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_第1页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_第2页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_第3页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_第4页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1.了解职业的含义含义: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2.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认识:其一,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职业;其二,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1.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

2、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2.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在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得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同时,学校是教师劳动的主要阵地,与学校共始终的教师职业也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具体来讲,教师职业经历了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

3、复杂性。2.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创造性。3.示范性。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的模仿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4.长期性。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第四节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教师劳动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

4、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劳动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教师劳动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教师劳动“再生产”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精神财富生产的人才。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教师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播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传递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形成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能力;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

5、凝结为个体的政治信仰,促使人们维护合理的现行社会制度;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塑造超越现行社会制度的信仰,推动人们去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4.教师职业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教师劳动在人的素质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教师劳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教师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1.道德的含义及共同性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沦、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共同性:道德的共同性主要包括: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

6、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显著的实践性。2.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含义:一般地讲,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特征:职业道德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第二,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第三,在形式上,职业道德具体、多样,有较大的适用性。3.职业道德的内容:形成对职业道德价值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对职业的真挚情感;锻炼职业意志;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形成1.教

7、师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2.教师行为规范及内容含义:教师行为规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教育思想和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国家为教师规定的教育原则、教育规划、言行标准、职业修养和各项纪律。它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牢记在心、认真执行和严格

8、遵守。内容: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教师行为标准的法律、政令、政策、条例、守则等,这些都具有法律效力或行政效力;另一方面是早已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并被人们所公认,为每个教师内心认可并自觉遵守的纪律,习惯、规矩等。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基础任何一种教师职业道德,都是在教育劳动实践基础上产生,既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所制约而建立和发展,同时又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由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联,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即较高的责任性;独

9、特的示范性;高度的自觉性。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继承性。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含义: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或职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即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教师集体、对社会的作用。所以,教师道德的功能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集体、对社会有哪些价值的问题。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社会生活起影响和促进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0、起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广泛的影响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联系认识与行动的桥梁。它和道德信念一起表明自己的道德立场,是职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的巨大精神力量。职业意志职业意志指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去克服职业工作和劳动中的困难。著名教育家_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A爱尔维修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答案:(B).“有教无类”的主张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_提出来的。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荀子答案:(C)“

11、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是_先生提出来的。A陶行知 B叶圣陶 C徐特立 D吴玉章答案:(B)吸收和借鉴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_。A社会基础 B阶级基础 C客观基础 D思想基础答案:(A)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理想第一节 理想与职业理想1.理想的含义及其分类含义: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符合现实情况和需要的正确想象。特点: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它具有以下特点:客观必然性、社会性、阶级性。分类:理想又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

12、理想;第二,按照理想奋斗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长远理想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第三,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等。2.职业理想及其特点含义: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包括对未来职业将达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的向往。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特点:与其它理想不同,职业理想有其差异性、发展性、时代性等特点。3.职业理想的作用职业理想具有导向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等。第二节 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1.教师职业理想的内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13、;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2.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三节 教师职业理想的要求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明确教育事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把握时代性,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通常是指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及教育活动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方能实现作为教师的职业理想。3.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的通俗说法。在“教书育人”这个命题

14、中,其核心是育人,为了育人的需要而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2.教师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途径有:确立榜样 自我激励 扎实业务、自我提升、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第四章 教师的职业纪律第一节纪律与职业纪律1.纪律的含义及特征含义: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特征:纪律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征。2.职业纪律及其特征含义: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规则。特征:职业纪律具有职业性、安全性、自律性和制

15、约性等基本特征。3.教师职业纪律含义:教师职业纪律是指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意义:教师遵守职业纪律对约束自己行为、履行职业责任、体现人民利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职业纪律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第二,教师职业纪律是体现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第三,教师职业纪律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第四,教师职业纪律是约束教师行为的重要准则;第五,教师职业纪律是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保证。作用:首先,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其次,有利于维护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第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第五,有利于学校改革的推进。第二节 教师

16、职业纪律的主要内容1.遵守国家法律,依法执教.2.认真执行规范和规定,为人师表。3.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第三节 教师职业纪律的要求1.对教师职业纪律的要求:树立起职业纪律意识;系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提高依法从教的自觉性;教师不得做违反职业纪律的行为。2.教师职业纪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 歧视、排斥后进生;(3)非法限制学生人身自由;(4)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5)侵犯学生隐私权。3违反教师职业纪律的责任:违反教师职业纪律是指一切不符合现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纪律的责任是违反者对违反行为必须

17、承担的责任。中国教育法规体系由、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等构成。答案:(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法律、行政法规)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与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答案:(“爱” “责任”)第五章 教师职业素养第一节 素养和职业素养1.素养以及与素质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含义:素养是指人们通过经常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和自我修养所取得的某种收获、成果或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是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和倾向性。相同之处:与素质概念的基本含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素养的内容所指与素质基本相同;素养与素质都

18、依赖于重视行为主体的文化程度。相异之处:(1)选择性。对象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同。(2)资格性。对具有特定社会身份和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一般多用“素养”,反之,则一般多用“素质”。(3)层次性。对在社会职业、文化水平、政治地位、道德品质等方面居于较高层次的人,常多用“素养”,反之,则一般多用“素质”。(4) 方法性。对坚持以自我修养为主从而使自己的发展水平居于较高层次的人,常多用“素养”,而对主要靠塑造方法提高发展水平的人,则一般多用“素质”。2.职业素养及其作用含义:所谓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

19、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内容: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化素养指属于技能范畴的素养,如计算机和外语,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地获得,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的。简而言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作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

20、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3.教师的职业素养: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一种职业品质。有人认为,这包括三个方面:经师(教学生求知的素质)、人师(教学生做人的品质)和教育的有效性,即教师如何有效地教书育人的素质。第二节 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文素养。2.知识素养:牢固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学习与科研能力素养,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其能力素养的核心部

21、分。4.人文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人文素养,它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节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1.学校的支持:创设优良的学校制度环境,提供有效的教师培训。2.教师个体

22、的改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创新教学风格,广泛深入地读书、认真刻苦地学习,反思与研究结合、实践与思考同步。. 广博的文化素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3)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 如何提供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培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1)讲故事与谈感受结合;2)课例与研讨结合;3)训导与研修结合;4)个体反思与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结合。第六章教师的职业作风第一节 职业作风1.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社会上各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作风。一般来讲,作风都包含着道德的内容。职业作风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

23、表现,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2.教师职业作风:所谓教师的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师更应该树立优良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作风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第二节 教师职业作风的具体体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诲人不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耐心、仔细、持久、不厌倦地谆谆教导。热爱学生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和基础,诲人不倦是热爱学生的表现和结果。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

24、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为人上、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表率和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作风。3.严谨治学,敢于创新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包括优良职业作风的树立、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敢于创新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既广泛继承先人知识,又善于提炼与吸纳新知识,做到推陈出新。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是指教师维护集体荣誉,有主人意识,服从集体利益,用集

25、体主义原则指导自己。团结协作是指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第三节 树立优良教师职业作风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要求:关心爱护学生,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导学生。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仪表端庄 ,言行得体;品行端正,道德高尚;严于律己,言传身教。3.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道德要求: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革创新。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人

26、际关系。校风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下,在认识一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风尚、治学态度和学习风气。它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学校集体力量的一种表现状态。第七章教师心理健康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1.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

27、,睡眠良好;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3.心理健康首先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在此基础上,主体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心理状态。4.教师心理健康不仅仅要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其角色所赋予的必备的健康心理,有着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两个层面上的内涵。5.教师心理健康特殊层面上的含义: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健

28、康的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教师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独创性;第五,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认识;最后,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教师都要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1.对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增进教师自身生活的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马斯洛等提出的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评

29、估;(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2. 奥尔波特提出的七条标准:(1)自我意识广延;(2)良好的人际关系;(3)情绪上的安全性;(4)直觉客观;(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3.林崇德提出的十条标准:(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2)信

30、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31、系;(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4.俞国良提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第四节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1.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心理疲劳,情绪不稳定,职业枯竭,人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1)心理疲劳:它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心理疲劳常常

32、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2)情绪不稳定: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与个人认知有关,心理学上把它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情绪可以说是像天气一样是短暂性的表现,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是我们接受了外部的信息,对这种信息的处理产生了当下的情绪,所以,如果处理这种信息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出现非期望的情绪。(3)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4)人格缺陷:是介

33、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格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等,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5)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于家人、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四个方面。(6)社会适应不良:是指个体在社会中以及在工作、维持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中对新情境的适应伴有压力和生理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其症状按严重性表现为有轻微的自卑感或内疚感、心身障碍和精神神经症、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病等。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对教师个体心理健康的影

34、响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决定性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工作,面对着相同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可以积极自信地面对,有的教师却畏缩沮丧,抑郁成疾。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家庭和生活原因两个方面。(2)职业因素:由于教师职业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素质,因此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了很多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职业要求下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3)工作环境因素: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学校环境不佳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障碍。在我国,教师工作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环境闭塞和教学工作评价单一这两个问题。(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因

35、素主要包括:公众对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教师权威地位的丧失,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等。3.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1)个人层面的提高与促进:从个人层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就是提高教师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能力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与反思。2.学校层面的提高和促进:第一,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第二,加强学校的参与式管理;第三,了解教师的深层次需求,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第四,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应对教学改革;第五,制定合理的评价和奖罚制度;第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教师开展文体活动,

36、丰富教师的文化娱乐生活;第七,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社会层面的提高与促进:第一,通过媒体提升教师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第二,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第三,给与学校一定自主权;第四,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做好教师的筛选和培训工作;第五,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教师健康的情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的健康情绪主要表现为:(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杜绝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会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中国教师知识枯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情绪上的疲惫感二是人际上的疏离感

37、三是工作上的无意义感四是知识上的耗尽感.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亲情离散和疏远引起心理失衡;(2)与学校领导的相处抱有不恰当想法产生不健康心理;(3)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心理;(4)不了解、不理解学生,处理不好师生关系,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及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1)修养:是指人们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培养、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等活动。(2)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

38、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各级教育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对自己进行锻炼、教育、改造和陶冶的过程,是教师的自我修养。(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内省性,自主性,实践性,持恒性。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39、意义:主要体现在每个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巨大作用上,以及教师就培养高尚品德而进行自我修养这个过程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意义上。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依据:(1)以各级国家机关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为法律依据;(2)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现实依据。原则:(1)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继承优良道德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目标是将公民道德内化为自身具备的道德

40、品质,然后教师要通过自我修养实现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定道德品质目标。公民道德目标:教师首先应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则公民道德目标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例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2.教师职业道德目标教师是以培养人作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生产性劳动。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除了实现公民道德目标外还有特定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这是每个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教师第一,应全心全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第二,为人师表;第

41、三,不断更新知能结构,终身学习;第四,教师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五个方面。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自省”、“慎独”、“防微杜渐”。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习,投身实践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其职业道德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9.道德

42、判断能力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道德规范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对错、善恶评判的能力。10.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在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调节作用。11.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实践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12.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

43、统一,是把教师职业道德认识转变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1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14.“慎独”“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 和 两方面来实现。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包括 、 、 三个主要成

44、分。答案:( 职业道德动机斗争 、 作出职业道德判断和选择 、按照职业道德选择去行动 )5.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 、 、 、和 。答案:(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锻炼坚强的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锻炼坚强的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自觉性,是指即教师对其行为的目的和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第二,果断性,是指教师在复杂的情境中,当即作出适当的决定,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三,坚韧性,是指教师对待教师职业和从教过程中的困难所持的坚持到底、有始有终的心理特征和态度;第四,自制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自觉、

45、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调节和约束自己言行。9.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两个阶段?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式或技能,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良好的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重复良好的道德行为等。第二个阶段是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所作出的习惯性的反应。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衡量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

46、德教育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主要有:1.引导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差异性原则;5.连贯性原则。第三节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以及教师岗前培训为主。1.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指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由于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而对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当是比较高的。具体讲:(1)准教师应具备较高水准的师德意识;(2)准教师应对教育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具有深刻的认识;(3)准教师应对师德的原则、规范有较高的认同;(4.)准教师应养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个性心理品质。2.职前教

47、师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是:(1)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2)我国现行师德规范之蓝本;(3)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素养要求;(4)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显性课程”,如大学通修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等;二是“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自学悟道、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课余生活、专业实践等。第四节 职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1.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教育观念;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育职场中的团结协作。2.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强化教师角色意

48、识和培养教师职业情感,以达到教师终身发展的目标。3.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校本培训模式。4.开展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发展;(2)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3)采用榜样学习和反面事例相结合;(5)师德教育与培养和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6)师德教育的过程要坚持重复性、渐进性和长期性。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职后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职后培训模式。校本教师培训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师

49、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师德意识师德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对思想意识方面的要求,指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包括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意志等内容,它是教师职业感情和职业行为的基础。职后教师的角色意识职后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职后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它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教师的认知、

50、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综合体现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情感是指教师感受教育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基于教师对教育客体关系的认识,在对可以直接引起愉快或痛苦的事物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心理体验。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1)道德评价及特点含义: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的评价,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正当与否的评估。特点:道德评价的主要特点:第一,具有价值倾向性;第二,稳定性;第三,非逻辑性;第四,广泛性。(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含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

51、自己或他人、社会根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一定形式对自己或同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和判定活动。特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独特的特征:一是思想的深刻性;二是空间的广泛性;三是时间的持久性。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己作为评价者,另一种为非教师本人作为评价者。前者为主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称为自我评价,后者称为他人评价。(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绝对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团体内,以自己的职业道

52、德水平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教师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可以比较教师道德状况前后的变化,也可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侧面进行相互比较。(3)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后,制定出量化标准,然后按照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指在自然情境中,通过评价者对教师的互动来收集教师职业道德相关信息,如采用参与式观察、开放式访谈、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做出描述与分析,从而进行价值判断。(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为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开

53、始之前,为了使其更为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为即时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道德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情况,以便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保证活动过程不偏离活动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伦理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为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活动结果进行道德评价。(5)具体评价与元评价具体评价是指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道德因素的行为和活动的评价。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本身所进行的评价和研究。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保障;是师德规范转化为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的“指向标”;是良好教育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第

54、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评价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责任明确性原则,自我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善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教育伦理中的“至善”,即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4.目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评价对象扩大化,责任泛化;第二,评价标准层次不够系统化;

55、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缺乏质性标准和量化标准的有机统一。5.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指导建议首先,评价内容方面,应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满足社会意义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需求,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吸收西方师德人文精华;其次,评价的具体标准应充分体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增强评价对象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再次,从实施层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应该更便于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1.道德评价的依据: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道德评价的条件范围,即依照哪些因素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通常道德评价的根据包括动机与效果、目的和手段两方

56、面的内容,其中,动机和效果在道德评价中尤为重要,成为重要的依据。2.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的一般观点(1)动机论:是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动机论将教师的动机作为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唯一依据。(2)效果论:是主张以教育的效果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教育效果是指教育活动对学生、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即教育导致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3)动机与效果统一论:动机与效果统一论就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既看到动机又看到效果,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偏重于行为的动机,在检验动机时

57、主要依据行为的效果,以防单纯从动机出发或单纯从效果出发来评价的片面性。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根据应该扩展为动机、实践态度、行为过程和效果四个层面,四者有机统一。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1.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分析评价方式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两种。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系对自己的道德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要求有:第一,坚持实践性评价, 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第二,坚持客观性评价,努力实现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的统一;第三,坚持发展性评价,努力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他人评价的评价主体是开放的,可以是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其他的关注者。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的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