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提要812编制依据9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14研究结论9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21项目背景1122项目建设必要性12第三章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1631产品及用途1632产品供需现状1633市场需求预测18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2041自然地理条件2042社会经济条件2243森林资源概况2244油茶产业现状22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551指导思想2552建设目标2553建设内容和规模2554建设期限2555项目选址原则2556技术方案26第六章风险分析2961风险因素识别2962风险评估3063风险防范对策33第七章环境保护3671基地环境影响分析3672基地环境保护措施37第八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3881项目管理与监督机构3882管理培训与技术培训3983研究开发与咨询3984管理制度40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91投资估算依据4292投资估算范围4293投资估算4294资金筹措与年度安排42第十章项目效益与评价44101经济效益44102生态效益45103社会效益45104项目综合评价46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48111结论48112建议48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林、鱼产业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项目112建设单位九江哈斯巴特尔农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13单位地址九江市滨江二支路63号114法人代表林雅容115单位简介该公司2010年5月18日经九江市工商局批准成立,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整。经营范围农业开发、农产品开发、林业开发、养殖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咨询服务、会展会务、农副产品(除粮食)销售。该公司坚持“依法经营,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诚信第一”的经营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目前现有员工1336人,工程技术人45人,其中获国家专利发明人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11人,高级经济师4人,经济师2人,会计师1人。公司在养殖业中,专家方圣元取得了“一种捕鱼方法”的专利,专利号是92105547。该公司投资九江县肥牛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10亿,九发改投资字【2010】60号复合保湿剂项目投资80亿,九发改投资字【2010】61号(项目备案编码为3604212619201000004)房地产开发投资2亿,德共小区占用土地100亩。庐山区寿星院分公司投资60亿,国家华夏庐山寿星院项目建设。该公司成立给地方经济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各地的经济建设飞跃发展。该公司在农业繁星闪烁的空间,将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116项目性质新建117建设目标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高科技、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10万亩油茶林;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广油茶新品种和经营技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118建设地点油茶林油一体化、泡桐速丰林建设项目江西省都昌县中馆镇、万户镇、大港镇、狮山乡、盐田。渔业水产养殖、加工建设项目鄱湖北岸、江西省都昌县南端的周溪镇虬门村、周溪圩堤。119建设规模和内容油茶林油一体化、泡桐速丰林建设项目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设备及优良无性系列油茶品种,建设高品质油茶林基地10万亩,年产茶油籽19800吨,折合茶油4400吨;拟建泡桐1014万亩,如每亩栽种28株泡桐,则需栽28392万株。1110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1458万元。1111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2145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60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61458万元。1112项目建设方案新建农林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000亩,引进先进高效的食品加工设备为种植基地配套加工农林食品。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5年。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1113效益评价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生产加工高产油茶盛产期平均每亩可产茶油51公斤,每公斤按60元计算,每亩可创产值3060元,10万亩油茶可实现项目产值30600万元。生态效益可绿化、改造荒山10万亩,有利于恢复植被、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项目品种种植和培育油茶林,有利于提高区域绿化覆盖率,生态效益较好。社会效益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是开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局面,形成新的农场经济增长点,二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是实实在在的绿色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产业。四是弥补和增加市场中、高档食用油品种和供应量,改善城乡人民生活。12编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2008】208号)2、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3、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6。5、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8、江西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方案9、江西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13研究结论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作为健康绿色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均达到和超过世界知名的橄榄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江西省林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都昌县自然条件优越,现有油茶林丰富,劳力资源充足,当地林农经营油茶历史悠久,栽培油茶的积极性较高,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紧密衔接,具备了发展油茶的各项条件,项目建设时机成熟。项目建设单位是以开发种植高产优质无性系油茶为主业的公司。该公司与江西省各有关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并长期聘请油茶方面的专家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采用良种接穗高接换冠,建低产改造采穗圃,积累了丰富的油茶低产林改造经验,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地建成后,不仅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对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与由来211项目背景在全球性粮油安全问题步步紧逼之下,如何确保不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又有效解决13亿人口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中国的决策高层已把目光放到18亿亩耕地红线之外的广阔山地,聚焦在木本粮油树种上。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属CAMELLIA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果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十三个月,有花果同期“抱子怀胎”之奇观,其含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之王者气象,令人叹为观止。而茶籽更是以其极低的出油率,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油中珍品。千百年来,茶油一直被中国南方视为山珍贡品,素有“油王”之美誉。科学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生物活性成分角鲨烯,具有减肥、润肺、消肿、美容、降血压和胆固醇之功效,对预防冠心病、脑血栓、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了80614,与橄榄油不相上下,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95,则高于橄榄油,居植物油之冠。加之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油茶籽,远离城市“三废”污染源,故从其种子榨取的油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食用油。因此有专家表示,用山茶籽精制而成的食用油将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首选的绿色健康油。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油茶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6000多万亩,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三起三落”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23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4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6年、2008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212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发展特色农林业是促进农村结构调整的好办法。当前,特色农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关联、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质农林产品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按照与市场需求衔接、与企业配套的原则,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使农林业生产走上生态、绿色、效益、现代之路。茶油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价值的特色食品,油茶产业是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即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商品林业。都昌是全国油茶分布的适生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油茶品种低劣等原因,油茶林单产较低、效益低下,油茶产业化程度很低。为使油茶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品牌产业,在“山上办绿色银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和谐创业、兴县富民的目标,都昌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培育为基础,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油茶林基地;同时,坚持种、育、加、贸、工、林一体化的原则,大力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发展,研究利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形成油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发展名优经济林基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产业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产业中的经济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大力发展经济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名优经济林产业在我省林业产业中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是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江西是全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区,发展油茶产业,必将推进我省的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满足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都昌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优越,适宜木本油料作物生长,但由于品种退化,经营管理水平较粗放,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农民收入一直得不到提高。通过实施本项目,大力推广示范油茶优良新品种及高接换冠丰产技术,发展名优经济林基地,促进都昌县林业的分类经营,可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营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建示范林,努力提高林地产出,促进都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都昌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2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林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综合表现和主目标之一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也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林业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脱贫致富首先要从农民着手,尤其是山区农民。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脱贫致富主要靠的是林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也要靠大力发展林业。我省自然条件适合油茶生长,是油茶的北缘适生区,拥有发展油茶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油茶林具有培育周期短,收获期长,单位面积效益好的特点。与其它森林资源相比,经营成本较低,而且只要品种优良、科学经营、集约经营,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高产,其经济效益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将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223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代表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油茶因其生长在空气新鲜的林地环境中,没有受到废气、污水污染,而且具有降血脂、低胆固醇等人体十分有益的特性,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但由于“货缺价扬”,使其成为“贵族食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都昌县目前油茶经营现状总体质量不高、品种老化、经营手段落后、单产低,严重制约了油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因此,实施高产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是推动油茶产业,丰富绿化食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需要。224适应科技推广与示范推广的需要油茶林油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是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作出贡献的直接反映。九江哈斯巴特尔农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都昌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选用GLR长油118号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采用集约经营措施,大面积建设低产改造油茶示范基地,使科研与生产单位密切结合,有力地促进油茶新建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对都昌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适应我省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推广的需要。225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226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性短缺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26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227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228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第三章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31产品及用途本项目产品是油茶鲜果。油茶鲜果加工后产出茶油、茶枯和茶壳。32产品供需现状321国际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球食用油的消费量逐年增长,油料作物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尤其是近年来生物柴油日益走俏市场,部分油料作物供应生产生物柴油,导致植物油的供应紧缺,使食用油的供应十分紧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人们对食用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具有保健功能的橄榄油、茶油等食用油需要高速增长。油茶主产我国南方,日本、越南、泰国等有少量栽培,美国东南部正在进行少量引种。由于国外油茶面积很少,整体产量很低,国际市场使用的茶油原材料主要来自于主产区中国,中国的茶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过去,日本和韩国等从中国进口茶油主要用于加工高级护肤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进口大量的茶籽和枯饼提取皂素,做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随着人们对茶油优质特性的不断认识,国际上已将茶油与号称“植物油皇后”的橄榄油相媲美,国际市场对茶油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更有利于茶油产品的出口,有眼光的油茶企业正在逐步开拓占领国际市场。322国内食用油市场分析目前世界上的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按世界10种主要食用油的国家消费量排序依次是,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三位美国。这一顺序与人口排位相一致,人口是决定消费量的首要因素。我们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名列前茅。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食用油消费量,国内食用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的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据统计,2004年全国食用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1,人均年消费量135,总消费量比2002年增长30;2005年消费量达1850万吨,占世界消费量的22,消费量比上一年增长57,比2002年增长37,人均年消费量达142KG。2007年全国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比10年增长了1倍多,人均年消费量173KG。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巨大,超过世界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我国油茶栽培面积36667万HM2,年产茶油约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18,属于小油料种类,从总产量来而言,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菜、棉籽、芝麻等8种主要油料直接竞争,但由于茶油具有其他植物油所不具有的特性,在市场上一直处于货缺价扬的供应态势,被人们誉为“贵族食品”,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和中老年等有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323省内食用油市场分析江西省拥有人口近五千万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食用油的消费规模偏低,据统计,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年均消费食用油约为1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美国人均食用植物油为342,欧盟人均消费量高达37,分别相当于我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和218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本土的食用油消费总量必将扩大,食用油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油脂工业潜力巨大。324油茶副产品市场分析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饼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吨300元猛增到每吨1800元。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发展前景很大。油茶副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据此,我国油茶产业应以发展中、高档油茶产品为主,其当前发展目标既放在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又瞄准国际高档油茶产品消费市场。33市场需求预测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消费缺口将不断扩大,即使通过改良栽植品种,提高油料作物产量,仍将存在着较大的消费缺口。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用油在市场都有销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1800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249元。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34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油茶苗木进一步良种化,并已筛选出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不断改进,油脂工业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开发的产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此,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纪以来油茶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成功,为油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第一代油茶良种选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中国林科院组织油茶生产和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进行全国范围的种质资源清查与收集工作,初步查清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等可供食用的30多个主要品种,整理了普通油茶地方品种160多个。相对来说,第一代良种虽然数量庞大,但大多选育的优良农家品种丰产性并不高,亩产油量仅2030公斤。第二代良种以中国林科院组织的“六五”、“七五”国家攻关计划油茶良种选育和国家林业部油茶无性系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研究期间选育的良种为主。此期间选育的良种均为无性系,品种纯化,增产潜力高,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茶良种。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油茶新造林发展缓慢,使这些高产无性系良种育成后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以致这些良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潜力。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良种选育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包括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个,像湖南省林科院的“湘林”系列、江西省林科院的“赣无”系列、赣州市林科所的“赣油”系列、中国林科院的“长林”系列,这四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系列计94个油茶高产无性系(品种),其中亩产茶油50公斤的油茶高产无性系82个,而其中有些优良品种(系)亩产茶油可以达到70多公斤。新品种在推广当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采用的油茶“长林”系列,2001年造林150亩,第三年亩产油3公斤,2007年亩产油65公斤(未采穗);丰城市采用油茶“赣无”系列新品种,2001年造林500亩,7年生亩产油达到755公斤;樟树市采用“长林”系列油茶新品种,2001年造林5000亩,7年生亩产油52公斤。油茶优良品种(系)在生产上的应用,为新建油茶基地,倡导以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建立油茶发展的新模式以及集约化规模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二)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油茶新造林分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种苗基础在扩繁技术方面,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国95以上的苗圃和5000万株以上的良种苗木均采用此技术进行生产。例如中国林科院分宜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万株以上;湖南省浏阳市育苗基地育苗量在800万株以上;安徽省三友公司徽州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万株以上;湖南省油茶繁育基地育苗量在400万株以上;赣州市林科所育苗基地育苗量在300万株以上;江西林科院育苗基地育苗量在100万株以上。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的应用基本解决了我国对油茶良种苗木的生产需求,为油茶产量的稳速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日趋成熟,提高了当前低产林分产量水平在“六五”、“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了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改造模式和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效果显著的有湖南省常宁、耒阳、永兴三县采用组装配套综合技术抚育改造9万亩低产油茶林,第四年亩产茶油12公斤;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优辂村,有油茶林5000亩,低改前为60年代种子林分,亩产油在35公斤,采用两种模式改造并强化抚育后,每年亩产油量达到153公斤,采用油茶与果树间种亩产油量达到20公斤;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章村,连片油茶林3000亩,大部分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少部分采用高接换头改造,改后第三年产量大幅度上升,亩产油量达到167公斤;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莲济村,对5000亩油茶林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当年开始产量提高,改后第三年产量大辐上升,亩产油量达到172公斤。目前,我国油茶低产林分面积达4000万亩,占现有油茶面积的90以上。在当前尚无法对所有低产林重新造林的前提下,对低产林改造无疑是一种在短时期内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方式。(四)政府产业引导和机制创新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也纷纷予以具体支持,专项用于油茶产业基础研发和实用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油茶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在政策上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予积极地扶持。无疑,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虽可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资源,解决部分农村剩余人口就业问题,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衡量,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也在探索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油茶有机生产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作社以及引导企业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促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茶油产品紧缺、价格上涨也以市场为手段调动了广大农户经营油茶的积极性。进而从多方面促进了油茶经营规模和生产力水平,为提升油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区概况411自然条件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为昌、九、景金三角中心地带。幅员2700平方公里,人口783万。都昌西汉时名枭阳,自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南山曾写下“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诗句。著名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系都昌人,故乡至今还保存着有关他的文物古迹。都昌面对庐山,境内有南山、老爷庙等风景点。都昌山清水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有内湖水面16万亩,绿化面积100万亩,农作物以棉花、粮食、油菜、芝麻、大豆为主。都昌地下矿藏得天独厚,已探明储有极其丰富的硅砂、陶土、花岗岩、钼、钨、锗等矿产。都昌地方工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造船、型砂、机械、电机、造纸、皮革、纺织、陶瓷、矿泉水、饲料、竹凉席、珍珠为龙头,产品畅销国内外。都昌水陆交通方便,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招商政策优惠,引资环境良好,诚招天下能人志士来都昌观光游览,共谋发达412地理位置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鄱阳县接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蚕豆洲,与波阳、余干、南昌、新建4县交界;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星子二县隔水相邻;北界屏峰河、芦塘涧、武山鹅公凸、卸衣岭、双尖山,与湖口、彭泽两县毗连。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26695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6。都昌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墩褶皱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都昌水系发达,河港纵横,共有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6公里。按其流向,大致可分为大港、大西湖、新妙湖、大输湖、大沔池、洲家湖、团子口七大水系。413气候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1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2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3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4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气候要素1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气温日较差为71。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顺序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189、126、68。2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3地温年平均地表温度195。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5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6降水19521958年累年降水量172828毫米,19591989年累年平均降水量13915毫米。7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42经济社会条件1)发展机遇千载难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都昌县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为都昌县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吸引国外、境外资金和技术带来了机遇,也为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实现体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加了压力和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利于都昌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来推动和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鄱阳县接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蚕豆洲,与波阳、余干、南昌、新建4县交界;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星子二县隔水相邻;北界屏峰河、芦塘涧、武山鹅公凸、卸衣岭、双尖山,与湖口、彭泽两县毗连。3)交通运输条件发达区位独特,交通便捷。都昌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水、陆、空交通便利。水运南联五水、北通长江,距九江外埠码头仅50公里;九景高速、“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九景衢铁路均穿境而过。4)科技、工业基础雄厚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新中国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都昌县已形成了以机电、石化、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在全市工业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8亿,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增长30;财政收入完成46亿,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亿,增长202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趋完善改革开放60多年来,都昌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重塑都昌县形象的大事来抓,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调整和充实城市分区功能为重点,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开发新城空间,缓解旧城压力,保护城区风貌。都昌县强工兴城态势强劲,11个亿元项目开工或投产,改写了都昌无工业大项目的历史。投资十多亿元,高标准建设了观湖大道、鄱阳湖达到、鄱阳珠贝城、县城主干道改造等23个重点项目,打造了滨水西区和城南新区,拉开了都昌未来510年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设由东湖时代向鄱阳湖时代挺进。同时,都昌县的整体环境逐渐规范,计划生育成功摆脱警示县,顺利创建市级卫生城。43资源优势条件1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26695平方公里(4004295亩),耕地面积624465亩,其中水田365625亩,旱地258840亩,全县人均占有耕地09亩。另拥有可开发耕种荒地面积36000余亩。2林业资源全县丘陵山地林木蓊郁,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现有林业用地61876公顷,森林蓄积量1323152立方米,覆盖率279其中,有森林面积46177公顷,灌木林地9087公顷,疏林地881公顷,苗圃地33公顷,无立木材地1299公顷,荒地4399公顷。3水产资源全县水域总面积20855万亩,拥有鄱阳湖水面18287万亩,内湖可养水面184万亩,其中湖泊98万亩,水库15万亩,池塘545万亩,精养鱼池165亩。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有集中连片的2799项目区矶山湖水产场、周溪水产场、三汊港水产场、西源水产场、杭桥水产场、狮山水产场;万亩以上养殖湖泊有新妙湖(45万亩),千亩以上养殖湖泊15个。4矿物资源都昌地下矿藏品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钨,现已探明D级钨储量为49784吨,远景储量16万吨。钼,现已探明储量为15910吨。钒,C级矿石总储量达522255万吨。钛(金红石),远景储量达5万吨。金,主要为砂金分布于鸣山等地。石煤,属低发热量可燃有机岩,储量达5亿吨,现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高岭土,俗称瓷土,总储量约800万吨。其中阳峰乡的储量达720万吨,为优质高档瓷土。矽砂,多宝乡沿湖一带储量约300亿吨。此外,都昌镇的松古山和苏山的马鞍村储量分别为60亿吨和40亿吨。花岗石,有芝麻白和黑色两种。芝麻白花岗石储量有10亿立方米黑色花岗石分布较广。44油茶产业现状都昌县油茶大多造林于80年代初期,现有油茶面积较多。油茶林多年没有垦复,枯枝横陈,杂草丛生,管理粗放。油茶主要品种类型有寒露子、霜降子,油茶林每亩平均5060株,单位产量低,平均亩产油茶籽40KG左右,榨油方式多以传统液压式土榨为主,每亩产成品油35KG,出油率较低,且茶油品质不高。由于总量偏小,形成不了产业,零散经营形成不了产业管理,也产生不了规模效益。同时,榨油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造成出油率低,产品原料浪费大,成品油品质差。都昌县发展油茶自然条件优越,现有油茶低产林较多,且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土壤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应油茶的生长发育,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潜力巨大。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油茶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科技成果,高标准建设高产油茶林油一体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省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推广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52建设目标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高科技、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1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林,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广油茶新品种和经营技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53建设任务和规模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设备及优良无性系列油茶品种,建设高品质油茶林基地10万亩,年产茶油籽19800吨,折合茶油4400吨。54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5年。55项目选址原则(1)地形、地貌选择阳坡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地,山地坡度小于25。,面积相对集中连片。(2)气候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气温1721、降雨10002200MM。(3)土壤选择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65之间的微酸性沙质壤土、轻粘壤土为宜。(4)交通交通便利,方便农用物资和产品的运输。56技术方案561技术路线及流程图造林地的选择整地无性系嫁接苗(或1年生良种实生苗)抚育管理幼树整形整形修剪盛果期施肥病虫防治鲜籽粒采集干籽粒贮存粗加工(榨油)深加工。562品种选择示范林基地建设选用“长林”系列1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作接穗。这些优良无性系接穗,高接换冠3年后即开始挂果,第6年即进入稳产期,亩产茶油可达到3059KG以上。563整地换冠(1)林地清理清除林地内的杂灌和杂草。(2)换冠季节以56月为好,最迟不能晚于6月底。(3)施基肥施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第1年施有机基肥6600KG/HM2和复合肥825KG/HM2。(4)补接换冠后23个月,对换冠林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换冠成活检查,登记小班成活率和空缺株数,待9月初,利用优质采穗圃当年新抽夏梢进行补接。564抚育管理(1)幼林抚育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进行,第二次在89月进行。(2)成年油茶林抚育垦复是成年油茶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方案之一。垦复主要指冬挖夏锄,冬宜深挖,一般在2025CM深,夏季宜浅锄,其深度在1015CM。垦复时要注意荒山宜深,熟山宜浅;平坡深,陡坡浅大树老树深,幼树浅;树冠外深,树冠内浅。垦复的方法根据地形和经营方式来确定,坡度在15。以下进行林粮间作或荒芜的成林,可用全垦,冬挖夏锄只要做到2年1深挖,1年1浅锄即可。(3)施追肥从第2年施追肥,一般结合垦复进行,在树冠投影外沿开环状沟施入钙镁磷肥和氯化钾,施肥量分别为1320KG/HM2和330KG/HM2。整个经营期间每年均施钙镁磷肥1320KG/HM2和氯化钾330KG/HM2。565修枝整形修枝能培育和调整树体结构,控制徒长和过度的养分消耗。修枝的原则是幼树轻剪、老树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轻剪、方法要因树制宜,先修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做到修剪得均匀,上下不过分重叠,左右不拥挤。修剪时留桩不能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保山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阳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怀安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体育赛事组织委托与赞助商采购合同
- 2025版进口生鲜产品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碳晶片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治理合同
- 2025年度私人商铺租赁合同(含能耗管理及环保责任)
- 2025版快递快递运输合同快递业务转包与分包规定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绿色建筑企业法人股权转让与绿色建筑技术实施合同
- 新高一数学暑假检测卷(学生版)-2025年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讲练 (人教A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变电站新员工培训课件
- 2025年来电网招聘考试题库
- 2025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题库(附答案)
- 信息服务费 合同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appy Holiday单元素养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管理办法总则
- 【MOOC答案】《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东南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