后前:检查绘制的图纸及设计说明书,通过老师指导进行修改工作,从而更好 完成此次的模具设计。 四 、论文(设计)工作进程: 日 期 安 排 工作内容 2010 年 12 月 13 号前 完成开题报告 2010 年 12 月 20 号前 完成产品的工艺分析以及产品 处理,绘制好产品二维图纸 2011 年 01 月 17 号前 查阅参考文献 ,确定模具结构草 图 ,对模具各部分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第 1 稿 2011 年 03 月 16 号前 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第 2 稿,并配合指导教师完成中期检查 2011 年 05 月 28 号前 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第 3 稿 2011 年 06 月 06 号前 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定稿 4 五 、主要参考文献: 1 e 计实例教程 /陈胜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具设计实用教程 /陈已明,谢龙汉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文版基础教程 /张云杰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公差配合与测量 /胡瑢华,甘泽新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图基础与技巧 刘俊英 梁丰 殷小清 主编; 6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屈华昌主编 2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7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黄志辉主编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8 机械制造基础 /孙学强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9 机械设计基础 /陈立德主编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机械制图 /刘力主编 2 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工程力学 /顾晓勤主编 2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塑料材料与配方 /桑永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3 具设计实例与技巧 张屯国主编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4 模具设计指导 /史铁梁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周文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6 模具拆装及测绘实训教程 /王晖,李大成主编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5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本栏填写: 1、 评语: 某某同学的题为 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较好(或一般),同意 开题。 或此开题报告较好(或一般),同意开题。 2、 说明同意或不同意开题的理由: 3、 建议: 指导教师( 签名 ) : 年 月 日 专业意见 专业 主任 ( 签名 )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学生姓名 骆永城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号 2008301124 班级 08 模具一班 设计(论文) 手机按键注塑模设计 合作者 评阅教师或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该生掌握了模具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具备从事初步模具设计及研究、制作的基础能力,能够按照任务书要求 ,进行说明书的撰写与设计图的绘制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独立思考,学习态度端正,具有一定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所完成的材料符合要求。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鼠标上盖 注塑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谢箭滔 专业班级: 08模具设计与制造 1班 学 号: 2008301106 指导教师:廖晓明 摘要 电器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对电器产品的要求促使电器产品的外形不断的改进,使电器产品外壳零件成形技术在成形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鼠标上盖成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此作为一个突破口,带动和促进相关电器产品外观零件注塑成形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本次设计是对鼠标上盖的注塑模具设计 ,运用 成零件 3述了塑料产品的工艺性能,对鼠标上盖的注射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选择注塑机,主要论述了鼠标上盖的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一、鼠标上盖设计及其成型工艺分析 产品开发依据及用途 制品结构和形状的设计 材料的选择 、 产品开发依据及用途 最大几何尺寸: 110 60 使用环境:室内,使用温度范围 040 抗冲击要求:限定量从 0 下摔,外壳不出现裂缝或者开裂特征,不允许内部件曝露 刚性要求:在 2 电气性能:电绝缘性好 外观要求:部件美观,外部光洁性好 使用寿命: 3年 、 制品结构和形状的设计 用 成的模型直观,立体感强,可以在任何角度进行观察。另外系统还能计算 出实体的表面积、体积、重量等。使设计者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零件特 性。而且可由立体图生成三视图,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设计结 果如图 1图 1、材料的选择 根据以上对产品塑料性能的分析,需用 查 1 42 ) 味,呈微黄色,成型的塑件有较好的光泽。收缩率为 在这里收缩率取 在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 于成型加工。 二、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模具型腔能否充满与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密切相关, 设计模具时,应保证注射模内所需熔体总量在注射机实际的最 大注射的范围内。 初选注射机 注射压力的校核 合模力的校核 开模行程的校核 1、 初选注射机 选用注射机时,通常是以某塑件(或模具)实际需要的注射量初选某一。 公称注射量的注射机型号,然后依次对该机型的公称注射压力、公称锁模力、模板行程以及模具安装部分的尺寸一一进行校核。 ( 1)确定型腔数目:一模二腔。 ( 2)根据模具型腔能否充满与最大注射量关系,用 = 16118( ) =16118*2=32236( 20%塑件 =32236*20%= 因此公称注射量 =(32236+8354( 查 1100表 4注塑机 型号表示液压注射成型机,其公称注射量为 30符合 体注射机规格如下: 螺杆直径( 28 合模力( 250 注射容量( 30 最大注射面积( 90 注射压力( 119 注射行程( 130 模具厚度( 最大 180 注射方式 螺杆式 最小 60 注射时间 /s 0 7 动、定模固定尺寸 250大开 (合 )模行程 160 2、注射压力的校核 该项工作是效核所选注射机的公称压力 0, 0100 80该型号注塑机公称压力 19合 P 所以注射压力的校核通过。 3、 合模力的校核 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填模腔时,会沿合模方向产生一个很大的胀型力。为此,注射机的额定合模力必须大于该胀型力,即: N); 一般为注射压力的 常取200们这里选 30 . 用 17664( =17664 30 =52992( N) 小于 250( 因此可得出结论:该注射机选用合格 4、开模行程的校核 在这里,选择的是 液压和机械联合作用的注塑机,所以需要校核的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时的校核。 开模行程是指从模具中取出塑料所需要的最小开合距离,用 必须小于注射机移动模板的最大行程 S。由于注射机的锁模机构不同,开模行程可按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校核:一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二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我们这里选用的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且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当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时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锁模机构为液压 模板行程是由连杆机构的做大冲程决定的,而与模厚度是无关的。此情况又两种类型: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一种类型; 对单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 S H = ( 5 10) 式中, 塑件推出距离(也可以作为凸模高度)( 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高度( S 注射机移动板最大行程( H 所需要开模行程( 通过我们的塑件产品分析: H=38+107+8=145( 符合 SH,可得该注射机符合要求。最终确定选用注射机 三、模具结构的设计 注射模的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排列方式和冷却水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的设置、模具工件零件的结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等内容 . 本设计采用一模 2腔的设计方法,具体排样如图 3 分型面的选择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出; 2,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与塑件顺利脱模;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7,有利于提高排气的效果; 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设结果分型线如图 3图 3 3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射出后到达型腔之前在模具内流 经的通道。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 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对塑件性能、结构、尺寸、内外在质量等影响很大,而且还与塑件所用塑料的利用率、成型生产效率等相关,因此浇注系统设计是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浇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了解塑料的成型性能和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 2)采用尽量短的流程,以减少热量与压力损失 3)浇注系统设计应有利于良好的排气 4)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 5)便于修整浇口以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6)浇注系统应结合型腔布局同时考虑 7)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浇注系统采用普通流道的浇注系统 ,材料采用 由注射机型号 ,查得注射机的喷嘴直径为 2嘴球面半径为 10根据 1表 5 注射机喷嘴直径 +( 1) =2+1=3 喷嘴球面半径 +( 1 2) =10+2=12 6,这里取 2 5,这里取 3 60,这里根据实际情况取 54 d+2= b、主流道衬套采用相应的配套圈固定。 具体结构如右图 5 图 5 分流道就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定设计分流道,单型腔大型腔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 浇口的理想尺寸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通常根据经验确定,取其下限,然后在试模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这里我采用潜伏浇口 ,详细结构如右图5 图 5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 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 6 8免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 、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耐磨度和强度。 、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该倒角。 、导柱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 H8/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 H7/套外径的配合按 H7/ ( 7)一般应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根据塑件的外形特征,塑件是个扁平状,可在 A、 板上表面 15板下表面 15模板水路水嘴中心点相差 50式如下图 3 由于动模、定模均为镶拼式,受结构限制,冷却水路布置成阶梯式,其结构形式如图 3图 5 此制件属中小型,且注射速度中等,可以利用分型面和顶针配合的间隙排气,不开设专门排气槽。 致谢 在本设计的完成过程中,我的导师廖晓明老师给予了我虚心指导和热 情鼓励,使我顺利完成了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没有试验条件,加之我的模 具设计实践操作知识很少,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廖老师 的热心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谨向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 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院系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 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鼓励。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毕业设计(论文) 学 号: 2008301106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 鼠标上 盖 注塑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 谢箭 滔 专业名称 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指导教师 廖晓明 2011 年 5 月 31 日 毕业设计(论文) 学 号: 2008301106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鼠标上 盖 注塑 模具设计 指导教师: 廖晓明 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5 月 31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1 年 6 月 6日 论文评阅人: 廖晓明 王辉 林浩波 肖运海 毕业设计(论文) I 目录 摘 要 . . 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零件工艺性分析 . 2 料产品分析及选用材料 . 2 料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 2 第三章 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 3 射机的选用 . 4 射压力的校核 . 4 模力的校核 . 4 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 4 第四章 模具结构的设计 . 6 型面的选择 . 6 定型腔的数量及排列方式 . 7 第五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 . 8 流道的设计 . 8 流道的设计 . 9 流道的 截面 . 9 流道的 尺寸 . 9 口设计 . 9 第六章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 11 模工作尺寸计算 . 11 模工作尺寸计算 . 12 第七章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 13 第八章 脱模机构的设计 . 14 为脱模机构 . 14 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 14 第九章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15 却系统设计 . 15 却系统设计原则 . 15 却系统的结构形式 . 15 第十章 模具草图 . 17 第十一章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致 谢 . 20 毕业设计(论文) 要 大学三年的专科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 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模与数控编程、 e、 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冲压与塑压设备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模具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 ,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指导老师的协助,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 关键词 塑料 ; 模具材料 ; 制造工艺 ;模具结构 ;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he to an is of by s of to be of a I C e NC on to a to of of we a of I a of As is a of on at a of of of of B in a of of to of to to 毕业设计(论文) n be of I of As is of to 毕业设计(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它被用来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各种制品。模具成型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成为多种成型工艺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塑料模具,在所有模具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塑料成型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在工业生产中对塑料模具的要求是:能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和性能均符合使用要求的制品。它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第一,制品方面要求精度高,外观美,性能好。第二,制造方面要求结构合理,容易制造,而且成本要低。第三,使用方面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容易实现自动化,还有维护保养方便。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塑料成型模具将趋向于高效率、自动化、大型、精密、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 鼠标上 盖 注塑 模具设计”,其内容为: ( 1)学会观察制品,判断制件是否符合塑料件的成形条件(比如注意拔模斜度),还特别要留意制件影响开模的细部特征; ( 2)研究制件的排位方式和进浇方式,画草图确定模具的整体结构,保证 结构能循环工作,稳定可靠; ( 3)在深入研究制件的基础上确定开模的分型面,以及确定各镶块或滑块、斜顶的分割面组或体积块; ( 4)用 凹模分割出来,接着分出各镶块、滑块和斜顶; ( 5)进一步完善凸凹模和各细微结构; ( 7) 用 善 装配图 及拆各模具零件图(非标件) 。 毕业设计(论文) 2 第二章 零件工艺性分析 料产品分析及选用材料 本产品为日常生活中的 鼠标上 盖,材料要求抗热无毒,表面要求要有一定的光滑, 由此根据 产品的塑料性能,需用 据用途确定材料,查 1 41选用 丙烯腈 苯乙烯共聚物 。查 1 326 可得塑料收缩率 取 根据 2得 的注塑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 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为 70 90 下最少干燥 3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 注塑成型 温度 160 240 ;建议温度: 210 。 模具温度: 50 60 。(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 50 100 注射 速度:中高速度。 料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从塑料外型观看,该塑料产品结构简单,需注意的是该产品 内部有螺丝柱 ,因此从加工工艺性及产品脱模考虑, 应用司筒针 顶产品 比较合理 ,使模具能更好地加工制造。 毕业设计(论文) 3 第三章 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模具型腔能否充满与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密切相关,设计模具时,应保证注射模内所需熔体总量在注射机实际的最大注射的范围内。 射机的选用 选用注射机时,通常是以某塑件(或模具)实际需要的注射量初选某一。 公称注射量的注射机型号,然后依次对该机型的公称注射压力、公称锁 模力、模板行程以及模具安装部分的尺寸一一进行校核。 ( 1)确定型腔数目:一模二腔。 ( 2)根据模具型腔能否充满与最大注射量关系,用 = 16118( ) =16118*2=32236( 20%塑件 =32236*20%= 因此公称注射量 =(32236+8354( 48( 查 1 100表 4注塑机 型号表示液压注射成型机,其公称注射量为 30符合 体注射机规格如下: 螺杆直径( 28 合模力( 250 注射容量( 30 最大注射面积( 90 注射压力( 119 注射行程( 130 模具厚度( 最大 180 注射方式 螺杆式 最小 60 注射时间 /s 0 7 动、定模固定尺 寸 250大开 (合 )模行程 160 毕业设计(论文) 4 射压力的校核 该项工作是效核所选注射机的公称压力 P 能否满足塑件所成型时需要的注射压力 0100 80该型号注塑机公称压力 19合 P 模力的校核 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填模腔时,会沿合模方向产生一个很大的胀型力。为此,注射机的额定合模力必须大于该胀型力,即: N); ;一般为注射压力的 常取 200们这里选 30 . 用 17664( A 分 =17664 30 =52992( N) 小 于 250( 因此可得出结论:该注射机选用合格。 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开模行程是指从模具中取出塑料 所需要的最小开合距离,用 必须小于注射机移动模板的最大行程 S。由于注射机的锁模机构不同,开模行程可按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校核:一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二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我们这里选用的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且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当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时 毕业设计(论文) 5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锁模机构为液压 模板行程是由连杆机构的做大冲程决定的,而与模厚度是无关的。此情况又两种类型: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一 种 类型; 对单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 S H = ( 5 10) 中, 塑件推出距离(也可以作为凸模高度)( 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高度( S 注射机移动板最大行程( H 所需要开模行程( 通过我们的塑件产品分析: H=38+107+8=145( ; 符合 S H,可得该注射机符合要求。最终确定选用注射机 毕业设计(论文) 6 第四章 模具结构的设计 注射模的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排列方式和冷却水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的设置、模具工件零件的结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等内容。 分型面的选择 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镶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我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五种:水平分型面、垂直分型面、斜分型面、阶梯分型面、曲线分型面。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 下几项原则: 1)尽量避免侧凹或内凸,尽量选用平面垂直分型面。 2)尽量采用简单分型面。 3)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4) 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有利于设推出机构。 5)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6)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7) 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8)把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置于开模方向上。 9) 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10) 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11)分型面设在台阶或转角处,以免显现分型痕迹。 12)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根据以上几点原则,结合本产品的具体特点,本产品结 构简单,本产品选择的分型面,具体如下图 4 毕业设计(论文) 7 图 4确定型腔的数量及排列方式 该塑件产品精度要求不高,采用一模 二 腔,型腔布置在模具两边呈对称状态,一边 一 腔,采用这样的平衡浇注系统,能使 二 个型腔的产品同时浇满,达到同时冷却的目的,有利于产品的生产。具体排样如下 图 4 图 4 毕业设计(论文) 8 第五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对塑件性能、结构、尺寸、内外在质量等影响很大,而且还与塑件所用塑料的利用率、成型生产效率等相关,因此浇注系统设计是模具设计 的重要环节。对浇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了解塑料的成型性能和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 2)采用尽量短的流程,以减少热量与压力损失 3)浇注系统设计应有利于良好的排气 4)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 5)便于修整浇口以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6)浇注系统应结合型腔布局同时考虑 7)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流道的设计 浇注系统采用普通流道的浇注系统 ,材料采用 由注射机型号 ,查得注射机的喷嘴直径为 2嘴球面半径为 10根据1表 5-2 注射机喷嘴直径 +( 1) =2+1=3喷嘴球面半径 +( 1 2) =10+2=12mm 6,这里取 2 5,这里取 3主流道长度尽量 60,这里根据实际情况取 54主流道大端直径 =d+2=b、主流道衬套采用相应的配套圈固定。 具体结构如下图 5 毕业设计(论文) 9 图 5流道的设计 : 分流道就是主流道 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定设计分流道,单型腔大型腔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 流道的截面 分流道的截面有圆形 ,半圆形 ,两板模一般采用圆形截面分流道 , 流道的尺寸 由于主流道衬套的下面大径为 这里取圆形分流道直径 口的设计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 浇口的理想尺寸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通常根据经验确定,取其下限,然后 毕业设计(论文) 10 在试模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 这里我采用潜伏浇口 ,详细结构如下图 5 图 5 毕业设计(论文) 11 第六章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模具中决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型芯、镶块、成型杆和成型环等。成型零件工作时,直接与塑料接触,塑料熔体的高压、料流的冲刷,脱模时与塑件间还发生摩擦。因此,成型零件要求有正确的几何形状,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此外,成型零件还要求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及较好的耐磨性能。 设计成型零件时,应根据塑料的特性和塑件的结构及使用要求,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选择分型面和浇口位置,确定脱模方式、排气部位等,然后根据成型零件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要求进行成型零件结构设计,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对关键的成型零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模工作尺寸计算 由于是普通精度模具,模具精度选用 7 级精度即可,根据 1表 3 取 /3=据 1附录 B 查得 =所以 S=( 1+*于 取 /3=(1+77+ 毕业设计(论文) 12 模工作尺寸计算 对于 取 =+(1+于 取 /3=+(1+70+ 毕业设计(论文) 13 第七章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 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 6 8免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 、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 耐磨度和强度。 、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该倒角。 、导柱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 H8/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H7/套外径的配合按 H7/ ( 7) 一般应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毕业设计(论文) 14 第八章 脱模机构的设计 为脱模机构 在注射成型的每一循环中,都必须使塑件从模具型腔中或型芯上脱出,模具中这种出塑件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 模机构的设 计原则 1)推出机构应尽量设置在动模一侧 由于推出机构的动作是通过装在注射机合模机构上的顶杆来驱动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推出机构设在动模一侧。正因如此,在分型面设计时应尽量注意,开模后使塑件能留在动模一侧。 2)保证塑件不因推出而变形损坏 为了保证塑件在推出过程中不变形、不损坏, 设计时应仔细分析塑件对模具的包紧力和粘附力的大小,合理的选择推出方式及推出位置。推力点应该作用在制品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凸缘、壳体形制品的壁缘处,尽量避免推力点作用在制品的薄平面上,防止制件破裂、穿孔,如壳体形制件及筒形制件多采用 推板推出。 从而使塑件受力均匀、不变形、不损坏。 3)机构简单动作可靠 推出机构应使推出动作可靠、灵活,制造方便,机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硬度,以承受推出过程中的各种力的作用,确保塑件顺利脱模。 4)良好的塑件外观 推出塑件的位置应尽量设在塑件内部,或隐蔽面和非装饰面,对于透明塑件,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和顶出形式的选择,以免推出痕迹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 5)合模时的正确复位 设计推出机构时,还必须考虑合模时机构的正确复位,并保证不会与其他模具零件相干涉。 毕业设计(论文) 15 第九章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却系统设计 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塑料的充模、定型、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所以,我们在模具上需要设置温度调节系统以到达理想的温度要求。 一般注射模内的塑料熔体温度为 200左右,而塑件从模具型腔中取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