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三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科目数学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8、289、10第一单元混合运算99、119、17第二单元观察物体59、1810、13第三单元1加与减2月考一1210、1410、27第四单元乘与除1010、2810、311整理与复习2月考二410、31112期中考试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三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科目数学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11、411、10第五单元周长511、1111、24第六单元1乘法2月考三1011、2512、2第七单元年月日4123125数学好玩312、512、18第八单元认识小数1012、1912、261总复习2月考四712、271、9期末考试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再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姓基础状况及奋斗帮扶生姓名帮扶措施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名目标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检测成绩统计表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单元成姓名绩元单绩成名姓一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2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二、自主学习自学提示,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反馈交流1、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4)四、精讲点拨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五、当堂训练(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3)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4)板演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课堂小结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熊是怎样购物的吗然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三、交流反馈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生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四、精讲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634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5当堂训练1出示小黑板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5045762734697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4题。(3)合作交流完成练一练5、6题。课堂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买文具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法引导发现学法探究学习教学课时2教具准备口算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开火车)40828736624881915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二、自主学习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三、反馈交流解决问题。(1)列算式。笑笑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2643210(元)1(元)(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3105表示的意思。四、精讲点拨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五、当堂训练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课堂小结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板书设计笑笑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2643210(元)1(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买文具(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法引导发现学法探究学习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二、自主学习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3、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4、明确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四、精讲点拨1、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2、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4、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5当堂训练课后练习3题、第4题,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课堂小结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板书设计买文具(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课后反思过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课时2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巩固1、口算6930154262、脱式计算723046646397二、自主学习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反馈交流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四、精讲点拨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6条船。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五、当堂训练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5(3629)(4617)781(167)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课堂小节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作业设计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板书设计过河(混合运算)混合运算预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人)有小括号5496(条)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9再算小括号外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三、反馈交流1、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3、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四、精讲点拨1、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重点关注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2、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3、“限乘”即大客车最多能坐46位乘客,面包车最多能坐8位乘客。五、当堂训练书后练习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注意算式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重点理解7046为什么要加小括号。)板书设计过河(二)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课后反思练习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计算乘加、乘减或除加、除减的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在计算带小括号的问题时按照什么顺序计算3、教师总结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二、练习巩固教材11页、12页练习一1说一说,算一算。要求2、让学生边画图边列算式,比如第一小题先将4个5圈起来写出54,然后在加6。3、2题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问题。4、赢1场得3分,平1场得1分,星星足球队赢了4场,平了3场,星星足球队一共得了多少分引导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知道星星足球队的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取胜场次的得分和平局场次的得分,然后根据题意画图或直接列式计算。列式后让学生说说每步算式求出的是哪部分的得分。5、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复习倍的意思谁是谁的几倍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求出白天鹅的只数,再列式计算。提醒倍的问题不加单位名称,那就是看黑天鹅的只数有几个白天鹅那么多。列式先求白天鹅的只数,正确运用小括号。45(4536)56、动物游乐园(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3)结合情境说说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36448(82)三、游戏巩固玩“24点”游戏。游戏时4人一组,每人分得同样多的扑克牌,游戏开始后,每人从手里的扑克牌里任选一张,4个人就有4张牌,借助加减混合四则运算,可以运用小括号,用牌上的4个数凑出24,谁先凑出这4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时谁手中的牌多,谁就获胜。四、课堂小结关注学生借助实物图和示意图理解题意的能力。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对和倍有关的问题的理解。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小括号。关注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二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看一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教法引导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示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3、搭一搭,填一填。填图号。1、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2、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3、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四、精讲点拨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配练1、2题。七、作业布置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八、板书设计搭一搭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具准备小正方体一个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从不同位置看到自己小正方体的形状。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四、自学检测(练习1、2、3、4题)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填一填。3、第3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4、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课后反思看一看(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出示自学指导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2、教师发出指令同学们同桌合作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四、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八、作业布置相应的配练。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具准备杯子一个、书本。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自学检测(练习1、2、3题)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3、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四、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物体掌握的技巧。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课后反思观察物体练习题课时安排1课时、我会填、我会画。(“动手操作”显身手)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三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具小黑板、小奖品、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级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同学们谁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1)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3、算一算。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4、(1)同学们看图估计一下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2)汇报算式,结果。二、学中做1、计算比赛,教师黑板出示自拟习题。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2完成练一练第2题。三、反馈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多位数加法掌握了什么做题技巧。四、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五、课堂总结对于连加算式你掌握了什么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具小黑板、小奖品、商品卡片、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连加。三、出示自学指导教师说明要求摘录第一题图中的信息四、反馈交流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五、自学检测(P18练习1、3、4题)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2、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3、第4题估算,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全班交流订正。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运白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讲授新课(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二)计算,解决问题(1)850256280(2)850280256594280562256314(棵)314(棵)(3)850(280256)(4)850(256280)850536850536314(棵)314(棵)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小结(1)和(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3)和(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三、练习1试一试100020716843617936456278132930(80480)368(168127)1000185145指名学生板演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然后集体订正。看右图,提出至少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四、反馈交流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五、教师总结。六、作业设计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2410745745928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有白、花、黑三种颜色的鸭子,其中白鸭子有2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4、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1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连减。三、出示自学指导教师说明要求摘录第一题图中的信息,并思考解决问题。四、自学检测(P20练习2、3、4、5题)1、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2、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3、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4、第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五、反馈交流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节余多少钱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二、探究合作交流1、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提问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四、总结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探索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具小黑板、直尺。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自学检测(P22练习3、4、5、6题)1、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2、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3、第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4、小组合作完成第六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四、反馈交流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里程表(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讲授新课。(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的三小题四、反馈交流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5板书设计里程千米北京保定146北京石家庄277北京郑州689北京洛阳813北京西安1200教学反思练一练学习目标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三、自学检测(P25练习2、3题)1、第2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2、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四、反馈交流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有(坐过)那你们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吗(没有)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学生1不知道啊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不是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恩,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统计图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350160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二、反馈交流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三、精讲多练。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3)让学生独立完成。(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试题解析
- 现代碳纤维加固施工技术及应用案例
- 骨质疏松疾病预防与康复指南
- 行政岗位任职资格分级标准详解
- 公司年度培训方案与工作成效总结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及隐患排查
- 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与教学
- 公路桥梁养护维修技术方案与计划
-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专项复习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度认识练习题
- 桥梁亮化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社会网络分析课件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 肉桂课件讲解
- 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课件
- 锲而不舍成功从不言败主题班会课件
- 公司商业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
- 初中科学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