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_第1页
毕业论文_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_第2页
毕业论文_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_第3页
毕业论文_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_第4页
毕业论文_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论文)题目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姓名刁奕科专业班级08级数学教育三班学号2008101334指导教师匡华2011年5月31日目录摘要II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21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1第三章载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着的问题231载体在当前教学运用中的现状232载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2第四章对载体选取和运用的探索341教材的编排3411素材选择要“精”4412内容编排要“新”4413练习题的设计要引导“思”542多媒体的运用5421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优点64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作用643试题设计彰显“创新性”和“人性化”7431版面设计的人文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情7432呈现方式的情境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有趣8433解题思路的开放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个性8434解题结果的过程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考性9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0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师生是主客体关系,是教学中的两条相辅相成的生命线,除此,还有一系列的载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教材、多媒体技术和试题是教学的三个支撑点,它们在教学中贯穿始终,是师生实现教与学的桥梁,在此本文对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浅析。【关键词】载体;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多媒体技术;试题设计ABSTRACTTHETEACHINGOFMATHEMATICSINPRIMARYSCHOOL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ISTHEMAINOBJECTISTHETEACHINGOFTHETWOCOMPLEMENTARYLIFELINEADDITION,ASERIESINWHICHTHECARRIERPLAYSANIMPORTANTROLEAMONGTHEM,THEMATERIALS,MULTIMEDIATEACHINGTECHNIQUESANDQUESTIONSARETHREEPOINTSOFSUPPORT,THROUGHOUTTHEIRTEACHING,ISTHEBRIDGEBETWEENSTUDENTSANDTEACHERSTOACHIEVETEACHINGANDLEARNINGINTHISPAPERONVECTORMATHEMATICS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INTHEANALYSISOFREFORMANDINNOVATION【KEYWORDS】VECTORPRIMARYMATHEMATICSMATERIALARRANGEMENTMULTIMEDIATECHNOLOGYQUESTIONSDESIGNED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第一章绪论从古到今,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人的思维是创建全部人类文化的内在核心过程,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教育的角度,我们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该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数学学习载体的教材、多媒体技术与考试测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观察、实验、内省中,在同伴合作学习的交流碰撞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应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断革新。第二章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21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数学是思维的“健美操”,把数学知识确切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教育的角度观察,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该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面的思想、精神、观念。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成为数学精神和思想文化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座桥梁,载体当之无愧担起了重任。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验中,载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载体的运用程度高低对教学结果的影响显现出明显的差距。如何实现课改实验的均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载体成为教学成功的突破口。第三章载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着的问题31载体在当前教学运用中的现状目前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片面的重视教学的结果,对数学教学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而不同程度的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化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32载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或内容实施教学,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做到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自如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修改、补充等。总之,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比较差。由于有些学校电化教学设施不足或者比较差,甚至没有,条件有限制,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必然减少,而有些教师使用电化教学设施的不擅长,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必然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实行,更显现不出其新颖、高效的作用。有些教师由于惰性,加于使用电化教学设施的能力限制,多媒体教学却得不到实行,有设施而发挥不到作用。考试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考试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而当下的小学学科试题大多目的不明确,考倒了学生,却找不到数学的情与趣,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内容上来说,多数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考试主要是成绩决定一切,以学科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样不但不能综合反映出每个个性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尤其对于身体和心理正处在发展初期的小学生来说,自尊心、自信心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更多的则是自我能力的失控,对学习的恐慌和自卑,这样的考试评价,其激励和促进功能就不言而喻了。第四章对载体选取和运用的探索从教育的角度,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知识、技能,也看到了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多媒体技术与考试测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非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数学学习载体,在观察、实验、内省中,在同伴合作学习的交流碰撞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应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断革新。41教材的编排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载体教材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开始采取一标多本模式,这是我国近代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当前,在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以及多重教育诉求目标的指引下,各套数学教材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受教学信息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教材是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媒介。教材编排科学合理与否、所选内容恰到好处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好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411素材选择要“精”所谓“精”指所选材料应当是从众多材料中经过千挑万选、千锤百炼的,每个素材都应当是仔细斟酌、比较后遴选的。小学数学相较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更为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开发,教材中所选素材也普遍较为浅显易懂。但真正衡量一本教材所选素材优秀与否的标准,除了“易知”以外,更重的砝码是“精”。教材在传统的教育观里,一直被视为学习的宝典。虽然“唯教材论”早已遭到鄙弃,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仍然占有不可捍动的地位。在教材中所编选的每一个例题、每一种解答模式都应该是能经得起多番推敲的。它既源于生活又在某种程度上高于生活,即便没有太多的定理、定律,但启发思维的萌芽还是存在的。412内容编排要“新”提及对教材编排的创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教材页面的扩大和连环画般的彩色印刷。笔者认为,除了在感官上对编排设计创新之外,内容的创新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博辛NELSON,LBOSSING将教材组织形式分为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折衷式或教育式组织。作为数学教材,应当兼顾逻辑式组织与学生心理式组织。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基本的逻辑组织从例题到解析,再到练习,层层深入,由易入难是抽象思维形成、建立、巩固、运用的有效模式。另一方面,考虑到小学生好奇、自控力欠缺等心理特征,在教材的编排上面要结合学习心理论通过暗示性指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习惯。结合色彩的运用,缓解小学生容易产生的视觉疲劳结合悬念的运用,增强小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合鼓励暗示性词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13练习题的设计要引导“思”练习题一直以来都是教材内容编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对于一门训练抽象思维的学科而言,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还应该渗透一些思考的指向性,挖掘小学生探奇和好胜的心理特质。当然,要在教材中太多的体现深层次的思考亦是不现实的。练习题所蕴涵的思考深度可供学生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形成发挥题、攻关题、挑战题等形式,经由教师指导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考的空间。42多媒体的运用小学数学往往是通过直觉、分析、想象、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421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优点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媒介,具有形象化、直观化、便捷性等诸多优点。教师在进行某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通过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多次演示,反复刺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所学的概念也随之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同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鞭策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此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4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作用多媒体技术如声音、图象、色彩、动态画面等多种因素的调动,可以创设出一个个数学情境。信息技术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间限制,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带入情境。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新知识,二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教学进行整合,选择有用的相关信息,无疑会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在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43试题设计彰显“创新性”和“人性化”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考试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考好,考出自信,考出乐趣,考出对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情与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431版面设计的人文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情数学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考试的评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份期盼,一份人文的关怀。因而在试卷的版面设计上首先要追求的是一种亲切,一份关爱,让孩子拿到试卷的那一刹那,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情和真切的关怀。巧改标题。标题的设置追求的是一种亲切与情趣,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份轻松与信任,让考试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旅程。试卷各题型名称的变动,需要教师在命题过程中善用“移情”,把从学生的视角和心态看待世俗所定义的“真理”,换之以易于亲近而活泼的面孔出现。诸如“快乐ABC”之类,通过这种感性的方式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与老师的距离。友情激励。美国的一位课程理论家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测评其更大的功能应该是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非对学生的一种“宣判”,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激励,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432呈现方式的情境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传统的数学试题往往是脱离了现实问题的原型,只为巩固数学知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编制的。试题内容是纯数学知识或数学模型的,学生对这样的试题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索然,考试的心理仅仅为了应试而考,并为以后难度逐渐提升的数学学习埋下了隐患。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在呼唤有情趣课堂的同时,也同样呼唤有情趣的考试,把枯燥的数学、乏味的计算融入富有生机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充满鲜明具体的形象中,学会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433解题思路的开放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个性新课改要求数学教育应转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创造型模式上,在这一过程中,开放题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开放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探索空间,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开放的解题中释放灵感,飞扬个性,领悟到数学的灵活性、深刻性与鲜明的个性。这种开放性的试题,以丰富的内涵催生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在解题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个性之美。434解题结果的过程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考性传统的考试测验通常忽视对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往往追求结果的正确性,容易在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中诱导出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功利主义行为。数学作为一门讲求严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其中过程和细节都来不得丝毫含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揭示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试题编制中,应尽量做到少考或不考单纯的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