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家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已有的家庭理论和婚姻理论,家庭理论主要介绍了新古典家庭理论、新家庭经济理论以及几种家庭形式,婚姻理论主要介绍了家庭内部分工理论。文章分析了女性就业如何影响婚姻双方在生育、婚姻中的收益和成本,从而影响家庭的稳定性。婚姻中的成本包括磨合成本、道德风险和决策成本,婚姻中的收益包括感情生活、分工互补和制度收益。生育中的收益来源于耐用消费品或保险机制,精神支柱和利他主义,生育中的成本主要是养育孩子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投入。文中提出两个理论假设,即离婚率与女性就业率成正相关、女性就业率与生育率成负相关,在此基础之上,推出第三个假设即离婚率与生育率成负相关。接着采用中国全国、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数据样本对这两个理论假设进行实际论证,并分析了中国女性就业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和就业结构层次低等现状。最后,探讨女性就业对社会的利弊问题,以及一些建议。关键词核心家庭女性就业率离婚率生育率人力资本投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一II,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闭_究ABSTRACTFAMILYHASIMPORTANTEFFECTONECONOMICSANDSOCIETYINTHISPAPER,FIRSTLYWEINTRODUCETHEANCIENTLYTHEORIESONFAMILYANDMARRIAGETHEN,WEANALYZEHOWWOMENSEMPLOYMENTINFLUENCESTHECOUPLESINCOMESANDCOSTSINMARRIAGEANDPARENTHOOD,ANDHOWWOMENSEMPLOYMENTINFLUENCEFAMILYSTABILITYTHEREARETHREEASSUMPTIONSDIVORCERATEHASPOSITIVECORRELATIONWITHWOMENSEMPLOYMENTRATE,WOMENSEMPLOYMENTRATEHASNEGATIVECORRELATIONWITHBIRTHRATE,ANDDIVORCERATEHASNEGATIVECORRELATIONWITHBIRTHRATEINTHEPAPER,TAKINGTHEDATESOFCHINA,SHANGHAIANDHEWING,WEMAKEANEMPIRICALSTUDYOFTHETWOASSUMPTIONSONTHEBASEOFIT,WEANALYZETHEUNEQUALHUMANCAPITALINVESTMENTANDLOWEMPLOYMENTSTRUCTUREOFCAREERWOMANINCHINAFINALLY,WEGIVESOMESUGGESTIONSKEYWORDSCOREFAMILY;CAREERWOMENRATE;DIVORCERATE;BIRTHRATE;HUMANCAPITALINVESTMENT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时实证研究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签名炎盏溆日期斯16季F1习P围浙江大学顶二I二学位论文我国梭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1引言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后,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在演变。传统经济学的学术研究【E格限制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或者局限在货币交换的市场领域。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革命和第三次综合。后,经济学的主流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学。前者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后者研究的主要是市场价格的决定、生产与消费等。20世纪50年代,以科斯、威廉姆森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兴起,把制度演进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他们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而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例如,结婚与离婚的规则、政治权利的配置和使用规则,这些都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一些跨学科的研究也正在逐渐兴起。家庭问题,在传统上都是由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来考察。但现在经济学家们逐渐开始考察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学术研究背景下,本文作者选择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下丽论述的是家庭的研究意义以及中国现代的婚姻状况。一、家庭的研究意义。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它反映着人们最初步、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家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首先,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商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而家庭正是构成消费者的基本单位。因此,经济学对家庭的分析和对社会、人口、法律的分析一样重要。像30年前的厂商理论一样,在经济学上家庭已经从毫无意义的领域转变为最有希望的领域之一。其次,家庭与市场之间存在重要关系。按照刘茂松的三个层次的“近似瓦尔拉均衡”理论,在家庭生产过程中,工作与闲暇、家庭消费中市场购买方式消费与家庭自制性消费、和家庭收入分配中消费与储蓄投资,这三个方面的均衡构成了家庭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循环系统。这种理论进一步指出,若市场分析与调控最终立足于这种“近似瓦尔拉均衡”的家庭内部市场,。蒋自强、张旭昆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1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市场的一些反周期性波动。最后,家庭和社会资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弗朗西斯福山在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家庭的经济意义以及现代家庭中所出现的严重的问题。福山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构成了社会合作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合作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养育,而且有利于商业经营。但在现代社会,家庭问题已非常突出,尤其是在西方社会。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婚姻持续时间变短,离婚率上升极为迅猛,还有一系列问题如非婚生率、同居率、再婚率等。核心家庭己全面削弱,所剩的繁衍子孙的功能也发挥不好。二、当代中国的离婚状况和特点。1949年以来的中国的离婚状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新中国颁布婚姻法后,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的一次离婚高潮。1981年新婚姻法于公布后,我国又一次进入离婚高峰期,粗离婚率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势头。有关离婚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代中国离婚状况具有六大特点。第一,我国离婚现象的发展是一个不平稳的过程,多次上下起落,幅度颇大。第二,从全球看来,我国离婚水平仍然较低,但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在逐年上升。第三,离婚人口的绝对规模十分庞大。第四,城乡分布不平衡,城镇妇女的离婚率比农村妇女高出58左右。此外,建国城市的离婚率增长一般高于乡村。第五,离婚当事人的再婚率较高。最后,潜在的离婚增长势头很大。刘茂松家庭经济行为论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二章P425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IIE碍F究2理论综述关于家庭,很多学科的学者都有过研究。下面介绍的是经济学家有关家庭的理论研究以及一些婚姻理论。21家庭理论在家庭问题进入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以后,国内外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下面着重介绍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新古典家庭理论和新家庭经济学理论芝加哥学派,同时对国内的其他关于家庭的理论研究作一些简单介绍。211新古典家庭理论新古典家庭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把家庭视为单个人,即家庭整体是一个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家庭内部个人的经济行为。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追求在合并收入约束下最大化某个单一效用函数。这里所指的合并收入是家庭所有成员收入的总和,而该效用函数只与各商品的家庭总消费有关,与家庭各成员问的消费结构无关,家庭的最优消费选择也不受家庭收入内部分配的影响,各家庭成员也不存在异质的效用函数。这种理论存在着很明显的缺陷,它忽视了家庭内部结构对家庭行为的影响。SCHULTZ1990、BROWNING和MEGHIR1991经过研究进一步批评了这个理论1、总支出约束可能是内生的,它可能由决策过程产生而不是在决策之外给定;2、家庭由不同的个人组成,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效用。212新家庭经济学芝加哥理论用贝克尔的话说BECKET,1976,第169页“传统的家庭理论基本上是种单个人家庭的理论,它JL乎是、但不完全是毫无意义的斜率为负数的需求曲线的重要定理使它免于完全无意义”。相反,新家庭理论NEWTLOMEECONOMICS是一种多个人家庭的理论,它不像新古典家庭理论一样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是分析了家庭的内部结构对家庭的行为的影响。其主要观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点是家庭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生产单位,有独立的效用函数。家庭追求的是最大化生产函数,而其投入为不同家庭成员的市场物品、时问、技能和知识。新家庭理论的核心是家庭成员在孩子数量、婚姻、与工作小时有关的劳动分I二、在市场与非市场技能方面的投资、对家庭成员危险的防护,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一般内部财产转让等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作用。这种理论的研究方法论是个人主义或理性主义,即所有家庭决策包括个体的决策或整个家庭的决策都是各种选择反复权衡的结果。213国内有关家庭的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在家庭问题上的研究,有对传统中国家庭模型的研究和现代家庭模型的研究。关于传统中国家庭模型的研究认为夫妇双方收入不平衡,男女同工不同酬,家务劳动是家庭存在的主要基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是主要任务。一些学者借鉴西方的家庭理论认为首先,现代的婚姻几乎都是出于自愿,所以偏好理论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在家庭分析中完全适用;其次,婚配像一般的市场模式一样,是一个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由当事人进行选择与竞争的过程。可以假定婚姻也是一种市场关系,假设存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婚姻市场的,那么,在一般市场模式分析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效用价值分析等原理也就可以用于对婚姻状况的分析。在介绍了家庭理论之后,下面我们来讨论家庭的形式。214几种家庭形式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致有几种主要的婚姻形式,这几种婚姻形式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专偶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制和专偶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婚姻形式。郭利华、贾利军婚姻与家庭经济学选自经济学茶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2931页。载于1884年在苏黎世“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4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一II,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1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个阶段。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照辈分来划分的。在家庭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及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这样的家庭按照现代遗传学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已经绝迹。2普那路亚家庭。这种家庭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一定家庭范围内相互的共夫共妻,但妻子的同胞兄弟后来更及于血统较远的被排除在这个家庭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也把丈夫的姐妹除外。这种家庭就是群婚的最高发展阶段。这种对近亲繁殖的进一步限制,其发展比依然是兄弟姐妹通婚的家庭形式迅速得多,也完全的多。3对偶制家庭。由于婚姻禁规日益错综复杂,群婚制就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群婚制家庭就被对偶制家庭排挤了。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于这个女子来说是她的许多丈夫中的最主要的丈夫,双方可以任意解除夫妻关系。随着氏族的日趋发达,随着不许互相通婚的“兄弟”和“姐妹”级别的日益增多,对偶制成为最终选择。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生育出在体制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4专偶制家庭。它是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交替时期从对偶制家庭中产生;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对偶制家庭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基础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确凿无疑的生父的子女;而确定这种生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专偶制家庭和对偶制不通的地方,就在于婚姻关系要牢固得多,这种关系现在已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22婚姻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世界的许多国家出现一个共同现象妇女参加市场工作的数量迅速增加,女性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明显增加。在此同时,家庭结构中一项最突出的特征是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圆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法学。见RONALDGEHRENBERGROBERTSSMITH1997在第6、第9章中提供的美国数据,陆铭2001在第4章中提供的OECD国家的数据。O例如在美国的总人口中,离婚和没有再婚的人所占比重由1960年的23上升到】981年的67。与始于50年代的婚姻相比,始于70年代的婚姻以离婚而告终的可能性上升了60。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_且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家、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都尝试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普遍而又重要的现象及其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解释。221家庭内部分工理论家庭内部劳动理论主要有三类模型利他主义模型、合作博弈模型和非合作博弈模型。这些模型经济学角度对日益上涨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和离婚率及其内在鞋系做出些解释。一、利他主义模型的贡献和局限。JACOBMINCER最早从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来分析女性劳动参与率,1962年,他发表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一文,证明了妇女的劳动参与率由她们自身的工资潜力、丈夫的工资收入、孩子的数量和家庭的其他特征来决定转引自BECKER,1981O而“新家庭经济学”中利他主义模型则将家庭的联合生产和分工,同家庭成员的效用消费分配DISTRIBUTIONWITHINMARRIAGE相联系。利他主义模型将新古典家庭理论的单一决策者SINGLEDECISIONMAKER假设扩展到已婚夫妇丈夫H和妻子W,并假定他们的偏好相同。模型仍保留了单一的家庭效用函数,由利他主义者,通常是丈夫H,束进行所有的决策BECKER1965,1981;6RONAU,1973,1977。利他主义的正式定义为UUX,VU。和3UH3IJ,O1U。和U,分别表示夫妻的效用函数,U是U。的一个正函数。X。和X是夫妻各自消费的一组商品向量,所以,丈夫H的预算限制可以写作2P是这组商品的价格向量,Y是丈夫H转移给妻子W的用货币数量,I、是丈夫H通过婚姻市场投入的自身的收入,如果丈夫H对妻子W的转移没有任何货币损失或收益,那么W的总收入表示为。涉及世界和中国妇血就业、教育和家庭的发展和现状,以及不同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卅F究,可见李银河女性的现状和未来一书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全景式的描述。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3其中I是妻子W通过婚姻市场投入的自身的收入。将2和3相加得到另一个家庭的预算限制PXHPX2IHI2SH4在一个有效的利他主义模型中,资源配置由下面的均衡条件决定UA、XA。OUAXMU。MU。PP15X。X。S,X。2X,S。ROX;AS。O,I2H,W6所以,这个模型的结论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致力于最大化家庭产出,并且最优家庭资源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的。二、静态议价理论BARGAININGTHEORY,合作模型中的一种模型。这是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一种合适的分析方法NASH,1950,NASH,1953。最先尝试以博弈论形式来分析家庭内部决策,并用纳什公理解的静态议价模型分析劳动供给行为的是MARRLYNMANSERMURRAYBROWN1980和MARJORIEBGCELROYMARYJ,HOMEY1981。L考虑夫妻双方共同决定他们的福利分配X表示家庭生产的商品向量,U是丈夫IH和妻子IW各自的效用函数,D表示合作无法达成时他们各自的效用水平。给定家庭收入Y和价格向量P,这个议价模型的纳什解为HHOMAXNUX一DUX一DXHHFSTXPY,UXD,UXD静态议价模型和利他主义模型具有相同的时间约束和收入约束,但目标函数的构成和形式不同。纳什议价更加注重谈判中的个人理性,并考虑威胁点在谈判中的作用它决定了双方的冲突收益和双方在家庭中的福利分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当外生的价格变化使夫妻双方或方的冲突收益发生变化,比如WW妻子的冲突收益发生D,一D2的变化,那么双方的谈判结果将发生变化。浙江大学硕二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三、重复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公理解的特征是直接得到议价结果而无须模拟议价过程。而这个简洁的优点的假定前提是参与者双方能够完全自由地交流、非常简便地签定合同、毫无成本地实施协议。非合作蹲弈模型则放松了这些假定,致力于模拟议价过程中双方采用的战略,“一致赞同”合作结果的自我实施SELFENFORCEMENT机制,同时注重非经济因素对谈判结果的影响。LUNDBERGPOLLAK1994提出的家庭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无限重复博弈,这个理论的基本模型是丈夫和妻子分别摄大化各自贴现效用流的总和CTPNTL。UHXHT,QT和NTLP。UWXWT,QTP是贴现因子,XS是夫妻双方各自消费的私人物品,Q是夫妻双方共同消费的家庭公共产品,是婚姻提供“相互依赖”的唯一体现。若婚姻是可以持续的,那么这是一个无限重复非合作博弈,夫妻双方在每一期都要作出公共产品贡献的数量决策,不能进行借贷或储蓄,由此而产生每一个子博弈的COURNOTNASH均衡。四、对各种家庭内部分工模型的分析。利他主义模型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推断出首先,随着实际工资的上涨和男女工资差异的缩小,已婚妇女会从家务劳动转向市场劳动,从而女性劳动参与率FLFPR上升,但是一项实证研究。推翻了这个结论。其次,按照新古典家庭理沦的一阶条件,一个妇女在同时从事家务劳动和市场劳动的时候,她的最优时问配置要求在两者上的边际收益相等,但经过观察,很多妇女仍较多地从事市场工作,即使工资低于她在家中抚养孩子和从事家务的机会成本。LEHRERNERLOVE,1981。再次,在最大化家庭效用函数模型中,由利他主义者来做所有的决策暗含着一个严格的假定夫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即家庭各成员取得一致赞同。这种模型虽然解释了合作关系是如何形成,但却忽略了家庭内部的复杂结构。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揭示了家庭内部冲突是很重要,从而也是对“一致赞同”的单一一效用函数的一种挑战OTT,N,1995。最后,这个模型最根。SMITHWARD,19851950年1970年间FLFPR的上涨绝大部分可以由实际工资的上涨加以解释,但柏1970年以后实际工资开始下降,而FLFPE却持续上涨,这表明影响FLFPR可能还有模型以外的其他重要因素。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沦文我园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的原理并不是利他主义者的“利他主义”,而是他在模型中居于先行者的地位POSITION,或更为确切地说,丈夫拥有决定权POWERPOLLAK,1994。在过去的20多年中,利他主义模型明显受到博弈解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挑战。早期的合作博弈议价模型大都是假定离婚为威胁点,也被称为“离婚威胁”模型,这类模型经常被应用于分析离婚率和女性参与劳动率FLFPR关系”的研究。它们为女性参与劳动率FLFPR的上涨提供了解释大部分妇女在离婚后经济境况变得糟糕由此可以推测,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的冲突收益比较低,不断上升的离婚率使人们对婚姻不稳定的预期增加。于是,妇女们选择及早走向市场劳动以提高自己的冲突收益,同时也能提高在家庭福利分配中的地位MCELROYHORNEY,1981;DIEKMANNANDKIEIN,1991。与“离婚威胁”模型类似,合作博弈议价理论的另一类模型是“分离半球”模型。这个模型和“离婚威胁”模型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运用纳什议价理论,来得到对应于各自威胁点的纳什公理解。不同的地方是,“离婚威胁”模型把离婚后男女各自的效用当作威胁点,这个威胁点在婚姻以外;而“分离半球”模型中的威胁点在婚姻以内,例如,家庭中的暴力或暴力的威胁,都可以作为婚姻内的威胁点。可能是因为家庭暴力和公共品数量不像离婚那样可以观察可以统计,所以,“分离半球”模型并没有像“离婚威胁”模型那样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欢迎,尤其是实证经济学家们。重复非合作博弈模型,这个模型看上去和常见的“囚徒困境”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就像合作博弈中的“威胁点”一样,非合作博弈中双方的保留效用是影N向战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变量。例如,如果离婚时有一笔资源将从丈夫转移到妻子,那么妻子由于保留效用的提高而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POLLAKL994。离婚时的资源转移主要是单方面的孩子赡养费和离婚补偿费。另外一些实证研。】WILLIAMALINE1982最先根据这框架进行R离婚危险和FI。FPR的社会学分析;MICHAEL1988运用加总的时问序列数据分析发现,FLFPR显著地受到滞后的离婚率的影响。一项更为细致的研究成果是JOHNSONSKINNER1986,他们发现1960年、1980年问美国的FLFPR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其中将近一半可以由传统的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尚未被解释的部分中有13可归因于离婚率的上升。9浙扛大学碟士学位论文我困核心家庭稳定往与U丘性就业关系的实正研究究表明,女性获得的补偿费的高低与女性就业率FLFPR的高低是反向关系。而GRAY1998通过对美国各州婚姻财产法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从绝对形式看,女性劳动参与率FLFPR是女性期望的在家庭中的谈判能力的增函数从相对形式看,即便是控制了家庭中的其他收入,谈判能力较弱的妇女仍然倾向于更多地参加市场劳动。家庭内部分工模型,分析的是由家庭内部分工决定的双方的收益的大小和变化,从而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FLFPR。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女性参与率的提高,是如何影响双方的收盏大小和变化,从而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影响,222国内外有关离婚的理论研究国岁卜有关当代离婚的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妇女就业的广泛性和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是人口学的角度,认为人口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不可避免地导致离婚的提高,因为一个人20岁时选择的最佳配偶,不一定在10年、20年后仍是最佳人选。三是社会学的解释,认为离婚率的高低和种族类别、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职业性质、初婚年龄和家庭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四是心理学的分析,认为婚前对婚姻过高的期望、相互吸引的资源的枯竭和婚外生活的心理诱惑等都可能使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与国外学者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式相反,中国学者更侧重于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当代中国离婚的主要原因。这些研究从个人角度包括性格志趣不同、家务矛盾、草率结婚、第三者插足、性生活不协调、一方残疾和一方犯罪等。从社会的角度有受浪漫爱情的注重、妇女地位的提高、家庭功能的改变、社会生活的变迁、法律对离婚条件的放宽以及受腐朽享乐思想的腐蚀、传统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关于美国各州婚姻法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允许单方面离婚UFLILATERALDIVOICEORNOFAUITDLVORCE的州,妇女获得的与离婚相关的转移支付要低于只允许双方同意离婚MUTUALDIVORCE的卅LPETERS,1986。虽然离婚率面这两类州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允许单方面离婚韵州确实比后者有较高的FLFPR。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23女性就业理论231女性就业概况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尤其在中国,男性在外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在家庭内部起作用,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同时,在西方国家,主要劳动力也是男性。但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形成新的现代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和新兴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给女性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就业领域。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适台女性生理、智能特点,是形成女性就业人数上升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世界里,女性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得以突破传统的妇女行业,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我们称这种新型的劳动力为职业女性。在这里,职业女性,主要是指城市有职业的女性,是相对于乡镇农村女性而言的。现代职业女性的工作范围广泛。大多数女职工集中在三大领域,即社会服务领域,商业领域、饭馆和家庭服务领域。但在很多国家,女性进入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独创公司,开辟就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有偿劳动力行列。另一方面,男性劳动力参与比例略有下降。在美国,从1960到1995年间,美国总的女性参与劳动比例从35上升至55,而男性劳动力参与比列则从79降至71。根据国际劳动组织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1950至2000年问,美国、联合王国、瑞典和日本的女性就业率分别上升了41、35、52矛D13国际劳动组织统计局了经济活跃人口,19502010,日内瓦,1996。在亚洲和非洲,女性就业率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女性的收入也在提高。这些增长因素包括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由经验带来的丰厚报酬,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以及女性选择的不同种类的职业比如选择做律师而不是教师”。妇女挣钱能力的增长,也就提高了非市场活动中无可避免地所耗费时问的价值,提高了家庭主妇边际机会成本。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妇女生孩子的数量比以往减少,不需花费几年的时间抚育孩子而丧失资历、经验和谋取具有挑战性工作的机会。JUNE0NEIL和SOLOIONPOLAHEK“WHYTHEGENDERGAPINWAGESNARROWEDINTHE1980SJOUNALOFLABORECONOMICS1993205228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瓦莱丽和奥本海默1994的研究指出,在历史上男女的相对收入之比是男性占优势,但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男性的实际中位数收入已下降了13。伊莱思、安妮特和莫里斯等学者也进一步指出男性的参与率和收入下降与女性的所得直接相关。尤其在就业市场低迷阶段,女性新从业者表现更为机敏顽强、劲头十足,并且所出现的行为问题比男性少,她们在就业竞争中击败了男性。一些学者关于对黑人男女就业情况作了深入的研究。赫伯特指出,上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黑人男性的失业率低于黑人女性,到了上世纪90年代,前者则远远高于后者。与黑人男性的失业和收入停滞现象相反的是黑人女性的收入大幅增长。上【|纪90年代末,黑人女性在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平均寿命等方面己赶上自人女性,而黑人男性与白人男性的差距则进一步扩大。232女性就业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对女性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对妇女参加工作的解释主要是“经济压力”ECONOMICPRESSURE。这一理论认为,妇女外出工作是经济压力导致的,尤其丈夫收入水平较低和无收入的妇女,这些妇女77是出于经济因素而参加工作。LEIBOWITS,ARLEEN和KLERMAN,JACOBALEX1995的研究认为,影响妇女参加工作的因素包括在家务劳动中的角色变化,劳动力市场上赚钱机会,母方的受教育水平,母亲的年龄,夫妻两人的年龄,以及家庭规模的大小等等。STACYJROGERS1999的研究认为,妇女就业与婚姻的质量密切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妻子的收入的增加、减少与婚姻的质量的上升、下降没有很大的关系,而部分学者认为婚姻的质量与妻子的收入相互影响。STACYJROGERS的研究表明婚姻不协调会使妻子收入减少。当妻子未就业时,婚姻质量下降,妻子就会考虑进入劳动力市场参加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收入。KRISTINMAMMEN和CHRISTINAPAXSON2000在的研究认为,当收入增加时,妇女会从家务劳动中走出来进入劳动力市场,决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她们受教育程度和她们配偶的受教育程度。TATLJAVANDERLIPPE和LISETVANDIJK2002的研究认为,照顾孩子是影响浙I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妇女就业的重要因素,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提供照顾孩子的机构,这很大程度上帮助妇女的参加工作和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就业机会。另外,许多研究表明,下列因素会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率1、妇女收入的提高或预期收入的提高,2、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3、孩子少或孩子年龄大,4、丈夫无工作或收入低,5、妇女工作岗位扩大,6、家庭里有省力装置,7、半日工作制增加。相反,以下因素会降低女性就业率1、社会或丈夫对妻子工作的不赞成态度,2、高失业率,3、丈夫收入较高,4、家庭服务成本的上升。由于市场歧视、照看孩子和受教育机会有限等因素,低收入的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很差,她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一些半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工作,照看孩子将会牵制妇女的工作精力,从而影响女性就业率。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3核心家庭的均衡分析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家庭也从杂乱的原始性关系状态中发展出来。婚姻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她为繁衍人类、稳定和发展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摩尔根的看法,大概有以下几种家庭形式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个阶段,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问的两性关系;普那路亚家庭,这是第二个阶段,排除了姐妹和兄弟之间的这种关系;对偶制家庭,这是更进步的家庭形式。群婚制包括一夫多妻制或妻多夫制,以及一妻一夫制都是第三种家庭形式。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夫一妻制成为最主要电是最科学的家庭形式。本文的核心家庭也是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夫妻双方与孩子这样就构成了核心家庭。31核心家庭的内涵311家庭的基本结构核心家庭由两部分组成夫妻和孩子。核心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夫妇间孩子的出生实现了婚姻中的三角虚点转化为实点。312家庭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家庭在养育儿童中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功能,下面从正面和反面来阐述这种作用。从正面来说,家庭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从反面来讲,单亲家庭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化,同时容易导致犯罪率的提高。一方面,家庭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夫妇的结合,主要是为了要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抚育。家庭是担任抚育的最基本的团体,不但要能供给孩子在生活上的需要,而且还要传给他们独立在社。核心家庭犬妻和孩子两代人的家庭形式。14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会上谋生时所需要的一套基本技术、知识、态度和道德,以及独立生活时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更深入地分析,家庭的生育和抚育是社会赋予家庭的基本责任。生育是适应社会新陈代谢和社会分工的需要。生老病死是万物生存的规律,人类也是不能长生不老。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不能单独谋生,各个人之间形成了相配合于别人行动的分工体系。当人一批一批地死去,若没有新生命及时的出现和对其技能的培养,社会分工合作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将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将无法存在和发展。所以,生育和抚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任务。青少年的成长及其社会化成长及其社会化,便由家庭来完成。教育子女是所有家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家庭是子女社会化、个性化的基础,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养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这是一种传统的功能,也是法定的职责。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不完整的家庭是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和成长。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父母缺少一方,这个家庭就会表现出教育功能的欠缺。所以,单亲家庭中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着的作用,如果失去母亲,子女酒会出现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的状况。在青少年时期,子女的社会性开始发展,随意,父亲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期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比较大。社会学家指出,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在家庭中,不仅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合为一体,而且家庭的各种因素同时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另外,许多调查也表明,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犯罪,比如吸毒、偷盗、暴力、凶杀等。在青少年的犯罪案件中,约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无论是父母的离婚、分居,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他们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和犯罪分子的引诱,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汪研究32婚姻中的成本和收益婚姻是男女缔结为夫妻关系的种文化和法律现象。从两性角度讲,理想的夫妇关系是一方面能胜任社会所交给他们抚育孩子的事务;另一方面两人能享受融洽的感情生活。本文考虑的婚姻选择是个人的选择。假设1婚姻是自由安排,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契约,而非集体性的契约。2假定婚姻市场,男人和女人为寻找配偶而竞争于是个人结婚的决策便是使收益最大化。当结婚的预期效用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或结婚的预期效用再找一个更合适的配偶的预期效用,就会决定结婚。321婚姻中的机会成本C,1磨合成本由于夫妻双方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时间不同,所以夫妻双方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问和物质来达成和谐状态。这里BECKET的夜灯这个公共物品的例子可以作为例证丈夫对总收入的分配比例与夜灯消费没有关系,又因为夜灯对妻子是负效用,所以她会选择零水平、止电工切断电源。2道德风险由于各种原因,夫妻一方或双方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主要是感情的婚外选择。因为感情的投入是类似于沉默成本,所以会对一方或双方造成情感伤害。3决策成本用纳什均衡分析家庭需求决策,假设一个两人家庭,如果两个人不结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如果效用函数满足二阶可导性、非减性和拟凹性,那么可以得到定义良好的间接效用函数。但对于已婚夫妇来说,每个人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单个人的消费和闲暇,而且还要取决于配偶的消费与闲暇。所以,个人在决策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对方达成共识。6浙江大学硕E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322婚姻中的收益R1感情生活L夫妇间的感情生活,可以称之为恋爱。恋爱的条件就是把夫妇关系减得很轻,使夫妇不需要经营全面的合作甚至可以减少到只有性和感情的内容。但婚姻市场不同一般商品交易市场,它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足以身相许和心心相印,而不单单只是二F巴巴的一张契约。在传统婚姻模式中,如保险功能模式和婚嫁贿产转移模式,两性之问的恋爱在婚姻中不是主要的,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功能。2分工互补D在传统的经济形式下,男女之间生理的不同导致男女分工的不同。女性由于缺乏工作技能和经验,因而主要从事的是家务劳动。传统的性别作用在分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成员根据文化习俗和社会公认的惯例,分别向家庭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比如女性提供家务劳动和育儿耳保幼,男性则提供市场劳动力。这种传统的劳动和责任的分工意味着在家庭中存在着分割领域均衡。一旦夫妇各自承担明确的由性别决定的家庭劳动和责任,每个人都将会在自己的领域以自己的资源约束为条件做出最优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分工带来的劳动总时间的节约,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差别很大的互补的男性和女性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自身及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这是婚姻存在的真正理由。结婚的收益来自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互补,即男人获取市场物品的力量NU强,女人在非市场活动的时问的生产率效率较高,从而带来互补收益。分工产生效率,因此,男女双方选择结婚组成家庭比他们各自单身生活更好。只要通过结婚获得的效用大于单身的效用,婚姻市场的参加者就会结婚。结婚后的家庭产出与各自单身产出之和的差就是结婚收益。埃奇沃总提出的随意交换经济的“核心”理论,表明男女双方按照家庭生产的产出最大这一原则来进行相互选择,这种家庭产出分为可买卖和不可买卖的商品。简单地说,婚姻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同性别造成的专业化优势可以通过家庭契约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般来说,商业成功的男人会选择温柔教养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我困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女人结婚,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选择与控制了丰富资源的女人结婚,事业型女人则会与家庭型男人结婚。尽管贝克尔的家庭经济学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但它毕竟为社会科学增加了一个视角。按照贝克尔的理论,假定男人和女人组成成家庭,他们取得的生产力收益服从报酬递减规律,那么一夫一妻制是最有效的婚姻形式。他们根据比较利益原理来分担家庭工作,男人反对妻子成为边际工资的获得者。同时,需要讨论这种收益在夫妻双方中是如何分配。BECKER认为市场力量决定配偶的分工和收益的分配。假定结婚后的产出分享规则不变,那么由婚姻市场力量决定的配偶之间的分配份额,可能会与结婚后的产出份额不同,因此,这就要求配偶之间存在着一个补偿性转移来恢复效率。这种补偿性转移在就是婚嫁过程中存在的财产转移,新娘聘金与嫁妆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3制度收益I婚姻是一种合法的缔约过程,其缔结和解除都需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条例。婚姻的契约性质,减少了交易费用。ROBERTAPOLLAK1993认为婚姻契约所带来的效益有首先,由于外部成员无法轻易进入家庭,而家庭的内部成员也无法轻易退出,所以逆选择将被限制到最低限度。其次,长期的合作增进了夫妇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后,家庭忠诚和社会规范都限制家庭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关系型契约家庭的决策能根据未来事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每个人避免其他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危害。4其他U也有理论认为,婚姻出现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即男女同吃同住是比一个人生活经济。所以,个人在婚姻中的收益包括感情生活L、分工互补D、制度收益I和其他收益U。假设收益是R,则个人在婚姻重的收益R可以表示为L、D和I的函数RRL、D、I、U。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沦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33生育行为中的成本和收益331婚姻与生育低等动物的谋生本领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不需要去特别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它的双亲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抚育它们。但人类就不同了。人出生后除了具有婴儿时期的极简单的本能外,其他什么都不会,人类必须在个体发育中学会各种复杂本领。人类身体发育的时间长,要十几、二十年,学会谋生本领的时间也长,与身体的发育同步进行。在这样长的时间内,抚养、教育孩子的双重任务如此繁重,单靠母亲一个人是是难以胜任的,父母双方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较为固定的专一婚姻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同性间对异性无休止的争夺战,而且有利于完成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繁重任务,符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目的,因为这两个因素对于人类来说带有永久性,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存在。结婚的意义,就是确立双系抚育制度。社会生育利用两性的先天的生理区别和后天的社会分工区别作基础。母体提供字体营养,使基因得到延续,所以男性提供食物。人所生活的|_界不是二度而是三度过去、现在和将来,两性的享受不带有对将来的瞻望。结婚若只是指两性的享受,这种关系是不易维持的。必须得生育。婚姻关系不限制两性关系,但必须为维持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的抚育,防止发生破坏婚姻稳定性的因素。332生育行为中的收益R。按照贝克尔等人的观点,夫妇的生育行为是社会力量的结果而不是生物的特点。夫妇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经济关系。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可以看作是一种耐用消费品、保险机制和精神支柱,或者是自身利他主义的一种表现。1耐用消费品或保险机制A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孩子是耐用消费品,或者说是一种养老保险机制。19浙江大学硕二L学位论文我困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父母抚育孩子,在孩子幼小时不断对他付出时间、市场物品、服务、技能和知识,等孩子成年以后,孩子必须赡养父母。LAURENCKOTLIKOFF和AVIASPJYAK1981指出这种机制表明,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像一个不完全年金市场,孩子定期向年迈的父母转移支付,他们得自父母的财产由其向父母的转移份额决定。按照贝克尔的说法,子女是婚姻中的“共同资本”JOINTCAPITAL。贝克尔认为孩子是耐用消费,人力资本的形成在于儿童“质量”的投资;孩子“数量”的投资取决于拥有孩子的决策。孩子的数量和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替代的。这样的理论演化出两种行为父母在考虑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下,会以“质量”取代“数量”,母亲抚育孩子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宵省时间而以孩子质量对孩子数量的替代;会根据孩子的基因禀赋进行市场化的投资。所以,一方面,如果孩子的养育必须占有父母时间的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那么,随着经济发展和父母工资的增长,养育孩子便显得越来越贵,从而父母会倾向于养育较少的孩子同时倾向于提高这些孩子的素质。打个比方,这就好像邮资增加了几倍后,发信的数量会减少,而每一封信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质量会提高。另一方而,父母对子女的投资也存在着市场化行为。ROSENZWEJG和SCHULTZ1982论证父母会根据子女之间的基因禀赋来进行投资,他们以孩子的存活比例来作为父母对孩子投资的指标。印度农村的数据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补偿投资并不占主导地位,相反,被认为能成为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子女将得到家庭资源的较大份额,因而成活率也较高。2精神支柱M不可否认,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是他们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重生机会,同时,一个人的理想,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期望。父母把子女看成自我重生的机会,也是抚育作用的保障。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主要表现在对子女学业和未来职业的期望。家长期望子女受到高等教育,达到大学毕业以上学历;期望子女成为医生、工程师、科学家、作家、演员、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等白领阶层。3利他主义K浙江火学硕L学位论文我国核心家庭稳定性与女性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BECKER在研究家庭行为时,用一个利他主义的家长的效用函数代替家庭效用函数。利他主义效用函数的特征是利他主义者的效用函数不仅包括自己的消费,还包括利他主义受益人的效用。在BECKER的分析中,家长是利他主义的,其受益人则是利己主义的,一个利他主义的家长通过转移收入与利己主义的妻子和子女相联系。ROTTENKID定理又表明,无论利他主义者的受益人多么自私,利他主义都将使家庭合并收入最大化,均衡的家庭消费是由家庭总收入决定的,收入的再分配不会改变均衡点的位置。于是一个利他主义者的家庭,可以被看作是存在着一个家庭效用函数,全体家庭成员不管收入如何分配,都自愿地使这一效用函数最大化。支持利他主义动机观点的有POLLAK1988的父权偏好模型。该模型的重要特征是条件转移或关联转移。在这里,父母效用不仅取决于子女的效用,而且取决于子女的消费模式,即父母对子女的转移与子女的特定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有关。父母之所以关心子女的消费选择,是因为父母认为子女受高等教育或拥有自己的住房是自己的愉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