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1.gif)
![[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2.gif)
![[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3.gif)
![[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4.gif)
![[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c422daf-202d-4e05-bc50-3888a448a29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证券市场对盈余信息披露的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在一个有效市场里,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对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和交易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作为有效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一个设计良好的会计准则建立起来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大大减轻信息市场的无效率,在向资本市场传导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2007年中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主要试图从两大方面改进这个信息系统引入公允价值概念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减少酌定性行为以增强会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比性。但是其实际成效还有待检验。运用国际规范的证券交易量和价格研究方法,本研究从交易量反应和价格反应两个角度对比检验了2006年、2007年两年的超常交易量与半年报盈余信息,股价波动与半年报盈余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1无论是在新准则的规范下,还是旧准则的规范下,虽然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包括盈余信息在内的整体年报信息的反应是显著的,但超常交易量与盈余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2相比新准则来说,旧准则规范下盈余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反应更为相关,说明新准则规范下的财务报告仍存在某些问题,导致其盈余信息不能很好的传递给市场;其规范内容和实施情况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关键词新准则;信息含量;市场反应ABSTRACTTOSOMEEXTENT,THECAPITALMARKETRESPONSESTOINFORMATIONDISCLOSUREASSISTINREVEALINGTHEEFFICIENCYOFCAPITALMARKETINANEFFICIENTMARKET,THEARRIVALSOFNEWACCOUNTINGINFORMATIONHAVE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STOCKSPRICEANDTRADINGVOLUMEASALLIMPORTANTPARTOFANEFFICIENTMARKET,AFINANCIAL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BASEDONWELLDESIGNEDACCOUNTINGSTANDARDSWILLALLEVIATEINEFFICIENCYOFINFORMATIONMARKET,ANDPLAYAKEYROLEINTHEPROCESS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TOSECURITYMARKETINORDERTOENHANCEEFFICIENCYOFSECURITYMARKET,THENEWCASWASANNOUNCEDINCHINAOILTHE15THOFFEBRUARY2006,ANDENFORCEDON1瓢OFJANUARY2007ITTRIESTOIMPROVETHEINFORMATIONSYSTEMONTWOASPECTSINTRODUCETHEFAIRVALUEMEASUREMENTMETHODTOIMPROVERELEVANCEOFACCOUNTINGINFORMATION;ANDREDUCEDISCRETIONARYBEHAVIORTOELEVATECOMPARABILITYANDCONSISTENCYOFACCOUNTINGINFORMATIONNEVERTHELESS,ALLOFTHESEPERFORMANCESARESTILLUNVERIFIEDUSINGTHEGENERALLYACCEPTEDMETHODOFVOLUMETESTANDPRICETEST,THISDISSERTATIONEXAMINESTHEDISCLOSUREEFFECTOFINTERIMFINANCIALREPORTS,ESPECIALLYACCOUNTINGEARNINGSINCHINASECURITYMARKET,COMPARINGTHENEWANDOLDCAS,ANDCONCLUDESMAT1ALTHOUGHTHETRADINGVOLUMEHASASIGNIFICANTRESPONSETOTHEARRIVALOFINTERIMFINANCIALREPORTS,THEREISNOEVIDENTCORRELATIONBETWEENABNORMALTRADINGVOLUMEANDUNEXPECTEDEARNINGS,WHETHERUNDERTHEOLDORTHENEWCAS2COMPARINGTOTHENEWCAS,THECORRELATIONBETWEENVARIATIONANDUNEXPECTEDEARNINGSUNDERTHEOLDCASISMORESIGNIFICANT,WHICHIMPLICATESTHAT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PROCESSOFTHEINFORMATIONTRANSMISSIONUNDERTHENEWCAS,LEAVINGROOMFORTHEFUTUREIMPROVEMENTOFITSCONTENTANDENFORCEMENTKEYWORDSNEWCASCHINAACCOUNTINGSTANDARDS;INFORMATIONCONTENT;MARKETRESPONSE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担南叩年口4月H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V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翟高岬年。4月OOET1导论11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1导论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财务报告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减轻由于信息市场的失灵带来的种种无效率,在资本市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07年1月1日,中国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融合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观点,提出“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无论会计准则采取哪种观点,都应当向使用者提供对决策和评估管理当局业绩有用的信息。事实上,在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也确实强调了要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价值相关的信息”;并围绕这一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减少了具体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将“利得”与“损失“概念引入“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等等。“但是,会计目标本身就是特定环境下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进行的一种主观认定。“在这种主观的会计目标指引下制定出的具体会计准则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评价;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方面就是,新会计准则下盈利公布是否具有比原来更具有“信息含量“。本文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从交易量反应和价格反应两方面,评价上市公司按照会计准则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同原来准则相比,是否会向股票市场传递更多新的信息。12论文结构本文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回顾,并在最后对前人成果进行了简短评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推导,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的重大差异及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在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数据选取、样本和研究设计介绍。第五部分,分析了统计检验得出的各项证据,得出结论。第六部分对整个文章做了总结,并。葛家澍杜兴强桑士俊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PP6L。1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缺陷,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22相关研究回顾2相关研究回顾早期的会计文献普遍存在着单一信息来源假说SOLEINFORMATIONSOURCE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关于公司信息的唯一来源,经理人具有选择会计程序的灵活性,可以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操纵公司的财务报表;投资人愚笨无能,不能看透报表利润背后的经济实质;公司的股价只是机械的与报告盈余相关,股市无法区分有、无效率的公司,合理地决定股价。60年代中期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人们开始相信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财务报告并非其唯一的信息来源BALL和BROWN,1968。在FAMA1970的半强式效率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普遍都可获得财务盈余信息;股市应该拥有鉴别的能力,不应该被财务盈余所误导;且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盈余数字即使不是按照正式的所得意义严格一致的计算,只要盈余与股价之间具有实证上的关联性,那么盈余便可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有用计量指标。给定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的条件下,究竟盈余与股价之间有没有关联性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时也首次开启了会计实证研究的大门,使得有关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成为实证会计的发源地。他们通过市场模型得出非正常业绩指数API,通过随机游走模型和市场模型得出未预期盈余,检验了纽约证券交易所261家公司1946年到1965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的股价变动,发现1未预期盈余为正值的样本和为负值的样本的非正常报酬率差别非常大大约为165。说明盈余公告与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事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股票价格似乎会随着投资者意识到会计盈余传递了有关某一证券价值的信息而做出反应。285至90的股票在盈余公告月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股价波动。说明很大一部分信息在盈余公告日前己经由其他更及时的媒体渠道传达给了市场;尽管盈余能够传递新消息,但年度盈利仍不能成为及时的信息来源。BEAVER1968对1961至1965年期间143家发布的年度收益报告公司股票的交易量和价格进行了考察。他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描绘这些公司股票的前后共17周公告IIF8周和后8周的周原始交易量,BEAVER发现其在盈余公告周内第0周交易量有很大的增长。事实上,一1新、I【J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第0周的交易量均值比非公告期间的交易量均值高33,是所观测到的17周内的最大交易量。说明投资者确实在收益报告公布时改变了投资组合,即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2对经过调整的周交易量即市场模型回归后的交易量残差描绘的结果,仍然显示在第0周有最高点,此时的平均成交量大约比非公告期间多30,而且比公告前的周平均成交量高出40。非盈余公告周内的交易量异常低,仅在盈余公告周之后的四周时间内,略高于正常的交易量水平。BEAVER在此给出结论,认为成交量残差的分析结果与收益报告公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具有高度一致性。3对年度收益公布前后价格变化检验的结果显示,第0周的价格变化幅度比非公告期间的平均变化幅度要大的多67。如果假设均衡价格在收益报告发布之后更有可能发生变化,那么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波动正好验证了这一假设,因此,BEAVER认为该证据与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并认为价格的变化状况很好的支持了收益报告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以上两种研究方法在后来的文献中均被大量采用。BALL和BROWN1968采用关联研究法,选取了较长的时间窗口18个月,对会计盈余的水平及其变动与股票报酬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好处是可以充分覆盖会计盈余信息的影响期间,坏处是股票报酬率会受到大量其他非会计盈余因素的影响。BEAVER1968采用事件研究法,通常用于测量某一可辨别事件的影响效果,其有效性体现于这样的事实如果市场是理性的,那么事件是否对投资者产生影响将立即通过价格反映出来,并可以通过对较短时间内价格的变化。因此它研究的是在一个狭小时窗内,股价对某一事件的信息做出的反应而且由于其采用的方差检验无需建立预测模型,而经常被用于研究其他类型的信息披露。最后,BEAVER通过观察交易量来研究信息含量的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大量出现,并日趋复杂。以下将分别从股价和交易量两个方面回顾前人有关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成果;此外,也附带回顾了一些研究其他有关信息如股利分配、审计报告等含量的研究。21盈余与股价信息内涵的相关研究BEAVER,CLARK和WRIGHT1979推进了BALL和BROWN1968年有关未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的符号检验,进一步检验了未预期盈余变动幅度42相关研究回顾MAGNITUDE与异常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他们以1965年至1974年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共276家公司的未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率为研究对象,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未预期盈余变动幅度与异常股票收益之间具有正相关。但因财务盈余数字可能会因不同会计准则的选择或管理当局的操纵而被扭曲,所以作者建议后续研究者应该利用随机过程预测未来盈余,将未来盈余分为永久性盈余及暂时性盈余两部分,而且仅有永久性盈余与评价相关。BEAVER,LAMBERT和MORES1980利用股票价格和收益的随机过程构造了它们之间的两个关系函数,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代替随机游走的预测模型,并用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盈余并不是像从前描述的那样是个随机过程,而是包含着两个过程的混合过程第一个过程表明收益是股票价格变化的滞后反应;第二个过程表明股票价格的独立性使它与收益的相关系数接近0。2基于价格变动的分组过滤了盈余中易变的部分,保留了盈余中稳定的部分,在几个方面比现存的基于盈余变动的分组方法要好。3文章中市盈率解释方法提供了一种大大不同于原来的基于基本面分析和有效市场理论提供的解释。4有初步的证据表明基于价格的盈利预测模型可能比现存的带漂移的随机游走模型更准确。5当前分析师们的盈余预测可能建立在“能够预测下一年盈余”这一错误的标准上。当分析师表现的好像他们能够通过证券价格预测未来盈余的时候,“预测”就会产生奇怪的正反馈现象。6在某些背景下,盈余的很大一部分跟股价是不相关的,所以用股价预测盈余的研究没有很大的前景。ROBERTNFREEMAN和SENYOYTSE1992认为传统线性回归的ERC低估了长期盈余预测不符的价值,因为线性模型强调以花费短期盈余换取长期盈余。他们构造一个反正切函数来描绘未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它分析了1984年至1987年500家公司的数据。结论为1未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在某个未预期盈余附近是接近线性的,但是对于整个未预期盈余涵盖的区间来说是非线性关系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HE研究2相对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更能解释ERC和市盈率的区别。3为了表明非线性盈利反应关系的经济显著性和统计稳健性,文章还检验了ERC对预测误码差值和四个公司特征值的敏感度。在控制UE值以后,平均盈余持续性、平均盈余预测性和系统风险的时间系列估计与ERC有非常微弱的联系。ERC和普通股的市价同账面价值的比率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相反,在控制了ERC的其他潜在决定因素以后,边际价格反应对预测误差保持对预测误差的高度敏感性。DONTOH和RONEN1993给出了“信息含量“的正式定义,信息含量包括价格反应、成交量反应以及预期信息的提前披露,它与投资者对信息理解的差异大小成反比,与信息披露的精确程度成正比。与之不同的是,交易量反应与理解的差异和精确程度都呈正比。这意味着价格和成交量都不能单独反应收益的信息含量,必须和现存的信息环境结合才能达到准确反应信息含量的目的。BEAVER,MCANALLY和STINSON1997通过联立方程的方法来确定价格和收益的双向关系,结果证实以OLS估计所产生的偏误可以通过联立估计JOINTESTIMATION而消除。此外,某些原因导致的收益变化不会改变股票的价格,某些原因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化不会导致收益的改变。TUNG2002以联立方程式法探讨在信息不对称下,季度盈余公告对买卖价差、成交量以及股票报酬标准差的影响。结果显示,OLS法下某些估计参数大于二阶最小平方法及三阶最小平方法的估计参数,并指出联立方程式法的确可消除传统单一方程式所产生的偏误。另一方面,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盈余信息含量。赵宇龙1998借鉴了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在1994至1996年三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盈余披露日前后各8个交易周内未预期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他分别采用幼稚模型NAIVEMODEL和市场模型MARKETMODEL来衡量股票市场的预期会计盈余和股票正常报酬率,通过检验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与当年未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之间的相关性,试图寻找会计盈余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检验的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与国外之前的研究结论致的有2相关研究【口L顾1从三年数据的总体趋势来看,未预期盈余为正号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得的非正常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投资组合。这说明市场能够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会计盈余数据,或者说,会计盈余数据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2构造的正、负两种投资组合在会计盈余披露周O周之后的1周都具有负的非正常报酬率。作者认为可能的原因与国外相同市场对好消息的预期常常反应过度OVERREACTION,而对坏消息的预期常常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反应了当时中国市场“特色”的结论有1与国外半年甚至一年的提前反应相比,根据样本建立的正、负两种投资组合的价格效应启动的时间大大缩短,大约在年报公布的前3周和前1周才开始体现。作者认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1与发达市场比较,我国市场对公司盈余的预期能力不强。2市场能够对正号投资组合“好消息”组做出提前3周的预测,而对于负号投资组合“坏消息”组只能做出提前1周的预测。这有可能是因为业绩差的公司倾向于隐瞒,而业绩好的公司倾向于鼓吹。2与上面的结论互相印证,在未预期每股收益与各周非正常报酬率的Z2检验中,直到会计盈余披露周O周才有证据显示未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率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相关。作者认为这说明了在当时市场的投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公司的基本面上来,投机恶炒的成分还比较大。最后,在分年度的数据检验中,会计盈余披露所具有的信息含量和市场效应只是在1996年的数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1994年、1995年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一假设。之所以在三年的混合样本POOLING检验中得出了积极的结论,是因为是1996年会计盈余披露具有较强烈的市场效应。如果没有1996年的数据,研究者很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则借鉴了BEAVER1968的研究方法,从交易量变化和超额收益的变化两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交易量反应分析和超额回报与非预期盈余回归分析,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4至1997年度中选取的839个盈余公告样本回归分析的样本量为746个进行了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深市和沪市的反应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差异,他们采用了CHOW检验比较了深、沪两市公告日当天回归结果。他们发现1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与交易量反应分析相互印证,在公告日当天,新、LFL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非预期盈余变量系数、系数的T检验值、方程拟合度R2和显著性均达到研究窗口盈余公告日的前后20天的最大值,说明在盈余公告日存在系统性的信息效应。与国外研究结论相似的是公告日整体股市JR2355,沪市尺2285,深市R2925,具有低R2的特性。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结论是1盈余对超额回报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6,21日这一区间。在公告日前6个交易日中,非预期盈余对其中3个交易日的超额回报产生了显著影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盈余的预示效应;然而盈余公告的后效应似乎并不明显。2深市对盈余变化反应的程度为沪市的5倍以上,T和F检验值也明显高于沪市,说明深市的回归效果明显优于沪市,而且深市的R2高达925,几乎达到了国外一般研究报告结果R22,LO的上限。2CHOW检验中,检验结果表明深市投资者对盈余公告的反应程度确实比沪市大。作者认为,由于样本公司中来自上海交易所的平均规模比来自深圳交易所要大,可能印证了BALL和KOTHAFI1991的“给定风险变化,超额回报与公司的规模负相关的结论。孟卫东、陆静2000选取了1999年L至4月披露的195家公司的98年度年报作为其研究对象,从年报批露的时机、年报披露期间的超额收益、累计超额收益和盈余反应系数等多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他们发现1在年报批露的时机的研究方面,设定的主要的三个会计盈余指标EPS、调整后EPS和ROE,交易日星期N星期五公布的盈余数据显著大于非交易日星期六公布的数据;意味着,盈余水平不理想的公司倾向于在非交易日公告其年报以减少坏消息对股价的影响。此外,在交易日披露年报的公司的业绩尽管较好,但其AR、CAR却较低,表明这类公司的股票可能有被投机或恶炒的成份。2在有关盈余反应系数ERC的研究方面,作者同样得出了市场对盈余公告具有显著的反应、回归结果具有低R2的特性。但是,作者在考察预示效应和后效应时,得出了与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相反的结果,即基本上不存在盈余的预示效应,但后效应较为显著。此外,他们还分析了在区间【1,L】中,2相关研究回顾盈余反应和系数的符号变化。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为验证1998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前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分别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检验了98年和97年所有647个有效观察值,他们发现1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有用的,因为无论是会计盈余还是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对投资报酬率和股价在统计上都有显著的解释力。2事件研究法证实,从统计意义看没有发现自愿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具有信息含量。3运用关联研究法,借助于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发现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而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提高。自愿执行减值准备的行为在统计上没有发现信息含量,这与减值准备的力度不大有关,说明企业会计制度扩大减值范围,加大减值准备的力度是完全必要的。孙爱军、陈小悦2002有别于以前中文文献中的方法在较短的窗口内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盈余变动的“时效性”作用进行考察的研究,根据BALL和BROWN1968以及BEAVER1968等提出的关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的定义即研究在较长时期内例如年度股票收益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选取了1992年至1998年间中国股市的964个年报样本,利用ERC盈余反应系数模型检验了会计盈余的信息价值。实证结果表明1会计盈余的变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十分显著。21992至1997年间,ERC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显著性逐渐增强,换言之,未预期盈余对超常收益的解释能力不断增强。股票收益与会计盈余关系的日益增强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自学习能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栗煌霞、李宏贵2004采用事件研究法,选择季度盈余公告前后各5天作为研究的时间窗口,选择市场调整法来计算股票正常报酬率、随机游走模型估计预期盈余,研究了上海证券交易所2002年、2003年均披露第三季度季报的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及其和股价波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季度盈余同样具有信息含量。2盈余对股价变动的解释力度非常低R20047,ADJUSTEDR20046。3好消息组的季度报告披露时间普遍早于坏消息组的季度报告披露时间。Q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袁淳、王平2005根据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考评结果,把研究样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类分别进行分析,从分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即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越好,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越高。此外,在模型中加入净资产变量后,结果同样显著。同时作者将“考评结果”作为亚变量加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发现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能够给会计盈余带来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最后,作者还发现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来说,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22盈余公告与交易量内涵信息的相关研究1968年BEAVER的研究指出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预期变化的平均水平,而交易量则反映的是这种变化的总体效果。即价格表现的是投资者预期的一致性,而交易量则反映了投资者预期之间的差异性。之所以盈余信息会产生交易量波动,是因为盈余公告传递的新信息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使得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余和未来股利支付能力概率分布的估计产生了差异,投资者需要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最终消除差异,达到市场均衡。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交易量则体现了投资者消除这种股票价格预期的差异的过程,因此我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交易量的增加。个别投资者在公司价值判断上的分歧越大,股票交易就越活跃。但是,如果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的预期能够通过迅速的价格调整而趋于一致,交易量反应就不会产生。相反,如果市场中投资者有不同的风险偏好,那么即使股价已经调整到均衡价格,市场仍然会继续出现交易量反应。KARPOFF1986认为交易量主要的三大来源为买卖价差、价格的改变以及相关的信息。于是KARPOFF更进一步探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公开信息披露与买卖双方行为的关系,他利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联,观察在各种不同模型中交易量与实验期间的关系,发现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买卖价差也随之降低。KARPOFF以事件研究的方法探讨交易量,发现交易量确实具有信息内涵,尽管也有投资者对于这些信息持有异议。除此之外,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具有异质性,因此作者也验证了交易量与价格改变取绝对值呈正相关。最后,KARPOFF由模拟的模型证实了,市场制度的设计在信息披露期间将会影响到价格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102相关研究回顾BLUMEEASLEYANDOHARA1994研究指出交易量可以提供价格无法提供的信息,如交易量能够捕捉市场上交易者信息信号中的重要内容,而价格只能搜集到一般交易者的私有信息。且BLUMEEASLEYANDOHARA1987认为拥有私有信息的投资者其交易量通常偏大。过去的文献普遍认为股价与交易量之间存在着信息内涵。BAMBER1986指出未预期盈余的强度、厂商规模与盈余公告的信息内容具有关联性。盈余惊奇程度取绝对值越大,那么公告期间就会产生越大的交易量。相对于大型公司而言,小型公司对年度盈余公告的反应程度较为剧烈,而交易量与服从随机漫步的盈余公告误差极具关联性。CHOIANDKIM2001则透过盈余公告前后来探讨投资者反应与股市交易量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信息披露所产生的交易量是作者假设两种投资者之间互动的结果,而投资者对于信息特性的不同解读,将造成投资者反应不足UNDERACTION的情况。如果信息的内容清楚而明确,应不至于出现投资者反应不足的情况,或不会产生交易量。故交易量除了可释放有关股票收益的信息,更有助于预测、修正未来的股价。国内研究交易量与盈余公告关系方面的文章包括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对盈余公告后交易量反应作了一些简单的图形描述和统计,发现交易量自公告日前两周开始攀升,并在盈余公告日附近达到最高峰,日交易量为年均水平的15至17倍,随后逐步下降,至公告后第八周回复到年均水平。这说明在盈余公告日附近确实有新的信息抵达市场,并导致交易量发生波动,此外,也说明了在信息到达市场的前后存在着预示效应和公告后效应。这与BEAVER1968的发现类似。但是,该文只给出了描述性图形,未进行统计检验;而且没有控制其他因素,如宏观经济、市场情况、股利分配方案等的影响。在他们的基础上,陈晓、陈淑燕2001从市场对于年报信息的反应的角度研究了1998年和1999年共514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超常交易量与年报信息,尤其是盈余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股票市场对于包括盈余信息在内的整体年报信息的反应是显著的,体现在公布目前后交易量的明显增加。但是超常交易量与盈余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影响交易量的可能是年报中所包含的转引自冯琦盈余公告对价量、买卖价差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ILE研究其他信息。另外,从本研究发现的交易量对年报信息反应的模式看,投资者的信息占有存在着不对称、不均匀分布的迹象,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距离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尚有一定的差距。张庆翠2003采用同样的方法,针对1999至2001年三个财政年度从交易量反应角度研究了年报披露中盈余信息的信息含量;得出了与陈晓、陈淑燕2001不同的结论首先,1999年至2000年间的数据显示我国证券市场非预期盈余与市场超常交易量之间在统计意义上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显著信息含量的假设。不过在分年度的检验中,1999年度的会计盈余检验效果不佳。其次,市场对非预期盈余为负的利空信息更加敏感。再次,公司规模与市场超常交易量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关系,但从分年度的检验结果看,1999年度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到了2001年度,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作者最后还解释了这两个研究产生差异,将主要原因归结为2001年以来的市场情况变化和监管者的监管思维、监管理念与监管手段的实质性转变。王春峰、于婧晗和房振明2006通过选取2001年至2003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前的超常交易量与披露事件前的信息不对称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年报披露前流动性交易者的反应行为。实证结果表明与国外较成熟市场不同,中国的市场在年报披露前交易量普遍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信息泄漏的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流动性交易者不理性,并没有在年报披露前采取延迟交易的方法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而是过度自信继续交易。此外,从公司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交易者过度依赖于凭借公司规模来划分波动性风险。23其他类型信息披露的研究FAMA1969验证了股票分割带来的信息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他们运用对数市场模型计算出622家公司股票分割附近的各月的累计超额回报,按股票分割后股利的上涨还是下降对各月的累计超额回报和总超额回报进行了分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证券市场上,股票在分割之后常常会有股利的增加。分析表明市场能够认识到股票分割所隐含的股利增加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重新估计股票的预期收益。122相关研究【口J顾2尽管平均来看,市场直到当月的月底才能充分意识到股票分割所带来的隐含信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是立即做出了反应。3最后,这项研究的结论股票价格因新信息而迅速调整支持了市场是“有效的“的结论。ROSS1973对标准普尔中的310家公司1945年至1968年的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考察1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盈余和当前盈余及股利、过去盈余及股利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十分显著。作者替代的一种研究方法的结果也表明股利潜在的信息含量很少。2利用当前未预期股利和未来盈余变化之间的回归分析和符号检验,考察了股利是否提供了盈余所没能提供的增量信息。结果表明股利包含的增量信息很少。总之,ROSS1973的研究虽然验证了股利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但是同时也说明其包含的信息很少。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认为从当前股利中体现出的未来盈余的信息,经过了期望盈余和实际盈余的差异、股利分配率等等不确定因素的过滤,变得相当微弱;从而淹没在市场噪声中而难以被人们发觉。国内有关其他类型信息披露的研究包括吴世农、李常青和陈碧华2001选择1997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的327家公司为样本,收集其1998年度的相关财务信息,利用有关超常收益率、每股盈利EPS、每股现金流量NCF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CFO的一元、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在其信息公布前后的市场反应,并且探讨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提供增量信息。结果表明1在信息公布前期和后期,每股盈利EPS、每股现金流量NCF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CFO三者所含有的与价格相关的信息量不等。此外,从市场反应的角度来看,EPS具有超前反应的特征,而CFO具有滞后反应的特征。2在企业财务报表公布的前期,CFOEPS和CFOEPS两个指标的13均无显著地大于零,表明二者都不含有与价格相关的信息量。在财务报表公布后,CFOEPS含有与价格相关的信息量,而CPOEPS则不包含价格相关的信息量,此时二者的信息含量明显不相等。新、啊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李增泉1999将1993年至1997年五年间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中188份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研究样本,并按具体非标准意见的类型强调事项、保留意见等将样本分成了7组进行研究,发现1“标准刀公司与“非标准”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后有不同的市场表现,审计意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不同类型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但投资者并未对其进行严格区分。3“非标准“公司在年报公布前的反常表现及被连续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在年报公布日仍有一定的信息量,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远非“半强式有效市场”。周洋、李若山2007通过选择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针对2001年至2004年年报所发布的462份补丁公告作为研究样本,将“补丁公司”分组为“好消息公司”、“坏消息公司”和“不确定性消息公司”,分别进行了超常回报率和超常交易量的检验,发现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对三种类型补丁公告的发布均有显著反应。即表明大多数补丁公告都具有信息含量。而这些可能会对投资者决策构成重大影响的信息原本是应该在年度报告中就予以披露的。错误或不完整的年度报告信息的确对投资者构成了误导,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24小结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考察资本市场的价格、交易量,或兼顾考察两者的反应来确定各类会计信息所具有的信息含量,其考察的方法包括股价的波动性、成交量的异常变化以及相关的检验方法如方差检验。股票市场对于会计信息的价格反应和交易量反应虽然都是由于新的会计信息的到来而引发的,但两者在机理上有着本质不同陈晓、陈淑燕,2001。交易量的变动反应的是在市场对信息吸收、消化的过程中不同投资者之间对未来预期的不一致性。从一定程度上看使用交易量这个指标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理论上即使没有发生交易,信息仍然可以传递到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可能会发生大变化BEAVER,1968。尤其是在中国有涨跌停板限制的市场中,重大的盈余亏。BEAVER,W“THEINFORMATIONCONTENTOFANNUALEARNINGSANNOUNCEMENTS”EMPIRICALRESEARCHINACCOUNTINGSELECTEDSTUDIES,SUPPLEMENTTOV016OF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8,PP6792142相关研究回顾损消息很可能直接带来全天交易价格的涨停跌停和很少的成交量。与交易量反应不同,价格反应的机理是当信息向一部分投资者传递了某一信号,从而改变了他们对股票价值的原有预期时,市场价格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以后的章节中,本文将借鉴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和陈晓、陈淑燕2001的方法,通过比较新准则实施前后两年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对盈余变化的相关性和反应程度,来对比新、旧会计准则指导下的财务报告传递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差异。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3理论推导31财务报告的作用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是实施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重要理由之一。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机制本身的供求力量自由发挥作用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即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导致市场出现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外部性和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产品,其市场同样具有以上三方面市场失灵的可能性首先,它只有一个供应商企业管理层,存在垄断的信息供给;其次,具有显而易见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特性,导致供应不足;最后,作为资本市场决策的最重要信息来源,又可能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市场萎缩。以下进行一一说明1不完全竞争考虑单个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组成的会计信息供需市场,管理者出售会计信息,报酬是投资者给予管理者更多的信任。在这个市场上,管理者会计信息的生产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因为它的生产者只能是公司管理者。经济学告诉我们,垄断市场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公司管理者信息生产者的边际收益曲线和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曲线分离,信息的产量将定位在较少的位置上管理者边际收益曲线和其边际成本的交叉点,而不是其边际收益曲线和投资者信息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导致信息的提供不足,从而产生资本市场的非效率。2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EXTERNALITIES,是指一些人的经济活动对没有参与这些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讲,这些影响并不是有意造成的。外部经济可以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也可以在生产者之间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具有极端正外部性的产品成为公共产品,一般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正外。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夏文贤陈靖等译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PP3。PAULASAMUELSON,ANDWILLIAMDNORDHAUS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PP223。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4年。163理论推导部性的公共产品。但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两个特性非竞争性NONRIVAL,不必排斥他人消费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不能排斥他人消费。无论是管理当局自愿披露的信息,还是股东主动搜寻的信息,其一经披露就很难禁止其传播,即使只对特定对象比如持有本公司股票者披露,也很难保证不会泄露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具有非排他性。这种特性导致其边际生产成本很低、排除费用很高,从而很难防范搭便车行为FREERIDER的发生。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该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还包括所有能从该信息中获益的人,如其他投资者,同行业其他企业等等。虽然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对社会有好处,但是,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使会计信息生产或搜集的成本没有完全得到补偿,扭曲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价格机制,会计信息生产者缺乏激励,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刺激会计信息生产或搜集则会出现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但是,会计信息的使用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从披露时间上来看,先一步知道公司业绩的投资者所掌握信息的价值远远大于后来市场上公开披露信息的价值;此外,在相似的行业中,先公布业绩的公司常常引发人们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预期,在其他公司公布信息之前已经引发了其他公司股价的波动,使得其他公司随后的真正公布之日股价波动变小。从披露的内容上看,少数人知道的超级信息和内幕信息比多数人知道的劣质信息更有使用价值;披露过程中泄露给竞争对手的有关公司的生产、投资等相关决策,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所以,非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类似于公海里的鱼、新鲜空气或公园那样,是一种公共资源,而非纯粹的公共产品。科菲2002认为不仅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而且即使是从非发行人渠道取得的有关证券的信息例如证券分析信息也应该是公共产品。理论上讲,证券分析师所提供的证券研究的信息数量可以由市场调节达到均衡,他们会提供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相应数量信息,但是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很难保密,而且一旦泄密也很给证券分析师以合理的补偿,因此研究报告所具备的公共产品特性同样也会导致分析师研究不足,他们的研究要比投资者期望更少,科菲还援引咨询委员会的资料证明,在美国一万多家上市公司中被证券分析师长期跟踪研究的只有一千家左右。不仅如此,证券分析报告的需求双方是很难签订合同的,因此解决证券分析师研究不足的办法并不是依赖市场机制,通过会计信息交易直接支付给证券分析师现金,而是让信息使用者以未来经纪业务的佣新、旧会计准则下半年报盈余信息含量比较的实证研究金溢价支付给证券分析师,或者让机构投资者与证券分析师建立长期委托关系,按证券分析师的成果来支付报酬。所以科菲认为,当市场的力量不能产生证券研究的社会最优产量时,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引入是必要的,它可以降低证券分析师的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中会计信息供给的数量和质量。3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认为通过报送财务报表,我们可以减轻或纠正这两方面的失灵。首先,财务报表一个作用是使得各类决策制定者投资者、债权人在各种投资备选方案中做出更容易的选择,即在消除“逆向选择方面所做的贡献。逆向选择来源于一些人诸如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内部人员比外部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公司当前状况及未来前景的信息。阿克洛夫在其1970年的一篇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首次提出了“逆向选择”理论。分析表明,在一个不存在抵消性规则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将会引发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市场变窄、交易萎缩,使市场成交量远远小于完全信息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将导致市场关闭。在证券市场上,我们通常假定企业管理层或大股东比普通投资者拥有有关公司当前状况及未来前景的信息,即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和管理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自愿信息披露的资本市场中,由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只能基于市场整体股票质量判断来出价,较低质量的股票以高于充分披露情形下的价格出售,而较高质量的股票正好相反。一方面,相对于较高股票质量的管理当局来说,较低质量股票的管理当局就会具有更大的动机隐瞒信息,销售额外的股份,导致较高质量的股票持有者为分散投资风险“被迫“持有比消除信息不对称情形下更大数量的股票,从而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另一方面,高质量股票的管理当局将试图采取某种形式的“信号传递”行为而减少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这样做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另一方面其传递信息的可信度也会因低质量证券持有者的模仿而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导致证券市场的无效率。最严重的情况是预期购买方知道预期出售方有信息优势,但不清楚其具体内容,他只能按现有的公开信息推测出所有证券的平均质量,并按此出价;这样导致高质量的证券不断推出市场,最终使得证券市场关闭。为避免“二手车市场“衍化为“柠檬市场”,阿克洛夫给出的解决方案抵消性规则转引自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I学位论文2004年。威廉R斯科特著,陈汉文、夏文贤、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70-2025光学陀螺仪通用技术要求
- GB/T 32865-2025致密砂岩气产品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25年汽车检测及维修师傅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南风艺术培训学校简介
- 质量管理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 心康部部门培训-构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 《灰姑娘的故事》课件
- 《医学伦理学案例》课件
- 《数理逻辑概览》课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件
-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议论文阅读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
- 预付煤款合同模板
- 光影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科中的设计思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0年全国II卷英语高考真题试题(答案+解析)
- 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科傻平差软件说明指导书
- ipo上市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