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系统技术体制(暂行)中国联通公司2001年12月发布前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用户已不满足于普通的语音通信业务,使用和利用移动通信网提供移动增值业务已成为用户和运营商关心的焦点。中国联通公司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GSM短消息业务是以GSM短消息中心存储转发机制为支撑,以GSM系统无线信道为传输载体结合信息服务系统形成的一套增值信息服务业务。短消息业务系统一方面为广大GSM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移动增值服务,开拓了GSM网络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运营商可以通过开展此项业务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技术体制的制定是为了指导中国联通公司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本体制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体制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体制标准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移动通信业务部目录1适用范围12引用标准13缩略语24短消息系统结构及组网方式341系统结构342短消息系统的组网规划543短消息系统的组网方式544虚拟短消息中心745短消息人工座席台/自动台建设原则75网内漫游751短消息中心上配置的数据852MSC和HLR上配置的数据853STP上配置的数据86网间互联961国内GSM网短消息网间互联962国际短消息网间互联1163与固定网短消息网间互联127编号和拨号方式1371短消息中心的编号1372拨号方式1473寻址1474编号方案158业务1581基本业务1582增值业务1583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179接口与信令2091SMSC与PLMN的接口2092SMSC与SMG的接口2093SMSC与智能网之间的接口2094SMSC与其他ESME的接口2010设备要求21附件短消息设备的配置建议1221短消息忙时处理能力BHSM定义222七号信令链路传输能力的计算233硬盘空间计算254人工座席台配置255短消息中心的配置261适用范围本技术体制规定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系统结构和组网方式、网内漫游、网间互联、编码方案、业务、接口及设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本技术体制主要适用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短消息系统,为该系统网络规划与建设、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提供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YD/T1039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中心设备规范第一分册点对点短消息业务部分YD/T10391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中心设备规范第二分册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部分YD/T91041997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第二阶段技术规范YD/TXXXXXX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扩展短消息实体到短消息中心接口协议规范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短消息业务联网规范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短信网关系统接口协议(SGIP)ETSIGSM规范0340491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技术实现ETSIGSM规范0411480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在无线接口上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支持ETSIGSM规范0347500)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业务中心与移动交换中心间互联协议栈举例SHORTMESSAGEPEERTOPEERINTERFACESPECIFICATIONV333缩略语BHSM忙时短消息BSC基站控制器BTS基站CBC小区广播短消息中心CBE小区广播设备DDN数字数据网DPC目的地信令点编码ESME扩展短消息实体GNS网关路由服务器GPS全球定位系统GSM全球移动系统GT全局码HLR归属位置寄存器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ISTP国际信令转接点LAN局域网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MAP移动应用部分MO移动台发起MS移动台MSC移动交换中心MSISDN移动ISDN号码MT移动台终止MTP消息传递部分PLMN公用陆地移动网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PSPDN公共交换分组数据网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GIP短信网关接口协议SIM用户识别模块SMG短信网关SMSC短消息中心SMPP短消息点对点协议SMSG/IWMSC短消息业务关口/互通MSCSP服务提供商SP信令点SSN子系统号码STKSIM卡工具包STP信令转接点TSMG汇接短信网关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MS语音邮箱系统WAN广域网WAP无线应用协议4短消息系统结构及组网方式41系统结构短消息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短消息中心以标准的MAP信令与PLMN相连接,支持移动台发起和终止的短消息,包括向HLR询问路由信息,并向MS所在拜访MSC转发短消息;从MSC中接收MS起呼短消息;接收其他SMSC转发的短消息;向其他SMSC转发短消息。SMG是具有短消息转发功能的短信网关,它为SP提供了一个具有全网互连功能的短消息接入平台,为SP开展全国性的短消息业务提供了承载功能,借助这个通道,SP可以向手机用户提供短消息增值服务。各SP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接入其所在地的SMG,以使用相应SMSC提供的短消息承载功能。人工座席台和自动台为短消息中心提供了基于呼叫的短消息发送业务,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可以通过拨打相应号码并要求操作员或通过自动接续向GSMHLRMSC短消息中心SMSC短消息中心实体PSPDNESME扩展短消息实体HLR归属位置寄存器MSC移动交换中心SMG短信网关SMSC短消息中心SP业务提供商图1短消息系统结构SMGSP其他ESME其他SMSC人工座席台/自动台网用户发送短消息。42短消息系统的组网规划短消息中心接入移动网络要求能够寻址到全网的MSC/VLR、HLR、STP,这样才能实现全网互联互通。由于涉及的设备多,对各个设备的负荷都有影响,所以合理的规划网络、设置短消息中心的网络位置、容量以及服务区域,不仅可以合理高质量的提供服务,而且可以节约投资。421短消息中心位置的确定短消息中心的设置原则是(1)短消息中心应集中设置在用户需求较大的地区;(2)短消息中心应该考虑设置在服务区域的信令汇接点附近,这样能够方便的接入到信令网,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与全网设备的互联;(3)为减少短消息对于信令网的负荷,短消息中心应设置在有HLR的地区;(4)短消息中心的建设应遵循“大容量、少局所”的思想。422短消息中心容量规模的合理规划短消息中心的容量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容量太大会导致一次设备投资昂贵,收效缓慢,而且对信令汇接点的压力会比较大。容量太小会导致成本过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造成信令链路资源的浪费。确定短消息中心的容量不仅要考虑GSM网络的用户容量,还要考虑到短消息业务量的大小。各地在计算本地短消息业务量时,应先统计本地区短消息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得出短消息业务模型,再根据各项业务的用户数算出短消息业务的需求量。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建设既要考虑当前实际业务量不大,避免设备闲置,投资浪费,又要考虑到今后业务的发展。43短消息系统的组网方式短消息中心组网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即全省集中建设和省内各地区分散建设。431全省集中建设方式在本省的省级信令转接点(LSTP)附近设置短消息中心,短消息中心和LSTP之间开设准直联信令链路(A链路),链路组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短消息中心通过LSTP和全省的交换设备实现互联互通。集中建设组网方式的优点是组网代价最小,初期投资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可以很快地为全省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易于管理,维护成本低。缺点是这种方式要求有全省集中的信令汇接点,对信令汇接点的压力比较大。全省建设一套短消息中心,对短消息中心的容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此种方式的组网结构如图2所示图2短消息系统组网方式1全省集中建设432省内各地区分散建设方式对于省内用户数比较大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地建设一个短消息中心,为本地和附近几个地区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各短消息中心和一对省级信令转接点LSTP间开设准直联信令链路(A链路),链路组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同时为降低短消息对于信令网的负荷,各短消息中心与本地的MSC/HLR间开设直联信令链路(F链路)。如图3所示图3短消息系统组网方式2省内各地区分散建设433选择原则对于上述两种建设方式,根据目前中国联通短消息业务发展的状况,考虑到信令网的负荷情况,可按以下原则选择建设方式(1)短消息业务量在100万BHSM以下的省应主要采用全省集中建设方SMSCLSTPMSC1MSC2HLR1省级信令转接点LSTP省级信令转接点LSTPSMSCMSC3MSC4HLR2MSC5LSTPMSC/HLR式,只建设一套短消息中心系统;(2)业务量达到100万BHSM以上的省可按各地区业务量需要,分散建设多个短消息中心,每个短消息中心只为某一地区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3)目前已有多个短消息中心的省,建议省分公司合理规划,充分利用。44虚拟短消息中心在短消息中心建设初期,多个移动本地网可以共用一个短消息中心实体。可以在此短消息中心上划分出多个虚拟短消息中心,每个虚拟短消息中心拥有自己的唯一号码,每个虚拟短消息中心为一个移动本地网的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需要输入虚拟短消息中心的号码,以接入所归属的虚拟短消息中心。系统中各虚拟短消息中心的业务运行和维护管理相对独立、互不影响。45短消息人工座席台/自动台建设原则短消息人工座席台/自动台为短消息中心提供了基于呼叫的短消息发送业务,即用户可以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得到有关短消息系统的服务。系统既可以为PSTN又可以为PLMN网络用户服务,拓展了短消息用户范围。人工及自动业务的提供免去了用户手工输入造成的不便,增强了短消息业务的使用频度。451短消息人工座席台建设原则根据中国联通公司短消息人工座席台的发展要求,为实现寻呼与移动业务资源共享,发挥中国联通综合业务优势,短消息人工座席台采用以下建设原则(1)全网统一使用198寻呼系统兼作短消息人工座席台开展业务;(2)尚未建设人工座席台系统的地区分公司不再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而是统一使用198寻呼系统兼作短消息人工座席台开展业务;(3)已建设短消息人工座席台的分公司根据各分公司具体情况完成系统融合。452短消息自动台建设原则短消息自动台建设原则待定,应符合中国联通公司此后制定的相关文件。5网内漫游当中国联通GSM用户进行全网漫游时,由该用户归属地的短消息中心为其提供服务。为解决漫游发送短消息的问题,需要在短消息中心,MSC和HLR以及STP上配置数据。具体解决方法如51节、52节、53节所述。51短消息中心上配置的数据短消息中心需做如下配置(1)配置省内(或者是同一对STP负责的区域内)所有MSC的信令点编码,寻址方式为DPCSSN。利用STP或MSC的MTP层信令转接功能进行消息转接;(2)配置省内(或者是同一对STP负责的区域内)所有HLR负责的MSISDN号段的GT码,寻址方式为DPCSSN。利用STP或MSC的MTP层信令转接功能进行消息转接;(3)对于所有以8613开始而又非上述号码的GT码,以GTSSN方式寻址,翻译点为本省的STP。52MSC和HLR上配置的数据MSC和HLR上需做如下配置(1)配置省内(或者是同一对STP负责的区域内)所有短信网关的信令点编码,寻址方式为DPCSSN。利用STP或MSC的MTP层信令转接功能进行消息转接;(2)对于所有以8613开始而又非上述号码的GT码,以GTSSN方式寻址,翻译点为本省的STP。53STP上配置的数据STP上需做如下配置(1)配置所负责的区域内所有的MSC、HLR负责的MSISDN号段、短消息中心的GT码,寻址方式为DPCSSN;(2)配置全国所有的MSC、HLR负责的MSISDN号段、短消息中心的GT码,寻址方式为DPCGT,翻译点为MSC、HLR、短消息中心所在区域的STP。6网间互联61国内GSM网短消息网间互联611采用NO7信令实现网间互联为实现中国联通与国内其他运营商的GSM网用户之间能相互发送和接收短消息,需要中国联通和其他运营商的GSM网能够实现NO7信令网的互通。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双方GSM网应通过直联电路在省会城市实现双方关口STP的信令直联。省内各城市通过省会城市转接。(2)双方的关口STP之间开通SCCP协议。(3)双方的关口STP、SMSC识别对方用户的MSISDN并进行GT翻译;(4)双方的关口STP、SMSC识别对方的MSC的GT码并进行GT翻译;(5)双方的关口STP、MSC、HLR识别对方短消息中心的GT码并进行GT翻译;(6)联通网内的所有LSTP和HSTP识别对方用户的MSISDN、对方的MSC的GT码和SMSC的GT码并进行GT翻译。(7)双方的短消息中心应具有短消息主叫限制功能,限定短消息发送用户群。图4中国联通与其他运营商GSM短消息网间互联的网络结构612在双方短消息中心之间设立互联网关的解决方案为实现中国联通和其他运营商GSM网用户之间能够相互发送和接收短消息,需要双方的SMSC实现互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绝大部分省市都已设立了各自的短消息中心,双方可以在各省、直辖市设立各自的互联SCCPLSTPLSTPMSCSMSCHLR关口STP联通网其他网LSTPLSTPMSCSMSCHLR关口STP网关,并通过互联网关之间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6121网络结构此种方案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基本网络单元包括(1)互联网关互联网关作为双方网络之间的接口网关,为双方SMSC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供了一条安全、快捷的通道。互联网关之间采用直联电路或经过互联网相连接,双方网络通过互联网关实现短消息中心之间的互联。(2)短消息中心短消息中心具有存储转发的功能,它以标准的MAP信令与PLMN相连,并完成移动台终止(MT)和移动台发起(MO)的短消息业务。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转发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使用MAP信令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互联网关中国联通其他运营商互联网关图5中国联通和其他运营商GSM点对点短消息互联网络结构示意图SMSCSMSCPLMNPLMN6122互联网关的设置互联网关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1)互联网关应设立在各省的省会城市,负责本省的短消息用户。互联网关的处理能力应能满足全省短消息用户的业务需求。(2)根据目前情况,在建设初期可首先考虑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互联网关,并实现以上地区的短消息互通。(3)今后逐步在各省(市)设立各自的互联网关,负责本省(市)的短消息用户。(4)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用户数很少的省,如西藏、青海等省,也可以不单独设立互联网关,而是将这些省的用户接到互联网关容量较大的省。(5)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已经或正在各地设立各自的短信网关(SMG),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互联网关与现有的短信网关(SMG)合设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约投资,但需要对现有的短信网关做适当地改动,包括路由、协议和计费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现有的短信网关的容量是否能够满足互通后的业务需求。各网络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及互通协议等内容应符合中国联通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文件。62国际短消息网间互联621采用NO7信令实现网间互联由于短消息在PLMN内是通过MAP信令传递的,因此只要与国际GSM运营商实现MAP信令互通,能进行国际漫游,就能实现短消息的互通,即实现中国联通和国际漫游运营商用户之间相互发送和接收短消息。目前我国有三个国际信令转接点北京ISTP,上海ISTP,广州ISTP。每个省的国际短消息业务应该就近选择两个ISTP,以SCCP负荷分担的方式作为国际短消息业务出口局。图6示出了国际短消息业务互通的网络结构。消息选路时,信令点的SCCP路由功能首先把消息传递到信令点所属的HSTP或H4短消息中心发送多条短消息这些情况相对于正常下发的流程,所占比重很小,且不会对下发流程所需带宽产生很大影响,故在计算时可忽略。根据目前的估计值,在信令网上传送的短消息,MO占了23,MT占了77。由于七号信令是全双工链路,因此上行和下行的传输要分别计算。所以平均一条短消息业务需要的带宽为1上行(从MSC,HLR到短消息中心)MT短消息77MO短消息231381087717723230BYTE2下行(从短消息中心到MSC,HLR)MT77MO231261837710823263BYTE由于下行消息的长度一般比上行消息长,因此容量瓶颈问题首先在下行链路上发生,按照下行消息流量计算,平均一条短消息业务需要占用七号信令链路的263BYTE。而一条七号信令链路每秒能够承载的短消息业务条数为SUBMITSMMSMSC/VLRBHLRASMSCSCSUBMITSMACKDELIVERYSMFORWARDSMFORWARDSMACKDELIVERYSMACK8,192BYTE/263BYTE31条/秒LINK由于七号信令链路考虑到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每条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为04ERL,所以每条七号信令链路的容量为3104124条/秒LINK忙时每条七号信令链路处理能力为124360044640条/小时由于MO和MT的信息量差别很大,因此根据MO和MT的比例不同,信息的流量是有差别的,在极限情况,如果全部为MT的短消息,每条七号信令链路的信息流量为每秒106条短消息。短消息用户数与七号信令链路数的配比公式为短消息中心信令链路(短消息用户总数忙时每用户短消息业务量(条/小时)/每链路承载能力(条/小时)其中,忙时每个短消息用户业务量(手机每天发送短消息数手机每天接收短消息数)忙时集中率例如有100万短消息用户,忙时每用户短消息业务量为05条/小时,所需的七号信令链路数为链路数100000005/4464012条在实际组网中,考虑到突发峰值时的传输负载、受到意外因素干扰导致信道传输速率下降、链路出现故障等情况,根据实际中继线的数目,还要对以上计算值进行调整,配置的链路数应多于理论计算值。另外要注意,目前国内七号信令技术规范规定,两个信令点之间点到点的信令链路不能超过16条,一般规划省级信令汇接点为两个,所以短消息中心接入移动网的信令链路最多为32条。3硬盘空间计算短消息中心的硬盘容量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预警与防护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暗盒生产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药品原辅料供应链稳定性保障2025: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与展望
- 旅行商问题在物流优化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策略与品牌建设策略评估研究报告
- 大数据在支付欺诈检测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区块链技术演进-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与测量仪器的结合-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助力音频新闻智能化生产-洞察及研究
-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洞察及研究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StarterUnits 1-3学历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精美课件
- 遥感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课件
- (精选word)洪恩识字-生字卡片1-200
- 输电线路运行运维巡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的答案
-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