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复习)_第1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_第2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_第3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_第4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主 题:,内集 儿女 俄而 讲论文义 欣然 似 差( ) 拟 未若 因,会解释下列词语,咏雪,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相似,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依靠,凭借,“乘”,ch,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俄而雪骤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

3、比喻吗?,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 欢快 轻松),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儿女”则专指子女。,“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柳絮”一喻好: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好的比喻句是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柳絮”一喻好,好在有意象,它既达到形似,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4、,“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认为“撒盐”一喻好: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撒盐”一喻,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所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拓展思维:,请欣赏:,拓展思维:,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古诗名句吗?,古代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古诗句有很多,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李 白,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

5、份,有什么用意?,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作者很赞赏道韫的才气。,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想一想 议一议:,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你认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中的少年,分别体现了哪些聪颖机智之处?,谢道韫思维活跃,诗文出众,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元方有礼有节,言语机智、得当。,比较阅读,延伸:,“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聪明英勇的少年逐个数?,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

6、故事,表现了陈纪 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主 题:,期 日中 舍去 乃 不 委 引 顾 尊君 家君,会解释下列词语,约定。,正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通“否”。,丢下、舍弃。,拉。,回头看。,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您的父亲。,谦词,我父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7、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会翻译下列句子,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 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 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质疑,文中的“君”、“家君”、“尊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

8、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指友人,“家君”指陈太丘,” 尊君”指对元方父亲陈太丘的尊称。,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敝人卑职陛下令尊、令堂 寡人足下令郎老朽麾下 犬子 令郎、令爱 令弟、令兄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兄、家姊 舍妹(弟), , ,敬词:,谦词:,你知道吗?,合作探究,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又怎样评价元方的父亲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9、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无信无礼的人。 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想一想,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 “无礼”,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聪颖机智(聪敏过人); 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 性格直率,他正直不阿。,3、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

10、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多角度探究,观点(1):,不算无礼。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情感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应责备求全。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观点(2): 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也可以说是无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

11、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写作意图,你认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中的少年,分别体现了哪些聪颖机智之处?,谢道韫思维活跃,诗文出众,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元方有礼有节,言语机智、得当。,比较阅读,延伸:,“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聪明英勇的少年逐个数?,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做人应该讲诚信,不能言而无信。,体验反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起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告诉我们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借鉴。从友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中外名人讲“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