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人物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6),“科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生于米利都,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据说他有腓尼基血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泰勒斯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招收学生,建立了学园,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不仅是当时自发唯物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较早的科学启蒙者。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之一。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军事家,诗人,浙江余姚人,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王阳明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该亭距县城13公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庄周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地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他继承并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而达到“万物皆一也”(即万物齐一无差别)。又以为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仄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为文汪洋恣肆,想象奇丽,。二、案例1、关于运动的几种观点材料1赫拉克利特“一切皆变“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材料2芝诺“飞矢不动“飞着的箭是静止的因为,如果每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飞着的东西在任何一定的瞬间总是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那么它就不能动了材料3恩格斯“运动即矛盾“当我们把事物看作是静止而没有生命的,各自独立,相互并列或先后相继的时候,我们在事物中确实碰不到任何矛盾但是一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彼此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事物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在这里我们立刻陷入了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思考与讨论1怎样理解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这一格言后来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克拉底鲁把这一格言发挥成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否有区别请具体说明2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这一命题与人们观察到的客观现实相悖,您认为他对此所作的论证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3细读材料2,芝诺说,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这里的“静止“应作何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它就不能动了“4比较材料1和材料2,赫拉克利特和芝诺对事物存在状况的看法截然不同,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哲学观点5材料3中,恩格斯提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里的“矛盾“具体指的是什么6比较材料3和材料2,恩格斯和芝诺都谈到了机械运动,但观点根本对立,请谈谈他们分歧的焦点何在我们是否能用恩格斯的观点解开芝诺悖论之“谜“2、对物质认识的演进材料1泰利斯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因此他们认为,既然那样一种本体是常存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了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利斯就把水看成本原因而宣称地浮在水上他得到这个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万物从而产生的东西,就是万物的本原他得到这个看法可能是以此为依据,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材料2洛克所以物体中的性质,如果正确地加以考察,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物体的各个占体积的部分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这些性质,不论我们知觉到它们与否,都在物体里面如果它们大到足以被我们发现,我们就能借它们获得了事物本身的观念在人工制造的东西方面,这是很显然的这些性质我们称为第一性的质第二种是一个物体里面那种根据它的不可感觉的第一性的质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从而在我们心中产生一些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的不同的观念的能力这些性质通常称为可感觉的性质第三种是一个物体里面那种借自己的第一性的质的特殊构造而改变另一物体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使它以不同于以前的方式作用于我们感官的能力例如,太阳有使蜡变白的能力,火有使铅熔化的能力这些性质通常成为能力材料3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多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思考与讨论1从材料1亚里士多德对泰利斯哲学思想的转述中,您是怎样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所谓的“本原“的泰利斯把水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根据是什么您认为这样的根据可靠吗为什么2在材料2中,洛克概括了物质的三种不同性质,请谈谈洛克的这种概括是否揭示出了所有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共性。3比较材料1和材料2,您认为泰利斯和洛克对物质的认识是否存在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对物质的认识上他们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4阅读材料3,谈谈应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讲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这些论述。5比较材料1,2和3,您认为恩格斯所讲的物质和泰利斯,洛克所讲的物质是一回事吗恩格斯对物质的界定在思想方法上与泰利斯,亚里士多德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不同历史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存在明显区别,这一现象说明什么您认为我们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根据您掌握的哲学知识和具体科学知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作一简要评价您认为它是否还能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三、典故只顾天空不看脚下的天文学家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满天星斗,可是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正在他预言会下雨的时候,脚下一个坑,他就掉进那个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说谢谢你把我救起来,你知道吗明天会下雨啊,于是又有个关于哲学家的笑话,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但是两千年以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而泰勒斯就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个人。牛顿与神学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在哲学上是个盲人。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哲学思维这是他为了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来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从而,从自发的唯物论坠入唯心论的泥坑。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妄图用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就完全作了宗教神学的俘虏,阻碍了他在科学上做出新的贡献。这件事说明,即使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就会偏离科学的道路。企图离开哲学的指导是办不到的。王阳明看花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典型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老子论强弱传说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创新园区报告:环保产业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趋势
- 2025年快消品包装行业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能源与资源行业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管理报告001
- 2025年房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增强现实应用报告
- 机械厂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冶金过程建模-洞察及研究
- 2-Dodecyloxy-ethanol-d25-Ethylene-glycol-monododecyl-ether-d-sub-25-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机械伤害案例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税制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初级经济师题库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含答案)
- DR操作常规文档
- 试管婴儿医院协议书
- 运输咨询服务合同协议
- 2025-2031年中国咖啡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版原醛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
- 草坪补种合同协议
- 教师名师笔试题库及答案
- 连锁公司发票管理制度
- 中级四级计算机程序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