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_第1页
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_第2页
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_第3页
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_第4页
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PZZRYA001版本2016年第1版XX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专家审查稿)2016颁布实施XX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编制颁布令XX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6年)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自2016年起生效。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应按本预案要求,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签名年月日目录颁布令1第一章综合应急预案1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514应急预案体系615应急工作原则82事故风险描述921公司概况922事故风险分析1123风险防控措施15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231应急组织机构2232职责234预警及信息通报2541预警2542信息报告285应急响应3151响应分级3152响应程序3253处置程序3654应急结束466信息公开4761信息公开的部门、负责人4762信息公开的程序4763信息通报的原则4764信息通报的形式477后期处置4771现场保护4772污染物处理4873恢复供气4874事故后果影响消除4875善后工作4976应急工作总结和评估498保障措施5081通信与信息保障5082应急队伍保障5083物资装备保障5184经费保障519应急预案管理5191应急预案培训5192应急预案演练5393应急预案修订589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备案5895应急预案实施59第二章专项应急预案601天然气门站专项应急预案6011事故风险分析601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6113处置程序6114处置措施632城市供气管网专项应急预案6821事故风险分析692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7023处置程序7024处置措施73第三章现场处置方案811室内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A(户外排管,集中表箱)8111事故风险分析811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8113应急处置8214注意事项882室内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B(户内单根立管,分户挂表)9121事故风险分析912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9123应急处置9224注意事项973庭院管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A(小区楼前架空低压管泄露)9931事故风险分析993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9933应急处置10034注意事项1044庭院管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B(小区楼前埋地低压管泄露)10641事故风险分析1064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10743应急处置10744注意事项1115庭院管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C(小区中压管泄露)11351事故风险分析1135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11453应急处置11454注意事项1186城区中压管网不明原因泄漏12061事故风险分析12062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工作职责12163应急处置12164注意事项130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方式132F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132F12各应急专业组132F121抢修抢险组132F122调度中心133F123安全防护组133F124综合后勤组133F125医疗救护组134F13外部应急救援134附件2应急物资装备清单136附件3规范化格式文本137F31应急信息接报记录137F32应急信息处置记录138F33应急信息上报记录139附件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140F41地理位置图140F42天然气门站总平面布置图及消防、应急疏散路线图141F43城市供气管网图(另附)142第一章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XX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公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预防或控制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或次生事故发生,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本预案的编制依据下列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2014年1月1日起施行)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公布,2007年6月1日起施行)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7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3号,2011年3月1日起施行)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修订)9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10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511号)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2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2009年7月1日起施行)1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2015年2月28日起施行14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明电20151号)15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应指信息20096号16关于做好实施工作的通知(应指信息201329号)172016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应指综合20163号)18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安监总厅应急201495号)20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3月31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5月20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决定修正)21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15年3月27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2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7号,2005年7月1起施行)23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发布,根据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盐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二十件规章的决定修正,2004年7月1日起施行)24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53号)25江苏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苏安201336号)26关于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及处置工作的通知(苏安201520号)27江苏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2011190号)28江苏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实施办法(苏安监2013274号)29转发的通知苏安办201587号30转发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暨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宣贯落实工作的通知徐安发201521号31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徐安发20147号)32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和报备工作的通知(徐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2年2月20日发文)33徐州市安监局2016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徐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6年4月12日发文)3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3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36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3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3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3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4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4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82012)4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43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62012)44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45邳州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6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企业紧急应变预案13适用范围131事故分级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五级。11级轻微事故。设施微漏,对燃气设施未构成威胁。22级不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燃气设施的一般泄露,生产运行不受或略受影响。33级外围火灾或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其他因素引起燃气设施外围火灾或燃气设施多处泄露,需局部停运处理,或非市区管网泄露,无需大面积停气处理。44级不可控或影响严重的泄露。燃气设施无法控制的泄露,需完全停工抢险疏散;大型居住区或主管道严重泄露,需大面积停气处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或交通次序。55级严重的泄露或火灾。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外力造成管网多处严重泄露或场站燃气设施着火,对设施构成严重威胁。132适用的工作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天然气门站和天燃气供气管网发生的级2级及以下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3级及以上级别安全生产事故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我公司配合做好燃气设备设施的抢修恢复工作。133适用的事故类型本预案适用于天然气泄露及泄露天然气引起的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134适用的应急响应级别1本预案适用2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超出2级则需向上一级应急机构请求支援;2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后,我公司服从其指挥,并根据本预案相关内容做好以下工作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前的应急处置工作;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的配合工作;燃气设备、设施的抢修恢复工作。(应急响应分级同事故分级,详见本预案第51节“响应分级”)14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我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我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构成,其应急预案体系见图141。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体系室内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A天然气门站专项应急预案庭院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B城市供气管网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城区中压管网不明原因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室内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B庭院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A庭院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C图141XX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示意图141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我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14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14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15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积极应对,预防为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和管道操作、管理人员培训,做到人人清楚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3救人第一、防止事故扩大。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抢救受困人员的生命,迅速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4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调动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和各类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5社会协调,企业为主。在供气管网发生事故时,公司及其现场工作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在管道周边发生事故,有可能危急管道安全时,公司相关人员也应当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妥善处置,立即将基本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当发生重大事故本企业难以应对时,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求得政府的支持,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及时、有效地处置,以防止事故的扩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6信息畅通、协同应对。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与救援队伍、人员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应根据事故的发展变化,适时请求外部救援力量参与救援。7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8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应急救援的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技能。2事故风险描述21公司概况1公司简介我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28日,是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独家享有邳州市天然气利用项目和经营管理30年的特许经营权,为邳州市城市居民和工商业用户提供天燃气供应服务。公司现拥有的主要供气设施有天然气门站1座;设计压力为25MPA的高压管线(无缝钢管)155公里;设计压力为03MPA(PE管)中压管线158公里;设计压力3KPA(PE管)庭院管网163公里;设置调压器(柜)705台,阀门井472座。供气范围涉及336个小区47万户。管网设施基本参数见表211,管网分布情况见附图。表211管网设施基本参数表序号管道规格长度KM材质设计压力MPA输送介质种类建设时间(年)运行压力MPA备注1219155无缝钢管25天然气20102322195无缝钢管03天然气2004033DN3153PE03天然气2015034DN20040PE03天然气2004035DN16060PE03天然气2004036DN11030PE03天然气2004037DN9020PE03天然气2004038DN635PE03天然气2004039DN63140PE0003天然气20040002510DN11020PE0003天然气20040002511DN253PE0003天然气2004000252劳动定员及组织机构我公司岗位劳动定员情况见表212。表212劳动定员情况序号岗位人员(人)备注1总经理、副总经理22综合管理部63财务管理部54安全监察部55市场开发部12CNG事业部7序号岗位人员(人)备注工程管理部10客户服务部24生产运营部16合计(人)90我公司组织机构见图211。总经理安全监察部综合管理部客户服务部市场开发部副总经理CNG事业部生产运营部财务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图211组织机构图22事故风险分析221物料的危险性我公司供气过程中涉及的天然气富含甲烷的、四氢噻吩等为危险化学品。其危险性分类见表221,主要理化特性见表222,危险、有害特性见表223。表221涉及危险性物料的分类表压力容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MG/M3序号名称CAS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分类化学介质毒性分类爆炸危险介质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分类易制爆化学品高毒物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临界量吨MACPCTWAPCSTEL1天然气富含甲烷的8006142甲C/是是/50/2四氢噻吩110010甲B/1000/表222危险性物料的主要理化特性爆炸极限序号名称CAS号熔点()沸点()闪点()引燃温度()下限上限备注1天然气富含甲烷的80061421825160218482632366513172四氢噻吩110010962119128/表223危险性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序号物料名称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备注1天然气富含甲烷的易燃气体,类别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精细动作障碍等,甚至因缺氧而窒息、昏迷。2四氢噻吩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本品具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中毒时,出现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慢性中毒实验中,小鼠表现为行为异常、体重增长停顿及肝功能改变。对皮肤有弱刺激性。222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分析我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主要事故风险简析见表224。表224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风险序号类型程度事故诱因事故后果影响范围事故可能地点次生衍生事故门站1、设备设计缺陷造成设备及附属管道的损坏等导致的泄露。2、设备内腐蚀、外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等造成的泄露。3、制造缺陷及焊缝缺陷等造成的泄露。4、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暴雨导致地面塌陷等)造成的管道断裂等造成的泄露。5、管道设施安装缺陷、压力控制和泄压设备、密封失效等造成的泄露。6、阀门失修,有内漏、外漏现象。7、阀门启、闭操作失误。8、埋地管防腐绝缘层损伤导致管道锈蚀穿孔或管道年久失修。9、不规范作业。人身伤害泄露点及周边区域、人员门站火灾爆炸、中毒窒息1泄露中度高压、中压、庭院管线1、管道设计缺陷造成管道及附属设备的损坏等造成的泄露。2、管道内腐蚀、外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等造成的泄露。3、管道制造缺陷及焊缝缺陷等造成的泄露。4、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暴雨导致地面塌陷等)造成的管道断裂等造成的泄露。5、第三方损坏(含恐怖袭击、打孔盗气、违章占压、施工作业等)造成的泄露。6、管道设施安装缺陷、压力控制和泄压设备、密封失效等造成的泄露。7、阀门失修,有内漏、外漏现象。8、阀门启、闭操作失误。9、埋地管防腐绝缘层损伤导致管道锈蚀穿孔或管道年久失修。人身伤害泄露点及周边区域、人员庭院管线火灾爆炸、中毒窒息10、强电流通过输气管道。11、道路或其他行业的施工或开挖时误伤燃气管道。12、道路变更、地形变迁或在燃气管道上方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使埋地管道变浅而受到伤害或受挤压造成管道变形破裂或地面频繁振动影响。13、人为破坏因素。户内燃气管道1、私自更改、拆迁户内燃气设施。2、户内管道设施未经试验或验收合格便投入使用。3、管道燃气设施安装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4、使用不合格的或不适用的燃气用具,如浴室内安装直排式热水器。5、使用燃气时无人照看,火焰被吹灭或被沸溢汤水熄灭造成燃气泄气。6、用气完毕后未关闭开关而漏气。7、管道燃气设施未定期安全检查。8、其它不规范操作,导致燃气设施损坏。9、人为破坏因素。人身伤害泄露点、户内人员用户火灾爆炸、中毒窒息2火灾爆炸高度泄露天然气、四氢噻吩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引发火灾爆炸事故。1、明火点火吸烟;动火;物质过热引发;他处火灾蔓延;其它火源。2、火花金属撞击带钉皮鞋、工具碰撞等;切割、打磨火花等;电气火花;短路;静电火花;雷击;车辆尾气火花。3、高温物体汽车发动机排气管;照明灯具电气设施、线路过热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坏泄露点及其周边区域、人员等站场、燃气供气管网、用户/3中毒窒息中度1、高浓度吸入泄露天然气造成的中毒窒息。人身伤害泄露点周边人员等站场、燃气供气管网、用户/23风险防控措施1我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下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城镇燃气管道及其附属系统、场站的工艺管道与设备的运行、维护制度和操作规定;用户设施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操作规定;用户用气设备的报修制度;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或事故处理的报告程序。2严禁携带火种、非防爆型无线通信设备进入天然气门站内,未经批准严禁在场站内生产区从事可能产生火花性质的操作。3站内防雷设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每年雨季前应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防静电装置每年检测不得少于2次。4进入燃气调压柜、阀门井和检查井前应先检查有无燃气泄漏,有无其他有害气体,确定安全后方可进入。5进入燃气调压柜、阀门并和检查井等场所作业时,应根据需要穿戴防护用具,系好安全带;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应轮换操作;维修电气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带气进行维护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或采取防爆措施,作业过程中严禁产生火花。6供气高峰季节应选点检测管网高峰供气压力,分析管网的运行工况;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网应提出改造措施。7施工完毕未投入运行的燃气管道,宜采用情性气体或空气保压。8安装在用户室内的公用阀门应设永久性警示标志。9在同一管网中输送不同压力燃气的相连管段之间应进行有效隔断。10明确对燃气管道进行巡查、检查的周期,并做好巡查、检查记录;在巡查、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11对地下燃气管道的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在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应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积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种植深根植物及搭建建(构)筑物等;管道沿线不应有燃气异味、水面冒泡、树草枯萎和积雪表面有黄斑等异常现象或燃气泄出声响等;有上述现象发生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穿越跨越处、斜坡等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过后应及时巡查;在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的施工,其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向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申请现场安全监护。对有可能影响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施工现场,应加强燃气管线的巡查与现场监护,可设立临时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造成燃气管道损坏、管道悬空等,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燃气管道附件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修复。12地下燃气管道的泄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压、次高压管道每年不得少于1次;聚乙烯塑料管或没有阴极保护的中压钢管,每2年不得少于1次;新通气的管道应在24H之内检查1次,并应在通气后的第一周进行1次复查。13地下燃气管道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泄漏检查可采用仪器检测或地面钻孔检测,可沿管道方向和从管道附近的阀门并、客并或地沟等地上(下)建(构)筑物检测。对燃气管道设置的阴极保护系统应定期检测,并应做好记录;检测周期及检测内容应符合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的规定。14在役管道防腐涂层应定期检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正常情况下高压、次高压管道每3年进行1次,中压管道每5年进行1次,低压管道每8年进行1次;上述管道运行10年后,检测周期分别为2年、3年、5年;已实施阴极保护的管道,当出现运行保护电流大于正常保护电流范围、运行保护电位超出正常保护电位范围、保护电位分布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检查管道防腐层;可采用开挖探境或在检测孔处通过外观检测、粘结性检测及电火花检测评价管道防腐层状况;管道防腐层发生损伤时,必须进行更换或修补,且应符合相应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更换或修补的防腐层应与原防腐层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应低于原防腐层性能。应对沿聚乙烯塑料管道敷设的可探示踪线及信号源进行检测。运行中的钢制管道第一次发现腐蚀漏气点后,应对该管道选点检查其防腐涂层及腐蚀情况,并应针对实测情况制定运行、维护方案;钢制管道埋设20年,应对其进行评估,确定继续使用年限,制定检测周期,并应加强巡视和泄漏检查。15对架空敷设的燃气管道应有防碰撞保护措施和警示标志,并定期对管道外表面进行防腐蚀情况检查和维护。16阀门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定期检查阀门,不得有燃气泄漏、损坏等现象;阀门井内不得积水、塌陷,不得有妨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物;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对阀门定期进行启闭操作和维护保养;对无法启闭或关闭不严的阀门,应及时维修或更换。17调压装置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调压装置的巡检内容应包括调压器、过滤器、阀门、安全设施、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运行工况,不得有泄漏等异常情况;在采暖期前应检查调压室的采暖状况或调压器的保温情况;调压器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巡检各连接点及调压器工作情况。当发现有燃气泄漏及调压器有喘息、压力跳动等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应及时清除各部位油污、锈斑,不得有腐蚀和损伤;对新投入使用和保养修理后重新启用的调压器,必须经过调试,达到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对停气后重新启用的调压器,应检查进出口压力及有关参数;应定期检查过滤器前后压差,并应及时排污和清洗;应定期对切断阀、水封等安全装置进行可靠性检查。18加臭装置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定期检查储液罐内加臭剂的储量;控制系统及各项参数应正常,出站加臭剂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规定,并应定期抽样检测;加臭泵的润滑油液位应符合运行规定;加臭装置不得泄漏;加臭装置应定期进行校验;对加臭剂应妥善保管,加臭剂的储存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19高压或次高压设备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压或次高压调压装置及有关设备经过12个月的运行后,宜进行检修;检修后的系统必须经过不得少于24H或不超过1个月的正常运行,才可转为备用状态;应定期对高压或次高压调压装置的调压器、安全阀、快速切断问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检查,并使其在设定的数值内运行;应对高压或次高压调压站进出口压力、过滤器压差现场检查,每周不得少于1次;高压或次高压设备的电动、气动及其他动力系统宜每半年检查1次。对高压或次高压设备进行维护时,必须有人监护。20对高压或次高压设备进行拆装维护保养时,宜采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当采用情性气体置换燃气时,应连续3次测定燃气浓度,每次间隔不应少于5MIN,当燃气浓度值均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0时,方可进行维护保养;当采用燃气置换情性气体时,应连续3次测定燃气浓度值均大于90时,方可投入运行。21仪器、仪表、安全装置的运行维护、定期核验和更换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2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设备应保持外观完好,螺栓和密封件应齐全,显示表读数清晰,执行机构不得卡阻,现场一次仪表应有良好的防爆性能,不得有漏气和堵塞状况,机箱、机柜应有良好的接地。23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监控中心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的各种功能运行正常;操作键接触良好,显示屏幕显示清晰、亮度适中,系统状态指示灯指示正常,状态画面显示系统运行正常;记录曲线清晰、天断线,打印机打字清楚、字符完整;机房和控制室环境符合规范的要求。24采集点和传输系统的仪器仪表应按有关标准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25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掌握安全防爆知识,必须按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重要的设备应挂警示牌。26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巡检,发现现场仪表与远传仪表的显示值、同管段上下游仪表的显示值以及远传仪表和计算机控制台的显示值不一致,应及时处理。27对无人值守站,应在主控室通过运行参数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并定期到现场检查仪器、仪表及设备。28拆装带压管线和防爆区域内的仪器仪表设备时,应取得管理部门同意和现场配合后方可进行。29在防爆场所进行操作时,不得带电进行仪器、仪表及设备的维护和检修。30应对燃气用户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的宣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商业用户、工业用户、采暖等非居民用户每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对居民用户每2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31入户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并应做好检查记录确认用户设施完好;管道不应被擅自改动或作为其他电器设备的接地线使用,应无锈蚀、重物搭挂,连接软管应安装牢固且不应超长及老化,阀门应完好有效;用气设备应符合安装、使用规定;不得有燃气泄漏;用气设备前燃气压力应正常;计量仪表应完好。32在对用户设施进行维修和检修作业时,应采用检查液检漏或仪器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33燃气设施和用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须由具有国家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34对用户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进入室内作业应首先检查有无燃气泄漏;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开窗通风,切断气源,消除火种,严禁在现场拨打电话;在确认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20时,方可进行检修作业。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消除隐患为止。35应向用户宣传下列用户必须遵守的规定正确使用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不得擅自改动燃气管线和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安装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在安装燃气计量仪表、阀门等设施的专用房内不得有人居住、堆放杂物等;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泄漏;连接燃气用具的软管应定期更换,严禁使用过期软管,并应安装牢固,不得超长;正常情况下严禁用户开启或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公用阀门;当发现室内燃气设施或燃气用具异常、燃气泄漏、意外停气时,应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严禁动用明火、启闭电器开关等,应及时向城镇燃气供应单位报修,严禁在漏气现场打电话报警;应协助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抢修。36应向用户宣传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我公司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生产运营部经理任现场应急总指挥,成员由工程管理部、生产运营部、客户服务部、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市场开发部和CNG事业部等相关部门、专业负责人组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办事机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生产调度中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下设抢修抢险组、调度中心、安全防护组、综合后勤组和医疗救护组等专业应急工作小组。我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见图311。总指挥副总指挥抢修抢险组调度中心安全防护组综合后勤组医疗救护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图311应急组织机构图32职责1总指挥统一领导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体系;组织编制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质保障体系;根据事故发展的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及采取的措施;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负责事故应急信息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在总指挥缺席的情况下,代替总指挥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为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提出工作建议;对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工作。3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协助总指挥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练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负责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负责事故应急状态下事故的接警、上报、应急指令的传达等工作;负责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4抢修抢险组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抢险、救护及洗消处理工作;在扩大应急情况下,协助外援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生产调整及应急处置后的生产恢复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的调查取证分析总结工作。5调度中心负责组织做好事故应急处置期间的燃气管网通断的调度工作。6安全防护组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场所警戒、人员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防火、灭火工作。7综合后勤组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及时与政府主管部门及集团总部的联系;负责抢险抢修物资材料的供应和运输工作以及抢险时间内的生活安排;代表应急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8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各专业组成员通信联络方式见附件。4预警及信息通报41预警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对突发事件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警分为五级,与事故级别相对应。11级。可能发生的轻微泄漏。色别,蓝。22级。可能发生不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色别,黄。33级。外围火灾或可能发生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色别,橙。44级。可能发生的不可控或影响严重的泄露。色别,红。55级。可能发生的严重的泄露或火灾。色别,黑。411预警条件4111外部获取信息1地方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地震、暴雨或其他灾害等预警信息;2相关部门的监测结果;3相关单位发布的预警信息;4外部投诉、报警信息;5防雷防静电、电气绝缘、设备仪表等检测情况;6可能影响或威胁城市供气安全的其它信息。4112内部获取信息1监控信息;2仪表检测信息;3设备使用情况;4生产运营情况;5作业人员巡检情况;6公司安全检查情况;7安全风险评估情况;8施工计划安排等。412信息分析接到预警信息后,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实、筛选、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对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影响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提请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发布预警信息或启动应急预案。413预警的方式、方法12级及以下级别预警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电话、短信或现场传达的形式发布预警信息。23级及以上级别预警当获取的预警信息显示事态的发展将可能达到3级及以上级别,威胁城市公共安全和供气安全,公司应急总指挥应提请上一级应急机构的批准,向相关单位或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由上一级应急机构实行集中管理,预警的方式、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414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1预警信息通报2级及以下级别预警信息的发布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警事件的可能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做出2级及以下级别预警决定,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单位、人员进入预警状态。3级及以上级别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信息发布由上一级应急机构实行集中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2预警信息的内容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区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3预防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指挥中心各成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应急指挥中心应密切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提升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或宣布预警解除;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采取行动;当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需启动3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时,应立刻向上一级应急机构报告,并向119、110、120等相关部门申请增援,及时采取预先处置行动。415预警解除12级及以下级别预警解除2级及以下级别预警启动条件消失,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总指挥宣布解除预警。23级及以上级别预警解除3级及以上级别预警信息发布由上一级应急机构实行集中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42信息报告信息的接收与报告规范格式见附件。信息接收与通报的相关程序见图421。应急管理办公室事故第一发现人应急总指挥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应急专业组成员上一级应急机构、119/110/1203级及以上级别联动热线11005168626867786284777抢修值班人员图421信息报告程序421信息接收与通报1事故第一发现人报警可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来访等方式报告给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动热线。2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需了解清楚报警原因、详细地址、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报警内容(如漏气、着火、爆炸等及事故情况)等,做好接警记录。3对于疑是天然气泄露事故,应及时通知抢修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不超过20分钟)到达现场(市区内),其他抢险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根据记录或在报警人的引导下利用工具或仪器探明报警实情,确认是否漏气,确认情况应立即上报应急管理办公室。如属群众误报,要耐心向群众作解释工作,消除群众疑虑。4对于报警或现场确认天然气泄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应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按总指挥指令启动相关预案,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事故应急指令。5到达现场的抢修值班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先期处置措施,对漏气点做好隔离围护,设置好警示架、警示带,夜间设置警示灯,按照预案及时向调度中心、公司值班领导汇报,并根据事故不同情况可联系有关部门协助抢修。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严明纪律,并采取安全措施。6事故应急信息通报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安全防护组人员事故现场排查通知。应确保信息所传递对象能及时、清楚的听到事故警报或接到通知,得以迅速撤离。7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应急值守电话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办公室;责任人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051686268677、86284777;联动热线110(与消防、公安、医疗等公共机构联建)。422信息上报接到报警信息后,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实、筛选、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对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影响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提请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或向上一级应急机构请援。1报送时限信息上报坚持“即知即报”的原则。公司应急总指挥确认接警信息后,应立即通过电话口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发生等级以上事故最终报送时限必须符合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的要求。2续报要求在事故快报基础上,要根据事故报送内容的完整情况,对事故要素不完整、事故情况不清晰的及时进行跟踪调度,尽快按规定进行补报、续报。等级以上事故续报必须符合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的要求,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3上报责任人信息上报的责任人为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4上报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423信息传递根据事故性质和发展趋势,当事故可能对周边单位、场所、区域造成影响时,在上一级应急机构未到达现场前,经上一级应急机构的同意,启动应急疏散程序。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通知周边企业、居民委员会,或通过安全防护组人员对周边影响区域排查通知。应确保信息所传递对象能及时、清楚的听到事故警报或接到通知,得以迅速撤离。上一级应急机构到达现场后,按上一级应急机构指挥实施。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本单位的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的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1、2、3、4、5等五个级别,应急响应级别及预警级别、色别见表511。表511应急响应分级表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预警行动响应分级事故级别危险状态人员财产环境声誉级别色别类别级别应急响应1轻微泄漏设施微漏,对燃气设施未构成威胁无伤害无损失无影响无影响1蓝11对微漏进行检修2不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燃气设施的一般泄露,生产运行不受或略受影响无伤害或轻微伤害无损失或轻微损失无影响或轻微影响无影响2黄22常规抢修处理3外围火灾或影响供气的可控泄露其他因素引起燃气设施外围火灾或燃气设施多处泄露,需局部停运处理,或非市区管网泄露,无需大面积停气处理无伤害或伤害无损失或局部损失无影响或局部影响无影响或局部影响3橙23报119灭火,对设施采取保护措施,公司抢修处理,集团协助4不可控或影响严重的泄露燃气设施无法控制的泄露,需完全停工抢险疏散;大型居住区或主管道严重泄露,需大面积停气处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或交通次序伤亡严重损失严重影响严重影响4红34公司紧急抢修,地方有关部门支援,集团公司指导5严重的泄露或火灾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外力造成管网多处严重泄露或场站燃气设施着火,对设施构成严重威胁无法预计5黑35集团公司配合有关部门处理说明由危险状态和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判断,以影响严重的确定级别。在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中,人员的情况描述为轻微伤害是指简单处理后仍可工作;伤害是指需住院治疗;伤亡指有生命危险或致残;财产损失在1万元内为轻微损失,110万元为局部损失,10万元以上为严重损失。52响应程序521应急响应程序52112级及以下级别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报警,报警时简要说明事故情况。2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认真做好电话记录,问清事故详细地点、具体情况、报告人姓名、单位、是初报还是复报、回电号码,并向对方复述核实,记录接警时间。3接警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抢修值班人员和值班领导,接警值班人员应确保通知到人,并记录应答情况。4抢修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不超过20分钟)到达现场(市区内),其他抢险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根据记录或在报警人的引导下利用工具或仪器探明报警实情,确认事故情况,并按响应现场处置方案予以处置。52123级及以上级别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报警,报警时简要说明事故情况。2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认真做好电话记录,问清事故详细地点、具体情况、报告人姓名、单位、是初报还是复报、回电号码,并向对方复述核实,记录接警时间。3接警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抢修值班人员和值班领导,接警值班人员应确保通知到人,并记录应答情况。4抢修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不超过20分钟)到达现场(市区内),其他抢险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根据记录或在报警人的引导下利用工具或仪器探明报警实情,确认事故情况。5对于报警或现场确认天然气泄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人员应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按总指挥指令启动相关预案,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事故应急指令。6应急总指挥应及时向上一级应急机构请求支援,在上一级应急机构未到达现场前,经上一级应急机构的同意,启动应急疏散程序,通知周边单位和人员。7在上一级应急机构未到达现场前,应急总指挥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隔离区域,抢救、撤离遇险人员,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工艺控制、工程抢险、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并及时将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外部救援力量、技术、物资支持、疏散公众等请求和建议。8上一级应急机构到达现场后,立即移交现场指挥权,配合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