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1.gif)
![[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2.gif)
![[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3.gif)
![[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4.gif)
![[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c290274-b4f5-49bc-ba49-ec750c0dc5b2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国的婚介现象有趣又有意义,尤其是媒婆制,吸引了民俗学、社会学等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却鲜有从经济学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而现代婚姻中介制度在发展中遭遇了诸多问题,实际上可以从经济学意义上给出一定的解释。本论文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视角切入,以封建社会的媒婆制和现代社会的婚介制度为两条主线,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婚姻中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文章首先描述了不同社会制度大背景下的婚姻中介制度。对媒婆制和现代婚介制度各自面临的制约条件、影响因素作了重点割析,并梳理了典型媒婆制和现代婚姻中介制度下不同的“做媒”事实及特征。在这一社会制度的参照和对比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炼出了研究主题,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从信息鉴别、信息传递J搜寻匹配及行为约束机制等方面,对封建社会的媒婆制和现代社会的婚姻中介制度进行全面、深入地比较研究。最后,得到了本论文的一些研究结论,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现代婚姻中介制度发展做了思考。这是经济学为主的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大小制度是匹配的,媒婆制本身符合封建制度,以婚姻介绍所为主要载体的现代婚姻中介制度也适合现代社会的制度背景。尽管媒婆制和现代婚姻中介制度在形式上尽管存在很多差异,但都是解决婚姻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切入比较分析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介制度,两者本质上都属于一种委托代理机制。但由于总体受制予各自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约束条件,导致信息机制不同,信息不对称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不同关键词媒婆制现代婚介制度制度比较信息不对称搜寻匹配信息鉴别ABSTRACTINTERMEDIARYAGENTPHENOMENONINMARRIAGEISINTERESTINGANDSIGNIFICANTITHASAMAETEDMUCHATTENTIONFROMSOCIOLOGISTANDSOON,WHILEITRARELYLLASBEENSTUDIEDINDEPTHFROMFILEPERSPEELIVEOFECONOMICS11“PROBLEMSENEOTMTEREDINTHEDEVELOPMENTOFMARRIAGEINTERMEDIARYSYSTEMAETUAUYC蕊BEEXPLAINEDINECONOMICSMYRESEARCHATTEMPTSTOEOMLMLRETHEDIFFERENCESBCM臀NTWOM,RIAGEINTERMEDIARYSYSTEMSINDIFFERENTSOCIALSYSTEMS,MAI【JL喀IJOFECONOMICTHEOLIILANDMETHODSESPECIALLYINFORMATIONECONOMIESITTAKESINFORMATIONASYMMETRYASOILEPOINTOFVIEW,AR吣ZINGMATCHMAKERSYSTEMINFEUDALISTICSOCIETYANDMARRIAGEINTERMEDIARYAGENTSYSTEMINMODEMSOCIETYASTHEMILLLINESIDESCRIBEANDCOMPAREMARRIAGEINTERMEDIARYSYSTEMINTHCBAEL【GROUN,OFDIFFERENTSOCIALSYSTEMSINTHISPAPINCLUDINGTHERESLRICTIVECONDITIONS,THEKEYFTLCTOLS,ANDTHEFACTSANDFEATURESOFMATCHMAK咄ONTHEBASEOFCOMPARATIVEINSTITUTIONALANALYSIS,ISTUDYMARRIAGEMTC珈畸DIAIYSYSTEMMAINLYFROMINFORMATIONSEARCHANDMNTEHING,INFORMATIONSCREENINGANDDISSEMINATION,ANDCONDUCT代蛐FAILLINGMECHANISMSINDEPTLLATTHEENDOFTHEPAPIGETSONLL,RESEARELAEONELUSIOMANDINLLKLSOMEPONDEROFIMPROVINGCHINESEMARRIAGEINTERMEDIARYSYSTEMTHISISAN割卿SUBJECTRESEARCHWHICHISECONOMIESORIENTEDMYRESEARCHINDICATESLLLATMARRIAGEII妞MEDIARYSYSTEMMATCHESWITHTHEBAEKGROTMAOFSPECIFICSOCIALSYSTEMS。ASMATCHMAKERSYSTEMISEFFICIENTINFEUDALISTICSOCIETYWHILEMODEMMARRIAGEINTERMEDIARYSYSTEMISALSOEFLIEIENTINOUL“SOCIETYDESPITEALOTOFDIFFERENEBETWENLMATELNNAKERSYSTEMANDMODEMMIILTIAGEINTERMEDI”S“SYSTEM,THEY矾IN甜ILLXLSTORESOLVINGINFORMATIONASYMLMTRYOFNLALT堍CMANIAGLINTERMEDIARYSYSTEMISPRINCIPALAGENCYINESSENCELHOWEVER,TLAEINFORMATIONMECHANISMISDIFFERT,RESULTINGINFORMALIONASYMMETRYANDTHECORRESPONDINGBEHAVIORISALSODIFFERENT,KEY啊,ORDSLMATCHMAKERSYSTEM;MODEMMARRIAGEINTERMEDIARYSYSTEM;COMPARATIVEINSTITUTIONALANALYSIS;INFORMATIONASYMMETRY;SEARCHANDMATELAING;INFORMATION旭CNING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签名日期久庵、77沪即辛6同V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篓崩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1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特征的聘娶婚制是典型的封建婚姻制度,也是历朝历代婚姻成立的唯一合法方式。“婚必媒”的传统由来已久,从已有的文献记载看,诗经豳风伐柯中有“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诗句,CAHI,就选择AL,继续搜寻。33择偶问题的搜寻模型搜寻分为离散搜寻和连续搜寻两种情况。离散搜寻是指每次搜寻之间有时问空隙。当每次搜寻之间的时间间隙极小,可认为搜寻是连续的。考虑到择偶方可以连续不断地搜寻目标配偶,以下分析中将择偶搜寻过程视为连续搜寻,在这一假设下,择偶方有可能在任何时刻发现目标配偶。虽然一方在另外一择偶方看来是目标配偶,但其本身也是择偶方;为分析方便,在搜寻过程中可将最标配偶设定为静止一方。假设择偶方的价值度表明择偶方本身的实力和条件为矗,0FIO。ACEL,6,最OF,0,0CEL,矗,最,囝R20。即努力搜寻将使搜寻成本增大,当EL一一时,CEL,6,F2一,表示择偶方努力程度极高,搜寻成本趋向一,搜寻得不偿失;当E产O时,CEL,矗,龟O,表示择偶方努力程度极低,搜寻成本为0。择偶方价值度高或目标配偶的凸显度高都将使搜寻成本降低,当矗一一时,CEL,6,FD0,表示择偶方价值度极高,择偶方主要是对登上门的对象进行筛选,搜寻成本趋于O;当龟一一时,CERA,矗,最一O,表示目标配偶的凸显度极高,择偶方不需搜寻就可分辨;当FI0时,CEL,N,6一一,表示择偶方价值度极低,其搜寻成本趋向一,搜寻变得没有意义当F20时,CEL,FI,龟一一,表示目标配偶的凸显度极低,择偶方的搜寻成本趋向一,搜寻不到目标配偶设VO为规定的目标配偶选择标准对应的价值,V为估计的目标配偶价值,Q表示符合搜寻标准VH2VO的目标配偶存在比例。已知P为发现目标配偶的概率,CEL,6,FD为目标配偶的搜寻成本,由此,可以得到择偶方搜寻所得到的总收益为REL,FL,FDPQVHCEL,FL,最连续搜寻下每次搜寻所得到的边际收益为DPEL,6,F2船P。QVHCEL,6,岛式中,哟5L,V企VO,P卸,CEL,FL,FD2O。最佳搜寻次数N或最佳搜寻时间T令搜寻所得的边际收益表达式为0,理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解根据以上各式,可分析得到以下几条结论第一。由PIEF看出,仅当F一一,即搜寻能力为一时,有PL而在搜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PL,说明并不是必然能够发现目标配偶。第二,VO越高,Q就越小,搜寻变得困难;但同时VH的期望值也越高,对。库普曼1943研究的随机搜索公式也具有下述形式参见秦喜杰,阵洪蓍成功并购目嚣企业选挥论II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25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RET,F;I,F2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如果择偶方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能忍得住高的搜寻成本,可以把VO定高,最终获得的VH往往也就高。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为什么其貌不扬的小伙子身边很可能是位美丽动人的姑娘。第三,F越大,则P越大,但同时CEL,毛,F2也可能变大。因此,存在一个最优搜寻计划,即在一定的成本约束下使发现目标配偶的概率最大。搜寻过程中的最优搜寻计划同目标配偶在搜寻空问中的分布有关,利用拉格朗日乘数可以求解最优性条件。34引入婚姻中介的搜寻和匹配分析婚姻中介,包括媒婆及婚介所,是依靠信息开展业务并存在的,代替择偶方搜寻目标配偶由于择偶方和目标配偶是相对的,作为择偶方的一方同时也是其他择偶方的目标配偶,反过来,作为目标配偶也可以成为主动搜寻的择偶方。因此,只要有择偶需求的任何一方,都进入了目标配偶选择空问YI,婚介搜寻的对象集合大大拓展,信息搜寻也可形成规模经济。婚介这一中介搜寻者的加入,使择偶搜寻的搜寻能力提高,搜寻成本下降。婚介搜寻者使择偶双方达成意向的概率等于其吸引到目标配偶对象的概率换个角度看,这相当于通过搜寻将样本空间Y2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闻Y1中的选择对象,也就是发现目标配偶的概率P,乘以择偶方愿意与其婚配的概率D反之,不成功的概率为IPD由于婚介搜寻者拥有的目标对象数量N是大的,选择对象范围也相应加大,叩不受择偶方选择能力约束的机会集合A变得很大,因此,能更好地在集合A中找到与择偶方更匹配的目标配偶。在这一前提下,择偶方愿意与所做出匹配的目标配偶婚配的概率D增大,从而提升婚配成功的概率。清代媒婆制下,利用媒婆经常走动于所在地域或附近地区来搜索并获取未婚男女青年及家庭情况有关信息。由于血缘、地缘构建的非流动的人脉信息网,媒婆的搜寻过程更为集中,也因此更有效率。虽然相对广袤地域下不受限制的所有潜在选择对象而言,现有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Y1要小,但如果换作由择偶方自身在这封建制度下搜寻配偶,前者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Y1还是相对大得多。因为封建礼教下男女隔离,相互并不了解,甚至没有任何接触的机会,所有的信息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J度比较几乎呈封闭状态而掌控子女婚姻的家长,由于同宗聚居及封建经济结构促使没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家庭之间存在横向排斥性,很多也无法便捷有效地获取、沟通类似信息,而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媒婆职业的出现有助予降低这一信息不对称程度。担当媒妁之人,一般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而且非常健谈,对于各家庭的政治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情况,以及男女婚龄、相貌才华、所期望配偶具备的要求等在刻意打听与平常的随意串动中掌握了大量相关信息。媒婆利用所持有的特有信息帮助物色对象,在考虑门第、经济货财、容貌品行等基础上,尤其是门第家境,做出预期匹配,再凭那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说合。相比,现代婚介所实现了婚姻介绍的组织化,是信息规模经济的体现。它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择偶者前来登记信息,并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记录,以及根据信息搜寻加以配对撮合。规模越大,选择的对象也越多,配对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一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突破了固有地域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说可以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只要能吸引有择偶需求的潜在对象进行登记,那么这些潜在的对象可以是全国范围内的、甚至是跨国的。借助组织和技术上的优势,现代婚介所下的样本空间Y2显然要比媒婆制下的样本空间Y2大。而一旦登记信息,这些择偶者就转交成选择空间Y1中的选择对象了。登记信息的形式表面上看并不是婚介所在主动搜寻目标对象,而是等潜在对象发送信息,但究其本质,与媒婆主动跑动搜集信息并无两样。因为婚介所以企业形式创立本身就是一种信号发送,即中介搜寻者出现了,再通过广告及其他形式吸引择偶者前来登记,其结果也完成了由样本空问Y2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间Y1中的选择对象的搜寻然而,各种潜在的搜寻对象越多,择偶方面临的选择空间Y1中的选择对象也越多,那么从其他的“选择样本”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越大,从而搜寻过程也就越长。因此,在其他决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动态、流动的社会中的婚配一般要比净态、匀质的社会中的婚配来得迟,在婚配确定前搜寻更长的时间。这已为我国社会所证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婚介所成功率不高的可能原因。因为当可选择范围对象扩大时,择偶方将预期会有更好的,而不容易满足现有介绍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假设择偶者具有两类特征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O。显性特征,即可通过观测、调查得到的特征,如年龄、身高、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收入、家庭背景等;除了显性特征外,个体还具有的难以观测、难以确定的隐性特征,如发展潜力、性格特征、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搜寻理论表明,婚姻决策更多地基于容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而不是不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所以由婚介搜寻者代替择偶方搜寻目标配偶,主要是基于显性特征。文章前面部分已分析过,封建婚姻在结婚前很少涉及成婚当事人的感情问题,在做婚姻介绍时,双方情感往往依托于社会地位、经济财富、才华容貌等具体载体,而不是基于爱情的婚姻。婚姻缔结的标准只是外在的,而不是当事者互相倾慕和情投意合这个内在的标准。正因为没有了主观的、复杂的感情问题,择偶信息的搜寻和匹配标准就具有简单性和客观性特征,媒婆相对容易把握、容易确定。而且,只要这些标准能确实能把握到位,那么婚配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而不像现代社会,即使在婚介所搜寻满足择偶方的这些标准后,实际婚配成功与否还要进一步视男女双方交往相处的情况而定,致使婚配的成功率将大受后者影响。在清代,十分严格的等级界限表现在婚姻缔结上是重门第,强调“门当户对一,士庶贵贱之别的门阀观念严重。这是媒婆做媒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大清律例有严禁良贱为婚的禁律,媒妁作为男女婚姻的牵线人所承担的责任也上升到法律上的高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良贱不婚、士庶不婚。重门第之风以江南士大夫为重,据浙江通志记载杭州府“婚礼,士大夫以门第相尚”另据余姚县志卷五,“家矜谱系,推门第,品次甲乙非大族类,即富贵不通婚姻”为了确保这一门第婚姻,充当媒妁的也多出自士大夫,如浙江通志绍兴府中说“婚姻必择门第,多士大夫为媒。“O民间的一般婚姻也都贯彻“门当户对”,如建德县志记载“婚礼,择门第相当者倩媒通意”;临潜县蠢鼢“劈女由来长主婚,道媒妁。既交,详其门第产业、容貌品行”又如德。JERE町CSTEIN2002按照信息可传递性不同将其分为硬信息和软信息。硬信息是指能被直接证实的信息软信息则是指除了提供信息的人以外无法麓其他人直接证实的信息昌木青彦2001P309提出7意会知识或意会信息的概念,并定义为“无法通过简单加总的数码式信息获得的、只能在有限的局部域通过关系合同或特定经历得到的信息”,因而不可能在公开市场上轻易获得与其相对的则是数码式信息,即那些可以表示为数字、书面或口头报告的信息,以及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的内容所得到的信息O转引自张晋蕾1998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攥篓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清县新志中“凭媒请字,媒或一人至四人,大概二人为常议婚以门楣为重,有“门当户对”之谚,亦有专择男女才貌者。”这些都表明了媒妁在牵线前就该针对性地把握,使搜寻和匹配满足“门当户对”,主要体现在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此外,容貌年龄、才能品行各有侧重。顾鉴塘、顾鸣塘1996指出“婚姻之家,必量其贫富而后合”。这里所说的“贫富”,除了双方家底厚薄,主要是指聘礼与嫁妆的多寡,尤其是聘金的数量大小,常常能决定婚姻的成功与否。聘财的多少也是媒婆要重点协调好的方面。首都志记载清代有官定之制。其民间之俗,先说媒金陵杂志说媒注俗云“一家有女百家求”,然必年貌相当,门户相对方能结婚。说媒者以妇人说合居多,必先言定聘礼、聘金若干合婚后,男女家另择媒人,谓之“大宾”,合则发草帖,就星者合婚炳烛里谈女家以粗纸书女年庚,交媒氏递至男家,谓之“草八字”。主人召日者推算,两元冲克,然后诹吉行聘焉。又有因好结姻者,不复推算,俗谓为“天婚做”云。金陵杂志凡男女两家愿结朱陈者,先将女宅年庚用红纸书就,由冰人成双交男宅,压灶前香炉下。三日内家中平安,然后持就星家合婚三日内倘有碎碗破甑之事,谓之不祥,托言不合,将草八字退还。行初聘礼,请谓之“传红”炳烛里谈古者纳采之礼,盔采择某氏之女,B吉而后聘之,故兼行纳吉之礼,今之过帖是也。男女氏各延一人为媒有前此通言之人在,则日原媒,谓之大宾,或日大冰。先期两家踵门肃拜。至日媒氏衣冠赴男家,主人具庚帖一副,书男八字于阳页,外以红绿绸联成方块包之,名之日袱,别具全红柬帖四副,书主婚者郡望姓名,媵以荔枝、龙眼、魁票、蜜枣四种,茶叶若干瓶,或加香橼、福橘、木瓜、石榴诸大果,及龙风喜饼,以示丰盈,随媒氏责至女家,陈于庭。主人受之,因取男庚帖填写女八字于阴页,别用蜜合与紫色袱包之,以主人全柬四副并具蜜食若干种,亦随媒氏赍回,所以报聘也。盖至是而婚姻定,故谓之下定,以其所传者红帖,又谓之传红云。将娶选日,再行聘礼,谓之“行礼”炳烛里谈古者请期之礼今之送日子是也男氏将娶,卜吉既定,主人延二大媒晨至其家,赍选择吉期红帖,同往女氏女氏受之,以红单开写新妇妇衣裙尺寸,交大媒带回。男氏照单制成,俟纳币日赍送焉。古者纳徽之礼,今之行礼是也。婚期既定,先数日男氏延请大媒,具全红。丁世良,赵放主糖中田地方志民俗资科汇编0L】书目文献出版社T1992,分别是。P6兹,P102,P73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瓣整糖与现代婚姻中介的铜度比较礼单二,一书谨詹某日行亲迎礼,一书纳币之喜,并新妇冠袍衣饰送至女家,媵以茗果,如传红仪式。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通常用“门当户对”来指家庭背景的类似,而用“般配”说明个体条件的相似O。受择偶模式变化影响,近年来人们更为看重个体条件的“般配”,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在择偶中失去了传统的支配性地位,但仍起着较重要的规范作用“门当户对”和个体“般配”的条件成了现代主流的两条择偶标准,尤以后者为重。由于现在的“门当户对”更突出经济的分层标准,具体表现为财富数量多少、是否有房有车,而这些经济状况很可能既跟家庭条件有关,又跟个体能力有关,所以其界限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某些区域,家庭背景相关的因素只作为了择偶中的参考标准,而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个体条件是否“般配”一般注重双方在年龄、身高、相貌、工作等方面的综合性平衡。工作的性质就是个重要因素,往往“好工作”如工作稳定、收入高在择偶时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现代婚介所代为搜寻和匹配过程中把握的标准也因而更倾向于个体经济条件、职业、形象如身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整体素质等。当然,这些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标准。因为每个择偶者都有登记表明自已的择偶要求,所以除了门当户对和个体般配这一般原则外,还要具体根据个体要求决策,如果沟通后双方有意向,能否成婚主要就有赖于男女双方是否合得来,即“情投意合”。O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缠C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P3船。如吉目秀在婚姻礼仪变迁与社会弼络重建中所挺北京中田社会科学出版杜,20067TP123浙江大学碗士学位论文清代媒篓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4信息鉴别与行为约束机制41信息鉴别功能及存在的障碍BIGLAISER1993的研究表明,向一个存在逆向选择机制的市场引入一个垄断的中间人可以增进效率,这里的中间人是市场上熟悉商品质量的专家O。有关信息的搜寻和匹配分析是基于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然而这一假定在实际中并不成立。跟商品市场一样,婚介市场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择偶方所提供的信息有真有伪,因此需要中间人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分工优势鉴定或识别信息质量,使市场信号得到强化或具体化,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非对称。信息经济学中将商品概括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可鉴别性商品,即在交易时就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第二类是经验性商品,即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性商品,类似婚介市场上的待婚者,择偶方通过见面或简单的调查核实能够评价其“一般性能”,比如年龄、容貌、学历、工作等,但难以一下子确定对方的潜力、内在的品质及精神世界等因此,婚姻中介方的主要作用之一在于鉴别可鉴别性特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信息鉴别直接决定着所提供和传递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从而关系到匹配是否合理,最终影响婚配成功率。这里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主观上对信息无鉴别,即婚姻中介方没有履行其职责来认真调查核实,而提供了虚假或带欺骗性质的信息,对此行为的讨论将在下文中展开;另一种是客观性的信息鉴别障碍,这里主要就此情况展开分析。“非优质”的待婚者伪装成“优质”的,如果某种制度下或技术上不能有效识别,待婚者平均质量水平受“非优质”待婚者的影响而下降,人们预期从中获取的效用下降,“优质”待婚者的机会成本超过市场价格,“非优质”待婚者就会驱逐“优质”待婚者,就存在逆向选择。在缺乏权威和诚信的市场,往往也是个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清代媒婆制下,由于其特殊的制度环境和运作机制,信息鉴别功能得以较好地发挥,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逆向选择。首先,这是个有着很强的地缘性的熟人1。中间人作为专家,基于两个特点首先,他比一般的买方有更大的购买能力和经验,因此掌握了更多鉴别商品质量的技能;其次,他比一般小型卖方更注重自己的信誊在交易费用较低、商品质量差异大的时候,这样的中间人更可能存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攥篓翻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社会,祖租辈辈长期守于一方,家族的地位和声誉维护不断强化,因为对声望标准的衡量将成为社会对家庭及其成员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在具体化时,可以有下列一系列的价值判断为人处事的态度人缘如何家教是否严格家庭成员有没有修养,品行是否端正等等。往往以父母为人作为参照来评价子女具有重要意义。地缘作用下,择偶家庭的信息源是固定的,而当地范围内能与一方“门当户对”的另一方往往也局限于特定的一家或某几家,因此,择偶双方是相对确定的。这是一种向特定对象的信息发布,通常信息提供方就不敢轻易编造假信息,因为一旦被识破,情面上过不去,声誉受损。其次,媒婆“活跃”于当地,经常走动串门,亲自调查考证,成为鉴别信息真伪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虚假信息被识别的风险就大,理性的择偶方一般不会选择欺骗行为。现代婚介所在信息鉴剐上主要采取两道措施。第一,在登记信息时需要登记人员出示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如果可能还包括财产方面的有关证明、学历证书等,对此加以审核,辨别证件真伪。第二。通过调查外访形式对登记个人的家庭背景、学历、工作单位、基本素质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做出筛选。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逆向选择,但信息鉴别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以致到婚姻介绍所以“找对象”为名,行诈婚骗钱之实的案件时有发生。现代社会的婚姻中介制度在信息鉴别上似乎不如封建社会的媒婆制有效,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的信息源不固定和对象非特定。现代社会流动性增强,已过渡到陌生人构成的契约社会,择偶人员普遍处于流动状态,信息源因而是不固定的。婚姻介绍所对上门登记择偶信息的人并不了解,主要是从各种证件和证明的辨别上核实信息,很难有封建社会媒婆对择偶方那般的知根知底。况且婚介所又不是执法部门,在辨别真假证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择偶方在发布信息时并没有确定的对象,而是之后经婚姻介绍所配对牵线才形成某一具体的意向关系,因此,途蹙种倚靠特定对象发出的信息公告。同向特定对象的信息发布相比,择偶方倾向于在向非特定对象的信息发布下提供不真实信息42传递信息的不同形式适应不同社会制度大背景的婚姻中介制度,形成了婚姻中介传递信息的不同形式。对封建制度下的媒婆制信息传递形式,可以由图42简单刻画男女各方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篓制与现代婚姻中舟的制度比较是固定的点,分别用虮F表示;媒妁则处于流动状态,在信息搜集并做出预期匹配后,往来于男女两家以牵线撮合一般以两个媒人最为常见,分别奔波于男、女家,媒人之间相互沟通;此外,也有多个媒人或一个媒人的特殊情况,在此不作具体细分可见,信息的渠道是通过媒妁在既定的两家之间双向流动。圈42媒婆制信息传递形式图43现代婚介所信息传递形式现代婚姻中介所这类组织发挥中介功能的信息传递形式如图43所描述婚姻介绍所成了固定的点;而男女各方则是普遍处于流动状态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固定的家或工作场所,只是区别于封建制度下男女相对隔离封闭、很少有渠道自由往来的情形,现代的人处于开放性的、动态的社会中,可以自由流动并不断接触到大量异性群体。部分男女独立地将信息发送给婚姻介绍所,婚姻介绍所作为枢纽中心将信息集中后经过核实、选择、匹配等,再把有效信息传递给需要者。因此,信息的渠道是多源头汇至婚姻介绍所这中心固定点,经处理再分散出去43机会主义行为及制约机制431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无论清代媒婆制,还是婚姻介绍所这一组织形式的现代婚介制度,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委托代理机制。择偶方为这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人。媒婆及婚姻中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蒲代攥垫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舅度比较介所的机构人员就是相应的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而代理人的这种隐藏的知识或行动将影响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得为代理人的决策或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代理人又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往往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婚姻中介方做得好与坏,并不能仅仅用婚配成功率来衡量,因为还有很多客观情况和主观因素。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博弈双方不作为的道德风险,参与合同的一方面临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代理人还可能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婚姻中介方在为择偶方寻找、介绍配偶时,对日标配偶的信息不从严把关,不调查核实,不认真筛选,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男女双方的真实情况,比如把不好的“吹”成好的试图撮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媒婆制下和现代婚介所都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但其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起初做媒是一项为社会所尊重的行为,媒人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威望,但发展到后来,特别是当大量职业私媒涌现,媒人为撮合婚事敛取钱财不惜哄瞒拐骗,其信誉不断滑坡。进入唐朝后,媒妁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媒人队伍庞大,产生社会整体效应的已不是官媒,而是私媒,并演变成了社会上的一种职业。在明代,媒人被列为社会行业之一,而且要向国家提供铺税O。可见,媒人从业人员之众多;而媒人为人说媒,必求酬值也合乎经济意义。到了清代,商业经济意识浓厚,职业私媒见钱眼开,媒人“贪贿说风情”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整个媒人群体是鱼龙混杂我们知道,媒婆制下青年男女在婚姻缔结之前往往仅凭“媒妁之言”下定论,双方互不了解,甚至不曾见面。这种仅由媒人在奔走男女两家之何披露并传递信息,婚姻缔结双方“认识”亲家的委托代理风险是极其高的。因为实际情况跟媒婆所言出入可能很大,媒人可以利用男女方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盲点,到男方家说女子如何俊秀、如何性情贤惠,而到了女方家又说男予如何富有、如何才能出众等待到察觉所言不实,两家早已缔结婚姻关系、发过聘礼、只待洞房花烛,那时几乎都“木已成舟”,反悔已晚。当然,不排除退。吴存浩程玮著,媒人叫济膏;山东教育出版杜;19。P8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篓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婚的可能,但这也给两家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媒婆为图谋钱财受一方所托,投其所好,在对方面前将本来不怎么样的条件说得如天花乱坠般,有意撮合“坏”与“好”的婚姻。媒人这种不负责任地撮合男女婚姻能够成功的并不少见,严重影响了婚姻质量。现代婚介所的信誉总体而言是低的,尤其是针对我国国内现阶段,充斥着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下,婚介所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可信度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前文中提到的信息无鉴别情况,即婚姻介绍所对征婚者的身份把关不严,没有尽力调查认真核实情况就提供了可能虚假的信息。如此一来,婚介所一方面可以节约信息搜寻和信息鉴别等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了吸引更多征婚者,即使在证件不全等情况下仍给以登记。这就容易给骗取感情和钱财的不法分予以可乘之机。另一个是“婚托”现象,婚介所内部人员或与外界专门的“托”串谋后扮演广告上那些征婚人角色,从而骗得那些前来应征者的“见面费”、“婚介费”。这是主动行骗,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故意行为。婚介所为骗取婚介费而不努力识别信息真伪、甚至提供带欺骗性质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给征婚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仅失去了钱财,还白白耗费了精力与情感。432激励和约束机制虽然媒婆或是婚介所存在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但由婚姻中介方介入的婚配还是有一定的成功率。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媒婆制下,虽然牺牲了点婚姻质量,但婚配成功率相对比较高,成为封建社会中男女婚姻关系得以撮合的最重要力量。事实上,还是有好的媒婆和好的婚介所存在,那么,又是什么制约或激励着婚姻中介方的行为呢道德自律可能会起一定作用。在媒人存在的早期,一直认为撮合男女婚姻是积善行德之事,关系到人类繁衍,万物化生,是能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的,也广被尊重。所以相当大比例的媒婆在撮合婚事时也不会“乱点鸳鸯谱”经济学意义上讲,道德自律也是种自利行为,因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获取社会的尊重,这些也是效用的满足。只是发展到后来,商业意识加重,人们自利的表现是更加注重追求钱财,道德自律作用明显下降委托代理关系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嫌篓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翻度比较系,不同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契约安排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建立的。婚姻中介方在具体撮合婚姻中也有类似中介合同的契约形式。伴随着封建依附关系逐渐松动,契约关系兴起,表现在婚姻关系的缔结中出现了定婚须立婚书的现象。就婚姻契约文书遗存看,当时真正起契约作用的“剐纸”特别载明“谨同媒人X氏乙,敢以礼请允”,“谨回媒人氏,敢不敬从”等语,也代表着对媒妁的一种责任约束。为规范媒妁的行为,唐李政权开始将媒妁之言移入了法律条文,如唐律疏议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名例则规定“嫁娶有媒,买卖有保。”媒妁的作用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从而使礼制软控性发展到了法律的强制性,由非正式制度上升为法律的正式制度层面,以制约媒婆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媒妁本身也被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在古代的一些法令中,还有过关于限制媒妁敛财和责令“媒妁行”纳税的规定。如元代通制条格规定“今后媒妁,无得似以前多取媒钱,及滥余设立,违者治罪。”元史刑法志则规定“诸男女婚姻,媒人违制,多索聘财,及多取媒利者,谕众谴决。”O现代婚介所在契约安排和契约执行上还是不够的。婚介所和征婚个人之间通过某种形式建立一个联系,比较接近于民法中的一个中介合同,但婚介形式的这一中介合同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法律依据。一般地征婚登记信息,登记人员与婚介所之间并不存在签约行为,通常采取交服务费的形式,签署合同主要是针对“入会”的部分情况。“入会”成为婚介所的“会员”,合同规定交多少费用,并保证多少时间段内保证牵线谈成婚姻针对婚介所的这一合同行为,可以说存在欺骗性质,因为除了搜寻匹配、牵线介绍外,婚配成功率还取决于男女婚配当事人是否有意向并谈成,而这个并不能得至4保证虽然成功的搜寻匹配会起到很大作用,但与婚配成功的最终结果并不是必然的。这样的契约在执行起来就很有问题。鲶外;婚姻审介方不伺韵费用收取致和收取方式也制约了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媒婆制下是在完婚后,即婚配成功之后获取较多的报酬,这样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媒妁之言”的虚妄不实,较好地杜绝媒婆还未撮合成婚而拿了媒钱逃走的现象婚介所主要采取事情收费方式,蒯是为了防止征婚者利用信息后不付费的。详细内容参见吴存浩,程玮著撵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T1999,P83O吴存浩,授玮着攥人L】济南T山东教育出版杜1999,P8283浙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垫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机会主义行为反过来,通过收费方式的变动来约束婚介所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创新出了一定的形式。具体分析参见433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合同的不完整,仅凭合同难以约束委托代理人的利益和行为。即使是完善的合同,也只能有条件的、部分的限制委托代理入的权利,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显性的激励合同,“时间”也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多次博弈产生的另一类激励称之为“隐性激励机制”,这里着重分析的是声誉机制。声誉也是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动态博弈中能有效缓解显性激励和约束的不足。在声誉效应模型中,根据代理人过去的业绩推断代理人的经营能力将强化激励机制法马1980强调了代理人市场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在竞争性的代理人市场上,代理人的市场价值决定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所以从长期看,代理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为改进自己在代理入市场上的声誉,以提高未来的收入,代理入有激励做好工作O。封建社会有着稳固的血缘、地缘纽带,基本上处于非流动性状态,因此,人的声誉就往往是一辈子的。人人都必须注重信义和声誉,才能保证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可;一旦有出轨,就很可能失去信用,陷入“过街老鼠”的境地。尽管媒婆的最优工作努力可能没有对称信息下那么大,但出于声誉的考虑,其能力和诚信也将漕心维护。媒婆利用虚妄不实的信息撮合婚姻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以牺牲自身信誉为代价的,从多次博弈看,声誉受损将严重影响到后续交易,无疑是砸自己的招牌。除非做完这一桩脱手不干,或者傲一次媒就换一个地方,这显然又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太符。因此,声誉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和避免媒人讲大话、口水多过茶的旧习。现代婚介所要成功运作,同样需要维护其商业信誉。目前大一点的几家婚介所做得比较规范,信誉较好;但一些小一点的婚介所,只图短期的婚介费,夸大事实、做虚假广告,甚至有类似“婚托”的“黑”婚介充斥市场,普遍信誉极低。在这里,似乎声誉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带9约作用,这与制度运行的整个社会环境有关。目前作为婚介所代理人市场还没有形成,婚介市场并不规范有序,而是基本上处于竞争无序、自生白灭的状态。但我们也看到,立足长远发展、比较规范的婚介还是受声誉效应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诚信获取市场的认可O陈璃华编著信息经济学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加。P184浙江大学碰士学位论文滑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卉的制度比较433收费方式差别比较在不同的信息特征下,媒婆和现代婚介所的收费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成人之美,或许是个美好的心愿,但无论清代的媒婆,还是市场经济中的婚介所这类盈利性组织,都有为钱财面来。封建制度下的媒婆很可能不仅仅只为狭义的钱财,从媒婆制起源发展中看还包括社会地位的认可,频繁丰盛的酒肉招待等等,这些也属于广义的财富追求伴随大量职业私媒的出现,媒人成为专门的行业时,商业牟利则更趋明显。一般来说,媒婆在婚姻“六礼”的每个环节奔走于男女两家的过程中总能受到殷勤地招待,有吃有穿,如民俗有言“成不成,三两瓶”、“说成一门亲,好穿一身新”等就是反映。在完婚后,媒婆还可获得一笔“媒礼”,当时除衣料外,以现金为主,少则两三个银元,多则数百银元,视家庭条件而定。通常民间谢媒的礼物是在男女完婚次日或三天内送到媒人手中。可见,媒婆制下是以事后收费方式为主,在说媒的过程中会涉及少量的财富收获,但更多的部分是在男女方完婚后交付。现代婚介所则采用了事前收费方式。以中江县宏达信息中介所为例,一旦有登记信息,就交纳30元的建档登记费,在婚介所进行合适人选推荐后,登记人员还须向中介所交纳中介费,分别为男120元、女100元,如未成功,继续推荐,3年内有效,中介费一概不退。据了解,婚介所的收费标准一般见面费一次3050元不等,而大部分婚介所采取的是会员制,即征婚者一次性交钱入册就成了“会员”,一般需要200300元。此后由婚介所向男女方会员推荐适当的人选,直至成功。这两种不同的收费也印付费方式是与各自的信息特征相切合的。媒婆制下需要媒婆跑动的两家是固定的信息源,所以避免了男女方完婚后不付款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如果先会费,那么婚姻还没牵线,媒婆就有逃跑的动机而婚姻中介所是永续企业,具有固定经营点,理论上登记个人可以追溯到该婚姻中介所;当它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且频繁流动的信息登记人,只能实行先收费的机制来保障,以避免男女方结成良缘后逃跑了事的机会主义行为K事前收费方式一方面较合理地保证了婚姻中介所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却并不能有效防止婚姻中介所的机会主义行为,婚介所在事前收费后可能提供不真实的对象人选信息,或是带欺骗性的“婚托”行为。为制约婚介所的这一行为,通过浙扛大学顼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收费方式的创新有了一定的改进。比如,采取保证登记人员初次见到意愿对象并在双方相互都比较满意的前提下再付中介费,其中又有50元到500元不等。与让男女双方一有见面就收取见面费、实行会员制收费相比,这一方式下婚介所在信息可信度和行为保证方面作了调整,是对声誉机制的一种借鉴。但这仍是一种先付款方式的信息服务费索取因为即使第一面印象较满意,但不能保障在之后的深入交往中还是满意,而在发现并不适合时中介费却是不退还的。因此,尽管具体的收费形式多样,但以男女方最终能否完婚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些实质上都属于事前收费方式。理论上分析,这是个博弈的过程,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有信誉,所以即使是事前收费方式下,仍会倾向于真实信息的提供,只要市场形成有序规范的竞争格局。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5结论与启示51主要结论中国的婚介现象是有趣又有意义的,从媒婆制到现代婚介制度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可用来透视我国主要社会经济文化制度演变脉络。文中分析表明,媒妁制本身是符合当时封建制度这一大制度背景的,同样,现代婚姻介绍所为代表的婚姻中介形式也适合当前法治、市场经济的大制度环境。因此,婚介制度现象的背后,印证了大小制度适用匹配原理。同时,制度是处于不断演进中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原先受限的领域不断得以突破,包括缘于地域等有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这一无形的。当社会的核心制度发生变革,必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小制度及组织创新,如婚姻中介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锄新。本文将婚姻中介制度引入经济学分析范畴。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切入对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介制度比较分析。共同点是两种婚介制度本质上都属于一种委托代理机制。但由于总体受制于各自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约束条件,导致信息机制不同,信息不对称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不同。具体地,本文又从搜寻匹配、信息鉴别与信息传递、机会主义行为及制约机制几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L搜寻匹配中,婚配成功的概率主要取决于搜寻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大小,以及择偶方愿意与所做出匹配的目标配偶婚配的概率高低。由于媒婆制是处于封建社会和强调地缘的熟人社会,媒婆有针对性匹配,使择偶方愿意与所做出匹配的目标配偶婚配的概率提高,从而提升婚配成功的概率。现代社会流动性强,利用规模化、组织化的婚介搜寻,突破了固有地域的局限性,搜寻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大大拓展,不受择偶方选择能力约束的机会集合变得很大,提高配对可能性。信息规模经济下,婚介搜寻方的搜寻能力提高,搜寻成本下降。2搜寻时间与搜寻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相关,并影响婚配成功率。媒婆制下搜寻选择空间相对既定,搜寻过程相对较短,媒婆的撮合下婚配成功率相对较高。在面临较多的目标配偶选择空间的现代社会,预期从其他的“选择样本”中获得的收益越大,从而搜寻过程也就越长40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清代媛篓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3信息鉴别问题上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契约执行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信息不对称下,合同往往不完整,“时间”及声誉机制则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强调地缘性的熟人社会中,家族地位和声誉维护不断强化,个人信誉也将潜心维护,有利于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媒婆制所处社会条件较好地满足了这点,而且,媒婆通常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地缘固化的家族及家族人员较为熟悉,加上串门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对鉴别信息真伪相对有效。现代社会,则是开放性的、动态的社会,婚介所往往侧重从显性的环节设置上加以信息筛选和信息鉴别,致使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相对严重。但鉴于法治化和市场规范化的长远发展,契约执行和声誉效应将对现代婚介所产生大的约束。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媒婆制与现代婚介制度的比较研究后,事实上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现有婚姻中介组织的制度供给还不能满足制度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流动性增大,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从传统的“熟人社会”、“身份制”转变为现代背景下的“匿名社会”、“契约制”。未婚者自然结识婚恋对象的途径缺乏,人们的交往广度虽然在增加,但是交往深度却在减少。人与人之间日常的交往中经济利益关系成分加重,往往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正常交流中的所获得的信息多数为显性信息,而对于隐性信息的了解则较少,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寻求婚姻的青年男女之中。信息流通渠道不畅,择偶的交易费用增加,婚姻越来越需要借助于专业化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婚姻匹配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赖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降低交易费用。有择偶需求的人们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只要有利于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程度,且由此节约的交易费用小于所支付给婚介机构的费用。但如果婚介机构索取的费用妒过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人们就会转向选择另外的制度安捧总体而言,现在的婚介市场处于无序竞争,婚介组织规范程度低,诚信度不高,婚配成功率低,行业管理机制还很欠缺。考察发现很少有部门对婚介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也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除了少数婚介机构在民政或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外,绝大多数的婚介机构都没有办理任何注册登记手续。此外,调查显示,婚介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夸大征婚者条件和收取过高费用,有60强4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的人对婚介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饲料供应合同协议书
- 经营分成合同协议书
- 终止养殖合同协议书
- 蔬菜大棚合同协议书
- 地基租赁合同协议书
- 田亩转户合同协议书
- 广告投资合同协议书
- 纱窗施工合同协议书
- 解除用电合同协议书
- 搞笑的合同协议书
-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
- 设卡堵截示范作业教案
- 供货组织措施及供货方案
- 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32-python-语言的程序设计-课件(教学课件)
- 顶管工程施工应急预案27615
- 《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考试历年重点考核试题含答案
- 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 水浒传名著汇报课
- 幼小衔接绘本故事推荐《一年级一点都不可怕!》幼儿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