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风险评价_第1页
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风险评价_第2页
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风险评价_第3页
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风险评价_第4页
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风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加气站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H6564机动车燃料零售占地面积平方米7113绿化面积(平方米)0总投资(万元)18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6评价经费(万元)08预期投产日期2010工程内容及规模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关于同意的复函穗规函2009号文、广州市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选址意见2009号文,公司拟于内新建加气站,作为客运站的配套加气站。本项目总投资180万,其中环保投资10万。项目用地总面积7113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拟聘请员工20人,每天3班制,工作24小时,全年工作365天,员工不在项目内食宿。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设30M3埋地液化石油气罐1个,最大储量30M3,日加气量为20M3,年加气量为7300M3,设加气机4台,钢结构加气棚1座,站房1栋,属三级加气站。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表1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21总用地面积7113M32总建筑面积60M33加气岛罩棚面积336M34罐池用地面积539M35泵罩棚面积6M36压缩机罩棚面积784M37计划工作人员数20人二、主要设施项目内主要设施见表2,具体布置见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图三)。表2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站房座12加气机台43加气岛罩棚个14钢制防撞柱个165液化石油气储罐(埋地30M3)个26液化石油气罐池个17泵罩棚个18压缩机罩棚个19液化石油气卸车点个110液化石油气槽车停放处个1三、主要加气设备、配套设施主要加气设备及配套设施见表3。表3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液化石油气储罐30M312液化石油气压缩机491AM3FBANSNN13液化石油气泵2HM360F32MTW324加气机JQ060LB6G6枪/台4四、其他辅助设施及能耗(1)电气项目由市政供电引入项目配电室,计划年用电量为8906KWH,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组。(2)通风空调系统3本项目不设中央空调系统,预留员工空调用电负荷,根据需要安装分体式空调。(3)给排水系统本项目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总用水量为5733吨/年,排水系数按09计算,即排水量为516吨/年。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过雨水系统管网汇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场地清洗废水及储罐检修废水经隔油隔渣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珠江后航道黄埔航道。(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定员20人,每天3班制工作24小时,全年工作365天。(5)饭堂及宿舍本项目不设员工饭堂和宿舍,员工自行解决食宿。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周边以河涌、道路、商铺、客运站为主,详见建设项目四置图(图二),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项目周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1)废气进出二手车市场的机动车和客运站公交车产生的机动车尾气。(2)噪声进出二手车市场的机动车和客运站公交车产生的机动车噪声4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内,东面隔63M为办公楼(5层);南面隔20米规划路为涌;西面隔4米为(1层),隔38米为;北面隔33米为。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四置图见图一、图二。二、地貌、地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西北部往东为一系列略有起伏的低丘岗峦,最高处的圣堂岗海拔543米。项目所在区为区东、南部,为平原,河网密布,海拔10米以下。地貌类型可分为低丘、台地和平原。低丘海拔一般约50米;台地分二级一级海拔约40米左右,主要分布在新村、台涌、石榴岗、仑头一带;另一级海拔约20米,分布在南石头、沙溪、康乐、敦和、大塘、赤岗一带。平原海拔10米以下,大片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区内土壤主要分三个土类赤红壤、潮沙泥土和菜园土。三、气候、气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四周环水,气候具有海洋性较强的特点。大部分地区不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年平均气温21,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3,年温差151。全年无霜期长达338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1毫米,降雨量以夏季最多,达73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5433;冬季最少,只有116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9。一年中各月降雨量以5月最多,达2938毫米,占全年的降雨量的173;最少为12月,只有247毫米,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5。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区内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干燥寒冷,夏季吹偏南风,夏季风转换成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则在4月份。48月是夏季风盛行的季节,其中47月盛行东南风,各月东南风的频率几乎相等,均在1516,8月受热带辐合带影响,风向转为东风,频率为11,前后历时5个月。9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风盛行的季节,吹北风,频率从9月起逐渐增大,最大频率出现在11月,达32,以后逐渐减弱,前后历时7个月。夏季常有台风侵扰,风速可达28米/秒,绝对最大风速达337米/秒(1936年8月17日)。四、水文特征受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环绕,东南部地区河网密布,主要水系有西北部的涌、东北部的黄埔涌、南部的赤沙滘石溪涌3个水网系统。受潮汐影响,雨季容易受到来自北江、西江和流溪河洪水的袭击。珠江广州河段受珠江口潮汐的影响,水流呈每日两涨两退的不规则半日潮,年平均高潮位为077米,平均低潮位为061米。广州后航道丰水期以径流控制为主,枯水期以潮汐控制为主。6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项目位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属广州市区。区古称“洲”,位于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647公顷。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892,死亡率638,自然增长率254,分别比上年提升046、008和038个千分点。一、社会经济结构区一贯坚持“经济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建区,文化立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实施“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化提高工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以房地产为龙头,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仓储运输业和高新技术无污染工业,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据初步核算,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亿元,下降17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1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37129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42347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6212元,增长92。财税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8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税收入3249亿元,增长116,为区财政贡献收入374亿元;地税收入4906亿元,增长134,为区财政贡献收入1679亿元。全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444亿元,增长186。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329亿元,增长238倍;企业所得税收入202亿元,增长108;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216亿元,增长727;房产税收入172亿元,增长320。另外,营业税收入690亿元,下降04;增值税收入263亿元,下降11。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91亿元,增长20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4亿元,增长123;教育支出555亿元,增长267;公共安全支出518亿元,增长157;医疗卫生支出182亿元,增长277。二、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8年末,全区小学在校生825万人,比上年微降0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学年巩固率为992;全区初中在校学生345万人,微降1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42,初中学年巩固率为99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6万人,增长0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54,高中学年巩固率为99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051万人,下降14。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新增一批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08年广州市重点软件企业,新认定市民营科技企业17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27亿元,比上年下降20。三、文化与文物保护设施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与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番禺各区隔江相邻,江岸线长达473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面积的水网果林风景区,呈现出“山水城市”的格局。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物可考而比较确切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和和纪念建筑众多,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两次设立的大元帅府旧址,有岭南画派祖师居廉的居所十香园,有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有见证岛地貌形成历史的古海岸遗址等,颇具人文历史底蕴。四、其他区是广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和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道。区内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仅是广州市区内的重要水路航道,还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内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区内有客运货运码头,船舶可直达汕头、海口、三8亚、厦门等沿海城市。陆路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遍布全区,12座跨江大桥与市内各区相连,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和华南快速干线横贯全区,地铁二三号线通过区内最繁华地段,路桥网络四通八达。本项目周围人群健康状况经调查,无明显地方病,常见病有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以上呼吸道、肺部疾病较多,其次是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的疾病。传染病主要是肝炎。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4。表4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目类别1水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地区属于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受纳水体属类区域,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二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9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8是否管道油制气管网区否9是否使用预拌混凝土是10是否属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范围内否11是否敏感区否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属于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其产生的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受纳水体属航运工农业景观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表根据2008年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本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进行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为珠江后航道黄埔航道长洲断面,该断面水质监测情况见表5。表5珠江后航道黄埔航道长洲断面的监测数据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监测因子PHCODCRBOD5溶解氧氨氮石油类长洲断面平均7071834714631240167评价标准类6930631505标准指标004061079077083033注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由监测结果可知,珠江后航道黄埔航道长洲断面各监测因子PH、CODCR、BOD5、溶解氧、氨氮和石油类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说明项目受纳水体水质现状尚好。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为评价本项目及其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报告表根据2008年度区环境质量年鉴进行评价,监测点为第九十七中学,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见表6表6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单位MG/M310监测地点分析项目监测结果评价标准标准指标SO2年平均0039006065NO2年平均0049008061第九十七中学PM10年平均0089010089注评价标准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年平均值二级标准。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的监测指标SO2、NO2、PM10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规定,该项目所在地属声环境功能区二类区,其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为了解本项目拟选址周围声环境质量情况,我们在项目四个边界外1M共布设4个监测点,昼间监测安排在6002200,夜间监测安排在2200600。噪声监测布点图见图二,监测结果见表7。表7建设项目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昼间夜间编号监测地点噪声级噪声标准噪声级噪声标准1东边界58960470502南边界57160462503西边界58660483504北边界5706047650注评价标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从上表的监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周围边界昼、夜间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客运站内,项目所在地周围的敏感点主要为南面的和西面的。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见表8表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一览表保护目标与项目相对位置名称性质方位距离(本项目边界)对何种污染物敏感保护级别涌河涌南面20M污水宿舍9层住宅楼(约250人)西面38M废气、噪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纳污水体水环境功能区类区项目建成后,应保证本项目及其四周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以及纳污水体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不因本项目造成明显的影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执行二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2类标准。12污染物排放标准(1)本项目污水排放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即PH69、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NH3N无要求、石油类20MG/L。(2)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3)。(3)建设施工期间执行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运营期项目边界外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总量控制指标废水516M3/A;CODCR0114T/A;NH3N0009T/A;石油类0003T/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3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工艺流程见下图二、营运期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卸车和加气工艺(1)卸车工艺压缩机槽车输送管道LPG储罐接通液化石油气由液化石油气运输罐车送来的液化石油气到达加气站后,利用站内的压缩机把储罐气相抽出加压打入槽车气相空间,造成槽车与储罐之间产生0203MPA的压差,将槽车液化石油气卸入储罐中。操作时,要同时接通储罐与槽车的气相管,以保持压力平衡。(2)加气工艺LPG储罐输送管道加气泵加气机加气枪公交车当燃气机动车进站加气时,利用储罐的加气泵将液化石油气输入液化石油气加气机中,然后通过加气枪向公交车灌装液化石油气。本工程环境影响期包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建筑施工期间将产生施工机械噪声、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办公生活污水,场地清洗废水,储罐检修废水;储气罐灌注、储罐损失和加气时逸出的烃类气体,机动车尾气;压缩机、加气泵和机动车噪声;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垃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工序装饰工程工程验收设备安装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工程营运14本项目施工期需进行土建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1)各类施工机械噪声;(2)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产生的废气;(3)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产生的废水;(4)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不大,施工期短,产生的环境影响随装修期结束而停止。(1)施工噪声影响土建施工噪声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声级为80110DB(A),对附近居民将造成较大影响。装修噪声来自各种钻机、压缩机、切割机、电锯等机械噪声,声级为7090DBA,对区域内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项目施工时所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土建产生的扬尘、粉尘、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以及和装修时产生的有机废气。扬尘、粉尘主要来源于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进出时产生尾气,主要成分为SO2、NOX。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胶合板、细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和油漆涂料等挥发的有毒气体,其成分主要为甲醛、苯、醚、酯、醇、氡、聚氯乙烯、乙苯、多环芳烃等。(3)施工废水影响施工废水主要为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和地面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CR、BOD5、NH3N。(4)施工固体废物影响施工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余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装修产生的水泥沙浆抹面、内外墙涂料、塑料、软包装、废电线金属、木屑等边角余料弃物。二、运营期污染工序1大气污染源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包括储气罐灌注、储罐损失和加气时逸出的烃类气体和机动车尾气。(1)储气罐灌注、储罐损失和加气时逸出的烃类气体加气站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储气罐罐注、储罐损失和加气时造成液化石油气以气态形式逸出进入大气环境,从而引起大气环境的污染。15储气罐在装卸或静置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罐内压力的变化,使得罐内逸出的烃类气体通过罐顶的呼吸阀排入大气。储气罐装料时发生储气罐装料损失,通过排气孔进入大气,气罐车装料损失于储气罐装料损失发生的原因基本相同,加气作业损失主要指车辆加气时,由于液化石油气进入机动车气箱,气箱内的烃类气体被置换排入大气。在向储罐注入液化石油气及用加气机给机动车加气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各接口处密封较好,工艺设备及管道密封操作,有少量废气逸出,在装车时无组织排放的废气量很少,类比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建设的同类型项目新滘西路LPG加气站项目(新滘西路LPG加气站规模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此项目属二级加气站,占地面积511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9平方米,设2个20M3的地埋式液化石油气罐,最大储量40M3,非甲烷总烃的平均排放率380V)100倍杆高(380V)100倍杆高075倍杆高/2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31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低温、腐蚀等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低温或加压时为棕黄色液体,其物理性质如下A密度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密度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1520倍,在大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处流动;液态的密度约为水的一半。B饱和蒸汽压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汽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混合物气、液相平衡时的蒸汽压力也就是蒸汽分子的蒸发速度同凝聚速度相等时的压力。受温度、组成变化的影响,常温下约为1320MPA。C体积膨胀系数液化石油气液态时和其他液体一样,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同温下约为水的1117倍。D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液态时,液化石油气的含水率。液化石油气微溶于水。E爆炸极限窄,点火能量低,燃烧热值高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较窄,约为210,而且爆炸下限比其他燃气低。着火温度约为430460,比其他燃气低。燃烧热值高,约为2200029000KCAL/M3,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大,约需2330倍的空气量。F电阻率液化石油气的电阻率为1010欧姆厘米,液化石油气从容器、设备、管道中喷出时产生的静电压达到9000伏。(2)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A燃烧爆炸性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闪点为735,最小引燃能量为320203MJ,一般火源均能将其引燃,爆炸下限低,爆炸浓度范围大(210),仅少量液化石油气扩散到空气中,一遇到火源就能发生燃烧和爆炸,1升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就能形成125立方米的爆炸混合物,使具有爆炸危险的范围大大增加。液化石油气爆炸的速度快(2000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燃烧热值大(高达105000KJ),故燃烧爆炸的危害性大。B受热膨胀性液化石油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不断增大,大约温度每升高1,液态体积膨胀约为0304,气压增大约00203MPA。常温下如果不超量充装,钢瓶是不会爆炸,如果钢瓶接触热源就很危险了,因为钢瓶在60时就会全部充满液体,温度每升高1,压力增大23MPA,钢瓶就会因超压发生物理爆炸。如果超量灌装危险性更大,因为此时液体膨胀压力直接作用于钢瓶,常温下,钢瓶就有可能发生物理性爆炸,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并且迅速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C气体泄漏的流散性与潜伏性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比重大,容器破坏破裂时会在容器压力的作用下顺裂口大量向外泄漏,并汽化为原体积250300倍的气体,停滞聚集在地板下面的空隙,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或随风飘至很远的地带潜伏下来,遇明火即发生燃烧和爆炸,造成大面积的火灾和人员伤亡。D摩擦带电性液化石油气的电阻率高,易产生静电,流速越快,产生静电荷越多,静电电压越高,最高可达书千至上万伏,静电压在350400伏时,产生的电火花即能将液化石油气引燃或引爆。E腐蚀性液化石油气中大都含有不同数量的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腐蚀作用,会降低容器的耐压强度,缩短使用年限造成容器穿孔或爆裂,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此外,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可能引起人员的冻伤。(3)可能引起本项目风险事故的因素可能引起本项目风险事故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33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土壤腐蚀、洪水、滑坡、雷电、战争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程设计缺陷、设备选型安装不当、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及人为破坏等。以下分为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分析。A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该加气站在经营、储存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有液化石油气地上储罐、加气泵、加气机、输送管道、槽车等。A液化石油气地上储罐、槽车1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设计缺陷,如设计参数选择不合理、强度计算不准确、材料选择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制造质量、安装质量等问题可能导致储罐、槽车罐体承压能力下降而引起的储罐的开裂或爆炸,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2储罐外壁面防腐蚀设计缺陷,如防腐层厚度不够,干膜厚度达不到要求,金属表面的防腐涂层施工缺陷如气孔、漏点等等,可能造成地上储罐腐蚀穿孔,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3储罐、槽车制造过程中的焊接缺陷、如咬边、未熔合或未焊透等缺陷或因焊接不良,焊缝、储罐、槽车封头过渡区等部位残余应力集中效应过大,都可能导致断裂或裂纹。4由于储罐、槽车反复的加载和卸载,在罐体焊缝、接管焊缝、材料不连续等容易形成缺陷处造成应力集中,产生疲劳破裂。5由于操作失误、液位报警器失效、安全附件失效、计量仪器仪表失效等导致储罐、气瓶充装过量,夏季室外温度较高,由于槽车处于太阳的暴晒之下,槽车罐壁温度升高,引起槽车罐内液化气体吸热汽化后使罐内压力急速上升,引致安全阀起跳,甚至导致超压爆裂。同时,由于太阳的暴晒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高温引起地上储罐内温度升高;储罐内液化石油气吸热汽化而使罐内压力上升,严重时可引致安全阀起跳,甚至导致超压爆裂。6储罐在受热状态下的破坏。若卸车槽车出现泄漏火灾,地上储罐的外伸接管受热迅速汽化,汽化的气体返回罐内,引起罐内液体翻滚,罐内压力升高同时热量通过接管管壁、高温地面不断传递到罐内,罐内液体不断汽化,压力、温度升高,引致安全阀起跳,甚至导致超压爆裂。罐内介质的喷出,将导致事故急剧扩大。34B液化石油气加气泵该加气站使用的加气泵为螺杆泵,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发生螺杆磨损、烧坏断裂、轴承严重磨损或烧坏,轴封严重泄漏,机泵电机烧坏等事故,并可能由此引发燃烧爆炸事故。1材质不良、润滑油变质或冷却条件恶化都可能导致泵轴烧坏或断裂。2保养不善、润滑油油质恶化、或供油不足,甚至断油、或轴承锁紧螺母松脱等,可能导致轴承烧坏。3轴、填料、轴套严重磨损、或密封处损坏,轴封处有砂眼等都会引起轴封处泄漏,造成液化石油气的泄漏。4可能因安装不良而基础不稳和地脚螺栓松动,或因腐蚀、操作失误引起超压,都有可能导致泄漏,甚至泵体、缸体爆裂。5由于电机或泵的固定螺栓松动造成联轴器不对中、轴承损坏、齿轮箱缺油等引起泵的震动和噪声增大将造成一定的噪声危害。C液化石油气加气机液化石油气加气机主要由气液分离器、流量计、电子控制装置和加气枪等部分组成。1由于加气机计量显示器失灵、充装钢瓶缺陷、操作失误等造成的超装,引起汽车钢瓶超压爆炸。2加气枪与加气软管的活动接头处密封圈损坏、加气软管裂缝等造成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遇火星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由于过滤器过滤网损坏,细小的焊渣、杂质等进入加气机的转子流量计,造成流量计的叶片、转子磨损或变形,出现计量表不指示或指示不准,从而引起钢瓶超装的超压爆炸。此外,若过滤器堵塞,将会造成加气机前管道压力升高的超压爆炸。D输送管道加气站输送管道主要用来将液化石油气由槽车输送到储罐,并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存的液化石油气输送到加气机给燃气汽车加气。如果设计不合理,管件选材不当或材质与制造质量低劣,温度变化引起液化石油气的胀缩,焊接缺陷、腐蚀、安装、检修、维护不当,操作失误,外力冲击,超35压等均可能导致管道破裂,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由于阀门与法兰处密封性能下降,密封垫片老化,频繁开启泵、开启阀门过快引起的管道液击、疲劳断裂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上述情况的泄漏,若遇明火将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B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该项目经营和储存过程包括液化石油气的卸车过程、储存过程和给燃气汽车的加气过程,其作业区可分为储罐区、卸车区和加气岛。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灼烫低温冻伤、容器爆炸及其它伤害等。A火灾、爆炸危险该项目经营和储存的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遇火源能引发燃烧,发生火灾事故;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并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储存上述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到位或操作失误或其它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而未能及时发现,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点火源、助燃物空气或氧化剂。引发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液化石油气泄漏及存在点火源。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有1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致使操作错误,引发的泄漏。如错开阀门、阀门关闭不严等2储罐、烃泵故障引发的泄漏。如储罐焊接点、接口、法兰及附件连接处因密封不好或腐蚀等其它原因引起泄漏烃泵以及管道、管件等设备发生故障或机泵、阀门、法兰密封不好或管线腐蚀,引起的泄漏等。3因管理不善而引发储罐、机泵和管线的泄漏。如液位计失灵后未及时检修,安全阀、压力表等未定期进行校验,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安排单独操作时误操作等引发的泄漏。主要点火源有1明火。如违章动火作业、现场吸烟、其它明火等;2电气火花。如使用不防爆电器或防爆电器损坏;363静电火花。如高压喷射产生静电、摩擦产生静电、输送时流速太快产生静电等因设备接地不良导致产生静电火花;4机械撞击火花。如人员穿有铁钉的鞋、用铁制工具作业、其它机械撞击或碰撞等;5雷击火花。B电该项目经营和储存场所电气布线及用电设备较多,用电设备设施如出现故障、绝缘损坏、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者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等原因,均可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引发人身伤害事故。产生触电的原因有1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等,如出现违章作业、误操作、设备检修不及时或没有必要的检修维护等2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如安装缺陷、防爆等级不匹配、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等,如没有保护接地、接零、漏电保护、等电位连接等;3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如短路、漏电、过载、散热不良等4防雷设施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或防雷装置失效等。C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所造成的伤害。在卸车、加气过程中使用加气泵等机械设备,如果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会造成机械伤害;在检修、抢修作业时,维修用机具安全设施失效,操作失误等,可能引起机械伤害。D车辆伤害加气站是车辆进出频繁的场所,如果进站指示牌不清、司机违章行驶、车辆维护保养不够、车况不好、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等都将引起车辆伤害。车辆伤害包括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E中毒和窒息液化石油气具有一定的毒性,有麻醉作用。如果工作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违章操作、或不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都可能导致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清洗储罐、进行罐内作业时,在空气置换时间不够、未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下,工人贸然进罐操作,且没有戴防护面具或没有监护人员等易发生中毒或37窒息事故。另外,因储罐、阀门、管道缺陷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时,操作人员躲避不及也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发生。F灼烫低温冻伤由于液化石油气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当容器、输送管道发生少量泄漏时,在泄漏口处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如果操作、维修人员没有按操作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就进行堵漏、维修,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接触人体,会对维修、操作人员造成低温冻伤伤害。G容器爆炸该项目设置的储罐属压力容器,输送管道为压力管道,运输用的液化石油气槽车为移动式压力容器。压力容器爆炸属于物理性爆炸。储存介质超过容器的允许压力或容器遭碰撞,就有可能发生物理性爆炸。一旦发生容器爆炸事故,不仅设备本身遭到破坏,而且会波及周围其它设备和建筑物,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又因容器内的介质是易燃易爆的液化石油气,有向外扩散性遇火源会造成着火燃烧和二次爆炸,产生更严重的破坏后果。H其它伤害其它伤害主要有噪声、高温等。1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听觉和非听觉两方面。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内耳器官易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闻偏移,导致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等有明显的影响。噪声还会使生产率下降,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工伤。该站所使用的烃泵等在运行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若不按规定作足劳动保护措施,存在着噪声危害。2高温广东地区夏季长、温度高、湿度大,该站的很多作业为露天作业,若未做好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工作,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疲劳等引发中暑。3由于不可预知的原因,还可能造成其它伤害事故的发生。3环境影响风险评价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在全国范围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形成恶性爆炸事故,38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液化气泄漏事故历来被视为抢险救援的一大难点,但其发展有规律可循。只要抢险人员掌握其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堵漏方法,不仅能取得抢险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典型发展过程是泄漏、气体爆燃、稳定燃烧、储罐爆炸和连锁爆炸。液化气泄漏后,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爆炸。爆炸后,高温火焰使储罐温度、压力迅速上升而发生储罐爆炸。储罐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抢险人员造成伤害并严重毁坏其他储罐而造成连锁爆炸,但堵住泄漏即可控制险情的发展。堵漏时,抢险人员处在易燃气体包围之中,随时可能遇火星爆炸伤及抢险人员。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储罐及加气岛属一级防火单位,储罐的燃烧或爆炸引起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和燃烧,也将给局部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项目建设单位应把储气设备的防爆防火工作房在首位,按照消防法规规定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和制度,确保储罐和加气岛不发生火险。储气设备的事故泄漏主要指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因素如地震、土壤腐蚀、洪水、滑坡、雷电、战争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比较难估量,最坏的设想是所有的含烃类物质全部进入环境,对生物造成毁灭性的污染。这种污染一般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后果较为严重,达到自然环境的完全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加气站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防治,最好的办法是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如下对地质结构进行勘察,避免将储气罐建在断裂带上,给加气站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在加气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提高基础结构的抗震强度,确保储气罐和输气管线在一般自然灾害下不发生泄漏。为使液化石油气罐车在卸车过程中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尽可能减少液化石油气不必要的泄漏,对经常操作的部分使用快关阀门。总图布置按照规范考虑周边有一定的开阔地带,一旦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扩散;建构筑物之间均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储罐为地埋式;在防爆区内严39禁有地下空间,以免液化石油气积聚。站区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均按照防爆规范设计,所有液化气工艺管道和设备都将设置防雷、防静电积聚的设施,建设项目的防雷设施,必须经过政府防雷主管部门的验收。为了保证加气站的安全运行,站内设有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消防系统、防雷防静电系统、浓度检测、报警装置、配备足够应急器材。储罐和工艺管道设置安全阀,受热异常时能及时卸压。储罐设置清晰可见的液位计,对特别危险的液化石油气出管设置压力、温度、液位集中检测及高位、低位报警,为检测罐区泄漏情况,同时设置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液化石油气储罐所有液相入口设置止回阀,液相出口和气相出入口设置紧急切断阀。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即时切断气源。液化气泵出口设置安全回流阀,以保持系统压力平稳及防止泵逼压。而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则是可以通过订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减到最低。液化气储罐设计、制造、检修和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操作,确保储罐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安全。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本加气站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主管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管理人员,对生产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和卫生防护教育,并建立安全管理和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制,完善监督机制。针对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定期针对预案内容进行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性。按照加气站相关规程,定期对储罐、管线和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排除潜在风险。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4应急预案40小规模泄漏液化石油气发生小量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有限堵漏措施,以防止事故进步发展。首先应停止加气站所有工作,迅速准确地找到泄漏点,采用合适有效的堵漏措施,堵漏完毕后全面检查储罐、管线及加气设备,确保危险已排除。较大规模泄漏当罐区发生泄漏挥发出大量石油气;或者管区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释放出大量有毒烟气等情况时,按照一下程序处理。A事故应急处理程序A工作人员马上关闭管路的全部阀门,若无法关闭,应设法用物品堵塞;B加强区内的火源管理,禁止吸烟和其他明火,尽可能少用电气开关;C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执行,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容器产生裂缝、开口或使液化石油气泄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使储罐内出现满液现象。由于LPG的膨胀系数高,如果出现管线两端封闭,管线内满液的情况,气温上升会使得压力上升,会对容器器壁产生额外的压力,使得管线易于破裂、发生蒸汽爆炸。因此,要避免液化石油气体的过量充装而造成容器内压力异常上升,导致蒸汽爆炸。D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堵漏。当容器存在裂缝时,LPG会从产生的裂缝处急剧泄漏,因外界压力急剧下降,LPG从液相转急速变为气相,加剧蒸汽爆炸的风险。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蒸汽液滴漂浮在空气中,一旦遇到明火或因蒸汽爆炸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将会发生二次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带来极大的破坏。及时堵漏可以防止压力继续下降,减缓液体由液相向气相的急剧转变,减小蒸汽爆炸的危害。因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堵漏是防止蒸汽爆炸进一步发展和控制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所以,应立即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堵漏关闭阀门、带压堵漏、注水、转移物料。E控制点火源。发生LPG泄漏后,在采取各种措施堵漏的同时,难免有泄漏的LPG与空气混合,一旦爆炸,由蒸汽爆炸喷出的可燃气体和雾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蒸汽云。蒸汽云靠液体本身高速喷射的静电或遇外部引火源,紧接着会发生二次爆炸(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火球,使爆炸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的损害往往大于蒸汽爆炸。为此必须根据泄漏的严重程度设立警戒区,控制点火源,以免加剧蒸汽爆炸的危害41后果。B爆炸事故应急措施A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应马上发出火灾警报,迅速疏散非应急人员;停止厂区的全部生产活动,关闭所有管线,组织加气车辆迅速远离现场。B向应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初步预测可能对人员、管线和设备造成的危害。C调整应急人员及装备,组成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及时开展灭火行动。D由应急中心领导和相关安全、环保专家紧急制定撤离疏散方案。E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灭火队员应站在火焰的上风向或侧风向,保证人员安全。F灭火行动应坚持到火焰全部熄灭为止,并仔细检查现场,防止死灰复燃或再次爆炸。C人员安全应急处置程序A事故目击者应立即报告专业医疗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和应急救援指导中心值班室,报告人员中毒和气体扩散情况。B联合附近岗位未中毒人员在第一时间开展中毒人员急救。C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库区应急救援系统,迅速派遣应急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抢救中毒昏迷人员D与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建立联系,配备相关有毒化学品的解毒药物,积极进行支持性治疗,维持生命体征。D事故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应设立一下小组,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A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B专家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方案和安全措施,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C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及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正确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D善后处置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42置和社会稳定工作。E注意事项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应当穿着防护用品、佩戴防护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清净下水”的排放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安监总危化200610号)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本项目内必须配备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引发环境污染的设施和措施,事故排放的污水不得和其他雨水和污水一同收集排放,而应该设有专门的集水池集中处理排放,且处理不合格不得排放。此措施需与工程主体设施一并建设和验收,保证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设施和措施科学有效,适应应急需要。4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施工开挖、装卸、运输、堆砌等过程;工地食堂粉尘、扬尘、SO2、NOX、厨房燃料燃烧废气、油烟废气保持场地湿度、加强场地施工管理、采用围隔堆放处理、废弃物及时清运、控制工作时间、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及时间、停车熄火、工地食堂使用清洁能源等。水污染物地表径流、施工废水、施工人员SS、CODCR、BOD5、LAS、NH3N、动植物油对于含有大量的泥浆等悬浮物的工地废水可经隔渣、沉淀池澄清、粪便污水需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工地厨房含油废水应进行隔油隔渣处理后排放,对于预处理后可使用的污水应循环利用,减少清水的用量。噪声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等噪声控制工作时间、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施工场地边界线达到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固体废弃物地表开挖、建筑物建设、施工人员余泥、渣土、废物料、生活垃圾分类堆放;围隔堆放并在指定地点弃土;清运过程密闭、包扎、覆盖,不沿途漏撒;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回收利用;场地定期清理;对垃圾堆放点定期消毒、杀灭害虫。营运期储气罐灌注、储罐损失和加气时逸出的烃类气体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少、浓度低,排放到大气环境后迅速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NOXCO大气污染物机动车尾气HC浓度低,排放到大气环境后迅速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CODCRBOD5SS办公生活污水NH3N统一收集后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SS水污染物场地清洗废水、储罐检修废水石油类经三级隔油池预处理达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与办公生活污水汇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标达标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不会对纳污河段的水环境功能产生明显影响。44噪声压缩机、加气泵、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噪声采取减振、消声、隔声、禁鸣喇叭等综合治理措施。边界外一米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作人员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办公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应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其他垃圾在指定地点进行收集交环卫部门,定期清理,统一处置,并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影响周围环境。液化石油气残液液化石油气残液固体废物隔油池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